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的製作方法
2023-04-22 16:11:56 1
專利名稱: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試驗器材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用於鋼桁架或鋼筋混凝土梁靜載 試驗的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
背景技術:
鋼桁架和鋼筋混凝土梁的基本力學試驗,通常作為建築結構實驗及鋼筋混凝土基 本原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演示實驗。為了達到試驗目的,試驗需要依靠足尺或大比例試件 試驗數據的回歸來驗證和揭示,而尺寸較大試件的屈服和破壞荷載一般都比較大,故在對 其進行加載的過程中,必須要有一個足以承受起荷載的加載架。反力架則為一種早期就被普遍採用的加載架,其具體的類型有很多,但是隨著建 築結構形式的豐富和發展,現有的反力架普遍存在如下缺陷一、現有反力架一般都是通過螺杆固定在實驗室的基座上,即該反力架還需配備 有相應的基礎設施,故其對實驗的地點有所限制;二、現有反力架的各個加力架需分別進行固定,從而無法實現整個加載裝置的自平衡。有鑑於此,本發明人針對現有反力架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反力架 對實驗地點有限制以及無法實現自平衡的問題。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其中,包括底部主梁,具有並排設置的兩根;加載框架,具有分別固定在底部主梁相應位置上的加載立柱以及兩端分別與一加 載立柱固定相連的加載橫梁;支座框架,具有分別固定在底部主梁相應位置上的支座立柱以及兩端分別與一支 座立柱固定相連的支座橫梁。進一步,該加載橫梁與加載立柱和/或該支座橫梁與支座立柱之間通過螺栓連 接。進一步,該加載立柱與底部主梁和/或該支座立柱與底部主梁之間通過螺栓連 接。進一步,該底部主梁、加載框架以及支座框架均採用H型鋼。進一步,該底部主梁的上翼緣間隔設置有多個供與加載立柱或支座立柱固定相連 的螺栓孔。進一步,該兩相鄰底部主梁之間還設置有橫向螺杆。進一步,該底部主梁的腹板上間隔設置有多個供橫向螺杆固定的螺栓孔。
進一步,該加載立柱的腹板上間隔設置有多個供加載橫梁固定的螺栓孔。進一步,該反力架還包括設置在底部主梁、加載框架或支座框架的加勁肋。採用上述結構後,本發明涉及的反力架,其可以對鋼桁架和鋼筋混凝土梁進行靜 載試驗,其底部主梁直接置放在地上即可對反力架進行應用,從而本發明具有不限定使用 地點的功效;同時,本發明通過其底部主梁、加載立柱、加載橫梁、支座立柱和支座橫梁之間 固定相連而能組成一個自平衡的反力體系,從而使得本發明能實現自平衡加載;另外,本發 明進一步還具有結構簡單、傳力路線明確、可裝卸性強、穩定性好、可適應尺寸靈活度高的 特點。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正視圖;圖3為圖1的左視圖;圖4為圖1的俯視圖;圖中反力架100底部主梁1
螺栓孔11橫向螺杆12
螺栓孔13加載框架2
加載立柱21螺栓孔211
加載橫梁22支座框架3
支座立柱31支座橫梁32
螺栓4加勁肋5橫向限位裝置 7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 述。如圖1至圖4所示,其為本發明涉及的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100,其包括 底部主梁1、加載框架2和支座框架3,其中該底部主梁1,具有並排設置的兩根;該加載框架2,具有加載立柱21和加載橫梁22,該加載立柱21與底部主梁1固定 相連,並分別設置在每一底部主梁1的相應位置上;該加載橫梁22則架設在兩根相對加載 立柱21之間,並兩端分別與一加載立柱21固定相連;該支座框架3,具有支座立柱31和支座橫梁32,該支座立柱31與底部主梁1固定 相連,並分別設置在每一底部主梁1的相應位置上;該支座橫梁32則架設在兩根相對支座 立柱31之間,並兩端分別與一支座立柱31固定相連;該支座立柱31和支座橫梁32可以根 據具體需要而設置為多組,在本實施例中為兩組,並位於該加載框架2的附近;為了使本發明涉及的反力架100能夠便於拆卸,如圖1所示,該加載橫梁22與加 載立柱21之間、該支座橫梁32與支座立柱31之間、該加載立柱21與底部主梁1之間以及
4該支座立柱31與底部主梁1之間均通過螺栓4連接。這樣,本發明涉及的反力架100可裝 卸性強,從而具有便於搬運的特點。為了讓本發明涉及的反力架100能夠普遍適用於具體的鋼桁架和鋼筋混凝土梁, 該底部主梁1的上翼緣間隔設置有多個供與加載立柱21或支座立柱31固定相連的螺栓孔 11。這樣,該底部主梁1上就可以根據具體試件的特點來設置不同位置的加載框架2和支 座框架3,或者調整加載框架2與支座框架3之間的間距。為了進一步匹配試件,該加載立 柱21的腹板上間隔設置有多個供加載橫梁22設置的螺栓孔211,這樣,就可以實現不同的 加載高度。為了加強本發明涉及反力架100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如圖1所示,該兩相鄰底部主 梁1之間還固定設置有橫向螺杆12。為了便於橫向螺杆12具體位置的調整,該底部主梁1 的腹板上間隔設置有多個供橫向螺杆12固定設置的螺栓孔13。作為本發明涉及反力架100所用材質的具體實施方式
,該底部主梁1、加載框架2 以及支座框架3均採用H型鋼,該H型鋼具體又可以選用焊接H型鋼。為了使本發明涉及的反力架100能具有足夠的強度,該反力架100還包括設置在 底部主梁1、加載框架2或支座框架3上的加勁肋5,該加勁肋5可以在底部主梁1、加載框 架2和支座框架3上均設置。另外,在進行鋼桁架靜載試驗時,該底部主梁1中部設置有支座框架3,其上設置 有橫向限位裝置7。而進行鋼筋混凝土梁試驗時,亦可以根據試驗需求而調整支座框架的位 置,且可以在兩個加載框架同時實施鋼筋混凝土梁試驗。這樣,本發明涉及的反力架100,其可以對鋼桁架和鋼筋混凝土梁進行靜載試驗,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其底部主梁1直接置放在地上即可對反力架100進行應用,從而本發明具有不 限定使用地點的功效;二、本發明通過其底部主梁1、加載立柱21、加載橫梁22、支座立柱31和支座橫梁 32之間固定相連而能組成一個自平衡的反力體系,從而使得本發明能實現自平衡加載;三、本發明進一步還具有結構簡單、傳力路線明確、可裝卸性強、穩定性好、可適應 尺寸靈活度高的特點。上述實施例和圖式並非限定本發明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 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的專利範疇。
權利要求
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其特徵在於,包括底部主梁,具有並排設置的兩根;加載框架,具有分別固定在底部主梁相應位置上的加載立柱以及兩端分別與一加載立柱固定相連的加載橫梁;支座框架,具有分別固定在底部主梁相應位置上的支座立柱以及兩端分別與一支座立柱固定相連的支座橫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其特徵在於,該加載橫梁與加 載立柱和/或該支座橫梁與支座立柱之間通過螺栓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其特徵在於,該加載立柱與底 部主梁和/或該支座立柱與底部主梁之間通過螺栓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其特徵在於,該底部主梁、加載 框架以及支座框架均採用H型鋼。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其特徵在於,該底部主梁的上 翼緣間隔設置有多個供與加載立柱或支座立柱固定相連的螺栓孔。
6.如 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其特徵在於,該兩相鄰底部主 梁之間還設置有橫向螺杆。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其特徵在於,該底部主梁的腹 板上間隔設置有多個供橫向螺杆固定的螺栓孔。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其特徵在於,該加載立柱的腹 板上間隔設置有多個供加載橫梁固定的螺栓孔。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其特徵在於,該反力架還包括 設置在底部主梁、加載框架或支座框架的加勁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多功能自平衡加載反力架,包括底部主梁,具有並排設置的兩根;加載框架,具有分別固定在底部主梁相應位置上的加載立柱以及兩端分別與一加載立柱固定相連的加載橫梁;支座框架,具有分別固定在底部主梁相應位置上的支座立柱以及兩端分別與一支座立柱固定相連的支座橫梁。本發明具有不限定使用地點以及能實現自平衡加載的功效。
文檔編號G01N3/02GK101986128SQ20101022982
公開日2011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7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7日
發明者曾志興, 楊勇, 陳榮淋 申請人:華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