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尾氣強力淨化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15:25:26
專利名稱:汽車尾氣強力淨化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尾氣淨化器,尤其表現在利用尾氣溫度的汽車尾氣強力淨化器。
汽車尾氣中主要含有害物是CO、CH及碳粒。目前國外通常採用催化裝置,對這些有害物進行氧化還原反應,使之變為CO2、H2O等無害物,但其不足之處,催化物系貴金屬,成本高,且催化裝置造成汽車發動機排氣受阻,增加燃油消耗,提高了汽車的使用成本。國內也在採用類似的方法,不同的是,試圖採用我國特有的稀土元素材料替代昂貴的貴金屬催化劑,但至今未見到明顯效果。在專利申請號95240959.3的專利公開了「一種汽車尾氣淨化裝置」,仍存在著上述不足。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本實用新型其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尾氣淨化器,是利用尾氣自身溫度,進行化學反應,能有效排除、淨化有害物的汽車尾氣強力淨化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有汽車發動機、發動機排氣管、排氣管與消聲器,其圓形的殼體內有帶數孔的前隔板和帶數孔的後隔板,穿過前隔板的孔和穿出後隔板的孔之間有數根強化換熱內肋管,兩個隔板之間的殼體上開有冷卻室空氣出口和冷卻室空氣入口,在殼體前端有圓形接口與發動機排氣管相通,殼體後端有數個火花塞與高壓線、電源相連,電源另一輸出端與接地線、殼體相連。其工作原理,汽車發動機排出的尾氣經發動機排氣管、接口,進入強力淨化器殼體的前膨脹腔後,再通過強化換熱內肋管,將尾氣中的熱量貯留在強化換熱內肋管,再進入後膨脹腔內,經排氣管與消聲器排入大氣。由於強化換熱內肋管中的二維肋或三維肋造成氣流擾動,使儘可能多的熱量貯留在強化換熱內肋管中;同時前隔板、後隔板與殼體構成密閉的前膨脹腔、後膨脹腔,將尾氣與冷卻室隔斷;保溫材料層復蓋在發動機排氣管和殼體外面,其作用是減少尾氣熱量的散失,迫使熱量儘可能貯留在強化換熱內肋管。由於採用上述結構措施,使淨化器內可維持很高溫度,又利用冷卻室空氣入口和冷卻室空氣出口,調節冷卻室內的溫度,以達到淨化器的高溫保持在適當的穩定的數值,以利於尾氣中CO、CH和碳粒在淨化器內發生如下化學反應
在發動機排氣管與接口之間的裝配間隙,可使少量新鮮空氣進入前膨脹腔內,以提供以上反應所需的O2。還利用殼體後端裝置數個火花塞,它們放出的高壓電火花,會促進以上化學反應的完成,進一步淨化尾氣。
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便於使用,有效地淨化汽車尾氣等特點。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汽車發動機2-發動機排氣管3-保溫材料層4-殼體5-接口6-前隔板7-前膨脹腔8-冷卻室空氣出口9-強化換熱內肋管10-後膨脹腔11-後隔板12-冷卻室空氣入口13-排氣管與消聲器14-火花塞15-電源16-冷卻室17-高壓線18-接地線如附圖所示,汽車發動機1、發動機排氣管2連接接口5,殼體4內有帶數孔的前隔板6和帶數孔的後隔板11,前隔板6與後隔板11之間有數根強化換熱內肋管9,前隔板6與後隔板11之間的殼體4壁開有冷卻室空氣出口8和冷卻室空氣入口12,殼體4後端裝有數個火花塞14,並分別通過高壓線17、接地線18,與電源15連接,殼體4後端與排氣管與消聲器13連接,在殼體內前部形成前膨脹腔7、中部形成冷卻室16、後部形成後膨脹腔10。
為了充分利用發動機尾氣的熱能,在發動機排氣管的壁和殼體4外殼復蓋有保溫材料層3。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尾氣強力淨化器,包括有汽車發動機(1)、發動機排氣管(2)排氣管與消聲器(13),其特徵是圓形的殼體(4)內有帶數孔的前隔板(6)和帶數孔的後隔板(11),穿過前隔板(6)和穿出後隔板(11)的孔之間有數根強化換熱內肋管(9),兩個隔板之間的殼體(4)上開有冷卻室空氣出口(8)和冷卻室空氣入口(12),在殼體前端有圓孔接口5與發動機排氣管(2)相通,殼體(4)後端底部有數個火花塞(14)與高壓線(17)、電源(15)相連,電源(15)另一輸出端與接地線(18)、殼體(4)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尾氣強力淨化器,其特徵是發動機排氣管(2)的外壁和殼體(4)的外壁復蓋有保溫材料層(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其殼體4內有前隔板6和後隔板11,前隔板6與後隔板11之間有強化換熱內肋管9,兩個隔板之間的殼體4上開有冷卻室空氣出口8和冷卻室空氣入口12,殼體4前端的接口5與發動機排氣管2相通,殼體4後端底部有火花塞14與高壓線17、電源15相連,電源15另一輸出端與接地線18、殼體4相連。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便於使用,利用尾氣自身的熱能,有效地淨化汽車尾氣等特點。
文檔編號F01N3/24GK2317314SQ98228100
公開日1999年5月5日 申請日期1998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1998年1月21日
發明者孟凡力, 趙旭葵 申請人:趙旭葵, 孟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