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收合式雙頭指甲鉗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20:16:21 1
專利名稱:一種收合式雙頭指甲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指甲鉗,更具體的說,尤其涉及一種鉗頭可旋轉收合的收合
式雙頭指甲鉗。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指甲鉗一般為單頭指甲鉗,而且多數為鉗頭直接裸露在外邊,不具備收合的功能,這類指甲鉗因其鉗頭直接裸露在外邊,其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小孩很容易碰觸到鉗刃而造成割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安全性高、結構新穎、使
用方便的一種收合式雙頭指甲鉗。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收合式雙頭指甲鉗,它由本體、鉗頭及壓板組成,本體由兩張護
板通過鉚釘固定鉚接於一起組成,兩張護板之間留有放置鉗頭的空間,鉗頭由第一鉗部和
第二鉗部通過鉚釘活動鉚接組成,所述本體的兩端分別活動鉚接有一鉗頭,在與每個鉗頭
相配合的位置分別活動鉚接有一壓板,兩張壓板分別位於主體的兩個相對面上。 上述鉗頭的第一鉗部的端部活動鉚合在主體端部的鉚釘上,第二鉗部的端部為自
由端,當鉗頭旋轉到打開位置時,第二鉗部的端部與壓板牴觸。 上述壓板與主體活動鉚接的一端設置有驅動鉗頭第二鉗部端部活動的頂塊。[0008] 上述頂塊由壓板的一部分彎折而成。 上述壓板在沒有和主體鉚接的自由端兩側設置有鎖位,該鎖位由該處隆起的凸起形成,主體在與鎖位對應位置上設置有與之配合的卡位。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l)鉗頭可以旋轉收合,避免了使用者在不使用指甲鉗時不小心碰觸到鉗刃而造成割傷,提高了安全性;(2)結構設計合理、整體外觀上簡潔美觀。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0012] 圖2為本實用新型收合時的結構示意圖;[0013] 圖3為本實用新型俯示結構示意圖;[0014]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收合式雙頭指甲鉗,它由本體1、鉗頭及壓板4組成,本體1由兩張護板通過鉚釘固定鉚接於一起組成,兩張護板之間留有放置鉗頭的空間,鉗頭由第一鉗部2和第二鉗部3通過鉚釘活動鉚接組成,所述本體1的兩端分別活動鉚接有一鉗頭,在與每個鉗頭相配合的位置分別活動鉚接有一壓板4,兩張壓板4分別位於主體1的兩個相對面上。 如圖1所示,具體的安裝方式為鉗頭的第一鉗部2的端部活動鉚合在主體1端部的鉚釘上,第二鉗部3的端部為自由端,當鉗頭旋轉到打開位置時,第二鉗部3的端部可以與壓板4牴觸,壓板4與主體1活動鉚接的一端設置有頂塊41,該頂塊41由壓板4的一部分彎折而成,壓板4活動時頂塊41驅動鉗頭第二鉗部3端部活動, 壓板4在沒有和主體1鉚接的自由端兩側設置有鎖位42,該鎖位42由該處隆起的凸起形成,主體1在與鎖位42對應位置上設置有與之配合的卡位ll,這樣當壓板4折合進本體1中後將被固定,不會意外打開。
權利要求一種收合式雙頭指甲鉗,它由本體(1)、鉗頭及壓板(4)組成,本體(1)由兩張護板通過鉚釘固定鉚接於一起組成,兩張護板之間留有放置鉗頭的空間,鉗頭由第一鉗部(2)和第二鉗部(3)通過鉚釘活動鉚接組成,其特徵在於本體(1)的兩端分別活動鉚接有一鉗頭,在與每個鉗頭相配合的位置分別活動鉚接有一壓板(4),兩張壓板(4)分別位於主體(1)的兩個相對面上。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收合式雙頭指甲鉗,其特徵在於所述鉗頭的第一鉗部(2)的端部活動鉚合在主體(1)端部的鉚釘上,第二鉗部(2)的端部為自由端,當鉗頭旋轉到打開位置時,第二鉗部(2)的端部與壓板牴觸。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收合式指甲鉗,其特徵在於所述壓板(4)與主體(1)活動鉚接的一端設置有驅動鉗頭第二鉗部(3)端部活動的頂塊(41)。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收合式指甲鉗,其特徵在於所述頂塊(41)由壓板(4)的一部分彎折而成。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收合式指甲鉗,其特徵在於所述壓板(4)在沒有和主體(1)鉚接的自由端兩側設置有鎖位(42),該鎖位(42)由該處隆起的凸起形成,主體(1)在與鎖位(42)對應位置上設置有與之配合的卡位(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收合式雙頭指甲鉗。它由本體、鉗頭及壓板組成,本體由兩張護板通過鉚釘固定鉚接於一起組成,兩張護板之間留有放置鉗頭的空間,鉗頭由第一鉗部和第二鉗部通過鉚釘活動鉚接組成,所述本體的兩端分別活動鉚接有一鉗頭,在與每個鉗頭相配合的位置分別活動鉚接有一壓板,兩張壓板分別位於主體的兩個相對面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鉗頭可以旋轉收合,避免了使用者在不使用指甲鉗時不小心碰觸到鉗刃而造成割傷,提高了安全性,結構設計合理、整體外觀上簡潔美觀。
文檔編號A45D29/02GK201499773SQ200920193998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31日
發明者劉白雲 申請人:劉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