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的製作方法
2023-04-22 20:03:4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擋土牆塊體,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
背景技術:
擋土牆主要是設置在山坡坡面上,用以防止土石崩落而造成危險;或者設於河流的兩側河堤上,用以避免堤邊塌陷而影響河流的流路。傳統漿砌石擋牆與混凝土擋牆僅僅只起到了一個保護水土流失的作用,對於景觀沒有什麼幫助,更談不上對生態環境有保護作用,正因如此,生態擋土牆應用而生。
生態擋土牆主要由預製的擋土牆塊體幹壘碼置而成,具有牆體形式靈活多樣等優點,正日益受到人們的喜愛。生態擋土牆可以進行植物栽培,不僅更加美觀,而且有助於保護生態環境。而在水下的擋土牆卻會破壞河道中的水生物的生態環境,不利於水下生態平衡。目前也出現了一種生態魚巢形擋土牆塊體,如中國專利號ZL201620252970.5,授權公告日為2016年10月12日,實用新型名稱為:擋土牆的生態魚巢型塊體結構,該申請案的生態魚巢型塊體結構,包括主體,該主體的中部設有一通孔,該主體的兩側設有凹缺口,該主體的後端面為平直面,前端面為弧形面,前端面的中部內凹形成豎向藏亂槽,並且該主體的頂面下凹形成縱向藏卵槽,該縱向藏卵槽貫通於該通孔和該豎向藏卵槽之間,主體的外表面設有經緯交錯的紋理凹槽和密布有凹點,有利於河道下的魚產卵時附著在這些槽和凹點中,而不會被水衝走,利於魚類繁殖。該申請案的魚巢型塊體為魚類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間,達到了平衡水下生態的作用,但是其豎向藏亂槽設置較淺,在水流較為湍急的情況下,魚卵很容易被水衝走,並且該魚巢型塊體的前後寬度一致,不利於擋土牆轉彎,我們知道,大部分河道都是彎曲的,因此擋土牆存在很多轉彎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上述申請案中的魚巢型塊體就難以適用了。
技術實現要素:
1.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魚巢型擋土牆塊體難以適用於擋土牆轉彎、提供魚類生存空間小等不足,提供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利用主體側前方延伸出的伸出臂形成魚巢,魚巢尺寸更大,為魚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且魚巢塊體的前部寬度大於尾部的寬度,便於擋土牆轉彎設計,實用性更強,且有助於擋土牆的結構穩固性。
2.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包括主體,所述的主體的中部設有貫穿的碎石填充孔,所述的主體的尾部設有向兩側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的主體的前部設有兩個對稱且向側前方延伸的伸出臂,且兩個伸出臂之間形成魚巢,所述的伸出臂與對應側的尾部延伸部之間形成凹槽,每個伸出臂上均設有至少一個錨固棒插孔,且在錨固棒插孔的側前方還設有錨固棒連接孔;兩個伸出臂之間的最大寬度大於尾部的寬度。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錨固棒插孔設有2個,所述的錨固棒連接孔由伸出臂的外側向內側呈圓弧過渡的擴大狀結構。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錨固棒插孔為盲孔,所述的錨固棒連接孔為通孔。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碎石填充孔為具有圓角的矩形孔。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魚巢的前部為喇叭口狀。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尾部的延伸部上還設有能夠減小尾部寬度的劈裂槽。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伸出臂的外側還設有缺口。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主體由混凝土製成。
3.有益效果
採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已有的公知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其利用主體側前方延伸出的伸出臂形成魚巢,魚巢尺寸更大,為魚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且魚巢塊體的前部寬度大於尾部的寬度,便於擋土牆轉彎設計,實用性更強,且有助於擋土牆的結構穩固性;
(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其錨固棒插孔設有2個,錨固棒連接孔由伸出臂的外側向內側呈圓弧過渡的擴大狀結構,便於魚巢塊體碼置過程中調整位置,實現擋土牆斜度及魚巢位置的調整,同時便於利用插銷棒形成擋土牆魚巢塊體的互鎖,確保擋土牆結構穩固;
(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其碎石填充孔為具有圓角的矩形孔,方便碎石填充,利用碎石增加相鄰魚巢塊體之間的摩擦力,提高擋土牆的結構穩定性;
(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其尾部的延伸部上還設有能夠減小尾部寬度的劈裂槽,通過劈裂槽減少尾部寬度,便於大角度轉彎使用,施工更加方便,操作靈活;
(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其伸出臂的外側還設有缺口,不僅可以減少魚巢塊體的材料,而且該缺口能夠進一步提高碎石與魚巢塊體之間的摩擦力,進一步提高擋土牆的結構穩定性;
(6)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其主體由混凝土製成,便於採用模具成型,製作方便,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的碼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的互鎖結構示意圖。
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
1、主體;2、碎石填充孔;3、尾部;4、伸出臂;5、凹槽;6、魚巢;7、錨固棒插孔;8、錨固棒連接孔;9、劈裂槽;10、缺口;11、插銷棒。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實施例
結合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包括主體1,主體1的中部設有貫穿的碎石填充孔2,該碎石填充孔2為具有圓角的矩形孔較佳,方便碎石填充,利用碎石增加相鄰魚巢塊體之間的摩擦力,提高擋土牆的結構穩定性,且便於碎石填充孔2成型;主體1的尾部3設有向兩側延伸的延伸部,形成燕尾狀結構,有助於增加擋土牆的穩固性;主體1的前部設有兩個對稱且向側前方延伸的伸出臂4,且兩個伸出臂4之間形成魚巢6,伸出臂4與對應側的尾部3延伸部之間形成凹槽5,由兩個伸出臂4形成的魚巢6尺寸更大,更加便於魚類生活,而伸出臂4與尾部3延伸部形成的凹槽5在相鄰兩個魚巢塊體之間形成完成的槽孔,用於填充碎石,達到增加相鄰魚巢塊體之間的摩擦阻力作用;每個伸出臂4上均設有至少一個錨固棒插孔7,且在錨固棒插孔7的側前方還設有錨固棒連接孔8,利用錨固棒插孔7和錨固棒連接孔8即可實現魚巢塊體之間的互鎖功能;並且,兩個伸出臂4之間的最大寬度大於尾部3的寬度,這樣,在擋土牆出現轉彎時,可以非常方便地調整相鄰兩個魚巢塊體之間的角度,從而實現擋土牆自然轉彎。
接續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錨固棒插孔7優選設有2個,錨固棒連接孔8由伸出臂4的外側向內側呈圓弧過渡的擴大狀結構,便於魚巢塊體碼置過程中調整位置,實現擋土牆斜度及魚巢位置的調整,同時便於利用插銷棒11形成擋土牆魚巢塊體的互鎖,確保擋土牆結構穩固。錨固棒插孔7採用盲孔,錨固棒連接孔8採用通孔,錨固棒連接孔8不僅能夠通過插銷棒11與錨固棒插孔7形成互鎖,還可以進行碎石填充,進一步增加魚巢塊體之間的鎖緊力。魚巢6的前部設計為喇叭口狀較佳,便於魚類出入。
另外,如圖1所示,為了適應大角度轉彎,魚巢塊體的尾部3延伸部上還設有能夠減小尾部3寬度的劈裂槽9,通過劈裂槽9減少尾部寬度,便於大角度轉彎使用,施工更加方便,操作靈活。伸出臂4的外側還設有缺口10,該缺口10採用直角缺口較佳,不僅可以減少魚巢塊體的材料,而且該缺口10能夠進一步提高碎石與魚巢塊體之間的摩擦力,進一步提高擋土牆的結構穩定性。在本實施例中,主體1由混凝土製成,便於採用模具成型,製作方便,成本低廉。
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施工時,根據具體設計要求,製作混凝土或碎石基礎,在做好基礎後,將魚巢塊體沿設計路線依次排列,相鄰兩塊魚巢塊體的側面凹槽5形成一完整的槽,在錨固棒插孔7內插入插銷棒11,然後在碎石填充孔2、凹槽5和錨固棒連接孔8內填充碎石;然後碼置第二層魚巢塊體,上層魚巢塊體相對於下層魚巢塊體錯開半個塊體寬度,即上層魚巢塊體位於下層魚巢塊體的兩個塊體之間,此時上層魚巢塊體的碎石填充孔2相對於下層魚巢塊體的凹槽5,下層魚巢塊體上的插銷棒11剛好插入上層魚巢塊體的錨固棒連接孔8內,之後繼續在上層魚巢塊體的錨固棒插孔7內插入插銷棒11,在上層魚巢塊體的碎石填充孔2、凹槽5和錨固棒連接孔8內填充碎石;在碼置到水面以上後,採用其他擋土牆塊體繼續進行碼置,完成擋土牆的幹壘互鎖。碎石填充孔2、凹槽5和錨固棒連接孔8內填充的碎石,提高了塊體之間的摩擦阻力,插銷棒11實現了塊體之間的互鎖,提高了擋土牆的穩固性。多個錨固棒插孔7和大尺寸的錨固棒連接孔8相配合,方便了擋土牆塊體的位置調節,同時便於擋土牆塊體的碼置。在遇到轉彎時,由於塊體的前部寬度大於塊體的尾部寬度,因此調整相鄰擋土牆塊體的角度即可實現擋土牆的轉彎,且轉彎靈活自然。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態擋土牆水下魚巢塊體,利用主體側前方延伸出的伸出臂形成魚巢,魚巢尺寸更大,為魚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且魚巢塊體的前部寬度大於尾部的寬度,便於擋土牆轉彎設計,實用性更強,且有助於擋土牆的結構穩固性。
以上示意性地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並不局限於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地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