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有噻黴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的殺菌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22:07:26 2
專利名稱:一種含有噻黴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的殺菌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菌組合物,特別是含有噻黴酮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的組合物,主要用於蔬菜、果樹、水稻、小麥等作物的病害防治。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於單一用藥和不科學用藥,已經導致許多種病原菌對當前使用的農藥產生了抗性,如白粉病菌、灰黴病菌、霜黴病菌等抗藥性十分普遍,成為化學防治的一大難題。在某些病害發生嚴重的區域,常規農藥單獨使用很難防治,並且效果很差,嚴重影響糧食的豐產。由於病菌產生抗性,農民頻繁施藥又造成負擔加重和環境汙染加劇。因此,急需高效、低毒、安全、環保的殺菌劑新品種。噻黴酮(Benziothiazolinone)屬異噻唑類化合物,是一種高效、低毒、廣譜性殺菌劑,其作用機理主要是與細菌、真菌的細胞膜表面的陰離子結合或與巰基反應,破壞蛋白質和細胞膜的合成系統,抑制細菌、真菌的繁殖、幹擾病原菌細胞新陳代謝,使其生理紊亂導致病原菌死亡。該化合物對因細菌、真菌引起的農作物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陝西西大華特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噻黴酮作為農用殺菌劑於2008年首家獲得農業部農藥正式登記,並推廣應用。該產品對農作物的腐爛病、潰瘍病、炭疽病、黑星病、葉斑病、 霜黴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對農作物十分安全。甲氧基丙烯酸酯類(strobilurins)殺菌劑是一種低毒、高效、廣譜、內吸性殺菌齊U,具有保護、治療和剷除作用。其作用機理是作用於細胞色素複合物,阻斷病菌線粒體呼吸鏈的電子傳遞過程,抑制病菌細胞能量供應,使病菌細胞缺乏能量死亡。此類殺菌劑包括醚菌酯、苯醚菌酯、嘧菌酯和烯肟菌酯等,對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半知菌綱和卵菌綱等病菌均有良好的活性,能防治多種作物的白粉病、銹病、霜黴病、疫病、炭疽病和稻瘟病等病害。 對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且與其它常用的殺菌劑無交互抗性。但是,由於作用位點單一,易產生抗藥性。在歐洲已有產生抗性的報導。
發明內容
為了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充分利用兩種活性組分混配所產生的增效作用、提高防效以及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高效、低毒、環保且有利於病菌抗性治理的含有噻黴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殺菌組合物。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含有噻黴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殺菌組合物在蔬菜、果樹、水稻、小麥等作物病害中的應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發明人通過試驗發現,本發明提出的含有噻黴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殺菌組合物,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對農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明顯提高。 噻黴酮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結構類型不同、作用機制各異,二者復配能夠擴大殺菌譜,並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病原菌抗藥性的發生和發展速度。在上述發現的基礎上,經過對組合物進行聯合作用的定量分析,確定最佳比例,形成了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既以㈧噻黴酮和(B)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醚菌酯、苯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或烯肟菌胺等為有效成分,A和B的質量比例為 50 1-1 50,較好的比例為10 1-1 20,其餘為農藥中允許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輔助成分。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製備成適合農業使用的任意一種劑型,比較好的劑型為可溼性粉劑、懸浮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本發明的組合物中使用的助劑包括溶劑、分散劑、乳化劑、穩定劑、防凍劑、增稠劑等及其它有益於有效成分在製劑中穩定和藥效發揮的已知物質,都是農藥製劑中常用或允許使用的各種成分,並無特別限定,具體成分和用量根據配方要求通過簡單試驗確定。本發明所描述的產物可以以成品製劑形式提供,即組合物中各物質已經混合,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單劑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後稀釋至所需的濃度。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可用於防治多種農業病害,主要用於蔬菜、果樹、水稻和小麥作物上的病害防治,尤其是黃瓜霜黴病、辣椒炭疽病、黃瓜白粉病、梨樹黑星病、蘋果樹黑星病、蘋果樹斑點落葉病、香蕉葉斑病、葡萄白粉病、蘋果樹輪紋病、水稻紋枯病、小麥白粉病、 小麥銹病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1.混配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組合物由兩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組成,有利於克服和延緩病菌的抗藥性;3.擴大了防治譜;4.減少了用藥量,從而降低了成本和減輕了對環境的汙染。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本發明用以下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絕非限於這些例子。以下所述僅為本發明較好的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將不同農藥的有效成分組合製成農藥,是目前開發和研製新農藥以及防治農業上抗性病菌的一種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種的農藥混合後,通常表現出三種作用類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體為何種作用,無法預測,只是通過大量試驗才能知道。 復配增效很好的配方,由於明顯提高了實際防治效果,降低了農藥的使用量,從而大大地延緩了病菌抗藥性的產生速度,是綜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發明人通過大量的篩選試驗,發現噻黴酮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組合對抗性霜黴病、白粉病菌、灰黴病菌等具有顯著地協同增效作用,而不僅僅是兩種藥劑的簡單相加 (詳見生物測定實例)生物測定實例1噻黴酮與苯醚菌酯復配對黃瓜霜黴病菌盆栽試驗試驗對象採自田間的黃瓜霜黴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試驗方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1156. 11-2008》。盆栽法選取長勢基本一致的兩片真葉期黃瓜苗作為是實驗材料,每個處理選用5盆黃瓜苗,編號供試。 取自田間黃瓜霜黴病葉片,用毛筆將病菌用無菌水清洗,配製成濃度為3 X 105個孢子束/ 毫升的孢子束懸浮液,噴霧接種於黃瓜菌葉面上(每處理10毫升)。接種後保溼培養,24h後進行藥劑處理。試驗藥劑參見表1。用Potter噴霧塔在50PSI壓力下噴霧,每盆5mL。以噴施等量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噴霧後,將黃瓜菌放入人工氣候室中培養。7d後按照黃瓜霜黴病分級標準調查全部葉片並記錄統計,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Σ (各級葉片發病數X該級代表值)
病情指數二 ---- X 100
調查總葉片數X最高級代表值
對照病性指數一處理病性指數^
防治效果(%) 二 - XlOO
對照病理指數將防治效果換算成機率值(y),藥液濃度(μ g/mL)轉換成對數值(X),以最小二乘法計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濃度EC5tl,依孫雲沛法計算藥劑的毒力指數和共毒係數(CTC)。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EC5tl/供試藥劑EC5tl) X 100理論毒力指數(TTI) = A藥劑毒力指數X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B藥劑毒力指數X混劑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係數(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ATI) /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 ] X 100當CTC ( 80,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當80 < CTC 120,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測定結果見表1噻黴酮與苯醚菌酯配比在50 1-1 50之間,對黃瓜霜黴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0 1-1 20之間,增效作用更加明顯,共毒係數在200以上。表1噻黴酮與苯醚菌酯對黃瓜霜黴病盆栽試驗測定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殺菌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有效成分為噻黴酮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噻黴酮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的質量比例為50 1-1 5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噻黴酮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的質量比例為10 1-1 2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為醚菌酯、苯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等。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殺菌組合物中還含有農藥製劑輔助成分,以便將殺菌組合物製成適合農業上使用的劑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輔助成分為溶劑、乳化劑、分散劑、穩定劑、防凍劑或增稠劑中的一種或幾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是可溼性粉劑、懸浮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在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菌劑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為(A)噻黴酮和(B)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醚菌酯、苯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等,A和B的質量比例為50∶1-1∶50,較好的比例為10∶1-1∶20,其餘為農藥中允許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輔助成分。該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製備成適合農業使用的任意一種劑型,比較好的劑型為可溼性粉劑、懸浮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噻黴酮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復配後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主要用於蔬菜、果樹、水稻、小麥等作物的病害防治。
文檔編號A01N43/54GK102172240SQ20111004841
公開日2011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日
發明者吳澤和, 宋迪生, 李媛, 李敏, 王鵬 申請人:陝西西大華特科技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