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膜狀結構及柔性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0:21:36 5

本實用新型涉及柔性顯示領域,特別是指一種膜狀結構及柔性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柔性顯示技術的發展,柔性顯示產品將會在顯示市場中逐漸普及。當前柔性顯示屏幕可以根據用戶的使用需求進行卷繞。但屏幕保持一個特定的卷繞狀態或者平面展開則需要外力支持,為此柔性顯示屏幕需要一個特定的支架來保持形狀。
現有技術的支架內部一般使用電流變液作為填充物,通過電流變液的電流特性從而直接實現柔性與剛性的切換,進而保持柔性顯示屏幕的形狀。但其結構複雜,且重複性受限於電流變液的穩定性,支架本身在實際應用中並不夠理想。
有鑑於此,當前急需一種實用的技術方案,能夠控制柔性顯示屏幕在柔性和剛性之間切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更為實用的控制柔性顯示裝置在剛性和柔性之間進行切換的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膜狀結構,其包括:
第一柔性圖層、第二柔性圖層、位於所述第一柔性圖層和第二柔性圖層之間的填充物以及用於對所述填充物進行加熱的加熱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圖層的邊緣處和所述第二柔性圖層的邊緣處相閉合,從而密封所述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硬度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
其中,所述填充物至少一部分由熱特性材料組成,所述熱特性材料在環境溫度屬於第一閾值區間時為固態,在環境溫度屬於第二閾值區間時為液體。
其中,所述熱特性材料為蠟。
其中,所述填充物包括:
柔性多孔圖層,具有不少於一個的孔狀結構;
所述蠟填充於所述柔性多孔圖層的孔狀結構內。
其中,所述柔性多孔圖層為海綿。
其中,所述加熱部件包括:
金屬框架和/或與所述金屬框架連接的走線。
其中,若所述加熱部件包括金屬框架和與所述金屬框架連接的走線,則所述金屬框架和所述走線的一部分設置於所述第一柔性圖層和第二柔性圖層之間,且所述走線的另一部分從第一柔性圖層和第二柔性圖層之間延伸而出。
其中,所述金屬框架呈網格狀結構。
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柔性顯示裝置,包括柔性顯示面板,所述柔性顯示面板非出光面上設置有貼膜,所述貼膜採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膜狀結構。
其中,所述加熱部件包括金屬框架和/或與所述金屬框架連接的走線,所述柔性顯示裝置還包括:
與所述走線連接的電源,以及控制所述走線與所述電源導通或斷開的開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膜狀結構可以根據溫度變化在硬度上實現柔性與剛性的切換,可用於固定柔性顯示裝置的形狀。相比於現有的使用電流變液支架的技術方案,本實施例的結構更簡單,且使用加熱方式在實際應用中比控制電流變液電學狀態更易於實施,因此在實用性上也更有優勢,有利於柔性顯示產品在市場上普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膜狀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膜狀結構的加熱部件與填充物的設置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柔性顯示裝置的應用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膜狀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
第一柔性圖層1、第二柔性圖層2、位於第一柔性圖層1和第二柔性圖層2之間的填充物3以及用於對填充物3進行加熱的加熱部件4(加熱部件4可以但不必須設置在第一柔性圖層1、第二柔性圖層2之間,圖1僅用於示例性介紹);
其中,第一柔性圖層1的邊緣處和第二柔性圖層2的邊緣處相閉合,從而密封填充物3,填充物3的硬度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
可以知道,本實施例的膜狀結構可以根據溫度變化在硬度上實現柔性與剛性的切換,可用於固定柔性顯示裝置的形狀。相比於現有的使用電流變液支架的技術方案,本實施例的結構更簡單,且使用加熱方式在實際應用中比控制電流變液電學狀態更易於實施,因此在實用性上也更有優勢,有利於柔性顯示產品在市場上普及。
下面結合具體實現方式,對本實施例的膜狀結構進行詳細介紹。
具體地,本實施例的填充物至少一部分由熱特性材料組成,該熱特性材料在環境溫度屬於第一閾值區間時為固態,在環境溫度屬於第二閾值區間時為液體。其中,上述第一閾值區間和上述第二閾值區間均指不同的溫度範圍。
作為示例性介紹,本實施例的熱特性材料可以是蠟。蠟在常溫下為固態,受熱後為液態,且屬於環保材料,因此非常適用於作為填充物。
當蠟被加熱成液態時,本實施例的膜狀結構呈柔性,可以隨著柔性顯示裝置一起卷繞,當蠟常溫下成固態時,則保證了膜狀結構具有一定的結構強度,可使柔性顯示裝置呈剛性,以保持當前形狀。
當然,考慮到蠟在固態時較脆,可能作為填充物會導致膜狀結構的韌性下降,為避免上述問題,作為解決方案,本實施例的填充物優選包括有:
柔性多孔圖層,具有不少於一個的孔狀結構(如海綿);其中,蠟填充於該柔性多孔圖層的孔狀結構內。
顯然,柔性多孔圖層與蠟相結合,可以解決填充物較脆的缺點,以提高膜狀結構的整體韌性,使得膜狀結構能夠更穩固地保持柔性顯示裝置的形狀。
進一步,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加熱部件包括:
金屬框架41以及和所述金屬框架連接的走線42。
其中,金屬框架41和走線42的一部分設置於第一柔性圖層和第二柔性圖層之間,且走線的另一部分從第一柔性圖層和第二柔性圖層之間延伸而出,從而與電源連接。
其中,上述金屬框架41可以看成一個電阻,在走線42通電後,金屬框架41溫度升高,從而對熱特性材料進行加熱。
在實際應用中,本實施例的金屬框架41可以呈網格狀結構,填充有熱特性材料的柔性多孔圖層43則設置在網格內,從而能夠得到金屬框架41的均勻加熱。
以上對本實施例的膜狀結構的示例性介紹,需要指出的,上述實現方式並不能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例如,本實施例的第一柔性圖層、第二柔性圖層可以看成是同一整體,並不限於是獨立的兩個圖層,或者膜狀結構具有更多的柔性圖層;
再例如,本實施例的加熱部件也不限於由金屬框架及走線組成,但凡是能夠作為電阻的部件均可適用於電流加熱的方案,因此加熱部件只包括金屬框架或只包括金屬走線也均可以實現,甚至也可以採用其他的加熱方式。
再例如,本實施例的熱特性材料也不限於為蠟,還可以是樹脂或特性類似的高分子材料,且熱特性材料還可以混合材料,如蠟和樹脂混合;
由於本實施例的實現方式並不唯一,本文不再一一舉例贅述。
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柔性顯示裝置,包括柔性顯示面板。
其中,柔性顯示面板非出光面上設置有貼膜,該貼膜採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膜狀結構。
顯然可以知道的是,基於本實用新型的膜狀結構的設計,只需對貼膜進行加熱或停止加熱,即可使柔性顯示面板在柔性和剛性兩者之間進行切換,由於實現簡單,因此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對柔性顯示裝置的市場普及具有很高的意義。
進一步地,若本實施例的柔性顯示面板的貼膜的加熱部件包括圖2所示的金屬框架41以及與金屬框架連接的走線42,則本實施例的柔性顯示裝置還可以進一步包括:
與走線連接的電源,以及控制走線與電源導通或斷開的開關。
在實際應用中,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貼膜32通過走線33接入柔性顯示裝置31的電源。用戶想要將柔性顯示裝置31卷繞呈一期望形狀,只需要控制柔性顯示裝置31的電源向貼膜32的加熱部件通電,從而以加熱方式降低貼膜32內填充物的硬度。
當填充物的硬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柔性顯示裝置31呈柔性,此時用戶可以對柔性顯示裝置31進行卷繞。在柔性顯示裝置31被卷繞成期望形狀後,用戶可以關閉電源,加熱部件停止加熱。在填充物冷卻的過程中,其硬度逐漸提升,使得貼膜32能夠為柔性顯示裝置31提供支撐,此時柔性顯示裝置31呈剛性,可一直保持當前形狀。
顯然,通過上述實際應用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方案通過膜狀結構即可控制柔性顯示裝置在柔性和剛性切換,相比現有技術的支架,本實用新型的貼膜的體積更小,對於用戶側來講,具有更號的使用體驗。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此外,本實用新型並沒有涉及到任何程序上的改進,且也並不依賴任何控制程序即可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