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動車能量單元的綜合參數檢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5:15:47

本發明涉及用於動車能量單元的綜合參數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能量單元呈扁平塊狀是用來儲存能量的,動車能量單元是動車上的重要元件,質量控制嚴格,對其參數的檢測至關重要。現有的對其參數的測量採用人工檢測,因為需要檢測多種參數,所以需要的檢測工具多且佔用空間大,其次佔用大量人力且效率低,不能流水化批量檢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用於動車能量單元的綜合參數檢測裝置,其通過一套設備完成多個工位的檢測工作,多工位整合減小了檢測裝置的佔用面積,同時自動完成上料、檢測、儲存和下料的工作,流水化批量檢測方式不僅節約人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採用機器測量還有助於提高了測量準確度;其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用於動車能量單元的綜合參數檢測裝置,包括
護罩,其內設置有用於安裝各個機構部件的機架;
轉移機構,其位於機架頂部;所述轉移機構包括抓手、抓取氣缸、用於帶動抓取氣缸水平移動的平移氣缸和用於輔助抓取氣缸水平移動的平移導軌,所述抓取氣缸通過連接件與平移氣缸的活塞杆相連且連接件固接於平移導軌上方,所述平移導軌與固接於機架上的滑塊滑動連接,所述平移氣缸的缸體橫向安裝於機架上,且位於護罩上方。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包括稱重模塊,其位於機架底部;所述稱重模塊包括升降平臺、電機、絲槓、絲母、第一伸縮臂、第二伸縮臂、稱重器和用於安裝稱重器的支撐架,所述升降平臺上表面向內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支撐架穿裝於凹槽中,且放置在稱重器上;所述稱重器位於升降平臺下方,所述第一伸縮臂與第二伸縮臂對稱分布且結構相同,所述第一伸縮臂的四個自由端均為鉸接端,所述第一伸縮臂和第二伸縮臂頂部的鉸接端均鉸接於升降平臺上,底部的兩個鉸接端與第二伸縮臂底部的兩個鉸接端分別通過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固接於絲母上,第二連接板固接於機架上,所述絲槓和絲母組成滾珠絲槓副,所述電機安裝於機架內,並與絲槓相連;所述電機通過滾珠絲槓副驅動第一伸縮臂和第二伸縮臂伸縮,通過第一伸縮臂和第二伸縮臂伸縮帶動升降平臺上下移動。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包括測厚模塊,其位於轉移機構和稱重模塊中間;所述測厚模塊包括測厚靠板、支撐板、浮動彈簧、測厚導軌、測厚氣缸和測厚傳感器,所述測厚滑軌數量為兩條且橫向對稱安裝於機架上,所述支撐板通過測厚滑塊滑動連接於測厚滑軌上,所述測厚氣缸的活塞杆通過連接件與支撐板固定連接且位於支撐板上方,所述浮動彈簧頂部固接於支撐板下表面,底部固接於測厚靠板上表面;所述測厚傳感器設置於升降平臺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包括用於判斷電極方向及為條形碼錄入準備的拍攝模塊,其包括攝像頭、光源,所述攝像頭通過支架安裝於機架上,且位於護罩上方;所述光源為兩個且以攝像頭為軸線對稱分布在機架兩側,所述拍攝模塊位於測厚模塊上方。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轉移機構還包括抓取吸盤,其設置於抓手底部。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測厚傳感器為雷射傳感器。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測厚模塊還包括用於防止浮動彈簧左右偏移的導向柱,其固接於支撐板下方且插裝於浮動彈簧內。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伸縮臂至少包括一組伸縮臂,當包括至少兩組伸縮臂時,上方伸縮臂的底部的鉸接端與下方伸縮臂的頂部的鉸接端相鉸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其通過一套設備完成多個工位的檢測工作,多工位整合減小了檢測裝置的佔用面積,同時自動完成上料、檢測、儲存和下料的工作,流水化批量檢測方式不僅節約人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採用機器測量還有助於提高了測量準確度。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除去護罩);
圖3:本發明所述轉移機構位於稱重模塊正上方的主視示意圖;
圖4:本發明所述轉移機構位於稱重模塊正上方的右視示意圖;
圖5:本發明所述轉移機構伸出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6:本發明所述轉移機構伸出狀態的主視示意圖;
圖7:本發明所述測厚模塊位於稱重模塊正上方的主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用於動車能量單元的綜合參數檢測裝置,包括
護罩1,其內設置有用於安裝各個機構部件的機架2;
轉移機構3,其位於機架2頂部;所述轉移機構1包括抓手301、抓取氣缸302、用於帶動抓取氣缸水平移動的平移氣缸303和用於輔助抓取氣缸水平移動的平移導軌304,所述抓取氣缸302通過連接件305與平移氣缸303的活塞杆相連且連接件305固接於平移導軌304上方,所述平移導軌304與固接於機架2上的滑塊306滑動連接,所述平移氣缸303的缸體橫向安裝於機架2上,且位於護罩1上方。
通過抓取氣缸動作,帶動抓手將能量單元從來料位置抓起,通過平移氣缸動作,帶動抓取氣缸從來料位置移動至稱重模塊即升降平臺上方,再次通過抓取氣缸動作,帶動抓手將能量單元放置在升降平臺上;通過轉移機構實現抓手在來料位置和檢測工位之間的移動。
還包括用於對動車能量單元進行稱重的稱重模塊4,其位於機架2底部;所述稱重模塊4包括升降平臺401、電機402、絲槓403、絲母(圖中未示出)、第一伸縮臂405、第二伸縮臂406、稱重器410和用於安裝稱重器的支撐架407,所述升降平臺401上表面向內凹陷形成有凹槽(圖中未示出),所述支撐架407穿裝於凹槽中,且放置在稱重器410上;所述稱重器410位於升降平臺401下方,所述第一伸縮臂405與第二伸縮臂406結構相同且對稱分布在升降平臺401兩側,所述第一伸縮臂405的四個自由端均為鉸接端,所述第一伸縮臂405和第二伸縮臂406頂部的鉸接端均鉸接於升降平臺401上,底部的兩個鉸接端與第二伸縮臂406底部的兩個鉸接端分別通過第一連接板408和第二連接板409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408固接於絲母404上,第二連接板409固接於機架2上,所述絲槓403和絲母404組成滾珠絲槓副,所述電機402安裝於機架2內,並與絲槓403相連;所述電機402通過滾珠絲槓副驅動第一伸縮臂405和第二伸縮臂406伸縮,通過第一伸縮臂405和第二伸縮臂406伸縮帶動升降平臺401上下移動,所述第一伸縮臂405至少包括一組伸縮臂,當根據實際需要包括至少兩組伸縮臂時,上方伸縮臂的底部的鉸接端與下方伸縮臂的頂部的鉸接端相鉸接;升降平臺凹槽上表面低於稱量支撐架上表面後,能量單元100就由支撐架支撐,並通過稱重器稱量。
還包括用於測量動車能量單元厚度的測厚模塊5,其位於轉移機構3和稱重模塊4中間;所述測厚模塊5包括測厚靠板501、支撐板502、浮動彈簧503、測厚導軌504、測厚氣缸505和測厚傳感器506,所述測厚滑軌504數量為兩條且橫向對稱安裝於機架2上,所述支撐板502通過測厚滑塊507滑動連接於測厚滑軌504上,所述測厚氣缸505的活塞杆通過連接件508與支撐板502固定連接且位於支撐板502上方,所述浮動彈簧503頂部固接於支撐板502下表面,底部固接於測厚靠板501上表面;所述測厚傳感器506設置於升降平臺401上。
所述電機通過滾珠絲槓副驅動第一伸縮臂和第二伸縮臂伸縮,通過第一伸縮臂和第二伸縮臂伸縮帶動升降平臺向下移動,能量單元脫離升降平臺,由支撐架託起,稱重器進行稱重,稱重完成後升降平臺上升,能量單元脫離支撐架並由升降平臺託起,能量單元跟隨升降平臺向上運動準備測厚,測厚靠板在測厚氣缸的動作下,向升降平臺方向伸出至能量單元上方,升降平臺上的能量單元與測厚靠板接觸,浮動彈簧壓縮使得測厚靠板貼緊能量單元,測厚傳感器通過測量其與測厚靠板之間的距離,換算能量單元的最大厚度。
和用於控制整個檢測裝置氣缸動作及電子器件工作的控制器。
還包括用於判斷電極方向及為條形碼錄入準備的拍攝模塊6,其包括攝像頭601、光源602,所述攝像頭601通過支架603安裝於機架2上,且位於護罩1上方;所述光源602為兩個且以攝像頭601為軸線對稱分布在機架2兩側,所述拍攝模塊6位於測厚模塊5上方;通過護罩屏蔽外界光源的幹擾,並通過光源進行光照補償,使得攝像頭拍攝的畫面清晰明確,動車能量單元的不同電極顏色不同,通過辨別攝像頭內拍攝的電極的顏色判斷能量單元的方向是否放置準確,並且判斷與標識牌記錄的電極是否一致,檢驗標識牌上的信息是否準確,從而更好的為下一工序作準備;錄入儀通過掃描攝像頭拍攝的畫面,錄入能量單元的編號及存放的具體位置,同時記錄整條流水線下線的能量單元的數量;除此之外還可將攝像頭拍攝的照片導入軟體對照片中的能量單元的長寬尺寸測量及角度換算,從而得到能量單元實際的長寬尺寸。
由於能量單元的質量至關重要,所以為了防止堅硬的機械器具對能量單元造成劃傷或其他損壞,所述轉移機構3還包括抓取吸盤307,其設置於抓手301底部,所述吸盤採用彈性材料製成,工作時利用真空吸附在能量單元表面,不會對能量單元造成損壞。
下面列舉一種具體的測厚傳感器,所述測厚傳感器506為雷射傳感器,所述雷射傳感器通過雷射測量其與測厚靠板的距離,之後換算能量單元的最大厚度。
由於彈簧的空間不穩定性,所以所述測厚模塊5還包括用於防止浮動彈簧左右偏移的導向柱509,其固接於支撐板502下方且插裝於浮動彈簧503內。
上面以舉例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具體實施例,凡基於本發明所做的任何改動或變型均屬於本發明要求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