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24 18:05:36 2
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包含殼體、入水管、出水管、葉輪、編碼盤、紅外發射模塊、紅外接收模塊、控制模塊、GSM模塊和電源模塊。入水管和出水管設置在殼體上,其中,入水管與太陽能熱水器的出水口相連,出水管與太陽能熱水器的回水管相連。葉輪設置在入水管和出水管之間,用於在水流經過報警器時帶動編碼盤轉動。紅外發射模塊、紅外接收模塊分別設置在編碼盤的兩側。控制模塊用於根據紅外接收模塊的輸出電平判斷是否有水通過加水報警器,並在有水通過加水報警器時控制GSM模塊撥打預設的手機號碼,提醒用戶水已加滿。本發明提醒用戶及時關閉太陽能熱水器的加水開關,避免因為水溢出造成房間內大量積水等對生活不便的情況。
【專利說明】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報警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
【背景技術】
[0002]如今,太陽能熱水器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部分高檔的智能太陽能熱水器已實現自動上水和自動停止上水,但大部分普通太陽能熱水器並不具備此功能,仍需手動上水和停止上水。
[0003]用戶在給太陽能熱水器上水的時候,一般通過聽有無水箱加滿水時水溢出的聲音或者觀察回水管有無水流出來判斷水箱是否已經加滿。但是,由於室外溢水口以及室內回水管的流水聲較小,用戶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不易察覺。此外用戶有時也會忘記正在加水,甚至離開家中。這些情況下,水加滿後就會滿溢,造成浪費;如果用戶使用室內回水管,還會造成房間內大量積水。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背景技術】所涉及的缺陷,提供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在水箱加滿後,通知用戶關閉上水開關,避免水大量滿溢,造成浪費與積水。
[0005]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包含殼體、入水管、出水管、葉輪、編碼盤、紅外發射模塊、紅外接收模塊、控制模塊、模塊和電源模塊,所述控制模塊分別和紅外發射模塊、紅外接收模塊、681模塊、電源模塊電氣相連;
所述入水管和出水管設置在殼體上,其中,入水管與太陽能熱水器的出水口相連,出水管與太陽能熱水器的回水管相連;
所述葉輪設置在入水管和出水管之間,通過轉軸與所述編碼盤固定相連,用於在水流經過報警器時帶動編碼盤轉動;
所述紅外發射模塊、紅外接收模塊分別設置在編碼盤的兩側;
所述模塊用於和預設的手機號碼進行通信;
所述控制模塊用於根據紅外接收模塊的輸出電平判斷是否有水通過加水報警器,並在有水通過加水報警器時控制模塊撥打預設的手機號碼,提醒用戶水已加滿。
[0006]作為本發明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電源模塊為可充電電池。
[0007]作為本發明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進一步的優化方案,還包含太陽能光伏板,所述太陽能光伏板與所述可充電電池電氣相連。
[0008]作為本發明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太陽能光伏板採用輸出訊電壓的太陽能光伏板。
[0009]作為本發明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控制模塊採用8X089052單片機。
[0010]作為本發明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模塊採用肥01「 1590模塊。
[0011]作為本發明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電源模塊採用5乂鋰電池。
[0012]作為本發明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控制模塊與631模塊間使用串口連接。
[0013]本發明採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提醒用戶在太陽能熱水器的水箱加滿水後,及時關閉加水開關,防止進一步溢水,節省水資源同時避免因為水溢出造成房間內大量積水等對生活產生不便的情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系統的外形示意圖;
圖2是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控制模塊、模塊、電源模塊、太陽能光伏板的連接關係示意圖;
圖4是控制模塊與紅外發射模塊、紅外接收模塊的電路連接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包含殼體、入水管、出水管、葉輪、編碼盤、紅外發射模塊、紅外接收模塊、控制模塊、模塊和電源模塊,所述控制模塊分別和紅外發射模塊、紅外接收模塊、681模塊、電源模塊電氣相連;
所述入水管和出水管設置在殼體上,其中,入水管與太陽能熱水器的出水口相連,出水管與太陽能熱水器的回水管相連;
所述葉輪設置在入水管和出水管之間,通過轉軸與所述編碼盤固定相連,用於在水流經過報警器時帶動編碼盤轉動;
所述紅外發射模塊、紅外接收模塊分別設置在編碼盤的兩側;
所述模塊用於和預設的手機號碼進行通信;
所述控制模塊用於根據紅外接收模塊的輸出電平判斷是否有水通過加水報警器,並在有水通過加水報警器時控制模塊撥打預設的手機號碼,提醒用戶水已加滿。
[0016]如圖1所示,本發明一端與太陽能熱水器的出水口相連,另一端與回水管相連。
[0017]如圖2所示,其中葉輪的輸出軸與編碼盤固定相連,在編碼盤的兩側,安裝一個紅外發射模塊和紅外接收模塊。紅外接收模塊的輸出端連接到控制模塊的引腳上。控制模塊由電池供電,電池連接太陽能光伏板。控制模塊連接模塊。
[0018]當有水流過時帶動葉輪轉動,葉輪通過轉軸帶動編碼盤轉動,當編碼盤的不透光部分在紅外發射模塊和紅外接收模塊之間時,紅外接收模塊無法接收到光。當編碼盤的透光部分在紅外發射模塊和紅外接收模塊之間時,紅外接收模塊可以接收到光。紅外接收模塊是否接收到光,會輸出不同的電平。控制模塊的引腳與紅外接收模塊的輸出端相連。當有水流經過時,控制模塊的弓I腳會採集到不同的電平。
[0019]電池連接太陽能光伏板。由太陽能光伏板進行充電,保證電池一直有電,給控制模塊、681模塊、紅外發射模塊、紅外接收模塊供電。
[0020]當控制模塊檢測到有水流流過時,通過模塊撥打用戶手機,提醒用戶及時處理。
[0021〕 如圖3所示,控制模塊採用31(:89(:52單片機,模塊採用肥0歡V 1590模塊,電池採用〖V鋰電池,太陽能光伏板採用輸出研電壓的太陽能光伏板。控制模塊與模塊間使用串口連接。
[0022]如圖4所示,發光二級管01、三極體01、電阻以構成紅外發射模塊;肥0038紅外接收管02、電容01、電阻81構成紅外接收模塊。
[0023]電源、01、01、尺2、地(⑶0)依次相鄰,
8X089052的引腳?0』與相連,通過控制01,進而控制01的發光。
[0024]紅外接收管02的三個埠分別接〖V電源,地⑴冊),控制模塊的一個通用輸入輸出口?0」。在地((^0)與研電源之間並聯電容01,起到濾波的效果。通用輸入輸出口?0」、電阻1?1、57電源串聯,電阻町作為上拉電阻。
[0025]當太陽能熱水器的出水口存在水流出時,帶動葉輪轉動,進而帶動編碼盤轉動,編碼盤轉動後,紅外接收管02會交替出現可以接收到光,不可以接收到光的狀態,通過02的0^1引腳輸出不同狀態。31(:89(:52通過引腳?0」檢測狀態的變化,進而判斷出存在水流經過。然後,31(:89(:52通過串口向肥0術…1590模塊發送信息,進而撥打用戶手機,提醒用戶及時處理。
[0026]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義,這裡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義。還應該理解的是,諸如通用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該被理解為具有與現有技術的上下文中的意義一致的意義,並且除非像這裡一樣定義,不會用理想化或過於正式的含義來解釋。
[0027]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其特徵在於,包含殼體、入水管、出水管、葉輪、編碼盤、紅外發射模塊、紅外接收模塊、控制模塊、GSM模塊和電源模塊,所述控制模塊分別和紅外發射模塊、紅外接收模塊、GSM模塊、電源模塊電氣相連; 所述入水管和出水管設置在殼體上,其中,入水管與太陽能熱水器的出水口相連,出水管與太陽能熱水器的回水管相連; 所述葉輪設置在入水管和出水管之間,通過轉軸與所述編碼盤固定相連,用於在水流經過報警器時帶動編碼盤轉動; 所述紅外發射模塊、紅外接收模塊分別設置在編碼盤的兩側; 所述GSM模塊用於和預設的手機號碼進行通信; 所述控制模塊用於根據紅外接收模塊的輸出電平判斷是否有水通過加水報警器,並在有水通過加水報警器時控制GSM模塊撥打預設的手機號碼,提醒用戶水已加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源模塊為可充電電池。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其特徵在於,還包含太陽能光伏板,所述太陽能光伏板與所述可充電電池電氣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太陽能光伏板採用輸出5V電壓的太陽能光伏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模塊採用STC89C52單片機。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其特徵在於,所述GSM模塊採用NEOffAY M590 模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源模塊採用5V鋰電池。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加水報警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模塊與GSM模塊間使用串口連接。
【文檔編號】F24J2/40GK104482680SQ201410655126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8日
【發明者】吳奇, 鐘山, 陳雲, 劉建明, 何玉娟, 雷子欣 申請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