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方法
2023-05-03 18:09:51 1
一種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劃分病級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方法。一種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方法,利用病株率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病級方案為:1級輕發生、2級中等偏輕發生、3級中等發生、4級中等偏重發生、5級大發生、6級特大發生。採用病株率分級方案,簡單明了,不存在使用不同病株分級標準而引起計算結果差異的問題,非專業人員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病株率的調查和計算也十分簡單,大大的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及時、快速、準確地對病情作出判斷。
【專利說明】一種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劃分病級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是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氮肥用量的增加,生產水平的提高,栽培方式的改變,病蟲疊加的影響等原因,紋枯病發生面積逐年上升,危害日益加重,早已躍居水稻病害之首。
[0003]在傳統的紋枯病預測預報工作中,紋枯病的發病嚴重程度主要用病情指數和病叢率來表示。病情指數計算又涉及到病株的不同分級標準,目前我國有三種病株分級標準,主要米用的一種是O、1、2、3、4級分級標準,第二種是米用O、1、2、3、4、5級分級標準,第二種是採用0、1、3、5、7、9級分級標準。前兩種主要為農技推广部門應用,後一種為我國研究機構尤其是在抗病育種中廣泛應用,不同的病株分級標準必定導致計算結果的差異,這讓非植保專業人員深感困惑,更難以理解和接受,不利於指導防控實踐。
[0004]水稻分櫱盛期的平均病叢率達20%_40%,拔節至孕穗期達40%_60%,成熟期達60%-80%,高的達到90%以上,個別田塊甚至高達100%,已大大的超過了病叢率最高病級,即6級特大發生病級(病叢率> 80%)。同時,病叢率表示病情發生的精度也過低。實踐上,使用前病叢率病級劃分方案測定的病級遠比使用病情指數病級劃分方案測定的病級高,與實際病情嚴重不符。因此,20世紀70年代以前提出的病叢率分級方案明顯偏低,已不合時宜,失去了分級的意義。因此利用病情指數和病叢率都不適宜在防控實踐中應用。
[0005]為了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調查效率,做到既簡化對病級的劃分,又能及時、快速、準確地判斷病情,及時指導防控 工作。因此,必需在進一步簡化田間調查方法的同時,重新建立一套全新的病級劃分方案。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方法。
[0007]本發明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8]一種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方法,利用病株率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病級方案為:
[0009]I級,輕發生:0%≤病株率≤40% ;
[0010]2級,中等偏輕發生:40%〈病株率≤60% ;
[0011]3級,中等發生:60%<病株率≤70%;
[0012]4級,中等偏重發生:70%〈病株率≤80% ;
[0013]5級,大發生:80%〈病株率≤90% ;
[0014]6級,特大發生:90% <病株率≤100%。
[0015]所述的病株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X 100%。
[0016]所述的水稻紋枯病需控制在I級或2級水平。
[0017]本方法的有益效果:採用病株率分級方案,簡單明了,不存在使用不同病株分級標準而引起計算結果差異的問題,非專業人員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病株率的調查和計算也十分簡單,大大的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及時、快速、準確地對病情作出判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病株率對水稻結實率回歸直線散點圖;
[0019]圖2是病株率對水稻千粒重回歸直線散點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闡述,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並不局限於實施例表示的範圍。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此外,在閱讀本發明的內容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修改,這些等價變化同樣落於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
[0021]實施例1
[0022]在一畝水稻田中,若調查50000株水稻,紋枯病的水稻株數為6102株,根據病株率計算公式,該稻田紋枯病的病株率為12.204%,則該稻田的水稻紋枯病病級為I級,輕發生,在水稻紋枯病控制範圍內。
[0023]實施例2
[0024]在一畝水稻田中,若調查50000株水稻,紋枯病的水稻株數為26398株,根據病株率計算公式,該稻田紋枯病的病株率為52.7964%,則該稻田的水稻紋枯病病級為2級,中等偏輕發生,在水稻紋枯病控制範圍內`。
[0025]實施例3
[0026]在一畝水稻田中,若調查50000株水稻,紋枯病的水稻株數為31420株,根據病株率計算公式,該稻田紋枯病的病株率為62.84%,則該稻田的水稻紋枯病病級為3級,中等發生,超過水稻紋枯病控制範圍。
[0027]實施例4
[0028]在一畝水稻田中,若調查50000株水稻,紋枯病的水稻株數為36574株,根據病株率計算公式,該稻田紋枯病的病株率為73.148%,則該稻田的水稻紋枯病病級為4級,中等偏重發生,超過水稻紋枯病控制範圍。
[0029]實施例5
[0030]在一畝水稻田中,若調查50000株水稻,紋枯病的水稻株數為41523株,根據病株率計算公式,該稻田紋枯病的病株率為83.046%,則該稻田的水稻紋枯病病級為5級,大發生,超過水稻紋枯病控制範圍。
[0031]實施例6
[0032]在一畝水稻田中,若調查50000株水稻,紋枯病的水稻株數為45826株,根據病株率計算公式,該稻田紋枯病的病株率為91.652%,則該稻田的水稻紋枯病病級為6級,特大發生,超過水稻紋枯病控制範圍。
[0033]以下為利用病株率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的研究:
[0034]I材料與方法[0035]1.1供試材料來源
[0036]試驗品種均為雜交稻,拋秧栽培,按常規管理,本資料取材於昭平縣病蟲測報站及昭平鎮農技站2007-2012年的調查數據。並採用分級隨機抽樣法取樣,即按病株率病級劃分方案,每個發病等級隨機抽樣10組數據,共60組數據(見表1)。
[0037]1.2病害調查方法
[0038]病害調查於水稻收穫前0-2d進行,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早、中、遲熟組合,按拋栽稻特點,採用5點取樣法,每點隨機抽取10蔸或20蔸,共50蔸或100蔸,分別調查其總株數、病叢數和病株數。並隨機抽取其中25蔸,室內考察每穗總粒數和實粒數,並計算水稻結實率,最後測定其千粒重。相關計算公式有:
[0039]病株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X 100%
[0040]病叢率=發病叢數+調查總叢數X 100%
[0041]結實率=實粒數+調查總粒數X 100%
[0042]表1以病株率病級劃分方案隨機抽樣的60組調查數據
【權利要求】
1.一種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利用病株率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病級方案為: I級,輕發生:0% <病株率< 40% ; 2級,中等偏輕發生:40% <病株率≤60% ; 3級,中等發生:60% <病株率≤70% ; 4級,中等偏重發生:70% <病株率≤80% ; 5級,大發生:80% <病株率≤90% ; 6級,特大發生:90% <病株率≤10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病株率病株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X 10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劃分水稻紋枯病病級方法,其特徵在於:水稻紋枯病需控制在I級或2級水平。
【文檔編號】A01G7/00GK103548592SQ201310532997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日
【發明者】邱玉秀, 黃慶裕 申請人:邱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