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防盜封印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5:23:36 3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防盜封印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止用戶私自拆開計量表而將計量表封住的封印, 屬於封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使用的計量表如電錶、水錶、氣表為了防止盜竊現象,較 為普遍是採用鉛封來封鎖住計量表,長期使用鉛封的不足之處是工作人員經 常接觸鉛,易引起鉛中毒,近來年隨著封印技術的發展,塑料封印已成為封 印市場的主流,其不足之處是因結構不合理而封印線在封印後,該封印線仍 能從封印中拉出或者將多個封印各取其中一部合併組成一個新封印,可將計 量表拆開,這樣,封印就起不到防盜作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真起到防盜作用 的封印。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主要由上蓋、下蓋、芯子、棘齒、 棘爪、穿線孔、輸送孔、輸送棒、中蓋板、防偽貼膜、封印線組成;所述的 下蓋內腔兩側設置有一對棘齒,下蓋的兩側壁面中心設置有一對穿線孔,下 蓋內腔的下側壁面中心位置設置有輸送孔;所述的芯子兩側設置有棘爪,芯 子的底部中心位置設置有輸送孔,所述的芯子置於下蓋內腔底部,並且芯子 底部的輸送孔與下蓋內腔的下側壁面的輸送孔相對應;在設置有芯子的下蓋 內腔裡,在芯子上面還設置有一張中蓋板,中蓋板的大小與下蓋的內腔面相 匹配,中蓋板的上層面貼有防偽貼膜並通過防偽貼膜與下蓋的內腔頂側面粘 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採用了中蓋板的上層面貼有防偽貼並膜 並通過防偽貼膜與下蓋的內腔頂側面粘連接的方案,封印真起到了防盜作用。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A-A向結構剖視圖。
圖中l.下蓋、2.棘齒、3.穿線孔、4.輸送孔I、 5.芯子、6.棘爪 7.輸送孔II。
具體實施方式
圖中l,本實用新型主要由上蓋、下蓋l、棘齒2、穿線孔3、輸送孔I4、 芯子5、棘爪6、輸送孔I17、輸送棒、中蓋板、防偽貼膜、封印線組成;所 述的下蓋1內腔兩側設置有一對棘齒2,下蓋1的兩側壁面中心位置設置有一 對穿線孔3,下蓋1內腔的下側壁面中心位置設置有輸送孔I4;所述的芯子 5兩側設置有棘爪6,芯子5的底部中心位置設置有輸送孔I17,所述的芯子5 置於下蓋1內腔底部,並且芯子5底部的輸送孔I17與下蓋1內腔的下側壁面 的輸送孔I 4相對應;在設置有芯子5的下蓋1內腔裡,在芯子5上面還設置 有一張中蓋板,中蓋板的大小與下蓋1的內腔面相匹配,中蓋板的上層面貼 有防偽貼膜並通過防偽貼膜與下蓋1的內腔頂側面粘連接,所述的防偽貼膜 是由氰基丙稀酸乙酯製成;在貼有防偽貼膜中蓋板的上層面還設置有一層膠 水與設置在中蓋板上面並且與下蓋1相配合的上蓋板內腔粘連接,形成一個 封閉的殼體。
使用時,將封印線從穿線孔3穿入從另一穿線孔穿出,再用輸送棒通過 輸送孔I 4,插入輸送孔I17中將芯子5推至下蓋1的內腔頂側面,芯子5兩 側設置的棘爪就會與下蓋內腔兩側設置的一對棘齒緊緊地咬合在一起不會下 滑,芯子5的頂部將封印線緊緊頂壓在下蓋1的內腔頂側面,這樣防盜封就 完成了。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防盜封印,它包括上蓋、下蓋(1)、芯子(5)、輸送棒、中蓋板、封印線;其特徵是所述的下蓋(1)內腔兩側設置有一對棘齒(2),下蓋(1)的兩側壁面中心位置設置有一對穿線孔(3),下蓋(1)內腔的下側壁面中心位置設置有輸送孔I(4),所述的芯子(5)兩側設置有棘爪(6),芯子(5)的底部中心位置設置有輸送孔II(7),所述的芯子(5)置於下蓋(1)內腔底部,芯子(5)底部的輸送孔II(7)與下蓋(1)內腔的下側壁面的輸送孔I(4)相對應,在設置有芯子(5)的下蓋(1)的內腔裡,在芯子(5)上面還設置有一張中蓋板,中蓋板的大小與下蓋(1)的內腔面相匹配,中蓋板的上層面設置有防偽貼膜並通過防偽貼膜與下蓋(1)的內腔頂側面粘連接,在設置有防偽貼膜的中蓋板上層面還設置有一層膠水與上蓋板內腔粘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防盜封印;其特徵是防偽貼膜是 由氰基丙稀酸乙酯製成。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防盜封印,它包括上蓋、下蓋、芯子、輸送棒、中蓋板、封印線;其特徵是所述的下蓋內腔兩側設置有一對棘齒,下蓋的兩側壁面中心設置有一對穿線孔,下蓋內腔的下側壁面中心位置設置有輸送孔I,所述的芯子兩側設置有棘爪,芯子的底部中心位置設置有輸送孔II,並且輸送孔II與輸送孔I相對應,所述的芯子置於下蓋內腔底部,在所述的芯子上面還設置有一張中蓋板,中蓋的大小與下蓋的內腔面相匹配,中蓋板的上層面貼有防偽貼膜並通過防偽貼膜與下蓋的內腔頂側面粘連接,在貼有防偽貼膜中蓋板的上層面還設置有一層膠水與上蓋板內腔粘連接,由於採用了上述設計,具有使用方便,能真正起到防盜作用。
文檔編號G01D11/24GK201289388SQ20082016148
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日
發明者範同慶, 範敏偉 申請人:範敏偉;範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