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塗膠點碳機的自動上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3:06:07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塗膠點碳機的自動上料機構。
背景技術:
顯示屏玻璃在進行塗膠及點碳漿工藝在上料時,需要將放置在吸塑上的玻璃物料逐個取下進行塗膠和點碳漿操作,並留下空吸塑,現有技術一般通過人工方式上料,效率低,不能實現自動化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塗膠點碳機的自動上料機構,旨在實現自動連續上料,提高生產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自動塗膠點碳機的自動上料機構,包括進料線、空吸塑出料線、分吸塑機構、取料機械手及出料線;該進料線可將放置其上的成疊吸塑往前推進;該取料機械手設置在進料線與出料線之間,用於將成疊吸塑頂層吸塑內放置的物料逐一搬送至出料線;該分吸塑機構設置在進料線一側,用於將成疊吸塑頂層的空吸塑推送至空吸塑出料線一側。
優選地,該進料線包括多個向前滾動的滾筒。
優選地,每一吸塑設置多個矩陣式分布的穴位用於放置物料。
優選地,還包括一空吸塑搬運機械手,該空吸塑搬運機械手設置在空吸塑出料線一側,用於將成疊空吸塑搬運至空吸塑出料線上。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提出一種自動塗膠點碳機的自動上料機構,只需人工將成疊吸塑放置在進料線上,取料機械手即可逐一吸取吸塑上的玻璃物料,每取完一層吸塑,分吸塑機構會自動將空吸塑推開分離,並堆疊在空吸塑出料線一側。一次放料可以供應較長的時間,實現全自動上料,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自動塗膠點碳漿設備的俯視圖;
圖2為圖1所示自動塗膠點碳漿設備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自動塗膠點碳漿設備的自動上料機構的俯視圖;
圖4為圖2標號「B」所示的自動上料機構部分的局部放大視圖;
圖5為圖4標號「C」所示的局部放大視圖;
圖6為圖2標號「A」所示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1所示自動塗膠點碳漿設備的自動收料機構的俯視圖。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需要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後……)僅用於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徵。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人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自動塗膠點碳漿設備。
參照圖1及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自動塗膠點碳漿設備的俯視圖;圖2為圖1所示自動塗膠點碳漿設備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該自動塗膠點碳漿設備包括自動上料機構1、自動塗膠點碳漿機構2及自動收料機構3三大機構。該三大機構相互串連,其中自動上料機構1用於上料,通過人工將裝滿待加工玻璃物料的交叉放置的成疊吸塑置於自動上料機構1上,自動上料機構1即可自動吸取吸塑內的玻璃物料,逐一送往自動塗膠點碳漿機構2進行塗膠和點碳漿加工,剩下的空吸塑由自動上料機構1自動回收。玻璃物料在自動塗膠點碳漿機構2完成塗膠和點碳漿加工後進入自動收料機構3。該自動收料機構3可逐一漿玻璃物料放回空吸塑內,並整盤送出。
請結合參閱圖3及圖4,圖3為圖1所示自動塗膠點碳漿設備的自動上料機構1的俯視圖。圖4為圖2標號「B」所示的自動上料機構1部分的局部放大視圖。
該自動上料機構1包括進料線11、空吸塑出料線16、分吸塑機構13、取料機械手14及出料線17;該進料線11可將放置其上的成疊吸塑12往前推進;該取料機械手14設置在進料線11與出料線17之間,用於將成疊吸塑12頂層吸塑內放置的物料逐一搬送至出料線17;該分吸塑機構13設置在進料線11一側,用於將成疊吸塑12頂層的空吸塑推送至空吸塑出料線16一側。
該自動塗膠點碳漿設備運作時,先通過人工將裝滿待加工的玻璃物料的成疊吸塑放置在自動上料機構1的進料線11上,隨進料線11運送至取料機械手14一側,該取料機械手14可逐一吸取吸塑上的玻璃物料並投放至出料線17。留下的空吸塑由分吸塑機構13推送至空吸塑出料線16一側並回收。
優選地,該進料線11包括多個向前滾動的滾筒。
優選地,每一吸塑設置多個矩陣式分布的穴位用於放置物料。
優選地,還包括一空吸塑搬運機械手15,該空吸塑搬運機械手15設置在空吸塑出料線16一側,用於將成疊空吸塑搬運至空吸塑出料線16上。
該自動上料機構1上料時,只需人工將成疊吸塑12放置在進料線11上,取料機械手14即可逐一吸取吸塑上的玻璃物料,每取完一層吸塑,分吸塑機構13會自動將空吸塑推開分離,並堆疊在空吸塑出料線16一側。一次放料可以供應較長的時間,實現全自動上料,提高了生產效率。
請結合參閱圖5,圖5為圖4標號「C」所示的局部放大視圖。
該分吸塑機構13用於將成疊吸塑12頂層的吸塑逐個分離,包括受氣缸132驅動可將空吸塑推向出料機構的推出機構131,以及置於推出機構131下方的夾持機構133,該夾持機構133夾持於除頂層吸塑之外的成疊吸塑的兩側。
該自動塗膠點碳漿設備運作時,成疊吸塑12放置在自動上料機構1或自動收料機構3上,其中夾持機構133可夾持成疊吸塑的下方,僅留出最頂層的吸塑未夾持,然後推出機構131通過氣缸132驅動可推動最頂層的吸塑使分離。以便自動回收空吸塑,或者將空吸塑供應給自動收料機構3。
優選地,該夾持機構133包括置於除頂層吸塑之外的成疊吸塑兩側的兩爪部,兩爪部具有鋸齒狀結構。
優選地,該推出機構131包括受氣缸132驅動的推桿及置於推桿頂端且垂直推桿設置的推板。
該分吸塑機構13包括推出機構131和夾持機構133,夾持機構133夾持在成疊吸塑的兩側,且不夾住最頂部的空吸塑,推出機構131可將頂部的空吸塑推出,可以防止分吸塑機構13一次性帶走多個吸塑而未能準確帶走頂層空吸塑的異常發生。
請結合參閱圖6,圖6為圖2標號「A」所示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該自動塗膠點碳漿機構2包括旋轉機構26、上料機械手21、第一點碳漿機構22、第一點膠機構23、第二點膠機構24、第二點碳漿機構25及下料機械手28;該旋轉機構26包括向四個方向等角度延伸出的第一延伸臂261、第二延伸臂262、第三延伸臂263及第四延伸臂264;該上料機械手21吸取物料放置於第一延伸臂上261;該第一點碳漿機構2在第二延伸臂262上對物料進行點碳漿操作,該第一點膠機構23、第二點膠機構24分別對物料在橫向和縱向進行點膠操作,該第二點碳漿機構25在第四延伸臂264再次進行點碳漿操作,該下料機械手28將完成點膠和點碳漿操作的物料取走;該旋轉機構26每完成一次操作旋轉一次。
該自動塗膠點碳漿設備運作時,該玻璃物料由自動上料機構1運送過來,由上料機械手21吸取後放置在旋轉機構26上依次進行點碳漿和點膠操作,每進行一道工序,旋轉機構26旋轉一個工位,四個工位同步操作,使得玻璃物料在一套機構上即可完成點碳漿和點膠的多個工序的連續生產,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完成點碳漿和點膠操作後的玻璃物料又通過下料機械手28取走,自動進入下一個收料機構。
優選地,還包括一出料線27,該出料機械手28將完成點碳漿點膠操作的物料搬送至該出料線27上。
優選地,還包括一自動上料機構1,該自動上料機構1將裝滿物料的成疊吸塑傳送至上料機械手21一側供其逐個取料並回收空置的吸塑。
優選地,還包括用於回收成品的自動收料機3,其與出料線7對接。
該自動塗膠點碳漿機構2通過在旋轉機構26上設置四個延伸臂,每一延伸臂對應一個加工工位,每完成一道工序,旋轉機構26旋轉一次,相當於四個工位同時連續工作,生產效率高,且四道工序集中一臺設備上,簡化了設備結構。
請結合參閱圖7,圖7為圖1所示自動塗膠點碳漿設備的自動收料機3的俯視圖。
該自動收料機構3包括進料線31、出料線37、分吸塑機構35、機械手32及吸塑進料線36;該吸塑進料線36可將放置其上的成疊吸塑送往機械手32一側;該機械手32設置在進料線31與出料線37之間,用於將進料線31送入的物料搬送至吸塑內;該分吸塑機構35設置在吸塑進料線36一側,用於將成疊空吸塑逐一推送至出料線37一側。
優選地,該吸塑進料線36包括多個向前滾動的滾筒。
該自動收料機構3與自動上料機構1結構相似,由人工將空的成疊吸塑放置在吸塑進料線上,再由分吸塑機構35將成疊吸塑逐一推送到出料線37一側,由機械手32吸取加工好的玻璃物料放置在空吸塑內,放滿後,整盤吸塑再經出料線37送出。
優選地,每一吸塑設置多個矩陣式分布的穴位用於放置物料。
優選地,還包括一吸塑搬運機械手34,其設置在出料線37一側,用於將裝滿物料的吸塑搬送至出料線37上。
該自動收料機構3收料時,只需人工將成疊空吸塑放置在吸塑進料線上,分吸塑機構會自動將空吸塑逐一推向出料線37一側,隨後,機械手32自動吸取加工好的物料並放置在吸塑上,放滿吸塑後經由出料線37送出。一次性放置成疊空吸塑,可以供應較長時間的下料,提高了生產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