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法脫硫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8:21:11 1
溼法脫硫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溼法脫硫機構,包括原煙導流件、煙氣換熱器,所述煙氣換熱器上設有原煙氣口,其原煙氣口的橫截面為矩形,所述原煙導流件包括第一彎頭、第二彎頭,所述第一彎頭、第二彎頭的橫截面呈圓形,該第一彎頭與第二彎頭均安裝在煙氣換熱器的原煙氣口。在煙氣換熱器的原煙氣口設置橫截面呈圓形的第一彎頭與第二彎頭,煙氣能通過第一彎頭、第二彎頭分流進入煙氣換熱器,在第一彎頭、第二彎頭處有充分的拐彎空間,且其圓形截面較小,具有較好的導流作用,整個流場變得更加均勻,有效提高了煙氣換熱器的換熱效率,消除了傳統矩形道體設計導流板易撕裂造成防腐出現裂縫腐蝕煙道、流道堵塞停機等風險。
【專利說明】溼法脫硫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火力發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溼法脫硫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在火力發電廠的脫硫系統中,脫硫GGH(煙氣換熱器)設備是溼法脫硫的重要設備,起到利用原煙氣將脫硫後的淨煙氣進行加熱,使排煙溫度達到露點之上,減輕對淨煙道和煙囪的腐蝕,同時降低進入吸收塔的煙氣溫度,降低塔內對防腐的工藝技術要求的作用,GGH設備的安裝布置高度一般不宜過高,因此為了滿足GGH設備布置的要求,煙風道往往需要沿GGH長邊進行急轉彎,傳統的煙風道進行急轉彎通常採用與GGH匹配的矩形導流彎頭,如圖1、圖2所示,該類沿GGH長邊急轉彎的矩形導流彎頭10的截面長寬比大於或等於2,且彎頭彎曲半徑較小,通常為GGH長邊的一半左右,其存在如下問題:1、流場:該彎頭沿GGH長邊90°拐彎時煙氣側偏現象很嚴重,嚴重影響GGH換熱效率,為了讓流場能夠相對均勻,不影響脫硫GGH換熱效率,通常在道體內部設置導流板,但是經過一段時間運行之後,道體內部的導流板在煙氣反覆撕扯下,易產生撕裂脫落,使得煙道防腐產生裂縫造成煙道腐蝕,嚴重時堵塞流道,導致機組停機,嚴重影響到機組的安全可靠運行;2、耗材:扁寬矩形彎頭耗材巨大,加固肋設置及安裝都比較複雜;3、阻力:通過採用FLUENT流體模擬軟體模擬計算得出該類矩形彎頭布置的阻力比較大,約lOOPa,風機為克服該阻力電耗浪費大。
【發明內容】
[0003]基於此,本發明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溼法脫硫機構,不僅能有效提高煙氣換熱器的換熱效率,而且耗材少,給煙氣的阻力小。
[0004]其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溼法脫硫機構,包括原煙導流件、煙氣換熱器,所述煙氣換熱器上設有原煙氣口,其原煙氣口的橫截面為矩形,所述原煙導流件包括第一彎頭、第二彎頭,所述第一彎頭、第二彎頭的橫截面呈圓形,該第一彎頭與第二彎頭均安裝在煙氣換熱器的原煙氣口。
[0006]其進一步技術方案如下:
[0007]所述第一彎頭包括第一轉彎段,該第二彎頭包括第二轉彎段、以及與第二轉彎段的第一端連通的第一連接段,該第一轉彎段與第二轉彎段的轉彎角度均為90度,第一轉彎段與第一連接段沿原煙氣口的長邊並排設置在原煙氣口。
[0008]所述第二彎頭還包括第一導入段,所述第一導入段與第二轉彎段的第二端連通。
[0009]所述第一彎頭、第二彎頭的橫截面直徑相等。
[0010]所述第一彎頭、第二彎頭的橫截面直徑小於等於原煙氣口的寬度。
[0011]所述第一彎頭的橫截面直徑與第二彎頭的橫截面直徑之和小於等於原煙氣口的長度。
[0012]所述的溼法脫硫機構,還包括淨煙導流件,所述煙氣換熱器還設有淨煙氣口,其淨煙器口的橫截面為矩形,所述淨煙導流件包括第三彎頭、第四彎頭,所述第三彎頭、第四彎頭的橫截面呈圓形,該第三彎頭與第四彎頭均安裝在煙氣換熱器的淨煙器口。
[0013]所述第三彎頭包括第三轉彎段,該第四彎頭包括第四轉彎段、以及與第四轉彎段的第一端連通的第二連接段,該第三轉彎段與第四轉彎段的轉彎角度均為90度,第一轉彎段與第二連接段沿淨煙氣口的長邊並排設置在煙氣換熱器的淨煙氣口。
[0014]所述第四彎頭還包括第二導入段,所述第二導入段與第四轉彎段的第二端連通。
[0015]所述原煙氣口橫截面的長寬比為1.8?2.5,所述淨煙氣口橫截面的長寬比為
1.8 ?2.5。
[0016]下面對前述技術方案的優點或原理進行說明:
[0017]上述溼法脫硫機構,在煙氣換熱器的原煙氣口設置橫截面呈圓形的第一彎頭與第二彎頭,煙氣能通過第一彎頭、第二彎頭分流進入煙氣換熱器,在第一彎頭、第二彎頭處有充分的拐彎空間,且其圓形截面較小,具有較好的導流作用,故整個流場變得更加均勻,使得煙氣換熱器的原煙氣口處流場得到很大的改善,能有效提高煙氣換熱器的換熱效率,同時還消除了傳統矩形道體設計導流板易撕裂造成防腐出現裂縫腐蝕煙道、流道堵塞停機等風險;而且採用第一彎頭與第二彎頭所需耗材相對傳統的矩形導流彎頭大大減少;通過採用FLUENT流體模擬軟體模擬計算得出該溼法脫硫機構的第一彎頭與第二彎頭的阻力較小,約20Pa,比原矩形導流彎頭少80Pa,能有效降低能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傳統的溼法脫硫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傳統的溼法脫硫機構的側視示意圖;
[0020]圖3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溼法脫硫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1 ] 圖4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溼法脫硫機構的側視示意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
[0023]10、矩形導流彎頭,100、煙氣換熱器,110、原煙氣口,120、淨煙氣口,210、第一彎頭,212、第一轉彎段,220、第二彎頭,222、第二轉彎段,224、第一連接段,226、第一導入段,310、第三彎頭,320、第四彎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25]如圖3、4所示,一種溼法脫硫機構,包括原煙導流件、煙氣換熱器100,所述煙氣換熱器100上設有原煙氣口 110,其原煙氣口 110的橫截面為矩形,所述原煙導流件包括第一彎頭210、第二彎頭220,所述第一彎頭210、第二彎頭220的橫截面呈圓形,該第一彎頭210與第二彎頭220均安裝在煙氣換熱器100的原煙氣口 110。
[0026]本實施例所述溼法脫硫機構,在煙氣換熱器100的原煙氣口 110設置橫截面呈圓形的第一彎頭210與第二彎頭220,煙氣能通過第一彎頭210、第二彎頭220分流進入煙氣換熱器100,在第一彎頭210、第二彎頭220處有充分的拐彎空間,且其圓形截面較小,具有較好的導流作用,故整個流場變得更加均勻,使得煙氣換熱器100的原煙氣口 110處流場得到很大的改善,能有效提高煙氣換熱器100的換熱效率,同時還消除了傳統矩形道體設計導流板易撕裂造成防腐出現裂縫腐蝕煙道、流道堵塞停機等風險;而且採用第一彎頭210與第二彎頭220所需耗材相對如圖1、圖2所示的傳統矩形導流彎頭大大減少;通過採用FLUENT流體模擬軟體模擬計算得出該溼法脫硫機構的第一彎頭210與第二彎頭220的阻力較小,約20Pa,比原矩形導流彎頭少80Pa,能有效降低能耗。
[0027]所述第一彎頭210包括第一轉彎段212,該第二彎頭220包括第二轉彎段222、以及與第二轉彎段222的第一端連通的第一連接段224,該第一轉彎段212與第二轉彎段222的轉彎角度均為90度,第一轉彎段212與第一連接段224沿原煙氣口 110的長邊並排設置在原煙氣口 110。所述第二彎頭220還包括第一導入段226,所述第一導入段226與第二轉彎段222的第二端連通。如圖4所示,原煙導流件同一橫截面上,如圖4中與原煙氣口 110垂直的截面,第一轉彎段212遠離煙氣換熱器100的一側與原煙氣口 110的距離小於等於第一導入段226靠近煙氣換熱器100的一側與原煙氣口 110的距離,即第一彎頭210通過第一轉彎段212直接進行90°轉彎,第二彎頭220通過第一連接段224與原煙氣口 110連通後再通過第二轉彎段222進行90°轉彎,然後再通過第一導入段226導出,這樣第一連接段224可預留出一段讓位空間用於安裝第二轉彎段222,避免第一彎頭210與第二彎頭220發生幹涉。
[0028]為保證原煙氣口 110流場的均勻性,本實施例所述第一彎頭210、第二彎頭220的橫截面直徑相等,這樣煙氣通過第一彎頭210、第二彎頭220分流後能均勻的從原煙氣口110進入煙氣換熱器100。
[0029]為避免煙氣洩露,所述第一彎頭210、第二彎頭220的橫截面直徑小於等於原煙氣口 110的寬度。所述第一彎頭210的橫截面直徑與第二彎頭220的橫截面直徑之和小於等於原煙氣口 110的長度。
[0030]所述的溼法脫硫機構,還包括淨煙導流件,所述煙氣換熱器100還設有淨煙氣口120,其淨煙器口的橫截面為矩形,所述淨煙導流件包括第三彎頭310、第四彎頭320,所述第三彎頭310、第四彎頭320的橫截面呈圓形,該第三彎頭310與第四彎頭320均安裝在煙氣換熱器100的淨煙器口。這樣脫硫後的淨煙氣通過淨煙氣口 120分流到第三彎頭310、第四彎頭320,能均勻的流動各煙風道管中,而且第三彎頭310、第四彎頭320的橫截面呈圓形,能有效降低製造成本。
[0031]所述第三彎頭310包括第三轉彎段,該第四彎頭320包括第四轉彎段、以及與第四轉彎段的第一端連通的第二連接段,該第三轉彎段與第四轉彎段的轉彎角度均為90度,第一轉彎段212與第二連接段沿淨煙氣口 120的長邊並排設置在煙氣換熱器100的淨煙氣口120。所述第四彎頭320還包括第二導入段,所述第二導入段與第四轉彎段的第二端連通。參照圖4,淨煙導流件這樣設置也是為了避免第三彎頭310與第四彎頭320發生幹涉。
[0032]本實施例所述原煙氣口 110橫截面的長寬比為1.8?2.5,所述淨煙氣口 120橫截面的長寬比為1.8?2.5,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述原煙氣口 110與淨煙氣口 120設置在同一側。
[0033]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溼法脫硫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原煙導流件、煙氣換熱器,所述煙氣換熱器上設有原煙氣口,其原煙氣口的橫截面為矩形,所述原煙導流件包括第一彎頭、第二彎頭,所述第一彎頭、第二彎頭的橫截面呈圓形,該第一彎頭與第二彎頭均安裝在煙氣換熱器的原煙氣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溼法脫硫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彎頭包括第一轉彎段,該第二彎頭包括第二轉彎段、以及與第二轉彎段的第一端連通的第一連接段,該第一轉彎段與第二轉彎段的轉彎角度均為90度,第一轉彎段與第一連接段沿原煙氣口的長邊並排設置在原煙氣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溼法脫硫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彎頭還包括第一導入段,所述第一導入段與第二轉彎段的第二端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溼法脫硫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彎頭、第二彎頭的橫截面直徑相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溼法脫硫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彎頭、第二彎頭的橫截面直徑小於等於原煙氣口的寬度。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溼法脫硫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彎頭的橫截面直徑與第二彎頭的橫截面直徑之和小於等於原煙氣口的長度。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溼法脫硫機構,其特徵在於,其還包括淨煙導流件,所述煙氣換熱器還設有淨煙氣口,其淨煙器口的橫截面為矩形,所述淨煙導流件包括第三彎頭、第四彎頭,所述第三彎頭、第四彎頭的橫截面呈圓形,該第三彎頭與第四彎頭均安裝在煙氣換熱器的淨煙器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溼法脫硫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彎頭包括第三轉彎段,該第四彎頭包括第四轉彎段、以及與第四轉彎段的第一端連通的第二連接段,該第三轉彎段與第四轉彎段的轉彎角度均為90度,第一轉彎段與第二連接段沿淨煙氣口的長邊並排設置在煙氣換熱器的淨煙氣口。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溼法脫硫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四彎頭還包括第二導入段,所述第二導入段與第四轉彎段的第二端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溼法脫硫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原煙氣口橫截面的長寬比為1.8?2.5,所述淨煙氣口橫截面的長寬比為1.8?2.5。
【文檔編號】F23J15/08GK103953939SQ201410174320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8日
【發明者】李東民 申請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