再造石假山預製片及製作方法和再造石假山及堆裝方法
2023-05-17 08:06:41
專利名稱:再造石假山預製片及製作方法和再造石假山及堆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人造石及其製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建築物裝飾與建造園林景觀的假山製作材料及園林假山景觀的堆裝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原有的建築物裝飾主要以蘑菇石、千層石或者用水刷石及歐式構件點綴的方式。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原有的裝飾方法已遠遠落後於裝飾要求。
在園林景觀的假山製作材料選用方面,一種是把天然奇形怪狀的巖石、鐘乳石、太湖石、礦石等從自然環境中通過破壞性的獲取;另一種是將天然石材進行化學腐蝕,在表面形成一定的紋路以備用,此種方法成本較高而且存在汙染環境的隱患;還有一種是以砂巖和有機物(如玻璃鋼)混合作為塑山材料,此方法最大的缺點在於塑山易老化,同時也存在操作過程中的有毒氣體散發及後期汙染的問題。
在園林建築中,人工造山是中式園林的獨特風格。現有的假山堆裝工藝,一種是把天然的奇形怪狀巖石如太湖石、鐘乳石、礦石等略加修整堆碼而成,但是這種天然石採集受條件限制且從保護自然生態角度出發,不易廣泛採集,且此種園林假山多為實體,體積小巧玲瓏僅有「瘦、透、漏、峻」之勢,缺少磅礴之勢並且不易般動;另一種是把石塊進行化學腐蝕,在表面形成人為變化的紋路,然後再進行堆裝。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成本較高且存在環境汙染問題;再者是用砂巖和有機化合物主要是玻璃鋼混合塑造成假山形狀,這種假山材質多採用有機物非環保型,不能經受時間的考驗。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再造假山材料、製作工藝及其假山堆裝方法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廣泛用於建築物裝飾及堆積假山的環保材料及製作方法,並根據此種假山材料提供了一種再造石假山及其堆裝方法。
以下為本發明的技術內容一種再造石假山預製片,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假山預製片的結構包括模具層和結構層6;所述的模具層包括內模層2、中間層和外模層1,所述的結構層6包括支撐架8、網層7和填充物;所述模具層中的內模層2為聚氨脂防水塗料和玻璃布,所述的中間層位於內模層2與外模層1中間,所述的外模層1為環氧樹脂材料和玻璃布;所述的結構層6設置在所述模具層上所述的支撐架8、網層7和填充物填充在模具層上表面上,構成假山預製片。
在實際的應用中,所述模具層的內模層2是聚氨脂防水塗料和玻璃布交替鋪設結構,所述的中間層為泥土,且塗覆於內模層2下表面上,所述的外模層1為環氧樹脂層,該層塗覆於中間層表面。
在實際的應用中,所述結構層6中的填充物為水泥、水洗細砂、石粉和耐鹼短纖維的混合物,所述的支撐架8是由鍍鋅盤條折制而成,所述的網層7為耐鹼玻璃纖維網;所述結構層6中的支撐架8部分穿過玻璃纖維網7網孔,與網層7套合成為一體,所述支撐架8和網層7貼附於所述的模具層上,所述的填充物噴刷在所述支撐架8和網層7上。
在實際的應用中,所述假山預製片的結構中還包括山影層4,所述的山影為水泥和無機顏料的混合物,所述的山影層4設置在所述模具層的上表面。
在實際的應用中,所述假山預製片的結構中還包括裝飾層5,所述的裝飾層5為無機顏料、水泥、水洗砂、石粉和防裂纖維所組成的混合物,所述的裝飾層5在所述山影層4和結構層6中間。
根據以上所提供的假山預製片的形狀結構特點,採用一種製作再造石假山石片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假山石片的製作工序包括製作假山預製片的工序和脫模工序,製作假山預製片的工序包括制模、塗刷山影、噴刷裝飾層、填充結構層和清理;其製作方法
A再造石假山預製片的制模工序(1)將母模清洗乾淨,乾燥,在母模上塗刷鹼性肥皂水;母模為具有一定形狀結構的實體;(2)用毛刷將所述的聚氨脂防水塗料混合物料均勻塗於母模上,常溫下,自然乾燥;(3)首層混合物乾燥後繼續塗刷,同時將準備好的所述玻璃布用毛刷緊貼於母模上,不得包裹空氣,玻璃布的接茬處應重疊50~100毫米;(4)首層玻璃布鋪貼完畢後,繼續重複步驟(3)作業2-3次,常溫下乾燥到不沾手即可,所述的內模層製作完成;(5)在內模層表面塗刷黃泥作為內、外模的界面,塗刷完成後自然乾燥,所述的中間層製作完成;(6)之後在中間層外進行所述外模層環氧樹脂的塗刷,完成外模層的製作工序;(7)外模層製作完成後,將外模層、內模層與母模脫離,脫去母模的工序為先起外模層,後起內模層,整個制模工序完成;B再造石假山預製片的塗刷山影工序(1)將制模工序完成後的內模層套入外模層,並在內模層內表面塗刷脫模劑;(2)將水泥、無機顏料、顏料色相近石粉、水洗砂的混合物加水攪拌至均勻;(3)用毛刷取配製好的山影料,塗刷在已完成制模的內模層內表面,塗刷山影工序完成;C再造石假山預製片的噴刷裝飾層工序(1)將無機顏料、水泥、水洗砂、石粉和防裂纖維所組成的混合物加水攪拌至均勻;(2)將攪拌好的物料利用手工或機械噴射等方式,在塗擦過山影的模具內均勻密實的輔帖,厚度為5~10毫米;噴刷裝飾層工序完成;D再造石假山預製片的填充結構層、清理靜養工序(1)水泥、水洗細砂、石粉加水攪拌混合併在攪拌時加入耐鹼短纖維,攪拌均勻;(2)後將攪拌好的填充物用手工或機械噴射的方法均勻輔帖於已經充填了裝飾層的模具內;
(3)之後,將每個用鍍鋅盤條折制而成的支撐架部分穿過耐鹼玻璃纖維網網孔,最後將網層鋪平,隨支撐架帖附於模具內;(4)將玻璃纖維網用手工鋪帖在已安放了支撐架的模具內,同時用滾壓滾滾壓,使之與所述的填充物混合;(5)重複步驟(2)工序,繼續將填充物噴刷在模具內,並清理模具邊沿,繼續滾壓,尤其將填充物集中鋪貼於支撐架的周圍,使其形成凸型,加強支撐架的握裹能力;(6)靜養相對溼度80,溫度50~60℃,時間8~12小時;E再造石假山石片的脫模工序先將靜養後的預製石片反扣於地上,依次分別將外模層、內模層與石片體相脫離,脫模工序完成;在實際的製作方法中,所述的制模工藝中,所述聚氨脂防水塗料的規格標準為JC500-92,且該種防水塗料為甲、乙兩組份,均為粘稠液體,所述的玻璃布為CWR400-90中鹼玻璃布,且為200×200毫米或300×300毫米的小塊玻璃布;所述聚氨脂防水塗料甲、乙兩組份以甲∶乙重量(或體積)為2∶1~1∶1,優選3∶2的比例進行配料,將混合物充分攪拌5分鐘均勻備用;所述工序(2)中用毛刷將所述的聚氨脂防水塗料混合物料均勻塗於母模上的厚度為2~3毫米;所述工序(4)中,重複3~4次工序(3),保證母模上覆蓋3~4層玻璃布;所述工序(5)中,在內模層表面塗刷黃泥,厚度為2~3毫米。
在實際的製作工藝中,在內模層內表面塗刷的脫模劑為石蠟與白油按重量1∶1比例混合加熱融化後的混合物;在所述的刷山影的工藝中,山影配料量為水泥1千克,視客戶要求確定無機顏料比例,優選20克,石粉1千克,最大粒徑2.4毫米,水洗砂0.5千克,水0.5~0.7千克,常規0.65千克;塗刷山影時中部厚度為1~2毫米,四邊自然逐漸消失。
在實際的製作工藝中,在所述噴刷裝飾層的工藝中,配料數量為水泥1千克,水泥型號為425#或525#低鹼度硫鋁酸鹽水泥,無機顏料為氧化鐵類,水洗砂0.5千克,最大粒徑2.4毫米,石粉最大粒徑2.4毫米。最大摻重2千克,最小摻重0.5千克,優選1.5千克,聚丙綸防裂纖維佔總固體物料體積量的0.4%,水0.4~0.5千克,優選0.45千克;攪拌時間為5分鐘;攪拌時加料順序為水、水泥、石粉、水洗砂、聚丙綸防裂纖維;噴刷裝飾層的厚度優選5毫米。
在實際的製作工藝中,在所述的填充結構層工藝中,所述工序(1)中的水泥、水洗細砂、石粉、水和耐鹼短纖維的數量為型號為425#或525#低鹼度硫鋁酸鹽水泥1千克,水洗細砂0.5千克~1.5千克,優選0.8千克,石粉0.5千克,且含土量<5%,最大徑粒<2.5毫米,水為0.4~0.5千克,優選0.5千克,耐鹼短切纖維長度選擇8~10毫米,其重量為固體物料的2.5~3.5%;所述工序(2)中,將攪拌好的填充物用手工或機械噴射的方法均勻輔帖於模具內,其鋪填厚度為5~15毫米;所述工序(3)中,用鍍鋅盤條折制而成的支撐架的製作方法為用一根長度為300毫米。直徑為6毫米表面經過鍍鋅處理過的盤條,從中折為120度的鈍角。取另一根同長度的盤條折為直角,兩根的折角點為焊接點,直角型的一邊垂直於處於同一平面的另外三邊,且所述支撐架的數量為每平方米3~4個;所述工序(3)中,埋設支撐架的方法首先將所述耐鹼玻璃纖維網布切割為300×300毫米的方塊,其次將支撐架的安裝焊接的預留部分穿過網孔,最後將網鋪平,隨支撐架帖附於模具內;所述工序(5)中,繼續將填充物噴刷在模具內,其填充厚度為5毫米。
在實際的再造石假山石片的製作方法中,在脫模工序後,還包括一個養護的工序,將脫模後的石片集中碼放並覆蓋,之後將石片進行蒸養,溫度10℃~50℃,時間36-72小時。
根據上面所表述的一種再造石假山預製片及其製作方法,設計了一種再造石假山,其特徵在於再造石假山包括假山地基、地面型鋼9、支撐柱型鋼10、再造石假山石片3;所述的地面型鋼9與假山地基固定連接,所述的支撐柱型鋼10焊接在所述的地面型鋼9上,所述包含支撐架8的再造石假山石片3與支撐柱型鋼10焊接。
在實際的結構中,還包括橫梁型鋼11,所述的橫梁型鋼11與所述支撐柱型鋼10焊接,所述的再造石假山石片3的支撐架8與支撐柱型鋼10或橫梁型鋼11焊接。
在實際的假山設計中,所述假山地基為普通混凝土地基,所述的地面型鋼9為角鋼或槽鋼。
在實際的假山應用中,所述假山還包括水箱12、噴泉和瀑布。
根據所提供的一種再造石假山,發明一種再造石假山的堆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再造石假山包括假山地基、地面型鋼9、支撐柱型鋼10、再造石假山石片3;先將地面型鋼9與假山地基固定連接,製作假山的地筋;再用支撐柱型鋼10與地面型鋼9焊接,製作假山的骨架;最後將假山的骨架與所述再造石假山石片3的支撐架8焊接,堆裝假山的外表。
在實際的堆裝工藝中,假山骨架的製作中還包括橫梁型鋼11的焊接,將所述的橫梁型鋼11與所述地面型鋼9和支撐柱型鋼10焊接。
在實際的堆裝中,在所述的再造石假山上安裝有水箱12、瀑布和噴泉,將水箱12焊接在假山的骨架上,再將瀑布或噴泉的噴水孔安裝在假山石片上,水管和電線布置在假山內。
本發明所提供的再造石假山石片及其製作方法,真實再現自然石材的紋理,達到逼真的自然山水的藝術效果本發明中利用石粉,可以使製品表面形成理想的石材效果。同時在配料中添加少許無機顏料等能使成型後的再造石假山石片在表面顏色紋理上更加豐富,仿石效果更加逼真。同時聚丙侖防裂纖維的引入有效解決製品表面的裂紋現象。在添模具作業中以耐鹼玻璃短切纖維絲及網布與鋼筋作為筋材,有效的提高製品的物理力學性能指標。同時布設支撐架焊接件,極大地方便了製品在堆裝過程中的定位作業。
再者本發明根據再造石假山石片所設計的再造石假山及堆裝方法的堆裝工藝簡單,選材靈活方便,可根據設計師的創意堆裝各種造型的假山。假山由於選用型鋼為山體的主骨架,一方面選材方便,加快了工程的進展速度,另一方面減輕了山體的重量,可充分利用山體的空間。另外再造石假山製品材料抗老化、耐腐蝕、環保且製作成本低廉。再造石假山對自然山石資源無任何破壞,且能服務於大眾。
圖1為一種再造石假山預製片的結構圖;圖2為一種再造石假山石片的結構圖;圖3為一種再造石假山的堆裝構成圖。
下面針對具體實施方式
對各幅附圖進行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為再造石假山預製片的結構圖,其包括外模層1、內模層2和假山石片3。圖2為再造石假山石片的結構圖,其包括山影層4、裝飾層5和結構層6,其中結構層中包括耐鹼纖維網7和支撐架8;在製作假山石片的工序中,先製作假山預製片,後將假山預製片經脫模後製得假山石片3。假山預製片的製作工序包括制模、塗刷山影、噴刷裝飾層、填充結構層和清理。其分別為A再造石假山預製片的制模工序(1)將母模清洗乾淨,乾燥,在母模上塗刷鹼性肥皂水;母模為具有一定形狀結構的實體;(2)用毛刷將所述的聚氨脂防水塗料混合物料均勻塗於母模上,常溫下,自然乾燥;(3)首層混合物乾燥後繼續塗刷,同時將準備好的所述玻璃布用毛刷緊貼於母模上,不得包裹空氣,玻璃布的接茬處應重疊50~100毫米;(4)首層玻璃布鋪貼完畢後,繼續重複步驟(3)作業2-3次,常溫下乾燥到不沾手即可,所述的內模層製作完成;(5)在內模層表面塗刷黃泥作為內、外模的界面,塗刷完成後自然乾燥,所述的中間層製作完成;(6)之後在中間層外進行所述外模層環氧樹脂的塗刷,完成外模層的製作工序;(7)外模層製作完成後,將外模層、內模層與母模脫離,脫去母模的工序為先起外模層,後起內模層,整個制模工序完成;B再造石假山預製片的塗刷山影工序(1)將制模工序完成後的內模層套入外模層,並在內模層內表面塗刷脫模劑;(2)將水泥、無機顏料、顏料色相近石粉、水洗砂的混合物加水攪拌至均勻;(3)用毛刷取配製好的山影料,塗刷在已完成制模的內模層上表面,塗刷山影工序完成;C再造石假山預製片的噴刷裝飾層工序(1)將無機顏料、水泥、水洗砂、石粉和防裂纖維所組成的混合物加水攪拌至均勻;(2)將攪拌好的物料利用手工或機械噴射等方式,在塗擦過山影的模具內均勻密實的輔帖,厚度為5~10毫米;噴刷裝飾層工序完成;D再造石假山預製片的填充結構層、清理靜養工序(1)水泥、水洗細砂、石粉加水攪拌混合併在攪拌時加入耐鹼短纖維,攪拌均勻;(2)後將攪拌好的填充物用手工或機械噴射的方法均勻輔帖於已經充填了裝飾層的模具內;(3)之後,將每個用鍍鋅盤條折制而成的支撐架部分穿過耐鹼玻璃纖維網網孔,最後將網層鋪平,隨支撐架帖附於模具內;(4)將玻璃纖維網用手工鋪帖在已安放了支撐架的模具內,同時用滾壓滾滾壓,使之與所述的填充物混合;(5)重複步驟(2)工序,繼續將填充物噴刷在模具內,並清理模具邊沿,繼續滾壓,尤其將填充物集中鋪貼於支撐架的周圍,使其形成凸型,加強支撐架的握裹能力;(6)靜養相對溼度80,溫度50~60℃,時間8~12小時;再造石假山石片的脫模工序先將靜養後的預製石片反扣於地上,依次分別將外模層、內模層與石片體相脫離,脫模工序完成;經脫模過程後,再經養護後,假山石片的製作過程基本完成。
圖3為再造石假山的結構圖,其包括石片支撐架8、地面型鋼9、支撐柱型鋼10、橫梁型鋼11和水箱12。其堆裝方法為先將地面型鋼9與假山地基固定連接,製作假山的地筋;再用支撐柱型鋼10與地面型鋼9焊接,將所述的橫梁型鋼11與所述地面型鋼9和支撐柱型鋼10焊接,製作假山的骨架;最後將假山的骨架與所述再造石假山石片3的支撐架8焊接,堆裝假山的外表。實際應用中在再造石假山上安裝有水箱12、瀑布和噴泉。
權利要求
1.一種再造石假山預製片,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假山預製片的結構包括模具層和結構層(6);所述的模具層包括內模層(2)、中間層和外模層(1),所述的結構層(6)包括支撐架(8)、網層(7)和填充物;所述模具層中的內模層(2)為聚氨脂防水塗料和玻璃布,所述的中間層位於內模層(2)與外模層(1)中間,所述的外模層(1)為環氧樹脂材料和玻璃布;所述的結構層(6)設置在所述模具層上所述的支撐架(8)、網層(7)和填充物填充在模具層上表面上,構成假山預製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再造石假山預製片,其特徵在於所述模具層的內模層(2)是聚氨脂防水塗料和玻璃布交替鋪設結構,所述的中間層為泥土,且塗覆於內模層(2)下表面上,所述的外模層(1)為環氧樹脂層,該層塗覆於中間層表面;所述結構層(6)中的填充物為水泥、水洗細砂、石粉和耐鹼短纖維的混合物,所述的支撐架(8)是由鍍鋅盤條折制而成,所述的網層(7)為玻璃纖維網;所述結構層(6)中的支撐架(8)部分穿過玻璃纖維網(7)網孔,與網層(7)套合成為一體,所述支撐架(8)和網層(7)貼附於所述的模具層上,所述的填充物噴刷在所述支撐架(8)和網層(7)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再造石假山預製片,其特徵在於所述假山預製片的結構中還包括山影層(4),所述的山影為水泥和無機顏料的混合物,所述的山影層(4)設置在所述模具層的上表面;所述假山預製片的結構中還包括裝飾層(5),所述的裝飾層(5)為無機顏料、水泥、水洗砂、石粉和防裂纖維所組成的混合物,所述的裝飾層(5)在所述山影層(4)和結構層(6)中間。
4.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種再造石假山石片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假山石片(3)的製作工序包括製作假山預製片和脫模;其中假山預製片的製作工藝包括制模、塗刷山影、噴刷裝飾層、填充結構層、清理;其製作方法A再造石假山預製片的制模工序i.將母模清洗乾淨,乾燥,在母模上塗刷鹼性肥皂水;母模為具有一定形狀結構的實體;ii.用毛刷將所述的聚氨脂防水塗料混合物料均勻塗於母模上,常溫下,自然乾燥;iii.首層混合物乾燥後繼續塗刷,同時將準備好的所述玻璃布用毛刷緊貼於母模上,不得包裹空氣,玻璃布的接茬處應重疊50~100毫米;iv.首層玻璃布鋪貼完畢後,繼續重複步驟(iii)作業,常溫下乾燥到不沾手即可,所述的內模層製作完成;v.在內模層表面塗刷黃泥作為內、外模的界面,塗刷完成後自然乾燥,所述的中間層製作完成;vi.之後在中間層外進行所述外模層環氧樹脂的塗刷,完成外模層的製作工序;vii.外模層製作完成後,將外模層、內模層與母模脫離,脫去母模的工序為先起外模層,後起內模層,整個制模工序完成;B 再造石假山預製片的塗刷山影工序i.將制模工序完成後的內模層套入外模層,並在內模層上表面塗刷脫模劑;ii.將水泥、無機顏料、顏料色相近石粉、水洗砂的混合物加水攪拌至均勻;iii.用毛刷取配製好的山影料,塗刷在已完成制模的內模層上表面,塗刷山影工序完成;C 再造石假山預製片的噴刷裝飾層工序i.將無機顏料、水泥、水洗砂、石粉和防裂纖維所組成的混合物加水攪拌至均勻;ii.將攪拌好的物料利用手工或機械噴射等方式,在塗擦過山影的模具內均勻密實的輔帖,厚度為5~10毫米;噴刷裝飾層工序完成;D 再造石假山預製片的填充結構層、清理靜養工序i.將水泥、水洗細砂、石粉加水攪拌混合併在攪拌時加入耐鹼短纖維,攪拌均勻;ii.後將攪拌好的填充物用手工或機械噴射的方法均勻輔帖於已經充填了裝飾層的模具內;iii.之後,將每個用鍍鋅盤條折制而成的支撐架部分穿過耐鹼玻璃纖維網網孔,最後將網層鋪平,隨支撐架帖附於模具內;iv.將玻璃纖維網用手工鋪帖在已安放了支撐架的模具內,同時用滾壓滾滾壓,使之與所述的填充物混合;v.重複步驟(ii)工序,繼續將填充物噴刷在模具內,並清理模具邊沿,繼續滾壓,尤其將填充物集中鋪貼於支撐架的周圍,使其形成凸型,加強支撐架的握裹能力;vi.靜養相對溼度80,溫度50~60℃,時間8~12小時;E 再造石假山石片的脫模工序先將靜養後的預製石片反扣於地上,依次分別將外模層、內模層與石片體相脫離,脫模工序完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再造石假山石片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制模工藝中,所述聚氨脂防水塗料的規格標準為JC500-92,且該種防水塗料為甲、乙兩組份,均為粘稠液體,所述的玻璃布為CWR400-90中鹼玻璃布,且為200×200毫米或300×300毫米的小塊玻璃布;所述聚氨脂防水塗料甲、乙兩組份以甲∶乙重量(或體積)為2∶1~1∶1,優選3∶2的比例進行配料,將混合物充分攪拌5分鐘均勻備用;在制模工藝中,所述工序(ii)中用毛刷將所述的聚氨脂防水塗料混合物料均勻塗於母模上的厚度為2~3毫米;在制模工藝中,所述工序(iv)中,重複2~3次工序(iii),保證母模上覆蓋3~4層玻璃布;在制模工藝中,所述工序(v)中,在內模層表面塗刷黃泥,厚度為2~3毫米;所述的在內模層內表面塗刷的脫模劑為石蠟與白油按重量1∶1比例混合併加熱融化後的混合物;在所述的刷山影的工藝中,山影配料量為水泥1千克,優選20克,石粉1千克,最大粒徑2.4毫米,水洗砂0.5千克,水0.5~0.7千克,常規0.65千克;塗刷山影時中部厚度為1~2毫米,四邊自然逐漸消失;在所述噴刷裝飾層的工藝中,配料數量為水泥1千克,水泥型號為425#或525#低鹼度硫鋁酸鹽水泥,無機顏料為氧化鐵類,水洗砂0.5千克,最大粒徑2.4毫米,石粉最大粒徑2.4毫米。最大摻重2千克,最小摻重0.5千克,優選1.5千克,防裂纖維佔總固體物料體積量的0.4%,水0.4~0.5千克,優選0.45千克;攪拌時間為5分鐘;攪拌時加料順序為水、水泥、石粉、水洗砂、防裂纖維;噴刷裝飾層的厚度優選5毫米;在所述的填充結構層工藝中,所述工序(i)中的水泥、水洗細砂、石粉、水和耐鹼短纖維的數量比例為型號為425#或525#低鹼度硫鋁酸鹽水泥1千克,水洗細砂0.5千克~1.5千克,優選0.8千克,石粉0.5千克,且含土量(5%,最大徑粒(2.5毫米,水為0.4~0.5千克,優選0.5千克;耐鹼短切纖維長度選擇8~10毫米,其重量為固體物料的2.5~3.5%;所述工序(ii)中,將攪拌好的填充物用手工或機械噴射的方法均勻輔帖於模具內,其鋪填厚度為5~15毫米;所述工序(iii)中,用鍍鋅盤條折制而成的支撐架的製作方法為用一根長度為300毫米。直徑為6毫米表面經過鍍鋅處理過的盤條,從中折為120度的鈍角。取另一根同長度的盤條折為直角,兩根的折角點為焊接點,直角型的一邊垂直於處於同一平面的另外三邊,且所述支撐架的數量為每平方米3~4個;所述工序(iii)中,埋設支撐架的方法首先將所述耐鹼玻璃纖維網布切割為300×300毫米的方塊,其次將支撐架的安裝焊接的預留部分穿過網孔,最後將網鋪平,隨支撐架帖附於模具內;所述工序(v)中,繼續將填充物噴刷在模具內,其填充厚度為5毫米。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再造石假山石片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在脫模工序後,還包括一個養護的工序,將脫模後的石片集中碼放並覆蓋,之後將石片進行蒸養,溫度10℃~50℃,時間36~72小時。
7.一種再造石假山,其特徵在於再造石假山包括假山地基、地面型鋼(9)、支撐柱型鋼(10)、再造石假山石片(3);所述的地面型鋼(9)與假山地基固定連接,所述的支撐柱型鋼(10)焊接在所述的地面型鋼(9)上,所述包含支撐架(8)的再造石假山石片(3)與支撐柱型鋼(10)焊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再造石假山,其特徵在於結構中還包括橫梁型鋼(11),所述的橫梁型鋼(11)與所述支撐柱型鋼(10)焊接,所述的再造石假山石片(3)的支撐架(8)與支撐柱型鋼(10)或橫梁型鋼(11)焊接;所述假山地基為普通混凝土地基,所述的地面型鋼(9)為角鋼或槽鋼;所述假山還包括水箱(12)、噴泉和瀑布。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種再造石假山的堆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再造石假山包括假山地基、地面型鋼(9)、支撐柱型鋼(10)、再造石假山石片(3);先將地面型鋼(9)與假山地基固定連接,製作假山的地筋;再用支撐柱型鋼(10)與地面型鋼(9)焊接,製作假山的骨架;最後將假山的骨架與所述再造石假山石片的支撐架(8)焊接,堆裝假山的外表。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再造石假山的堆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假山骨架的製作中還包括橫梁型鋼(11)的焊接,將所述的橫梁型鋼(11)與所述地面型鋼(9)和支撐柱型鋼(10)焊接;在所述的再造石假山上安裝有水箱(12)、瀑布和噴泉,將水箱(12)焊接在假山的骨架上,再將瀑布或噴泉的噴水孔安裝在假山石片上,水管和電線布置在假山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再造石假山預製片及製造方法和再造假山及其堆裝方法的技術方案,假山預製片的結構包括含有內模層、中間層和外模層的模具層和結構層;結構層包括支撐架、網層和填充物且設置在模具層上。假山的堆裝方法為先將地面型鋼與地基連接,製作假山的地筋;再用支撐柱型鋼與地面型鋼焊接,製作假山的骨架;最後將假山的骨架與假山石片的支撐架焊接,堆裝假山的外表。本發明真實再現了自然石材的紋理,達到逼真的自然山水的藝術效果且堆裝工藝簡單。假山由於選用型鋼為山體的主骨架加快了工程的速度同時減輕了山體的重量並可充分利用山體的空間。再造石假山材料耐腐蝕、環保且成本低廉,對自然山石資源沒有破壞,且能服務於大眾。
文檔編號B44F7/00GK1486861SQ0315314
公開日2004年4月7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8日
發明者張寶貴 申請人:北京寶貴石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