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4:36:06 1
專利名稱:一種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通訊的物理連接,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
背景技術:
網際網路和無線技術正在顯著的增強信息的互聯能力,這些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呈指數級增長,需要支持數億用戶產生的流量,數十億計的數字數據在全球範圍內傳輸,通過交換機、長途光纖、城域網以及其他多種接入技術實現。光纖和光纖之間的連接,以及光纖與設備的連接都是通過連接器來實現的,隨著信息互聯的爆炸式的增長,光纖連接的密度要求不斷的提高,即在單位體積內要實現更多路的光纖連接。在一些場合,例如數據中心,需要將MTP連接器分支轉換到LC雙工連接器,這就需要用到光纖轉接模塊。光纖轉接模塊的前面板裝配有LC雙工適配器,後面板裝配有MTP連接器。對於光纖轉接模塊,影響其連接密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是LC雙工適配器的尺寸,以及 LC雙工適配器的裝配結構。在現有的光纖轉接模塊中,LC雙工適配器上設置有彈性扣臂, 在轉接模塊的盒體設有與扣臂適配的扣位,通過彈性扣臂與扣位的配合來將LC雙工適配裝配在前面板上,由於彈性扣臂會增加LC雙工適配器的尺寸,從而影響轉接模塊的連接密度,而且,由於彈性扣臂會帶有一定彈性,導致LC雙工適配器具有一定的活動間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光纖轉接模塊的上述缺陷, 提供一種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可以顯著的提高光纖連接的密度。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包括盒體,所述盒體的前端設置有若干個光纖適配器,所述光纖適配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開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沿與光纖插頭插入所述光纖適配器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盒體的內表面設有與所述第一定位槽適配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內將所述光纖適配器固定在所述盒體的前端。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中,所述盒體包括底殼以及與所述底殼可拆卸連接的上蓋,所述底殼具有底板以及位於底板的兩相對側邊上的左側壁和右側壁, 所述底殼的前端具有連接所述左側壁和右側壁的水平擋條,所述水平擋條與所述底板平行,所述光纖適配器位於所述水平擋條和底板之間。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中,所述水平擋條與所述底板之間設有用於將所述光纖適配器隔開的豎直隔板。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中,所述光纖適配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設有限位臺階,所述上表面上的限位臺階抵於所述水平擋條的端面,所述下表面上的限位臺階抵於所述底板的端面。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中,所述第一定位槽位於所述光纖適配器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定位凸起設置在所述上蓋的內表面上。[0010]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中,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橫截面為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靠近所述光纖適配器的前端的側邊為斜邊,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的橫截面為直角梯形。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中,所述上蓋與所述底殼扣合,所述上蓋的兩側設置有扣位,所述底殼的兩側設置有與所述扣位適配的倒扣,所述倒扣扣在所述扣位中。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中,所述光纖適配器的下表面上設有第二定位槽,所述底殼的底板的內表面上設有與所述第二定位槽適配的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槽與所述第二定位槽錯位設置。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中,所述光纖適配器具有多個用於插接光纖插頭的插口。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中,所述光纖插頭為雙芯光纖插頭。實施本實用新型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實用新型的光纖轉接模塊中,光纖適配器的表面設有定位槽,盒體的內表面設有與定位槽相適配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卡在定位槽中實現對光纖適配器的固定,由於光纖適配器不在設有連接法蘭或者彈性扣臂,可以有效的減小光纖適配器的外周尺寸,提高光纖連接的密度。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的優選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之一;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的優選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之二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的優選實施例中光纖適配器的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的優選實施例中光纖適配器的側面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的光纖轉接模塊中,為了提高光纖連接的密度,採用了無法蘭結構的光纖適配器,通過在光纖適配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設置定位槽,在轉接模塊的盒體的內表面相應的設置與定位槽適配的定位凸起,依靠定位槽和定位凸起的配合,實現光纖適配器的固定,由於光纖適配器的外周不在設置連接法蘭或者彈性扣臂,可以有效減小光纖適配器的外周尺寸,同樣的面板的面積上可以設置更多的光纖適配器,可以顯著的提高光纖的連接密度。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轉接模塊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示意圖,該實施例的轉換模塊用於將MTP連接器分支轉換到雙工光纖連接器,具體是將2個12芯MTP 連接器分支轉換到12個雙芯光纖連接器。如圖所示,該光纖轉接模塊包括盒體1,盒體1的後面板設置有MTP連接器4,盒體1的前面板設置有3個光纖適配器3,每個光纖適配器3 具有4個用於插接雙芯光纖插頭的插口 302。[0024]參看圖1和圖2,在本實施例中,盒體1包括底殼10以及與底殼10可拆卸連接的上蓋20,底殼10具有底板100以及位於底板100的兩相對側邊上的左側壁110和右側壁 120,底殼10的前端具有連接左側壁110和右側壁120的水平擋條130,該水平擋條130與底板100平行,水平擋條130與左側壁110和右側壁120以及底板100在底殼10的前端形成一個框體,光纖適配器3插入該框體內,光纖適配器3位於水平擋條130和底板100之間。對於多個光纖適配器的情況,由於水平擋條130的長度較長,容易變形,為了避免這種狀況,可以在水平擋條130和底板100之間設置用於將光纖適配器3隔開的豎直隔板140, 相鄰兩個光纖適配器3之間設置一個豎直隔板140,豎直隔板140與水平擋條130以及底板 100 —體成型,這樣可以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強度。參看圖3和圖4,為了裝配時能夠對光纖適配器3快速定位,可以在光纖適配器3的上表面31和下表面32分別設有限位臺階311、 321,上表面31上的限位臺階311抵於所述水平擋條130的端面,下表面31上的限位臺階 321抵於所述底板100的端面,需要理解的時,限位臺階311、321任選其一也可以實現對光纖適配器3進行限位,但優選上下表面都設置限位臺階,這樣可以更好的定位。參看圖3和圖4,在本實施例中,光纖適配器3的上表面31上開有第一定位槽301, 該第一定位槽301沿與光纖插頭插入光纖適配器3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上蓋20的內表面設有與第一定位槽301適配的第一定位凸起101,上蓋20該在底殼10上時,第一定位凸起101卡入第一定位槽301內將光纖適配器3固定在盒體1的前端。第一定位槽301的橫截面的形狀可以時多樣的,優選直角梯形,且該直角梯形靠近光纖適配器3的前端的側邊為斜邊,第一定位凸起101的橫截面也相應的為直角梯形,這樣在光纖適配器3由盒體1 的前端裝入時,第一定位凸起101的斜面可以起到導向的作用,裝入後,直角面可以起到很好的止退作用。需要理解的時,在本實施例中的第一定位槽301也可以設置在光纖適配器3的下表面32上,對應的在底板100的內表面設置相應的定位凸起。此外,還可以在優選實施例的基礎上,在光纖適配器3的下表面增設第二定位槽,在底板100的內表面相應的增設第二定位凸起,優選第二定位槽與第一定位槽101錯位設置,這樣避免降低光纖適配器的強度。在本實施例中,上蓋20與底殼10採用卡扣配合的結構,具體是在上蓋20的兩側設置有扣位210,在底殼10的兩側設置有與扣位210適配的倒扣150,該倒扣150扣在扣位 210中。需要理解的時,上蓋20和底殼10也可以採用其他可拆卸連接的結構,例如採用螺釘或其他扣合的方式。需要理解的時,本實用新型的光纖轉接模塊並不局限於MTP連接器轉接至LC雙芯連接器,也可以是其他任何適用的轉接場合,光纖適配器的插口的數目,以及光纖適配器的數目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並不局限與實施例中的具體參數。在本實用新型的光纖轉接模塊中,光纖適配器的表面設有定位槽,盒體的內表面設有與定位槽相適配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卡在定位槽中實現對光纖適配器的固定,由於光纖適配器不再設有連接法蘭或者彈性扣臂,可以有效的減小光纖適配器的外周尺寸,提高光纖連接的密度。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範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包括盒體(1),所述盒體(1)的前端設置有若干個光纖適配器(3),其特徵在於,所述光纖適配器(3)的上表面(31)或下表面(32)上開有第一定位槽(301),所述第一定位槽(301)沿與光纖插頭插入所述光纖適配器(3)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盒體(1)的內表面設有與所述第一定位槽(301)適配的第一定位凸起(101), 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01)卡入所述第一定位槽(301)內將所述光纖適配器(3)固定在所述盒體⑴的前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盒體(1)包括底殼 (10)以及與所述底殼(10)可拆卸連接的上蓋(20),所述底殼(10)具有底板(100)以及位於底板(100)的兩相對側邊上的左側壁(110)和右側壁(120),所述底殼(10)的前端具有連接所述左側壁(110)和右側壁(120)的水平擋條(130),所述水平擋條(130)與所述底板 (100)平行,所述光纖適配器(3)位於所述水平擋條(130)和底板(100)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平擋條(130)與所述底板(100)之間設有用於將所述光纖適配器(3)隔開的豎直隔板(140)。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光纖適配器(3)的上表面(31)和下表面(32)分別設有限位臺階(311、321),所述上表面(31)上的限位臺階 (311)抵於所述水平擋條(130)的端面,所述下表面(31)上的限位臺階(321)抵於所述底板(100)的端面。
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任一項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定位槽(301)位於所述光纖適配器(3)的上表面(31)上,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01)設置在所述上蓋(20)的內表面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定位槽(301)的橫截面為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靠近所述光纖適配器(3)的前端的側邊為斜邊,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01)的橫截面為直角梯形。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上蓋(20)與所述底殼(10)扣合,所述上蓋(20)的兩側設置有扣位(210),所述底殼(10)的兩側設置有與所述扣位(210)適配的倒扣(150),所述倒扣(150)扣在所述扣位(210)中。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光纖適配器(3)的下表面上設有第二定位槽,所述底殼(10)的底板(100)的內表面上設有與所述第二定位槽適配的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槽(301)與所述第二定位槽錯位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光纖適配器(3)具有多個用於插接光纖插頭的插口(302)。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光纖插頭為雙芯光纖插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密度光纖轉接模塊,包括盒體,所述盒體的前端設置有若干個光纖適配器,所述光纖適配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開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沿與光纖插頭插入所述光纖適配器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盒體的內表面設有與所述第一定位槽適配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內將所述光纖適配器固定在所述盒體的前端。在本實用新型的光纖轉接模塊中,光纖適配器的表面設有定位槽,盒體的內表面設有與定位槽相適配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卡在定位槽中實現對光纖適配器的固定,由於光纖適配器不在設有連接法蘭或者彈性扣臂,可以有效的減小光纖適配器的外周尺寸,提高光纖連接的密度。
文檔編號G02B6/38GK202221485SQ201120262339
公開日2012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2日
發明者楊國, 王七月 申請人:深圳日海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