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連續擠壓移動式蜂窩煤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6:12:36 1
專利名稱:小型連續擠壓移動式蜂窩煤機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為蜂窩煤成型機。
現有的蜂窩煤機,多數為四柱立式。其主要特徵是衝壓式的,由於衝壓型耗用功率大(5.5-10KW)、且瞬間產生的壓力在10噸以上。但是其中一部分力量被一根剛度較大的彈簧所吸收,電動機的無功損失較大。舊機以四根立柱作支架、加之與其匹配的其它零件一起,所佔空間也較大。相應的原材料消耗也多。(一臺舊機單機消耗2.5-1.5噸材料),由此看來舊機確屬用料多、成本高的產品。
此外,由於舊機總高度無法壓縮,重心也就無法下移。在使用中,由於頻繁的衝擊負荷,使機器震動嚴重,噪聲過大。故零件的使用壽命也被縮短噪聲高達90-100分貝。環境汙染嚴重。且舊機器皆為固定安裝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降低舊機器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衝擊噪音,節省機器製造的原材料及便於機器的轉移。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在該機構的下部裝有一套蝸輪蝸杆(1),蝸輪蝸杆(1)與立軸(2)固定聯接,立軸(2)、轉盤齒輪(3)、導向架(8)固定聯接,頂盤(20)是靠固定安裝在機架上的端面凸輪(9)作上下動作、模筒(12)、(19)與轉盤齒輪(3)固定聯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生產過程中噪音大大降低,約在40分貝以下。整機尺寸也大為減小,節省了原材料。不須固定安裝,能隨意移動。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本新型蜂窩煤機底部裝有四個車輪(18)、一個拉把(17)以便於整機移動、動力由一臺3-4.5KW電動機傳遞給一對蝸輪蝸杆(1),以順時針方向作連續旋轉。(取消了舊機的間歇機構)。通過立軸(2)與上部裝配在一起的雙孔或三孔轉盤齒輪(3),以每分鐘15-25轉的工作速度旋轉轉盤齒輪(3)與料鬥(5)下部的一個小齒輪(4)相嚙合,使料鬥(5)內的刮煤器(6)轉動加料。兩至三個頂杆(7)裝在立軸(2)中間的導向架(8)上,頂杆(7)下部的滾輪(14)沿端面凸輪(9)的端面與上部轉盤齒輪(3)同步旋轉。頂杆(7)隨轉盤齒輪(3)轉到端面凸輪(9)的最低點時,為加料位置,中間點時為擠壓成型位置,最高點時為將蜂窩煤推出模筒位置。9-16根圓柱芯棒(16)固定在模筒(12)底部。模筒(12)(19)固定在轉盤(3)上,在頂杆(7)與滾輪(14)間裝一蝶形彈簧(15)。模筒內的頂盤(20)既是擠煤的上擠受力件也是頂杆(7)的導向件,模筒底部在一根φ5-8的鋼絲彈簧(21)作用下,使頂杆(7)作完一次擠壓過程後重新復位。轉盤齒輪(3)與小齒輪(10)嚙合速比為12,連杆(13)使主軸上端的一個壓模板(11)蓋住模筒(12)的上口,當上下擠壓終了時壓模板(11)重新回升起始點。轉盤(3)上可以有兩個或三個不同規格(φ102-125)的模筒(12)(19),每轉一周有兩次或三次上下擠壓過程,因而每分鐘能生產30-50塊蜂窩煤。
附圖為結構原理圖。零件的序號名稱如下1、蝸輪蝸杆 8、導向架 15、蝶形彈簧2、立 軸 9、端面凸輪 16、圓柱芯棒3、轉盤齒輪 10、齒 輪 17、車 把4、齒 輪 11、壓模板 18、車輪5、料 鬥 12、立 軸 19、模 筒6、刮煤器 13、連 杆 20、頂 盤7、頂 杆 14、滾 輪 21、彈 簧
權利要求
1.一種小型連續擠壓可移動式蜂窩煤機,它是由動力源、機架、頂杆機構和進出料機構組成,其特徵在於在該機構的下部裝有一套蝸輪蝸杆(1),蝸輪蝸杆(1)與立軸(2)固定聯接,立軸(2)、轉盤齒輪(3)、導向架(8)固定聯接,頂盤(20)是靠固定安裝在機架上的端面凸輪(9)作上下動作、模筒(12)、(19)與轉盤齒輪(3)固定聯接。
2.如權利要求
1所說的小型移動式蜂窩煤機,其特徵在於在模筒(12)、(19)內部固定安裝了9-12個圓柱芯棒(16)。
3.如權利要求
1所說的小型移動式蜂窩煤機,其特徵在於模筒(19)或(12)的個數為2個或3個。
專利摘要
小型連續擠壓移動式蜂窩煤機是蜂窩煤成型機械。其結構的主要技術特徵是它採用了端面凸輪機構,組成了單立柱連續上擠壓式。結構小巧、節省材料、在工作中能消除舊機型的瞬時衝擊噪音。由於在機器的底部安裝有四個車輪,故整機不須固定安裝、移動方便。本機尤其適於農村個體戶使用。生產效率為每分鐘30—50塊。
文檔編號B28B3/20GK86207812SQ86207812
公開日1987年10月28日 申請日期1986年10月9日
發明者謝謙 申請人:謝謙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