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臺門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2 23:52:21 1
專利名稱:站臺門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站臺門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設置於車站站臺的站臺門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設置於車站站臺的站臺門裝置中設有緊急逃生門,該緊急逃生門用於在軌道車未停在設置有站臺門的位置與軌道車的上下車口一致的位置的情況下,供乘客從車輛朝站臺側逃生。例如,日本專利特許3604558號公報中記載的站臺門裝置具有設於站臺的門套和從門套內進退移動以打開、關閉上下車口的門體,門套被設成與上下車口相反一側的部分能以軸部為中心自由轉動。藉此,當軌道車緊急停車時,通過解除門套的鎖定,使門套朝站臺側轉動以作為緊急逃生門起作用。[0003]上述日本專利特許3604558號公報中記載的門套採用在打開狀態下朝站臺側突出的結構。因此,在站臺狹窄的情況下,其安裝存在限制,另外,在人擁擠在站臺上的情況下,朝站臺側突出的門套可能會妨礙乘客的通行。因此,提出了一種設於與站臺門不同的位置並收納於門套的滑動式的緊急逃生門。由於滑動式的緊急逃生門不朝站臺側突出,因此, 也能安裝在狹窄的站臺上,且能消除妨礙通行這樣的問題。[0004]然而,可預測到在使用緊急逃生門的狀況下,乘客是搖晃的。因此,希望緊急逃生門的操作是容易的。然而,即便現有的緊急逃生門的解除鎖定的操作是容易的,也難以知道在解除鎖定時鎖定是否被解除了,另外,也難以知道之後的操作方法。實用新型內容[0005]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作,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實現操作性的提高的站臺門裝置。[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站臺門裝置,包括站臺門,該站臺門設於站臺的對應於車輛的上下車口的位置;站臺門用門套,該站臺門用門套能收納站臺門;緊急逃生門,該緊急逃生門設於與上下車口不同的位置;以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該緊急逃生門用門套能收納緊急逃生門,其特徵是,緊急逃生門在收納於緊急逃生門用門套而形成逃生口的收納位置與從緊急逃生門用門套中拉出而封閉逃生口的關閉位置之間往復移動,上述站臺門裝置還包括開鎖/上鎖裝置,該開鎖/上鎖裝置將緊急逃生門鎖定在關閉位置,並在緊急逃生門的鎖定被解除時,使緊急逃生門在往復移動方向上朝打開方向移動以形成間隙。[0007]在該站臺門裝置中,當緊急逃生門的鎖定被解除時,使該緊急逃生門在往復移動方向上朝打開方向移動以形成間隙。這樣,當緊急逃生門的鎖定被乘客等解除時,緊急逃生門自動打開而形成間隙,因此,能目視確認鎖定被可靠地解除了。另外,乘客等能容易地意識到,作為將鎖定解除之後的操作,只要使緊急逃生門朝打開方向滑動來移動即可。因此, 能實現操作性的提高。[0008]較為理想的是,設有多個緊急逃生門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當從站臺側觀察時,一個緊急逃生門在往復移動方向上朝右側打開,其它的緊急逃生門在往復移動方向上朝左側打開。當車輛緊急停止時,在採用緊急逃生門僅朝一個方向打開的結構的情況下,有時會出現因車輛的停車位置而使緊急逃生門的逃生口的位置與上下車口不一致的情況。因此,通過設置朝右側和左側打開的緊急逃生門,例如即便不能從一方的緊急逃生門逃生,也能從另一方的緊急逃生門逃生。[0009]較為理想的是,開鎖/上鎖裝置包括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在關閉位置保持緊急逃生門的鎖定狀態;以及移動元件,當在鎖定機構中緊急逃生門的鎖定被解除時,該移動元件使緊急逃生門朝打開方向移動。根據上述結構,當緊急逃生門的鎖定被解除時,能使緊急逃生門朝打開方向移動以可靠地形成間隙。[0010]較為理想的是,鎖定機構包括第一鎖定解除部,該第一鎖定解除部設於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站臺側,在解除緊急逃生門的鎖定時被操作;第二鎖定解除部,該第二鎖定解除部設於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軌道側,在解除緊急逃生門的鎖定時被操作;卡定構件,該卡定構件設於緊急逃生門用門套;以及鎖定解除構件,該鎖定解除構件設於緊急逃生門,與第一鎖定解除部或第二鎖定解除部的操作聯動來解除與卡定構件的卡定,第一鎖定解除部及第二鎖定解除部沿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高度方向配置在同一直線上,並且它們的高度位置不同,鎖定解除構件在第一鎖定解除部及第二鎖定解除部的配置方向上延伸。[0011]這樣,通過形成將第一鎖定解除部及第二鎖定解除部沿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高度方向配置在同一直線上並沿該配置方向延伸的鎖定解除構件,能減小鎖定機構的寬度。這樣,通過使鎖定機構緊湊化,能使緊急逃生門打開的量增大,從而能進一步確保逃生口的寬度。[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實現操作性的提高。藉此,當車輛緊急停車時,乘客能迅速且安全地從車輛中逃生出。
[0013]圖 I是示意表示本實施方式的站臺門裝置的結構的俯視剖視圖。圖2是示意表示圖I所示的站臺門裝置的結構的主視圖。圖3是從站臺側表示站臺門裝置的立體圖。圖4是從軌道側表示站臺門裝置的立體圖。圖5是從站臺側表示緊急逃生門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結構的立體圖。圖6是從軌道側表示緊急逃生門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結構的主視圖。圖7是表示站臺門收納於站臺門用門套及緊急逃生門中的狀態的立體圖。 8是表示緊急逃生門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內部結構的主視圖。圖9是從往復移動方向觀察緊急逃生門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圖。圖10是表示鎖定機構的結構的圖。圖11是表示鎖定機構的構成構件的立體圖。圖12是表不緩衝器的圖。圖13是表示鎖定狀態時的緩衝器的圖。圖14是表示鎖定被解除時的緩衝器的圖。圖15是將緊急逃生門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0028]圖16是將站臺門用門套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0029]圖17是表示突出部插入於插入部的狀態的圖。[0030]圖18是說明上下車口與緊急逃生門的位置關係的圖。[0031]圖19是說明上下車口與緊急逃生門的位置關係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在說明中,對相同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0033]參照圖I及圖2,對本實施方式的站臺門裝置進行說明。圖I是示意地表示本實施方式的站臺門裝置的結構的俯視剖視圖,圖2是示意地表示圖I所示的站臺門裝置的結構的主視圖,示出了車輛停在站臺的狀態。[0034]如圖I及圖2所示,站臺門裝置I包括設於站臺P的對應於車輛C的乘客用上下車口 El的位置的站臺門3 ;以及能收納站臺門3的站臺門用門套5。站臺門3利用驅動機構(未圖示)在收納於站臺門用門套5的位置與被從站臺門用門套5中拉出的位置之間往復移動。對於一個乘客用上下車口 El設有一對站臺門3。一對站臺門3通過朝彼此相對的方向移動被拉出而關閉乘客的上下車通路,並通過朝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動並收納於站臺門用門套5而打開上述上下車通路。[0035]站臺門裝置I包括乘務員門7和乘務員門用門套9。乘務員門7設於與乘客用上下車口 El(站臺門3)不同的位置。乘務員門7及乘務員門用門套9是用於將供出入車輛 C的乘務員室的乘務員通過的上下車通路打開、關閉的乘務員門及乘務員門用門套,其是相對於乘務員室(乘務員用的上下車口 E2)設置的。[0036]另外,站臺門裝置I包括緊急逃生門10和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參照圖I 圖 9,對緊急逃生門10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進行說明。[0037]圖3是從站臺側表示站臺門裝置的立體圖,圖4是從軌道側表示站臺門裝置的立體圖。圖5是從站臺側表示緊急逃生門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結構的立體圖,圖6是從軌道側表示緊急逃生門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結構的主視圖。圖7是表示站臺門收納於站臺門用門套及緊急逃生門的狀態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緊急逃生門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內部結構的主視圖。另外,圖9是從往復移動方向觀察緊急逃生門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圖。[0038]緊急逃生門10設於站臺門3(站臺門用門套5)之間。緊急逃生門10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是用於當車輛C停止(因災害、電源切斷、停電、事故等而導致的緊急停止)在站臺門3的設置位置與車輛C的上下車口 El不一致的位置時,供乘客從車輛C中逃出而設的。即,緊急逃生門10設於與車輛C的上下車口 El不同的位置。在圖I 圖4中,緊急逃生門10處於關閉狀態。[0039]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能收納緊急逃生門10,並與站臺門用門套5相鄰而設。如圖8所示,在緊急逃生門10上設有導軌G。導軌G配置於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的下端部, 在緊急逃生門10的滑動方向上直線狀地延伸。另外,如圖9所示,在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 內設有導向構件13、14。導向構件13是在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內與後述緊急逃生門10的門主體15的軌道T側的上部抵接的輥子,導向構件14是與門主體15的站臺P側的上部附近抵接的輥子。[0040]緊急逃生門10具有門主體15。門主體15的外形呈矩形形狀,是中空狀的板金制的。門主體15的軌道T側的下部設有滑塊16,該滑塊16被設成能在設於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的導軌G上滑動。緊急逃生門10(門主體15)以能滑動的方式支承於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的導軌G上,由於滑塊16被導軌G引導而往復移動,從而能以與緊急逃生門用門套 12平行的狀態往復移動。藉此,緊急逃生門10在收納於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而形成逃生口 D的收納位置(圖5所示的狀態)與從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拉出而堵住逃生口 D的關閉位置(圖3所示的狀態)之間往復移動。門主體15的寬度被設定得比站臺門3的寬度 (例如IOOOmm左右)狹窄,例如為800mm左右。[0041]在門主體15的軌道T側的上端部沿著寬度方向(滑動方向)設有蓋17。蓋17是為防止乘客等的手從站臺P側伸入門主體15的軌道T側而設的。蓋17具有例如300_左右的高度。另外,在門主體15的寬度方向的一端側(站臺門用門套5側)設有多個(此處為兩個)把手18a、18b。把手18a、18b是在從軌道T側打開、關閉緊急逃生門10時而使用的。[0042]如圖7所示,緊急逃生門10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能收納站臺門3。當站臺門 3在緊急逃生門10位於關閉位置、即將逃生口 D堵住並與站臺門門套5抵接的狀態下打開時,其一部分收納於緊急逃生門10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的中空的空間內。另外,在緊急逃生門10處於收納位置的狀態、即形成有逃生口 D的狀態下,由於車輛C不停止在站臺門 3和車輛C的上下車口 El —致的位置,因此,站臺門3雖然能動作但不進行動作。[0043]如圖8所示,在緊急逃生門10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上設有開鎖/上鎖裝置21。 進一步參照圖10 圖14,對開鎖/上鎖裝置21進行說明。圖10是表示鎖定機構的結構的圖,圖11是表示鎖定機構的構成構件的立體圖,圖12是表示緩衝機構的圖。另外,圖13是表示鎖定狀態時的緩衝器的圖,圖14是表示鎖定被解除時的緩衝器的圖。[0044]開鎖/上鎖裝置21包括鎖定機構22和緩衝器(移動元件)23。鎖定機構22具有第一鎖定解除按鈕(第一鎖定解除部)25、第二鎖定解除按鈕(第二鎖定解除部)26、鎖定限位件(卡定構件)27、鎖定解除杆(鎖定解除構件)28及彈簧29。[0045]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是解除緊急逃生門10的鎖定時由站員、乘務員操作的按鈕。 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設於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的站臺P側。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在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中安裝於從站臺P側的表面伸入軌道T側的安裝構件30上。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具有供站員、乘務員按壓的按鈕部25a ;以及從按鈕部25a延伸出的棒狀的抵接部25b。當抵接部25b被按鈕部25a按壓時,其與鎖定解除杆28抵接。在抵接部25b上插入有螺旋彈簧25c,以朝與按鈕部25a的按壓方向相反的方向(站臺P側)施加作用力。[0046]另外,在安裝構件30上設有蓋部31。蓋部31被設成與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大致齊平,並設有鎖32。藉此,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僅在蓋部31的鎖32被開鎖的情況下能進行操作。即,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僅能由站員、乘務員使用。[0047]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是解除緊急逃生門10的鎖定時由乘務員、乘客操作的按鈕。 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設於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的軌道T側。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在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中安裝於從軌道T側的表面伸入站臺P側的安裝構件35上。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具有供乘務員、乘客按壓的按鈕部26a ;以及從按鈕部26a延伸出的棒狀的抵接部26b。當抵接部26b被按鈕部26a按壓時,其與鎖定解除杆28抵接。在抵接部26b上插入有螺旋彈簧26c,以朝與按鈕部26a的按壓方向相反的方向(軌道T側)施加作用力。[0048]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及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沿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的高度方向配置在同一直線上。此外,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配置在比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高的位置上。換言之,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配置在軌道T側的較低的位置上。根據上述結構,由於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位於即使從站臺P側伸出手也觸不到的位置、例如距上端側600mm 左右的高度的裡側位置,因此,能防止在緊急時以外的時刻從站臺P側操作未設有蓋部(露出)的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0049]鎖定限位件27設於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鎖定限位件27配置於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的上方。如圖11所示,鎖定限位件27呈-字狀,具有第一卡定部27a和第二卡定部 27b。在鎖定限位件27安裝於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的狀態下,第一卡定部27a位於從站臺 P側觀察時緊急逃生門10的關閉位置側,第二卡定部27b位於從站臺P側觀察時緊急逃生門10的收容位置側。圖11中,在第二卡定部27b上形成有從站臺P側朝軌道T側上升而傾斜的錐部27c。[0050]鎖定解除杆28被配置成其長邊方向沿著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及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的配置方向。鎖定解除杆28樞軸支承於支承構件34,被設成能朝第一鎖定解除按鈕 25及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的相對方向轉動。鎖定解除杆28具有長條狀的主體部28a ;以及設於主體部28a的前端側的卡合部28b。圖11中,在卡合部28b的緊急逃生門10的關閉位置側形成有從軌道T側朝站臺P側上升而傾斜的錐部28c。在鎖定解除杆28中,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的抵接部25b與主體部28a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抵接,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的抵接部26b與主體部28a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抵接。在圖10中,以實線表示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或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被按壓狀態時的鎖定解除杆28,以雙點劃線表示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或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未被按壓狀態時的鎖定解除杆28。[0052]彈簧29貫穿鎖定解除杆28的主體部28a。在圖10中,彈簧29對鎖定解除杆28 朝使鎖定解除杆28順時針轉動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另外,鎖定機構22包括未圖示的傳感器,如圖11 (b)所示,當鎖定解除杆28的卡合部28b位於鎖定限位件27的第一^^定部27a、 第二卡定部27b之間時,傳感器被遮光而檢測出鎖定狀態。[0053]根據上述結構,在鎖定機構22中,當緊急逃生門10移動至關閉位置時,鎖定解除杆28的卡合部28b的錐部28c與鎖定限位件27的第二卡定部27b的錐部27c抵接,卡合部28b越過第二卡定部27b而位於第--^定部27a與第二卡定部27b之間(圖11(b))。藉此,鎖定解除杆28被鎖定限位件27卡定,以鎖定緊急逃生門10。然後,在鎖定狀態下,當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或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被按壓時,抵接部25b或抵接部26b與鎖定解除杆28的主體部28a抵接,鎖定解除杆28轉動而遠離鎖定限位件27,從而解除鎖定。[0054]如圖12所示,緩衝器23配置於導軌G及滑塊16的附近。緩衝器23具有軸構件 40和螺旋彈簧41。軸構件40通過支承構件43安裝在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內,並以能滑動的方式設於支承構件43。螺旋彈簧41插入軸構件40,並配置於支承構件43與限位件44 之間。螺旋彈簧41對軸構件40朝圖13中右側施加作用力。[0055]如圖13所示,在門主體15的軸構件40的軸線上設有L字狀的抵接構件45。在緊急逃生門10處於鎖定狀態下、即如圖11 (b)所示在鎖定機構22中使鎖定解除杆28與鎖定限位件27卡定的狀態下,軸構件40與抵接構件45抵接以限制滑動。此外,如圖14所示,當鎖定解除杆28脫離鎖定限位件27時,軸構件40因螺旋彈簧41的作用力而滑動,按壓抵接構件45來使門主體15朝圖示箭頭方向移動。藉此,與軸構件40移動的移動量相對應地, 在緊急逃生門10的門主體15與站臺門用門套5之間形成有大致IOOmm左右的間隙S。間隙S的間隔只要是乘客等能目視確認出緊急逃生門10已打開的程度即可,可根據設計恰當地設定。[0056]另外,如圖15所示,在緊急逃生門10上設有從門主體15的端面15a突出的第一突出部50及第二突出部51。第一突出部50設於門主體15的上端側,第二突出部51設於門主體15的下端側。[0057]與第一突出部50及第二突出部51相對應地,如圖16所示,在站臺門用門套5上設有第一插入部52及第二插入部53。第一插入部52設於站臺門用門套5的上端側,第二插入部53設於站臺門用門套5的下端側。第二插入部53設於移動限制構件55。移動限制構件55呈L字狀,具有從站臺門用門套5的端面5a朝緊急逃生門10側突出並在站臺門用門套5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突出片55a。另外,在移動限制構件55上安裝有保護用橡膠安裝構件56。保護用橡膠安裝構件56呈L字狀,具有朝緊急逃生門10側突出並在站臺門用門套5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突出片56a。在突出片56a的軌道T側安裝有橡膠B。[0058]如圖17(a)及圖17(b)所示,當緊急逃生門10位於關閉位置並被鎖定時,第一突出部50和第二突出部51插入第一插入部52及第二插入部53,以限制門主體15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另外,利用移動限制構件55的突出片55a進一步限制門主體15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動。[0059]在具有上述結構的站臺門裝置I中,緊急逃生門10打開的方向分別是左方向和右方向這兩個方向。具體而言,緊急逃生門10從站臺P側觀察時朝右側滑動以形成逃生口 D, 緊急逃生門10從站臺P側觀察時朝左側滑動以形成逃生口 D。[0060]例如圖18所示,在緊急逃生門10打開的方向被設定為一個方向(圖18中為左方)的情況下,有時也存在因車輛C的停車位置而使站臺門3及緊急逃生門10中的任一開口位置與車輛C的上下車口 El均不一致的情況。在該情況下,乘客難以從車輛C中逃生。[0061]對此,如圖19所示,在緊急逃生門10打開的方向被分別設定為右方及左方的情況下,即便一個緊急逃生門10的逃生口 D與車輛C的上下車口 El不一致,也還有一個(另一個)緊急逃生門10的逃生口 D與車輛C的上下車口 El —致。因此,乘客至少能從一個緊急逃生門10逃生。[0062]如上所述,在站臺門裝置I中,當緊急逃生門10的鎖定機構22被解除時,緩衝器 23使該緊急逃生門10在往復移動方向上朝打開方向移動以形成間隙S。這樣,當緊急逃生門10的鎖定被乘務員、乘客解除時,緊急逃生門10自動打開以形成間隙,因此,能目視確認鎖定被可靠地解除了。另外,乘客等能容易地意識到,作為將鎖定解除後的操作,只要使緊急逃生門10朝打開方向滑動來移動即可。因此,能實現操作性的提高。其結果是,即便車輛C在緊急停止的狀況下出現擺動,也能準確地操作緊急逃生門10。[0063]另外,在鎖定機構22中,鎖定解除杆28是在第一鎖定解除按鈕25及第二鎖定解除按鈕26的配置方向、即緊急逃生門1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長條狀的構件,該鎖定解除杆 28與鎖定限位件27卡定以鎖定緊急逃生門10。這樣,通過減小鎖定解除杆28的寬度能使鎖定機構22緊湊化,與例如以鎖定解除杆28的長邊方向沿著緊急逃生門10的滑動方向的方式設置的情況相比,能使緊急逃生門10打開的量增大,從而能充分確保逃生口 D的寬度。[0064]本實用新型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使用螺旋彈簧41 作為緩衝器23的施力構件,但施力構件並不限定於此。[0065]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從操作性的觀點出發,將第一鎖定解除部和第二鎖定解除部設為按鈕,但第一鎖定解除部和第二鎖定解除部並不限定於按鈕,只要是使鎖定解除杆28轉動來解除與鎖定限位件27的卡合的結構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站臺門裝置,包括站臺門,該站臺門設於站臺的對應於車輛的上下車口的位置;站臺門用門套,該站臺門用門套能收納所述站臺門;緊急逃生門,該緊急逃生門設於與所述上下車口不同的位置;以及緊急逃生門用門套,該緊急逃生門用門套能收納所述緊急逃生門,其特徵在於,所述緊急逃生門在收納於所述緊急逃生門用門套而形成逃生口的收納位置與從所述緊急逃生門用門套中拉出而封閉所述逃生口的關閉位置之間往復移動,所述站臺門裝置還包括開鎖/上鎖裝置,該開鎖/上鎖裝置在所述關閉位置鎖定所述緊急逃生門,並在所述緊急逃生門的鎖定被解除時,使所述緊急逃生門在所述往復移動方向上朝打開方向移動以形成間隙。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站臺門裝置,其特徵在於,設有多個所述緊急逃生門及所述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當從所述站臺側觀察時,一方所述緊急逃生門在所述往復移動方向上朝右側打開,另一方所述緊急逃生門在所述往復移動方向上朝左側打開。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站臺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開鎖/上鎖裝置包括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在所述關閉位置保持所述緊急逃生門的鎖定狀態;以及移動元件,當在所述鎖定機構中所述緊急逃生門的鎖定被解除時,該移動元件使所述緊急逃生門朝所述打開方向移動。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站臺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鎖定機構包括第一鎖定解除部,該第一鎖定解除部設於所述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所述站臺側,在解除所述緊急逃生門的鎖定時被操作;第二鎖定解除部,該第二鎖定解除部設於所述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軌道側,在解除所述緊急逃生門的鎖定時被操作;卡定構件,該卡定構件設於所述緊急逃生門用門套;以及鎖定解除構件,該鎖定解除構件設於所述緊急逃生門,與所述第一鎖定解除部或所述第二鎖定解除部的操作聯動來解除與所述卡定構件的卡定,所述第一鎖定解除部及所述第二鎖定解除部沿所述緊急逃生門用門套的高度方向配置在同一直線上,並且它們的高度位置不同,所述鎖定解除構件在所述第一鎖定解除部及所述第二鎖定解除部的配置方向上延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實現緊急逃生門的操作性的提高的站臺門裝置。該站臺門裝置(1)包括設於站臺(P)的對應於車輛(C)的上下車口(E1)的位置的站臺門(3);能收納站臺門(3)的站臺門用門套(5);設於上下車口(E1)之間的緊急逃生門(10);以及能收納緊急逃生門(10)的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緊急逃生門(10)在收納於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而形成逃生口(D)的收納位置與從緊急逃生門用門套(12)中拉出而封閉逃生口(D)的關閉位置之間往復移動,當緊急逃生門(10)的鎖定被解除時,開鎖/上鎖裝置(21)使該緊急逃生門(10)在往復移動方向上朝打開方向移動以形成間隙(S)。
文檔編號E06B5/10GK202745646SQ20122042260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3日
發明者大井慎二, 佐藤正博 申請人:高見澤電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