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三輪車後輪搖臂減震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07:08:06 1
專利名稱:電動三輪車後輪搖臂減震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三輪車產品,尤其是一種電動三輪車後輪搖臂減震結構,屬於電動三輪車領域。
背景技術:
電動三輪車是用以電瓶為動力,電機為驅動的拉貨或拉人用的三輪運輸工具。目前,市場上電動三輪車的減震方式很多,大多趨向於整體式減震,重量大,製造成本高,零件、部件多,製造技術複雜且體積大、重,減震效果不佳,能量損耗嚴重,不適於輕便、三輪電動車輛使用。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款新型研製電動三輪車後輪搖臂減震結構,具有結構簡單,獨立懸掛,重量輕,減震活動範圍大的效果。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動三輪車後輪搖臂減震結構,包括車架、減震彈簧、減震後橋、橋管,橋管連接後輪,所述的車架左右兩端各固定一個上吊耳,上吊耳的一端與車架連接,上吊耳的下端與減震彈簧連接;下吊耳的下端與減震後橋連接,下吊耳的上端與減震彈簧連接,所述上吊耳、下吊耳、減震後橋、減震彈簧為左右各一個並以車架中軸線為軸左右對稱。所述上吊耳與下吊耳在連接過程中內置減震膠套。上吊耳通過螺栓與減震彈簧連接。所述上吊耳和下吊耳分別通過銷軸與車架、減震後橋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減震結構簡單,採用車架兩側各安裝一個減震彈簧連接到左右車輪,左右車輪可獨立懸掛,重量輕,減震活動範圍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後視圖;圖中:1、後輪,2、車架,3、上吊耳,4、減震彈簧,5、橋管6、下吊耳,7、減震後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和圖2所不,本實用新型包括車架2、減震彈簧4、減震後橋7、橋管5,橋管5連接後輪I,所述的車架2左右兩端各固定一個上吊耳3,上吊耳3的一端與車架2連接,上吊耳3的下端與減震彈簧4連接;下吊耳6的下端與減震後橋7連接,下吊耳6的上端與減震彈簧4連接,所述上吊耳3、下吊耳6、減震後橋7、減震彈簧4為左右各一個並以車架2中軸線為軸左右對稱;上吊耳3與下吊耳6在連接過程中內置減震膠套;上吊耳3通過螺栓與減震彈簧4連接;所述上吊耳3和下吊耳6分別通過銷軸與車架2、減震後橋7連接。本款新型研製電動三輪可以一側輪子受到震動顛簸時,這一側的減震彈簧4震動,這一側的上下支臂繞銷軸轉動,同時對其他車輪的影響很小,從而三個車輪組成了各自獨立的減震系統,具有結構簡單,兩後輪減震相互獨立,減震效果好,減少能量損耗的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三輪車後輪搖臂減震結構,包括車架(2)、減震彈簧(4)、減震後橋(7)、橋管(5),橋管(5)連接後輪(1),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車架(2)左右兩端各固定一個上吊耳(3),上吊耳(3)的一端與車架(2)連接,上吊耳(3)的下端與減震彈簧(4)連接;下吊耳(6)的下端與減震後橋(7)連接,下吊耳(6)的上端與減震彈簧(4)連接,所述上吊耳(3)、下吊耳(6)、減震後橋(7)、減震彈簧(4)為左右各一個並以車架(2)中軸線為軸左右對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三輪車後輪搖臂減震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吊耳(3)與下吊耳(6)在連接過程中內置減震膠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三輪車後輪搖臂減震結構,其特徵在於,上吊耳(3)通過螺栓與減震彈簧(4)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三輪車後輪搖臂減震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吊耳(3)和下吊耳(6)分別通過銷軸與車架(2)、減震後橋(7)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電動三輪車後輪搖臂減震結構,屬於電動三輪車領域,包括車架、減震彈簧、減震後橋、橋管,橋管連接後輪,所述的車架左右兩端各固定一個上吊耳,上吊耳的一端與車架連接,上吊耳的下端與減震彈簧連接;下吊耳的下端與減震後橋連接,下吊耳的上端與減震彈簧連接,所述上吊耳、下吊耳、減震後橋、減震彈簧為左右各一個並以車架中軸線為軸左右對稱。減震結構簡單,採用車架兩側各安裝一個減震彈簧連接到左右車輪,左右車輪獨立懸掛結構,重量輕,減震活動範圍大,減震效果好,乘載舒適。
文檔編號B62K25/04GK203064136SQ20132007199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8日
發明者鹿世敏, 姜燕秋, 劉彩鳳, 徐文慶, 朱紅軍 申請人:江蘇金彭車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