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穩定型的側發光面板燈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23:23:16 4

本實用新型涉及面板燈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穩定型的側發光面板燈。
背景技術:
發光二極體光源在許多領域已逐漸取代傳統光源,並廣泛地應用在照明方面的領域,例如車燈、路燈以及檯燈、燈泡等。現有的側發光面板燈由於輕薄而受追捧,這一類的面板燈光源條偏置於側面,導光板將光引出,並轉為均勻的發光面。這樣的出光方式,受到光源與導光板裝配的影響極大。為了保證面板燈的光學參數在較小的範圍內波動,就必須提高結構件的裝配精度,但由於工藝難度和成本壓力,這一要求往往無法達到,從而導致成品不良。另外,零件本身的熱脹冷縮,很難確保面板燈在任何環境中以及任意持續工作時間內提供穩定的照明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穩定型的側發光面板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以下技術措施:
一種穩定型的側發光面板燈,包括外框、光源組件、導光板和填充介質,所述外框具有出光口;所述導光板設置在所述外框內,所述導光板具有出光面、與出光面相對的底面以及所述出光面四周的側面,所述出光面面向所述出光口設置;所述光源組件設在所述側面的側邊,所述光源組件與所述導光板之間設有所述填充介質,所述填充介質將所述光源組件與所述導光板間隔開來,所述填充介質採用柔軟的透光材質;所述光源組件發出的光線經過所述填充介質的反射或折射朝向所述導光板照射,並最終從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向外照射出去。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完善: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填充介質採用矽膠製成。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光源組件包括光源板以及貼設在所述光源板上的LED光源,所述LED光源朝向所述導光板設置;所述填充介質一體製成,所述填充介質罩設在所述LED光源上,所述填充介質貼設在所述光源板上。優選的,所述填充介質採用注塑方法包封在所述光源板上。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填充介質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折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與所述第二反射面分別將所述光源組件發出的光線朝向所述折射面反射;所述折射面面向所述導光板的側面,所述折射面連接所述第一反射面與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折射面將光線朝向所述導光板折射。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填充介質具有緩衝凸起,所述緩衝凸起朝向所述導光板凸起,所述緩衝凸起具有彈性。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折射面包括居中設置的中部弧形面,以及分別設置在所述中部弧形面上下兩側的側邊弧形面,所述中部弧形面朝向所述導光板凸起;所述側邊弧形面分別與所述第一、第二反射面連接形成緩衝凸起,兩個所述緩衝凸起分別遠離所述中部弧形面的方向延展。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光源組件發出的光線通過所述填充介質的反射或折射之後,所述光線相對所述導光板的側面垂直射入所述導光板內。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光板的底面與所述外框之間設有反光紙,所述反光紙將所述光源組件發出的光線朝向所述出光面反射。優選的,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一側設有擴散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通過在所述導光板與所述光源組件之間引入柔軟、能夠透光的填充介質,將所述導光板與所述光源組件間隔開來,避免所述導光板擠壓而損壞LED光源的封裝結構。因此,使得面板燈中的光源組件得到保護,具有照明質量高、光學效率高的優點。解決現有的面板燈中導光板與光源組件之間的安裝關係難以保證,進而導致LED光源易被擠壓破損、光學效率低等問題。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穩定型的側發光面板燈的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穩定型的側發光面板燈中填充介質未被擠壓的示意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穩定型的側發光面板燈中填充介質被擠壓的示意圖;
附圖4是附圖1所示穩定型的側發光面板燈中光源組件和填充介質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請參考圖1,一種穩定型的側發光面板燈,包括外框10、光源組件40、導光板20和填充介質30。所述外框10用於將導光板20、光源組件40等結構固定組裝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面板燈,所述外框10具有出光口11。所述導光板20設置在所述外框10內,所述導光板20用於將光線70向外界擴散出去。
請參考圖1,所述導光板20具有出光面21、與出光面21相對的底面23以及所述出光面21四周的側面22,所述出光面21面向所述出光口11設置。所述光源組件40設在所述側面22的側邊。所述光源組件40包括光源板42以及貼設在所述光源板42上的LED光源41,所述光源板42固定在所述外框10的側壁上,所述LED光源41朝向所述導光板20設置。優選的,所述導光板20的底面23與所述外框10之間設有反光紙50,所述反光紙50將所述光源組件40發出的光線70朝向所述出光面21反射,提高光線的利用率。所述導光板20的出光面21一側設有擴散板60,使得向外界發出的光線更均勻。
請參考圖1,所述光源組件40與所述導光板20之間設有所述填充介質30,所述填充介質30將所述光源組件40與所述導光板20間隔開來,所述填充介質30採用柔軟的透光材質。通過在所述導光板20與所述光源組件40之間引入柔軟、能夠透光的填充介質30,將所述導光板20與所述光源組件40間隔開來,避免所述導光板20擠壓而損壞LED光源41的封裝結構。所述光源組件40發出的光線70經過所述填充介質30的反射或折射朝向所述導光板20照射,並最終從所述導光板20的出光面21向外照射出去。因此,使得面板燈中的光源組件40得到保護,具有照明質量高、光學效率高的優點。
優選的,所述填充介質30採用矽膠製成,矽膠具有一定彈性能夠保護LED光源41免受損壞,且為透明材料具有透光性好的特點,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其中,所述填充介質30一體製成,所述填充介質30罩設在所述LED光源41上,所述填充介質30貼設在所述光源板42上。更優選的,在高溫狀態下,所述填充介質30採用注塑方法澆注或灌膠在所述LED光源41上,隨著填充介質30冷卻後,所述填充介質30便以一定形狀結構將LED光源41包封在所述光源板42上。使得所述填充介質40與所述光源組件40組合後,再一起組裝到整燈中,具有組裝更便捷的優點。
請參考圖2和圖3,所述填充介質30成型後,其界面整體呈「蓮花」狀,所述填充介質30具有緩衝凸起301。所述緩衝凸起301朝向所述導光板20凸起,所述緩衝凸起301具有彈性。如圖3所示,當所述導光板20朝向所述光源組件40擠壓時,所述緩衝凸起301彈性變形向外稍微展開些,減少對所述光源組件40的擠壓。並且所述緩衝凸起301產生朝向所述導光板20的彈性力,避免所述導光板20繼續朝向光源組件40擠壓。
請參考圖4,所述光源組件40呈長條形,如常見的光源條,所述填充介質30相應呈長條形。所述填充介質30包括第一反射面31、第二反射面32和折射面33,所述第一反射面31與所述第二反射面32分別為所述填充介質30的上下側壁,所述第一反射面31與所述第二反射面32分別將所述光源組件40發出的光線70朝向所述折射面33反射;所述折射面33面向所述導光板20的側面22,所述折射面33連接所述第一反射面31與所述第二反射面32。
所述LED光源41發出的光線70部分通過所述第一反射面31與所述第二反射面32向所述折射面33反射,再由所述折射面33將光線70朝向所述導光板20折射。而所述LED發出的光線70部分直接通過所述折射面33將光線70朝向所述導光板20折射。保證光線70高效的進入所述導光板20,有助於提高光線的利用率。
請參考圖4,所述折射面33包括居中設置的中部弧形面331,以及分別設置在所述中部弧形面331上下兩側的側邊弧形面332,所述中部弧形面331朝向所述導光板20凸起;所述側邊弧形面332分別與所述第一、第二反射面32連接形成緩衝凸起301,兩個所述緩衝凸起301分別遠離所述中部弧形面331的方向延展。請參考圖2和圖3,無論所述填充介質30是否被擠壓,所述光源組件40發出的光線70通過所述填充介質30的反射或折射之後,所述光線70大致都相對所述導光板20的側面22垂直射入所述導光板20內。使得面板燈具有發光效果穩定性好的優點。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