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理混凝土底板、牆體裂縫滲水的方法
2023-05-24 07:42:06
一種治理混凝土底板、牆體裂縫滲水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理混凝土底板、牆體裂縫滲水的方法,從混凝土底板、牆體結構面的一側開始逐處查找漏點,並用紅色噴霧式油漆標明;布孔完畢後,手持電鑽根據紅色的標記在漏點旁3~4cm處與基面保持45°角鑽孔,鑽孔深度為結構厚度的一半或≤2/3結構厚度,在鑽完孔的地方安裝注漿嘴;採用電動注漿機注漿,當注漿各孔段的進漿量小於5L/min,檢查孔的吸水量每米小於1.0L/min時注漿結束,然後進行下一處施工;封孔出來:注漿結束後,剔鑿掉注漿嘴,然後用堵漏寶類材料封填密實。注漿時由於注漿孔一端不通,使注漿壓力增大,而迅速填滿裂縫和滲孔,從而提高抗滲效果;大量減少注漿液及水泥用量,經濟實用,縮短工期,不會出現大的裂縫和破壞。
【專利說明】一種治理混凝土底板、牆體裂縫滲水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理混凝土底板、牆體裂縫滲水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一般採用沿滲水孔或滲水裂縫並在此部位垂直打孔,穿透基礎底板或牆板,然後按上注漿噴嘴,漿主要成份為水泥的漿液注到基礎底板或牆面的迎水面及滲水孔和裂縫內,依此來堵漏防滲水。但此方法有兩個嚴重不足點:其一,穿透孔由於其穿透性,無法使滲水孔、裂縫內漿注滿,抗滲效果不理想;其二,穿透孔注漿壓力小,僅從控制注漿壓力來控制注漿量,往往導致注漿不是過多(注漿不足),而且容易造成由於注漿過多,堆積在迎水面,把迎水面的防水層頂破,或漿基礎底板被抬起(牆體變形),而導致其開裂,出現更大的裂縫和破壞。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理混凝土底板、牆體裂縫滲水的方法。
[0004]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治理混凝土底板、牆體裂縫滲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布孔:從牆體結構面的一側開始逐處查找漏點,並用紅色噴霧式油漆標明,標示的方法根據滲漏部位的不同確定,大面積的滲漏採用密集的紅點標示,裂縫滲漏採用紅X標示,沿著裂縫的走向每隔10-12cm兩邊交替標記,單個的滲水點採用紅色的〇標示;
b、鑽孔施工:布孔完畢後,手持電鑽根據紅色的標記在漏點旁:T4cm處與基面保持45°角鑽孔,鑽孔深度為結構厚度的一半或S 2/3結構厚度,然後在鑽完孔的地方安裝注漿嘴;
C、注漿施工:注漿採用電動注漿機進行,並在注漿管的一端安裝壓力表,當注漿各孔段的進漿量小於5L/min,並達到設計壓力後穩定10_15min,檢查孔的吸水量每米小於1.0L/min時注漿結束,然後進行下一處的注漿施工;
d、封孔出來:注漿結束後,剔鑿掉注漿嘴,然後用堵漏寶類材料封填密實。
[0005]所述注漿材料採用彈性聚氨酯發泡止水劑。
[0006]步驟b鑽孔施工中,標記紅點的鑽孔深度要淺,紅X標示的點鑽孔深度要深一些並向裂縫處傾斜,紅色的〇標示的點鑽孔深度要深,直至有明水流出。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注漿時由於注漿孔一端不通,使注漿壓力增大,而迅速填滿裂縫和滲孔,從而提高抗滲效果;大量減少注漿液及水泥用量,經濟實用,縮短工期;杜絕了由於注漿過多,堆積在迎水面,把迎水面的防水層頂破,或將基礎底板抬起(牆體變形),而導致其開裂,出現更大的裂縫和破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發明混凝土底板、牆體裂縫的注漿示意圖。
[0009]1、裂縫,2、注漿嘴,3、注漿孔,4、混凝土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述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但並不能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0011]本發明的一種治理混凝土底板、牆體裂縫滲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布孔:從牆體結構面的一側開始逐處查找漏點,並用紅色噴霧式油漆標明,標示的方法根據滲漏部位的不同確定,大面積的滲漏採用密集的紅點標示,裂縫滲漏採用紅X標示,沿著裂縫I的走向每隔10-12cm兩邊交替標記,單個的滲水點採用紅色的〇標示;
b、鑽孔施工:布孔完畢後,手持電鑽根據紅色的標記在漏點旁3-4cm處與基面保持α角鑽孔(注漿孔3),α為45°,孔徑為10mm,為注漿嘴的直徑,鑽孔深度一般為結構厚度的一半或=2/3結構厚度,標記紅點的鑽孔孔深度要淺,紅X標示的點鑽孔深度要深一些並稍微向裂縫處傾斜,紅色的〇標示的點鑽孔深度要深,直至有明水流出,然後在鑽完孔的地方安裝注漿嘴2,安裝時要儘量深設,只露出1-1.5cm在板外並擰緊;
C、注漿施工:注漿採用電動注漿機進行,並在注漿管的一端安裝壓力表,當注漿各孔段的進漿量小於5L/min,並達到設計壓力後穩定10_15min,檢查孔的吸水量每米小於1.0L/min時注漿結束,然後進行下一處的注漿施工;
d、封孔出來:注漿結束後,剔鑿掉注漿嘴,然後用堵漏寶類材料封填密實。
[0012]採用電動式注漿機,使用電壓為220伏,注漿壓力可達50Mpa,機械重量為5公斤,攜帶方便、可在狹窄的空間進行操作。
[0013]注漿材料採用彈性聚氨酯發泡止水劑,該材料具有極強的可灌性和遇水發泡性能。在壓力作用下沿混凝土細微裂縫(0.02毫米以上)、孔洞迅速擴散,遇水發泡堵塞孔隙,從而達到止水的目的。該材料遇水後具有連續二次發泡的性能,具有其他堵漏發泡材料無可比擬的特點。
[0014]本發明的治理混凝土底板、牆體裂縫滲水的方法與一般方法相比,工藝方面突出在:打斜孔,孔斜穿過裂縫或滲水孔,但不穿透防水牆或基礎底板(混凝土底板4)。這樣操作的目的是:注漿時的壓力增大,使注漿液大量滲透到裂縫和滲孔中去,促使裂縫和滲孔中注滿注漿液,提高抗滲效果;注漿時不會由於難以控制注漿壓力來控制注漿量,導致注漿不足或過量,特別是防止由於注漿過多,堆積在迎水面,把迎水面的防水層頂破,或將基礎底板被抬起(牆體變形),而導致其開裂,出現更大的裂縫和破壞。
[0015]本發明的治理混凝土底板、牆體裂縫滲水的方法,注漿時由於注漿孔一端不通,使注漿壓力增大,而迅速填滿裂縫和滲孔,從而提高抗滲效果;大量減少注漿液及水泥用量,經濟實用,縮短工期;杜絕了由於注漿過多,堆積在迎水面,把迎水面的防水層頂破,或將基礎底板抬起(牆體變形),而導致其開裂,出現更大的裂縫和破壞。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理混凝土底板、牆體裂縫滲水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a、布孔:從牆體結構面的一側開始逐處查找漏點,並用紅色噴霧式油漆標明,標示的方法根據滲漏部位的不同確定,大面積的滲漏採用密集的紅點標示,裂縫滲漏採用紅X標示,沿著裂縫的走向每隔10-12cm兩邊交替標記,單個的滲水點採用紅色的〇標示; b、鑽孔施工:布孔完畢後,手持電鑽根據紅色的標記在漏點旁:T4cm處與基面保持45°角鑽孔,鑽孔深度為結構厚度的一半或S 2/3結構厚度,然後在鑽完孔的地方安裝注漿嘴; C、注漿施工:注漿採用電動注漿機進行,並在注漿管的一端安裝壓力表,當注漿各孔段的進漿量小於5L/min,並達到設計壓力後穩定10_15min,檢查孔的吸水量每米小於1.0L/min時注漿結束,然後進行下一處的注漿施工; d、封孔出來:注漿結束後,剔鑿掉注漿嘴,然後用堵漏寶類材料封填密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理混凝土底板、牆體裂縫滲水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注漿材料採用彈性聚氨酯發泡止水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治理混凝土底板、牆體裂縫滲水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b鑽孔施工中,標記紅點的鑽孔深度要淺,紅X標示的點鑽孔深度要深一些並向裂縫處傾斜,紅色的〇標示的點鑽孔深度要深,直至有明水流出。
【文檔編號】E02D31/02GK104234090SQ201410447712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4日
【發明者】姜雪岐, 梁曉榮, 張朝偉 申請人:江蘇南通三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