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1:33:56 2
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包括槽體,槽體的出口端設有分流柱;槽體進端垂直設有隔水板,槽體底面內部設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上表面設有截面為長方形的第一通孔,槽體兩側可拆卸連接有蓄水箱,蓄水箱正面上端設有進水管,蓄水箱中部設有隔板,隔板兩端與蓄水箱的側面無縫焊接,蓄水箱背面無縫焊接有弧形板,弧形板與蓄水箱背面形成一個容納空間,容納空間通過管道與第一通道連接;槽體底面上表面中部設有中空的弧形隔板,弧形隔板兩端設有進氣管和出氣管,進氣管和出氣管分別與槽體兩側插拔式連接。整體設計新穎,可有效的使水平平穩,同時可在一定範圍了調節水溫,使得成型效果更加的好。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塑料材料成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 型冷卻引流槽。 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
【背景技術】
[0002] 塑料材料作為傳統材料的代用品,在20世紀初開始被大量生產和應用,進入50 年代以後塑料工業在原料,生產,加工,是最早使用塑料材料的領域之一,隨著時代發 展,進而擴展到電子,家電和通訊領域。因為其性能優異,加工容易,在塑料、橡膠和 合成纖維三大合成材料中,是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的高分子材料。現在一般的塑料材料都 是採用一些廢棄的塑料然後進行回收打碎再經過加工處理製成,在加工處理的過程中需 要進行熔化和冷卻的步驟,一般在冷卻的時候都是採用水冷卻,通過將熔化後的塑料經 過擠壓呈所需的形狀,一般多為線條型,然後進過水流槽進行冷卻,在水流的流動下一 邊冷卻一邊傳送,在這個過程中一般不容易控制水流的流速和冷卻的時間,這樣就會影 響塑料材料的最終成型效果,很容易降低塑料材料的質量。
【發明內容】
[0003]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 料成型冷卻引流槽。
[0004]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 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包括槽體,槽體的出口端設有分流柱;槽體進端垂直設有隔水板, 槽體底面內部設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上表面設有截面為長方形的第一通孔,槽體兩側可 拆卸連接有蓄水箱,蓄水箱正面上端設有進水管,蓄水箱中部設有隔板,隔板兩端與蓄水箱 的側面無縫焊接,蓄水箱背面無縫焊接有弧形板,弧形板與蓄水箱背面形成一個容納空間, 容納空間通過管道與第一通道連接;槽體底面上表面中部設有中空的弧形隔板,弧形隔板 兩端設有進氣管和出氣管,進氣管和出氣管分別與槽體兩側插拔式連接;以及,槽體的出口 端設有閘板,閘板內側面固定連接有梭形板,分流柱固定連接在閘板上表面上。
[0005] 作為優選,進水管出口端固定連接有U形管,U形管的出口指向蓄水箱正面,隔板 與蓄水箱正面之間設有網板,網板垂直定向於U形管下方。
[0006] 作為優選,隔板上端主表面均勻設有通孔,弧形板上端主表面均勻設有通孔。
[0007] 作為優選,第一通孔位於隔水板內側,第一通孔的長度方向與槽體的寬度方向平 行。
[0008] 作為優選,梭形板的上表面與閘板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梭形板的下表面比弧形 隔板的上表面低5mm-20mm。
[0009] 作為優選,弧形隔板的凸起方形與槽體的長度方向平行。
[0010] 作為優選,隔水板外側面設有排水口,蓄水箱上表面設有蓋子。
[0011]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
[0012] 1.整體設計新穎,可有效的使水平平穩,同時可在一定範圍了調節水溫,使得成型 效果更加的好;
[0013] 2.槽體兩側可拆卸連接有蓄水箱,蓄水箱正面上端設有進水管,蓄水箱中部設有 隔板,隔板兩端與蓄水箱的側面無縫焊接,蓄水箱背面無縫焊接有弧形板,弧形板與蓄水箱 背面形成一個容納空間,水流進入後通過溢流的方式前行,有利於使得水流更加的平穩,並 且對進入的水進行過濾,避免雜誌對成型過程影響;
[0014] 3.槽體底面內部設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上表面設有截面為長方形的第一通孔, 容納空間通過管道與第一通道連接,水流方向朝上,然後通過重力來進行流動,使得水流更 加的平穩,波動小,從而保證了冷卻時間的精確度;
[0015] 4.槽體底面上表面中部設有中空的弧形隔板,弧形隔板兩端設有進氣管和出氣 管,進氣管和出氣管分別與槽體兩側插拔式連接,可通入冷氣對水流進行降溫,以此來解決 初始水流對成型物降溫後溫度上升後冷卻效果降低的問題,同時保證整個降溫過程的連線 平穩性;
[0016] 5.槽體的出口端設有閘板,閘板內側面固定連接有梭形板,分流柱固定連接在閘 板上表面上,使槽體蓄水至一定程度上才開始運作,避免開始冷卻時水流進入時流速不均 勻的問題,同時節約用水。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圖1為本實用新型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的結構示意圖。
[0018] 圖2為本實用新型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的A-A剖面結構 示意圖。
[0019] 圖3為本實用新型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的C-C剖面結構 示意圖。
[0020] 圖4為本實用新型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的B-B剖面結構 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2] -種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包括槽體1,槽體1的出口端 設有分流柱4 ;槽體1進端垂直設有隔水板5,槽體1底面內部設有第一通道11,第一通道 11上表面設有截面為長方形的第一通孔12,槽體1兩側可拆卸連接有蓄水箱2,蓄水箱2 正面上端設有進水管21,蓄水箱2中部設有隔板22,隔板22兩端與蓄水箱2的側面無縫焊 接,蓄水箱2背面無縫焊接有弧形板25,弧形板25與蓄水箱2背面形成一個容納空間,水流 進入後通過溢流的方式前行,有利於使得水流更加的平穩,並且對進入的水進行過濾,避免 雜誌對成型過程影響,容納空間通過管道與第一通道11連接,水流方向朝上,然後通過重 力來進行流動,使得水流更加的平穩,波動小,從而保證了冷卻時間的精確度;槽體1底面 上表面中部設有中空的弧形隔板3,弧形隔板3兩端設有進氣管31和出氣管32,進氣管31 和出氣管32分別與槽體1兩側插拔式連接,可通入冷氣對水流進行降溫,以此來解決初始 水流對成型物降溫後溫度上升後冷卻效果降低的問題,同時保證整個降溫過程的連線平穩 性;以及,槽體1的出口端設有閘板41,閘板41內側面固定連接有梭形板42,分流柱4固定 連接在閘板41上表面上,使槽體1蓄水至一定程度上才開始運作,避免開始冷卻時水流進 入時流速不均勻的問題,同時節約用水。進水管21出口端固定連接有U形管,U形管的出 口指向蓄水箱2正面,隔板22與蓄水箱2正面之間設有網板23,網板23垂直定向於U形管 下方。隔板22上端主表面均勻設有通孔,弧形板25上端主表面均勻設有通孔。第一通孔 12位於隔水板5內側,第一通孔12的長度方向與槽體1的寬度方向平行,通孔的設計使水 流更加的平穩。梭形板42的上表面與閘板41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梭形板42的下表面比 弧形隔板3的上表面低5mm-20mm。弧形隔板3的凸起方形與槽體1的長度方向平行。隔水 板5外側面設有排水口,蓄水箱2上表面設有蓋子。
[0023] 由圖1可知,弧形隔板3可為U形。在一個實施例中,槽體1兩側可拆卸連接有蓄 水箱2,蓄水箱2正面上端設有進水管21,蓄水箱2中部設有隔板22,隔板22兩端與蓄水箱 2的側面無縫焊接,蓄水箱2背面無縫焊接有弧形板25,弧形板25與蓄水箱2背面形成一 個容納空間,水流進入後通過溢流的方式前行,有利於使得水流更加的平穩,並且對進入的 水進行過濾,避免雜誌對成型過程影響。
【權利要求】
1. 一種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包括槽體,所述槽體的出口端 設有分流柱;其特徵在於:所述槽體進端垂直設有隔水板,槽體底面內部設有第一通道,第 一通道上表面設有截面為長方形的第一通孔,槽體兩側可拆卸連接有蓄水箱,蓄水箱正面 上端設有進水管,蓄水箱中部設有隔板,隔板兩端與蓄水箱的側面無縫焊接,蓄水箱背面無 縫焊接有弧形板,弧形板與蓄水箱背面形成一個容納空間,容納空間通過管道與第一通道 連接;所述槽體底面上表面中部設有中空的弧形隔板,弧形隔板兩端設有進氣管和出氣管, 進氣管和出氣管分別與槽體兩側插拔式連接;以及,所述槽體的出口端設有閘板,閘板內側 面固定連接有梭形板,分流柱固定連接在閘板上表面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其特徵在 於:所述進水管出口端固定連接有U形管,U形管的出口指向蓄水箱正面,隔板與蓄水箱正 面之間設有網板,網板垂直定向於U形管下方。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其特徵在 於:所述隔板上端主表面均勻設有通孔,弧形板上端主表面均勻設有通孔。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其特徵在 於:所述第一通孔位於隔水板內側,第一通孔的長度方向與槽體的寬度方向平行。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其特徵在 於:所述梭形板的上表面與閘板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梭形板的下表面比弧形隔板的上表 面低 5mm-20mm。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其特徵在 於:所述弧形隔板的凸起方形與槽體的長度方向平行。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穩定且可調溫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其特徵在 於:所述隔水板外側面設有排水口,蓄水箱上表面設有蓋子。
【文檔編號】B29C47/88GK203844201SQ201420252129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7日
【發明者】王亞, 馬繼, 丁偉波, 賈濤, 趙志誥, 蘇立德, 魏偉, 楊英 申請人: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