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以dna迴旋酶b亞基為靶點的抗結核藥物篩選模型及應用1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3:39:56 2

專利名稱:以dna迴旋酶b亞基為靶點的抗結核藥物篩選模型及應用1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採用草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phlei)野生株、新生黴素特異性超敏菌株M.phlei SS12和新生黴素特異性耐藥菌株M.phlei RR11建立的以DNA迴旋酶B亞基為靶點的抗結核藥物的篩選模型以及所述篩選模型用於篩選新抗結核藥物的用途。
背景技術:
結核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疾病,隨著TB化療時代的開始及生活狀況的改善,其疫情逐年下降,但近年來結核病的發病率又有明顯的回升,結核與AIDS和瘧疾並稱為傳染病的三大殺手[1]。目前,我國有4億多人口感染了結核菌,其中有10%會發病,若不採取有效措施,在未來10年可能有3000萬人發生TB[2]。耐藥TB尤其是MDR-TB快速增長,已經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1,2],要解決耐藥結核菌感染問題,必須尋找新的不同作用機制的抗結核藥物。
DNA迴旋酶是細菌中特有的一種拓撲異構酶,由A亞基和B亞基組成,分別由gyrA和gyrB基因編碼[3],天然的活性酶是由兩個A亞基和兩個B亞基組成的四聚體[4~6]。DNA迴旋酶的A、B亞基都含有其特定的結構和功能區,共同決定著酶的生物學功能[7]。已知喹諾酮類和香豆素類藥物是DNA迴旋酶的抑制劑,前者作用於A亞基,後者作用於B亞基。香豆素類藥物,如新生黴素,與DNA迴旋酶的B亞基具有高親和性,而且只有B亞基存在新生黴素的結合位點,他們的結合使酶分子的構象發生改變,形成一種穩定的與ATP有較低親和力的構象[8],幹擾了負超螺旋反應中ATP的能量耦聯,從而抑制了DNA迴旋酶的活性。香豆素類化合物在體外對迴旋酶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但不同的側鏈可使活性相差10倍左右[9],由於側鏈的影響,使其穿透細胞膜的能力較低,同時他們對真核系統的拓撲異構酶II和線粒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未能應用於臨床。但其獨特的作用機制提示我們定向篩選這類化合物,有可能得到具有獨特作用機制的新型抗結核藥物。
由於DNA迴旋酶的測定方法中對反應條件及測定樣品純度要求較高,大量發酵液樣品的測定需要輔之以簡便方法。本發明人成功的們建立了以草分枝桿菌野生株及其對新生黴素特異性超敏感株和耐藥株來共同檢測微生物代謝產物活性的篩選模型,根據這些檢定菌的活性差異,篩選出作用於B亞基的DNA迴旋酶抑制劑。這類藥物與目前廣泛應用的抗結核藥物作用機制不同,並且能夠克服喹諾酮耐藥,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檢定用菌株Mycobacterium phlei由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醫學細菌菌種保藏中心購得。臘樣桿菌、枯草桿菌ATCC6633、金黃色葡萄球菌FDA209P、藤黃八疊球菌、大腸桿菌O-111、克氏肺炎球菌、變形桿菌OX-19、白色念珠菌、黑麴黴菌及日本清酒酵母(Sake)為本室保存。
篩選用菌株由本所篩選中心提供。
1.2 培養基125駱文氏雞蛋斜面培養基(1000ml)新鮮雞蛋(15-16個)625ml,2%孔雀綠液10ml,MgSO4·7H2O 0.375g,KH2PO4 1.5g,天冬素2.25g,甘油7.5ml,土豆粉18.8g,蒸餾水375ml。
檢定用培養基蛋白腖0.5%,牛肉膏0.3%,瓊脂1.2%,pH7.0~7.4。
放線菌發酵用培養基H1葡萄糖0.5%,麥芽膏1%,酵母浸膏粉0.4%,棉籽餅粉1%,CaCO3 0.3%,pH7.2~7.4。
真菌發酵用培養基H甘油1%,KH2PO4 0.03%,葡萄糖2%,蔗糖1%,黃豆粉0.2%,聚乙二醇6000 0.25%,NaNO3 0.3%,蛋白腖1%,(NH4)2SO4 0.03%,pH6.01.3 生化試劑和藥品山梨醇(EEC公司);麥芽浸出粉、酵母浸出粉、Polypepton、胰化蛋白腖(OXIOD公司);甘油(日本和光純藥株式會社);VitaminB(Sigma公司);聚乙二醇6000(上海化學試劑廠進口分裝)。
Novobiocin、Tetracycline、Vancomycin(Sigma公司);PenicillinG(Merck公司);Streptomycin Sulfate、Ampicillin(華北製藥廠);Neomycin、Cephalothin(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NorcardicinA(Fujusawa公司)、Nalidixic acid(Fluka公司)、Isoniazid(北京結核病防治所)、Norfloxacin(本所合成室提供)。
1.4 新生黴素特異性敏感和耐藥突變株的誘變與篩選[10,11]將用NTG溶液和紫外線處理的M.phlei菌液進行適當的稀釋,吸取0.1ml塗布到營養肉湯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每平板細菌數為100-200個),37℃培養3天,計算殺菌率。並將長出的菌落依次接種到不含新生黴素及分別含有10μg/ml和2μg/ml新生黴素的平板上(野生型M.phlei的MIC為6μg/ml),37℃培養。選出在不含有新生黴素的平板上生長,在含有2μg/ml新生黴素的平板上不生長的菌株,即為敏感菌株;在含有10μg/ml新生黴素的平板上都能夠生長的菌株即為耐藥株。
1.5 模型的建立用出發菌株M.phlei,超敏菌株M.phlei SS12,耐藥菌株M.phleiRR11作為檢定菌,建立篩選模型,對微生物發酵液進行初步篩選。其中,符合第一和第二組情況的可能為新生黴素一類的作用於B亞基的DNA迴旋酶抑制劑;第三組可能為非新生黴素類的DNA迴旋酶抑制劑。第四組對三株檢定菌都有活性,但活性沒有差異,可能為其它作用機制的抗分枝桿菌的化合物。
表1 採用本發明所述篩選模型的檢測結果測試菌株組別M. M.phlei M.phleiphleiSS12 RR11I-+-II +++ -III +++ ±~+IV +++模型的使用方法將分離得到的放線菌和真菌用各自的發酵培養基進行發酵,用出發菌株M.phlei,超敏菌株M.phlei SS12,耐藥菌株M.phlei RR11作為檢定菌,檢測其120小時的發酵液上清液的活性。方法是將出發菌株M.phlei,超敏菌株M.phlei SS12,耐藥菌株M.phlei RR11分別接種於含有甘油培養基的試管中,震蕩培養48小時,得到用於檢測的檢定菌培養液備用;各自取1ml製備好的檢定菌液,加入到100ml檢定培養中,製備成分別含1%發菌株M.phlei、超敏菌株M.phlei SS12、耐藥菌株M.phlei RR11的檢定菌培養基的平板;用8mm直徑的紙片浸取發酵液上清液,置於含有不同檢定菌的平板上,37℃培養48小時,測定其活性。判定標準為其中符合表中第I、II、III組情況的即為可能含有DNA迴旋酶B亞基抑制劑的發酵液;符合第IV組情況的為可能含有其它作用機制但能有效抗分枝桿菌的抑制劑的發酵液。表中的+、分別表示對檢定菌的作用情況±,表示有微弱的活性,抑菌圈直徑<10mm;+,表示有明顯的活性,抑菌圈直徑10~15mm;++表示有較強的活性,抑菌圈直徑>15mm;表示沒有活性。
1.6 模型的可行性驗證採用紙片法,測定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對出發菌株M.phlei,超敏菌株M.phlei SS12,耐藥菌株M.phlei RR11的作用。用紙片浸取一定濃度的藥液,放於分別含有1%三種不同菌液的平板上,37℃培養,測定抑菌圈的直徑,以檢測超敏菌株M.phlei SS12和耐藥菌株M.phlei RR11對新生黴素是否具有特異性,由此可確定其作為初篩方法用於篩選以DNA迴旋酶B亞基為靶點的抗結核藥物的可行性。
1.7 真菌及放線菌發酵液的初篩應用建立的模型對微生物發酵液的進行初步篩選。將真菌接種於發酵培養基H中,28℃振蕩培養4天;放線菌接種於H1發酵培養基,28℃振蕩培養4天。用三種檢定菌測定其活性,篩選可能作用於DNA迴旋酶B亞基的活性物質。
2 結果2.1 突變菌株的篩選結果用1000μg/ml的NTG溶液處理103倍稀釋的M.phlei菌液30分鐘,使其殺菌率達到98.7%(此條件下NTG具有高誘變率),篩選得到新生黴素特異性超敏感菌株M.phlei S1和耐藥菌株M.phleiR1,MIC值分別為2μg/ml和25μg/ml。
將M.phlei S1和M.phlei R1在30W紫外燈,燈距30cm,照射時間為20秒的條件下處理,使其殺菌率分別為49.3%和44.7%(此條件下紫外線具有高誘變率),得到新生黴素特異性超敏菌株M.phlei SS11、M.phlei SS12、M.phlei SS13和耐藥菌株M.phlei R11、M.phlei R12、M.phlei R13、M.phlei R14,新生黴素對各菌株的MIC值及抑菌圈的大小見表2和表3。
出發菌株M.phlei的MIC值為6μg/ml,經過誘變篩選到的超敏菌株M.phlei SS11-SS13,其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SS12在0.4μg/ml左右,敏感性提高了15倍;耐藥菌株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M.phlei RR12、RR14的MIC值在100μg/ml左右,M.phlei RR11的MIC值大於100μg/ml,耐藥性提高了20倍左右。選定M.phlei SS12和M.phlei RR11作為初篩的檢定菌,二者對新生黴素的敏感性相差200多倍。
表2.突變菌株與親本株對新生黴素的MIC比較

表3.突變菌株對新生黴素的敏感性

2.2 各種抗生素對出發菌株M.phlei,超敏菌株M.phlei SS12和耐藥菌株M.phlei RR11的抑制作用表4.多種不同抗生素對突變株和親本株的作用直徑(mm)濃度抗生素M.phlei(μg/ml) M.phlei M.phlei SS12RR11新生黴素 100 28.7 35.6 -青黴素G 200 -- -四環素 2020.0 18.4 21.3萬古黴素 100 16.8 18.8 18.4硫酸鏈黴素 2022.3 23.6 21.5氨苄青黴200 -- -素新黴素 2019.5 19.6 20.2頭孢菌素 200 -- -Norcardici200 -- -nANorfloxaci2023.1 23.7 25.4nNalidixic2020.3 21.6 22.0
acidIsoniazid1022.121.423.6由表4可以看出,100μg/ml的新生黴素在耐藥菌株M.phlei RR11的檢定培養基平板上無抑菌圈的出現,而在同樣的條件下,對超敏菌株M.phlei SS12的抑菌圈可達35.6mm二者差異非常顯著。而其它作用機制的抗生素對超敏菌株和耐藥菌株的抑菌圈沒有明顯的差異。尤其是,作用於DNA迴旋酶A亞基的喹諾同類藥物萘啶酸和氟哌酸對三種檢定菌的作用效果沒有差異,排除了突變位於A亞基的可能。由此可見,M.phlei SS12對新生黴素的敏感具有特異性,M.phlei RR11對新生黴素則特異性耐藥。因此,以出發菌株M.phlei,超敏菌株M.phlei SS12和耐藥菌株M.phlei RR11作為檢定菌進行定向篩選作用於DNA迴旋酶B亞基抑制劑是可行的。
2.3 初篩結果應用該模型對1600株真菌和100株放線菌發酵液的進行了初篩,得到符合表1中I、II、III組篩選要求的菌株共有38株,陽性率為2.4%。經過重複發酵測定,只有X-1787,X-2118,3277,3502,3993的活性比較穩定,復篩陽性率為0.3%。其中,X-1787,X-2118,3993隻對超敏菌株有作用,可能產生新生黴素一類的作用於B亞基的DNA迴旋酶抑制劑;3502和3277對三者都有作用,但活性有明顯的差異,可能為非新生黴素類的DNA迴旋酶抑制劑。將3277和3502分別稀釋10倍後,對超敏菌株仍有活性,因此我們選定活性最強、活性成分含量最高,有可能產生作用於DNA迴旋酶B亞基的抗結核藥物的菌株3277做進一步的研究,對其活性成分進行了初步分離,得到了X1和X2兩個活性化合物,根據二者的分子量和特徵性紫外吸收,經MPMS資料庫及PubMed聯機檢索,確定X1,X2可能為新化合物。
表5.陽性發酵液測試菌株的活性發酵液 測試菌株
M.phleiM.phlei SS12M.phlei RR11X-1787 - 16.4-X-2118 - 18.1-3277 29.7 32.324.5稀釋的3277 - 20.6-3502 25.6 27.820.6稀釋的3502 - 14.3-3993 - 16.0-3 討論本實驗採用草分枝桿菌野生株、對新生黴素特異性超敏感株和耐藥株三個菌來檢測發酵液活性超敏菌株可檢測出含量較低的小組份,超敏菌株與野生株的活性差異可排除其它作用機制的藥物,獲得與新生黴素作用機制相同的活性化合物;若同時對耐藥株有活性,則有可能是香豆素類以外的作用於B亞基的藥物。
分枝桿菌細胞壁不同於普通革蘭氏陽性細菌的肽聚糖結構,在體外以酶為靶點篩選到的很多有效的藥物往往不能進入細胞,從而顯示不出抗結核活性。而且許多藥物也是在全細胞內才有作用,或者受到體內某些酶的活化(Isoniazid),或者是受到細胞內特定的生理環境的影響(Pyrazinamide)。正是由於分枝桿菌細胞壁及體內生理生化的特異性,為了篩選到能進入細胞並在胞內有抗結核活性的藥物,我們沒有在蛋白質水平上直接尋找酶抑制劑,而是選擇建立細胞水平的模型。
通過超敏菌株和耐藥菌株對各種抗生素敏感性的分析,確定了初篩模型的可行性,利用此模型得到了陽性菌株。並對陽性菌株3277的活性成分進行了初步分離提取和純化,得到了兩個可能與新生黴素作用機制相同的抗結核化合物X1和X2。它們在抗結核方面顯示了較強的作用,進一步的研究其確定其分子結構和作用機制將是非常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1]WHO亞太區報告國外醫學情報,21(11)5,2000[2]2000年全國第四次結核病調查資料[3]Gellert M,Mizuuchi K,O′Dea MH,et alDNA gyrasean enzymethat introduces superhelical turns into DNA,Proc.Nalt.Acad.Sci.U S A,73(11)3872-6,1976[4]Higgins NP,Peebles CL,Sugino A,etalPurification of subunitsof Escherichia coli DNA gyrase and reconstitution of enzymaticactivit y.Proc.Nalt.Acad.Sci.U S A,75(4)1773-7,1978[5]Liu LF,Wang JCMicrococcus luteus DNA gyraseactivecomponents and a model for its supercoiling of DNA.Proc.Nalt.Acad.Sci.U S A,75(5)2098-102,1978[6]Sugino A,Cozzarelli NRThe intrinsic ATPase of DNA gyrase JBiol Chem,255(13)6299-306,1980[7]Reece RJ,Maxwell ATryptic fragments of the Escherichia coliDNA gyrase A protein J Biol Chem,264(33)19648-53,1989[8]Sugino A,Higgins NP,Brown PO,etalEnergy coupling in DNAgyrase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novobiocin.Proc.Nalt.Acad.Sci.,75(10)4838-42,1978[9]Hooper DC,Wolfson JS,McHugh GL,etalEffects of novobiocin,coumermycin A1,clorobiocin,and their analogs on Escherichiacoli DNA gyrase and bacterial growth.Antimicrob AgentsChemother,22(4)662-71,1982[10]白毓謙,微生物實驗技術,山東大學出版社,332,1987[11]復旦武漢大學合編,微生物學,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92,198權利要求
1.一種以DNA迴旋酶B亞基為靶點的抗結核藥物篩選模型,其特徵在於採用Mycobacterium phlei野生株、新生黴素特異性超敏菌株M.phlei SS12和新生黴素特異性耐藥菌株M.phlei RR11進行篩選。
2.權利要求1所述抗結核藥物篩選模型用於篩選新型抗結核藥物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採用Mycobacterium phlei野生株、新生黴素特異性超敏菌株M.phlei SS12和新生黴素特異性耐藥菌株M.phlei RR11建立的以DNA迴旋酶B亞基為靶點的抗結核藥物的篩選模型以及所述篩選模型用於篩選新抗結核藥物的用途。
文檔編號C12Q1/68GK1651578SQ20041000118
公開日2005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04年2月4日
發明者肖春玲, 張明, 姚天爵, 餘利巖, 司書毅 申請人: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