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減壓閥反饋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03:55:26 1
一種減壓閥反饋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減壓閥反饋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活塞式控制閥(1)、射流泵(2)、三通排汙閥(3)、球閥(4)、反饋管、壓力導管;所述射流泵(2)進口端通過第一反饋管(5)與主閥進口連通,另一端通過第二反饋管(6)與主活塞(9)下方的壓力調節腔(10)連通,且之間設有球閥(4),第三端通過壓力導管依次連接三通排汙閥(3)和活塞式控制閥(1),活塞式控制閥(1)再與主閥出口連通。採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減壓閥反饋控制系統,調節性能好,調節靈敏度高,壓力波動小,噪音小,使用壽命長。
【專利說明】一種減壓閥反饋控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閥門領域,具體涉及減壓閥反饋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現有反饋系統僅含一個膜片式控制閥,控制閥前端接主閥進口,後端接主閥出口,中部接主閥活塞下腔。當主閥進口壓力上升導致主閥出口壓力上升時,控制閥出口壓力上升,導致控制閥中部至活塞上腔壓力上升,活塞下降,開度減少,主閥出口壓力下降。這種利用控制閥直接調節主閥活塞上下,從而調整主閥開度和出口壓力的方式,調節靈敏度差,調節時間長,壓力波動大。控制閥為膜片式,在水流頻繁衝擊下容易損壞,膜片更換頻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調節性能好,調節靈敏度高,壓力波動小,噪音小,使用壽命長的減壓閥反饋控制系統。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減壓閥反饋控制系統,包括活塞式控制閥1、射流泵2、三通排汙閥3、球閥4、反饋管、壓力導管;所述射流泵2進口端通過第一反饋管5與主閥進口連通,另一端通過第二反饋管6與主活塞9下方的壓力調節腔10連通,且之間設有球閥4,第三端通過壓力導管依次連接三通排汙閥3和活塞式控制閥I,活塞式控制閥I再與主閥出口連通。
[0005]反饋控制系統採用活塞式控制閥和射流泵相結合的互補修正控制,使主閥主活塞下方的壓力調節腔壓力迅速與主彈簧壓力平衡,從而使減壓閥在進口壓力和流量大幅度變化時,出口壓力迅速調整回原整定值,調節性能好,調節靈敏度高,壓力波動小,出口壓力波動< 3% ;在大流量工況下,活塞式減壓閥在5: I減壓比時,噪音一般< 75dB。
[0006]具體的,所述活塞式控制閥I包括調節帽11、彈簧12、活塞13、活塞杆14、閥瓣15 ;所述調節帽11位於活塞式控制閥I頂端,調節帽11下端依次設置彈簧12和活塞13,活塞13通過活塞杆14與閥瓣15連接,所述閥瓣15表面噴塗陶瓷;閥瓣15將活塞式控制閥I內腔分為上壓力調節腔16和下壓力調節腔17,之間通過閥瓣15上的通孔連通。由於控制閥運行頻繁,以往的膜片式控制閥需要頻繁更換膜片,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控制閥為活塞彈簧式,經過無數次運行性能仍保持不變,可靠性強;活塞式控制閥閥瓣表面噴塗陶瓷,耐磨性強,在泥沙雜質較多的情況下也能保持運行的穩定性,堅固耐用。
[0007]具體的,所述反饋控制系統包括反衝排汙結構,所述反衝排汙結構包括壓力導管、活塞式控制閥1、三通排汙閥3、球閥4。反衝排汙結構能有效防止反饋控制系統的堵塞,對含泥沙雜質的水質有極強的適應能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09]活塞式控制閥1,調節帽11,彈簧12,活塞13,活塞杆14,閥瓣15,上壓力調節腔16,下壓力調節腔17,射流泵2,三通排汙閥3,球閥4,第一反饋管5,第二反饋管6,右三通切換閥7,左三通切換閥8,主活塞9,壓力調節腔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1]如圖1所示,一種減壓閥反饋控制系統,包括活塞式控制閥1、射流泵2、三通排汙閥3、球閥4、反饋管、壓力導管;所述射流泵2進口端通過第一反饋管5與主閥進口連通,另一端通過第二反饋管6與主活塞9下方的壓力調節腔10連通,且之間設有球閥4,第三端通過壓力導管依次連接三通排汙閥3和活塞式控制閥1,活塞式控制閥I再與主閥出口連通。所述活塞式控制閥I包括調節帽11、彈簧12、活塞13、活塞杆14、閥瓣15 ;所述調節帽11位於活塞式控制閥I頂端,調節帽11下端依次設置彈簧12和活塞13,活塞13通過活塞杆14與閥瓣15連接,閥瓣15表面噴塗陶瓷;所述閥瓣15將活塞式控制閥I內腔分為上壓力調節腔16和下壓力調節腔17,之間通過閥瓣15上的通孔連通。所述反饋控制系統包括反衝排汙結構,所述反衝排汙結構包括壓力導管、活塞式控制閥1、三通排汙閥3、球閥4。
[0012]反饋控制系統工作原理如下:當出口壓力P2上升(下降)時,上升(下降)的己值通過壓力導管傳導至活塞式控制閥I的上壓力調節腔16,增大的P』 k克服P’t的壓力使之達到新的平衡,在新的平衡過程中P』 k克服P’t的壓力推動活塞向上(向下)移動一小段距離,使h減小(增大),因h減小(增大),活塞式控制閥I的流量減小(增大),活塞式控制閥I下壓力調節腔17壓力增大(減小),經壓力導管,使主閥主活塞下方壓力調節腔10的壓力Pk增大(減小),Pt與Pk達到新的平衡,主閥的過流面積H減小(增大),上升(下降)的P2恢復原值。
[0013]反饋控制系統水流方向如下:在減壓閥正常工作時,水流從主閥進口通過第一反饋管進入射流泵2,進入射流泵2的水流分為兩路,第一路從射流泵2向上經過球閥4直至主活塞9下方的壓力調節腔10,第二路從射流泵2經過三通排汙閥3、活塞式控制閥I至主閥出口。
[0014]減壓閥可設置一個或兩個反饋控制系統,兩個反饋控制系統之間通過三通切換閥連接,並可進行切換,切換過程如下:關閉球閥4,將左三通切換閥7和右三通切換閥9旋轉90度,再打開備用反饋系統的球閥,切換完成。
[0015]當流體中雜質過多時,會堵塞上述水流,從而影響減壓閥出口壓力的穩定性,可進行如下反衝排汙操作:關閉反饋控制系統的球閥4,由於水的不可壓縮性,出口壓力P2仍是低壓;旋轉三通排汙閥3,順向水流切斷,在出口壓力P2的作用下水流反向,同時衝出附著在濾網外的雜質;關閉三通排汙閥3,打開球閥4,反衝排汙完成。
【權利要求】
1.一種減壓閥反饋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活塞式控制閥(I)、射流泵(2)、三通排汙閥(3)、球閥(4)、反饋管、壓力導管;所述射流泵(2)進口端通過第一反饋管(5)與主閥進口連通,另一端通過第二反饋管¢)與主活塞(9)下方的壓力調節腔(10)連通,且之間設有球閥(4),第三端通過壓力導管依次連接三通排汙閥(3)和活塞式控制閥(1),活塞式控制閥(I)再與主閥出口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減壓閥反饋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活塞式控制閥(I)包括調節帽(11)、彈簧(12)、活塞(13)、活塞杆(14)、閥瓣(15);所述調節帽(11)位於活塞式控制閥(I)頂端,調節帽(11)下端依次設置彈簧(12)和活塞(13),活塞(13)通過活塞杆(14)與閥瓣(15)連接,閥瓣(15)表面噴塗陶瓷;所述閥瓣(15)將活塞式控制閥(I)內腔分為上壓力調節腔(16)和下壓力調節腔(17),之間通過閥瓣(15)上的通孔連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減壓閥反饋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反饋控制系統包括反衝排汙結構,所述反衝排汙結構包括壓力導管、活塞式控制閥(I)、三通排汙閥(3)、球閥⑷。
【文檔編號】F16K17/22GK204213433SQ201420609149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4日
【發明者】宋樹基, 劉謙, 李冬初, 歐陽普照, 張劍軍 申請人:湘潭中基供水設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