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式夾套油熱輥筒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5:27:56 2
專利名稱:溢流式夾套油熱輥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印整機配用的輥筒,具體地講,本發明涉及一種換熱效率高的溢流式夾套油熱輥筒。
背景技術:
油熱輥筒是印整機中直接與布料接觸的熱交換裝置,其換熱結構決定了換熱效率。傳統的油熱輥筒是圓柱狀容器,換熱介質從一端注入後再從另一端排出,內置介質通過外壁對外熱置換。此換熱結構十分簡單,能夠實現有效熱置換。中國專利號200420080372. I公開了一種夾套式輥筒,該技術採用夾套結構,有效減少輥筒內容積,加快了介質的替換速度,減少了熱能損失,提高換熱效率。但是,現有技術仍存在一些結構卸陷,即換熱介質從一 端注入後再從另一端排出,介質的流淌長度與熱能遞減成正比,其結果是介質注入端的換熱效率高於排出端,形成輥筒表面有溫差,通常溫差在30°C左右。輥筒表面溫差過大,必然影響所傳輸布料烘乾或降溫處理質量的一致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換熱結構簡單、內存介質量少,介質替換快,換熱效率高,而且表面溫差小的溢流式夾套油熱輥筒。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溢流式夾套油熱棍筒,它包括內管、輸入軸、端蓋、油管、外筒、內筒、隔板、內環板、接管和支承軸。所述輸入軸為空心軸結構,支承軸為實心軸結構,接管兩端分別同軸固定連接輸入軸和支承軸。所述端蓋為花盤狀,輸入軸和支承軸分別與端蓋密封連接,端蓋設有軸向洩油孔溝通夾套。所述內筒和外筒均為圓柱形薄壁筒,相套合後兩端與端蓋密封連接形成夾套結構,內筒中段內壁軸向相間固定連接內環板。其改進之處在於所述隔板為環形板,外邊均布軸向缺口,2 4隻隔板軸向相間地安裝在夾套內形成多腔溢流結構。所述內管插進輸入軸內孔中與端部密封連接形成雙向通道結構。支承軸內端設有軸向盲孔,外壁均布4 6根Φ20 Φ25ι πι徑向安裝且密封連接的油管溝通軸向盲孔,油管另一端貫穿內筒經密封連接後構成介質進入夾套內的通道。輸入軸與內筒之間也設有4 6根Φ20 Φ25πιπι徑向安裝且密封連接的油管,油管一端貫穿內筒,另一端溝通輸入軸內孔形成介質回流通道。上述結構中,隔板外邊均布6 12隻軸向缺口為半圓形或V形和矩形中的一種,缺口總面積等於油管內孔總面積。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I、套筒中內置隔板構成肋結構,顯著增強結構強度和剛性;2、套筒中內置的隔板外邊設有缺口,使介質沿外筒內壁流動,此直接熱置換結構增加換熱效率,減少表面溫差;3、夾套內容積小,介質存儲量少,介質替換速度快,熱能損失小;
4、介質僅從輸入軸一端進出,減少其它構件的機械加工量和相應的配件,同時減少維修量,經濟性好。
圖I是本發明結構剖面示意圖。圖2是圖A-A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附圖並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圖I所示的溢流式夾套油熱棍筒,它包括內管I、輸入軸2、端蓋3、油管4、外筒5、內筒6、隔板7、內環板8、接管9和輸入軸10。所述輸入軸2為空心軸結構,支承軸10為實心軸結構,接管9兩端分別同軸固定連接輸入軸2和支承軸10。所述端蓋3為花盤狀,端蓋3以內孔與輸入軸2和支承軸10分別配合併作密封連接,端蓋3設有軸向洩油孔3. I溝通夾套。所述內筒6和外筒5均為圓柱形薄壁筒,相配合後兩端與端蓋3密封連接形成夾套結構,內筒6中段內壁軸向相間固定連接內環板8。本發明中的隔板7為環形板,外邊均布軸向缺口,2 4隻隔板7軸向相間地安裝在夾套內形成多腔溢流結構,促成介質沿外筒內壁流動,此直接熱置換結構增加換熱效率,減少表面溫差。本實施例中隔板7與內環板8配對安裝且固定連接,隔板7和內環板8各設兩塊。所述內管I插進輸入軸2內孔中端部密封連接形成雙向通道結構。支承軸10內端設有軸向盲孔10. 1,外壁均布4 6根Φ20 Φ25mm徑向安裝且密封連接的油管4溝通軸向盲孔10. 1,油管4另一端貫穿內筒6經密封連接後構成介質進入夾套內的通道。輸入軸2與內筒6之間也設有4 6根Φ 20 Φ 25mm徑向安裝且密封連接的油管4,油管4 一端貫穿內筒6,另一端溝通輸入軸2內孔形成介質回流通道。本實施例為Φ570_溢流式夾套油熱輥筒,其中輸入軸2和支承軸10所配裝的油管4直徑為Φ25_,進出通道各配裝4根油管4就能滿足工況需求熱交換介質的流量。本發明應用時,首先通過內管I引入介質至接管9內,經油管4進入夾套內一端按隔板7順序溢流到另一端,再從回流通道的油管4回流到輸入軸2內孔與內管I的夾層內外排。在夾套內置多腔溢流結構,促成介質沿外筒內壁流動,此直接熱置換結構增加換熱效率,減小表面溫度誤差,實際使用中輥筒表面溫度誤差小於20°C,比現有技術減少10°C的溫差。
權利要求
1.一種溢流式夾套油熱輥筒,它包括內管(I)、輸入軸(2)、端蓋(3)、油管(4)、外筒(5)、內筒(6)、隔板(7)、內環板(8)、接管(9)和支承軸(10);所述輸入軸(2)為空心軸結構,支承軸(10)為實心軸結構,接管(9)兩端分別同軸固定連接輸入軸(2)和支承軸(10);所述端蓋(3)為花盤狀,輸入軸(2)和支承軸(10)分別與端蓋(3)密封連接,端蓋(3)設有軸向洩油孔(3. I)溝通夾套;所述內筒(6)和外筒(5)均為圓柱形薄壁筒,相套合後兩端與端蓋(3)密封連接形成夾套結構,內筒(6)中段內壁軸向相間固定連接內環板(8);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板⑵為環形板,外邊均布軸向缺口,2 4隻隔板(7)軸向相間地安裝在夾套內形成多腔溢流結構;所述內管(I)插進輸入軸(2)內孔中與端部密封連接形成雙向通道結構;支承軸(10)內端設有軸向盲孔(10. I),外壁均布4 6根Φ20 C>25mm徑向安裝且密封連接的油管(4)溝通軸向盲孔(10. 1),油管(4)另一端貫穿內筒(6)經密封連接後構成介質進入夾套內的通道;輸入軸(2)與內筒(6)之間也設有4 6根Φ20 Φ25πιπι徑向安裝且密封連接的油管(4),油管(4) 一端貫穿內筒(6),另一端溝通輸入軸(2)內孔形成介質回流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溢流式夾套油熱輥筒,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板(7)外邊均布.6 12隻軸向缺口為半圓形,缺口總面積等於油管⑷內孔總面積。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溢流式夾套油熱輥筒,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板(7)外邊均布.6 12隻軸向缺口為V形,缺口總面積等於油管(4)內孔總面積。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溢流式夾套油熱輥筒,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板(7)外邊均布.6 12隻軸向缺口為矩形,缺口總面積等於油管(4)內孔總面積。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溢流式夾套油熱輥筒,它包括內管、輸入軸、端蓋、油管、外筒、內筒、隔板、內環板、接管和支承軸。所述輸入軸為空心結構,內管插進其中並與內端密封連接形成雙向通道結構,輸入軸與內筒之間由4~6根徑向安裝且密封連接的油管溝通形成回流通道。支承軸內端設有軸向盲孔,內筒與軸盲孔之間由4~6根徑向安裝且密封連接的油管溝通形成介質進入夾套的通道。所述隔板為有缺口的環形板,多隻隔板安裝夾套內形成多腔溢流結構,促成介質沿外筒內壁流動,此直接熱置換結構增加換熱效率,使表面溫差小於20℃。本發明適合各種規格輥筒配套。
文檔編號B41F13/08GK102717588SQ201110077638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0日
發明者胡如琴, 袁恆鳳 申請人:泰州科世茂工程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