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直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5:25:31 2
專利名稱:矯直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銅線設備生產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矯直機。
背景技術:
目前的大機電、直流機、發電機、乾式變壓器等大型移動式變電站所使用的銅線往往要求具有較高的生產性能,如要求銅線具有較高的平直性能。傳統的方法一般採用手工對銅線進行壓力矯直,其矯直精度不夠高,且很容易因為受力的不均勻而出現壓痕,影響矯直的效率。一般的矯直機則只能單獨對銅線進行水平 方向或豎直方向的矯直,矯直效果不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矯直機,能夠對銅線進行橫向壓直和豎向壓直,避免了銅線在校直過程中因受力不均而出現壓痕,確保了銅線的平直,提高了矯直效果。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矯直機,包括並排設置的橫向矯直裝置和豎向矯直裝置,所述橫向矯直裝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支撐滾輪、第一工作滾輪和第一調壓盤,所述第一支撐滾輪和第一工作滾輪橫向設置在第一固定板中央,所述第一調壓盤豎直設置在第一固定板後方;所述豎向矯直裝置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支撐滾輪、第二工作滾輪和第二調壓盤,所述第二支撐滾輪和第二工作滾輪豎向設置在第二固定板中央,所述第二調壓盤水平設置在第二固定板下方。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撐滾輪設置有三個,第一工作滾輪設置有兩個,第一工作滾輪設置在第一支撐滾輪上方,第一工作滾輪與第一支撐滾輪之間相互接觸。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滾輪與第一支撐滾輪之間錯位設置。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撐滾輪與第一工作滾輪的長度相同,直徑相等。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撐滾輪設置有三個,第二工作滾輪設置有兩個,第二工作滾輪設置在第二支撐滾輪前方,第二工作滾輪與第二支撐滾輪之間相互接觸。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工作滾輪與第二支撐滾輪之間錯位設置。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撐滾輪與第二工作滾輪的長度相同,直徑相等。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矯直機採用橫向矯直裝置和豎向矯直裝置對銅線進行橫向壓直和豎向壓直,且支撐滾輪與工作滾輪之間錯位接觸設置,避免了銅線在校直過程中因受力不均而出現壓痕,確保了銅線的平直,提高了矯直效果。
圖I是本實用新型矯直機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豎向矯直裝置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橫向矯直裝置,2、豎向矯直裝置,3、第一固定板,4、第一支撐滾輪,5、第一工作滾輪,6、第一調壓盤,7、第二固定板,8、第二支撐滾輪,9、第二工作滾輪,10、第二調壓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閱圖I至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一種矯直機,包括並排設置的橫向矯直裝置I和豎向矯直裝置2。具體地,所述橫向矯直裝置I包括第一固定板3、第一支撐滾輪4、第一工作滾輪5和第一調壓盤6。其中,第一支撐滾輪4和第一工作滾輪5橫向設置在第一固定板3中央,第一調壓盤6豎直設置在第一固定板3後方。具體地,第一支撐滾輪4與第一工作滾輪5的長度相同,直徑相等。第一支撐滾輪4設置有三個,第一工作滾輪5設置有兩個,第一工作滾輪5設置在第一支撐滾輪4上方,且第一工作滾輪5與第一支撐滾輪4之間相互接觸,避免了銅線在校直過程中因受力不均而出現壓痕。優選地,第一工作滾輪5與第一支撐滾輪4之間錯位設置。當銅線從放線架下來通過橫向矯直裝置I時,調節第一調壓盤6來確保銅線的橫向平直。第一調壓盤6的鬆緊要適中,緊了會縮線,鬆了會使銅線校不直。工作過程中,第一工作滾輪5與第一支撐滾輪4表面應該保持光滑、清潔、無刮痕。所述豎向矯直裝置2包括第二固定板7、第二支撐滾輪8、第二工作滾輪9和第二調壓盤10,所述第二支撐滾輪8和第二工作滾輪9豎向設置在第二固定板7中央,所述第二調壓盤10水平設置在第二固定板7下方。具體地,第二支撐滾輪8與第二工作滾輪9的長度相同,直徑相等。第二支撐滾輪8設置有三個,第二工作滾輪9設置有兩個,第二工作滾輪9設置在第二支撐滾輪8前方,且第二工作滾輪9與第二支撐滾輪8之間相互接觸,避免了銅線在校直過程中因受力不均而出現壓痕。優選地,第二工作滾輪9與第二支撐滾輪8之間錯位設置。當銅線從橫向矯直裝置I下來通過豎向矯直裝置2時,調節第二調壓盤10來確保銅線的豎向平直。第二調壓盤10的鬆緊要適中,緊了會縮線,鬆了會使銅線校不直。工作過程中,第二工作滾輪9與第二支撐滾輪8表面應該保持光滑、清潔、無刮痕。本實用新型的矯直機的有益效果是[0027]採用橫向矯直裝置I和豎向矯直裝置2對銅線進行橫向壓直和豎向壓直,且支撐滾輪與工作滾輪之間錯位接觸設置,避免了銅線在校直過程中因受力不均而出現壓痕,確保了銅線的平直,提高了矯直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矯直機,其特徵在於,包括並排設置的橫向矯直裝置和豎向矯直裝置,所述橫向矯直裝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支撐滾輪、第一工作滾輪和第一調壓盤,所述第一支撐滾輪和第一工作滾輪橫向設置在第一固定板中央,所述第一調壓盤豎直設置在第一固定板後方; 所述豎向矯直裝置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支撐滾輪、第二工作滾輪和第二調壓盤,所述第二支撐滾輪和第二工作滾輪豎向設置在第二固定板中央,所述第二調壓盤水平設置在第ニ固定板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矯直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撐滾輪設置有三個,第一エ作滾輪設置有兩個,第一工作滾輪設置在第一支撐滾輪上方,第一工作滾輪與第一支撐滾輪之間相互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矯直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工作滾輪與第一支撐滾輪之間錯位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矯直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撐滾輪與第一工作滾輪的長度相同,直徑相等。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矯直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支撐滾輪設置有三個,第二エ作滾輪設置有兩個,第二工作滾輪設置在第二支撐滾輪前方,第二工作滾輪與第二支撐滾輪之間相互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矯直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工作滾輪與第二支撐滾輪之間錯位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矯直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支撐滾輪與第二工作滾輪的長度相同,直徑相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矯直機,包括並排設置的橫向矯直裝置和豎向矯直裝置,所述橫向矯直裝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支撐滾輪、第一工作滾輪和第一調壓盤,所述第一支撐滾輪和第一工作滾輪橫向設置在第一固定板中央,所述第一調壓盤豎直設置在第一固定板後方;所述豎向矯直裝置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支撐滾輪、第二工作滾輪和第二調壓盤,所述第二支撐滾輪和第二工作滾輪豎向設置在第二固定板中央,所述第二調壓盤水平設置在第二固定板下方。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的矯直機採用橫向矯直裝置和豎向矯直裝置對銅線進行橫向壓直和豎向壓直,確保了銅線的平直,提高了矯直效果。
文檔編號H01B13/00GK202650709SQ20122014397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9日
發明者鄒榮春 申請人:常州中力銅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