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紫杉屬植物體細胞胚胎發生的誘導,以及由它生產含有紫杉烷環的生物鹼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6:25:41 1

專利名稱:紫杉屬植物體細胞胚胎發生的誘導,以及由它生產含有紫杉烷環的生物鹼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植物細胞培養和藥理學領域,尤其是涉及在紫杉屬,特別是短葉紅豆杉(T.brevifolia)的植物組織培養和初級外植體中誘導體細胞胚胎發生。
本發明還涉及一個驚人的發現由短葉紅豆杉的外植體誘導形成的體細胞胚能產生含有紫杉烷環(taxane-ring)的生物鹼。利用這一發現,描述了由體細胞胚的體外繁殖培養物生產紫杉酚(taxol)或紫杉酚前體的方法。
A.紫杉酚和通過體外繁殖生產次級植物代謝物紫杉酚在1964年首次被證實為一種二萜,隨後又證明它具有抗癌作用,能抗卵巢癌、乳腺癌、小細胞肺癌、黑素瘤和結腸癌。紫杉酚和兩種含有紫杉烷環的生物鹼前體的結構如下
10-脫乙醯漿果赤黴素Ⅲ
紫杉酚主要產生於短葉紅豆杉(T.brevifolia)的樹皮和形成層組織。利用現有方法,生產1公斤紫杉酚需要約10,000公斤的樹皮,這相當於2000-4000株六十年至七十年樹齡的樹木的樹皮。最新的估計是,每年需要大約250公斤紫杉酚純藥。這相當於二千五百萬公斤幹樹皮或是約750,000株樹的產量。由於短葉紅豆杉的缺乏,目前正在尋找其它的紫杉酚資源。
經過考證的一個紫杉酚的潛在資源是體外培養的細胞和組織。美國專利US-5,019,504描述了短時紅豆杉外植體的愈傷組織細胞培養物的發生和增殖。由該方法所形成的愈傷組織細胞被證實能產生紫杉酚。
利用愈傷組織或是未分化的細胞培養物生產次級代謝物,如紫杉酚,還有一些障礙。通常,次級代謝物由異化的或分化的組織產生;最突出的是,樹皮產生紫杉酚或是樹葉產生諸如漿果赤黴素之類的其他紫杉烷。未分化的或愈傷組織培養物通常缺乏組建象紫杉烷這麼複雜的分子的必要的生物合成能力,或者是缺乏一旦合成之後分離這些分子所需要的細胞分化程度。所以,其結果一直是,在愈傷組織培養物中沒有發現次級代謝物,而且,即使偶爾在愈傷組織中測到次級代謝物,其濃度通常也是遠低於植株中的。
雖然如此,對於用愈傷組織培養物生產次級代謝物的問題還是做了廣泛的研究,因為這種愈傷組織易於建立和操作,並且生長速度快。通常,為了進行體外研究,快速生長的愈傷組織培養物是產生用於檢測次級代謝物比如這種低濃度的紫杉酚所需的大量組織的最簡便的方法。愈傷組織培養物快速生長的速度突出了它們的另一個缺陷即,組成該培養物的細胞傾向於遺傳上不穩定,表現出高度的遺傳重組和不穩定的倍性水平。這種遺傳學上的不穩性能最終會導致具有極低的紫杉酚生產能力的培養物的產生。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就需要由一個遺傳庫連續地重建愈傷組織培養物。
為了大規模體外產生次級植物產品,將快的生長速度與具有分化的細胞或組織所固有的產生次級代謝物的能力的未分化的細胞培養物體的高生物量濃度的能力結合在一起是有利的。研究者已經認識到,以與未分化的細胞培養物(即愈傷組織或細胞懸浮液)同原型的方式繁殖的、但是由分化的細胞或組織組成的培養物具有產生次級代謝物的潛力。例如,已經對幼芽培養物(由大量快速增殖的幼芽組成的組織培養物)作為在葉片或莖杆組織中發現的香精油和生物鹼的來源進行了研究(Heble,inPrimaryandSecondaryMetabolisminPlantCellCultures,Neumann等(ed.),Springer-Verlag,BerlinHeidelberg,PP.281-289(1985))。在幼芽培養中,讓能夠產生並分離出香精葉子油的特異組織類型增殖,而且,芽的形態發生所要求的嚴格的發育程序也降低了遺傳上的不穩定性。這樣,已證實組織培養能綜合未分化和已分化體系的誘人前景。
儘管在未分化的細胞培養中檢測到了紫杉酚的存在,但尚未在組織培養體系中描述過其產生過程。胚發生的組織培養物就是這樣的體系之一。
從生物化學、組織學和宏觀性狀來看,胚發生的針葉樹組織培養物顯著不同於針葉樹的愈傷組織培養物。儘管術語「愈傷組織」是用於描述細胞和組織培養物的一種普通術語,但是,針葉樹體胚胎發生領域的許多研究人員都反對用「愈傷組織」來描述胚發生的針葉樹組織(例如參見Gupta和Durzan的論文,Bio/Tech.5∶147-151(1987);Rohr等,Amer.J.Bot.76∶1460-1467(1988);Tautorous等,Can.J.bot.69∶1873-1899(1991))。反對使用「愈傷組織」一詞的理由是,胚發生的針葉樹組織培養物不是由未分化的細胞組成,而是由分化的細胞(類胚柄細胞)組成,且其結構類似於處於發育狀態的種子的早期胚。因此,胚發生的針葉樹組織培養物不適於愈傷組織或其液體對應物、細胞懸浮培養物的定義,它表示一種通過使具有組織培養體系的次級代謝物產生能力的細胞培養體系的有利的生長特性具體化來生產紫杉酚的改良途徑。
B.針葉樹的體細胞胚胎發生儘管本領域中誘導體細胞胚胎發生的方法已公開了一段時間(Tisserat)等,Hort.Rev.1∶1-78(1979)),但直到最近才在具有松果的樹種上成功地得到驗證(見Hakman等,PlantSci.38∶53-59(1985))。自從首次報導在針葉樹的細胞培養物中成功地誘導了體細胞胚胎發生一來,已證實了來自松屬、雲杉屬、冷杉屬、落葉松屬、黃杉屬的18個樹種具有產生體細胞胚的能力(Tautorous等,Can.J.Bot.69∶1873-1899(1991))。
由針葉樹生產體細胞胚並不是普遍的。一些重要的品種,如紫杉屬的樹種尚未培養成功。
C.轉基因植物重組DNA和遺傳技術方面的最新進展使得在受體植物上理想基因序列的導入和表達成為可能。通過採用這種方法,經過遺傳工程處理過的植物可以表達在天然植物中不是正常存在或者不是天然存在的基因序列。利用重組技術產生的植物被稱為「轉基因」植物。
轉基因植物通常是通過轉化單個的植物細胞,然後再通過體細胞胚胎發生由該細胞再生出全植株而產生的。由於從單細胞可以再生許多種屬的植物(Friedt,W.等,Prog.Botany49∶192-215(1987));Brunold,C.等,Molec.GenGenet.208∶469-473(1987);Durand,J.等.PlantSci.62∶263-272(1989);Attree等,Can.J.bot.67∶1790-1795(1989),所以要從一個廣泛的植物種群中成功地產生轉基因植物從理論上講是可行的。
一些向植物細胞中導入外源基因並使之表達的方法已經發展起來。其中包括來自根癌土壤桿菌(A.tumefaciens)的遺傳工程的Ti質粒(Czako,M.等,PlantMol.Biol.6∶101-109(1986);Feirer等,Proceedings20thSouthernForestTreeImprovementConference,1989年6月26日-30日,Charleston,SouthCarolinaPg.381;Jones,J.D,G.等,EMBOJ.4∶2411-2418(1985));遺傳工程的植物病毒,如花椰菜花葉病毒(Shah,D.M.等,Science233∶478-481(1986));Shewmaker,C.K.等,Virol.140∶281-288(1985));將基因序列顯微注射到植物細胞法(Crossnay,A.等,Molec.Gen.Genet.202∶179-185(1986);Potrykus,I.等,Molec.Gen.Genet.199∶169-177(1985));電激法(Fromm,M.E.等,Nature319∶791-793(1986);Tautorus等,Theon.Appl.Genet.78∶531-536(1989)),以及DNA包覆粒子加速法(Bolik,M.等,Protoplasma162∶61-68(1991))。上述方法中的幾種已成功地用於體外轉化針葉樹組織(Ellis等,InternationolSocietyofPlantMolecularBiology,1991年10月6-11日會議,Tucson;Arizona)。
為了生產紫杉酚以及相關的紫杉烷,針葉樹(即紫杉屬)的胚發生的組織培養物綜合了快速生長和具有分化細胞所固有的次級代謝物積累能力的愈傷組織培養物的生物量生產能力。儘管在短葉紅豆杉(T.brevifolia)的愈傷組織培養物中檢測到了紫杉酚的存在(Christen等,US-5,019,504),但未報導其產量。紫杉屬的胚發生的組織培養物與常規的愈傷組織培養物的生長相似,並能以相同的方式處理。但是,由於它含有能產生和分離紫杉烷的組織,所以這種組織培養物具有產生更多紫杉烷的能力。
胚發生的針葉樹組織即使對體細胞胚胎發生領域來說也是一種獨特的組織,這種組織在植物繁殖和次級代謝物生產方面的潛力尚未進行鑑定。因此,本發明描述了如何利用紫杉屬胚發生的組織培養物的獨特能力來生產紫杉酚及相關的紫杉烷。
本發明是基於這樣的觀察結果由紫杉屬植物經體外培養所獲得的初級外植體能產生並分泌出抑制體細胞胚胎發生的化合物。根據這一觀察結果,本發明提供了從紫杉屬植物的培養物和初級外植體誘導體細胞胚胎發生的方法。具體地說,通過首先在一種培養基上培養紫杉屬植物的外植體,隨後又在培養過程中不斷將外植體轉移到新的培養基上以獲得早期體細胞胚的辦法,可以由紫杉屬植物的外植體得到胚發生的組織。
本發明還涉及到培養的紫杉屬的胚胎發生的組織。
本發明還提供了無性繁殖紫杉屬植物的方法。具體地說,紫杉屬的植物可以這樣無性繁殖(1)在一種培養基上培養紫杉屬植物的外植體,(2)在培養過程中將該外植體不斷轉移到新的培養基上,以獲得胚發生的組織,(3)將胚發生的組織轉移到能將其內所含的體細胞胚誘導成植株的培養基中。
本發明還提供了生產遺傳上變異了的紫杉屬植物的方法。利用本發明的誘導體細胞胚發生的方法,現在可以由遺傳上變異了的單個的紫杉屬植物細胞再生出全植株。以這種方式產生的植株,可以選擇其產生較多紫杉酚或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的能力,或是選擇其在特殊生理狀態下生長的能力。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繁殖能大量生產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的紫杉屬變種植株的方法。這些變種可以是從在體外繁殖過程中出現的自然發生的變種中篩選出來的,或是通過化學或物理誘變產生的,還可以是用外源DNA轉化所獲得的結果。
本發明還基於這樣的驚人發現體外繁殖的紫杉屬植物的體細胞胚能產生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這一結果之所以驚人,是因為從未見過在胚中發現紫杉酚的報導。而且,更沒料到的是體細胞胚可以產生象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這樣的次級代謝物,因為據信這種胚缺乏產生這些次級代謝物所必需的生物化學結構。
利用胚發生的組織的體外培養物,現在可以生產大量的含有紫杉烷環的生物鹼。胚發生的組織具備愈傷組織培養物所有的快速生長的優點,可以產生大量的組織,同時,還能激增能分離紫杉烷的結構(體細胞胚)。來自紫杉屬植物的體細胞胚培養物的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可以這樣獲得首先在一種培養基上,在能夠產生體細胞胚的條件下培養來自紫杉屬植物的外植體,然後,從體細胞胚或其培養基中分離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
附圖的簡要說明

圖1表示松柏目胚胎發育的幾個典型時期;
圖2a和2b表示生產體細胞胚的連續流體系統(a)和生產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的連續流體系統;
圖3是從若干紫杉屬品種誘導體細胞胚發生的總結;
圖4表示系列的三條HPLC曲線,其中,曲線1是表示通過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短葉紅豆杉所獲得的提取物的成份分離的HPLC曲線。曲線2是短葉紅豆杉提取物與紫杉酚標準樣品混合物的HPLC曲線(3∶1;參見20.000分鐘時的峰值)。曲線3是上述提取物與紫杉酚標準樣品1∶1混合物的HPLC曲線。
下面詳述本發明。
Ⅰ.在來自紫杉屬植物的外植體中誘導體細胞胚的發生本發明基於這樣的觀察結果來自紫杉屬植物,尤其是短葉紅豆杉的初級外植體和體外細胞培養物,能產生抑制體細胞胚發生的化合物。根據這一觀察結果,可以推判,那是產生了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因此,本發明提供了由紫杉屬品種,尤其是短葉紅豆杉的初級外植體誘導體細胞胚發生的方法(圖3)。
具體地說,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一種能促進體細胞胚發生的誘導的培養基上培養來自紫杉屬植物的外植體;在培養期間將外植體轉移到新的培養基上以除去培養的細胞上所產生的抑制劑;分離培養物中所產生的體細胞胚。
這裡所用的「體細胞胚」是由具有沿著模擬種子內的合子胚胎的發育路線發育成植株的潛力的細胞或細胞群組成的。針葉樹與大多數植物一樣,其體細胞胚發生的細胞可以分成兩個階段(見圖1)。第一階段包括胚發生前的團塊和早期成形的體細胞胚(見圖1中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包括早期成形的胚進一步分化和發育成胚(階段3-6)。胚發生前的團塊是一種具有成為胚的潛力但缺乏明顯的分生組織器官原基的細胞群。正是這些胚發育的不成熟的階段,才使得只要將培養物保持在含有2,4-D和BA的培養基上即可進行增殖。
通過將胚發生的組織培養物轉移到支持胚成熟的培養基上,使胚的發育沿與種子胚的類似的途徑進行。該發育途徑的各個階段如圖1所示。
在胚發生的最後階段(階段7),形成了成熟的子葉狀的胚,它具有發育完好的伸長的雙極結構,在一端包含潛在的分生組織和子葉原基,另一端則包含潛在的基團。這種胚裡的細胞通常具有如下特徵含有儲存蛋白質和脂類,而且細胞質濃稠。
胚發生的針葉樹組織明顯有別於愈傷組織細胞培養物,因此很多人認為不能稱之為愈傷組織培養物。愈傷組織培養物被認為是一種未分化的細胞的無組織的生長體,這些細胞是不相邊連接的或是鬆散連結的,且通常可以由培養各種外植體而產生。與胚發生的培養物中的細胞不同,愈傷組織細胞傾向於圓形、等徑、高度液泡化,以及具有不稠的細胞質。愈傷組織細胞被認為是晚分化的或未分化的細胞,因為它是通過分化的植物外植體的快速細胞分裂而產生的。
另一方面,胚發生的組織是由(1)非常早期的胚的,(2)正處於產生早期胚狀態的細胞(即,胚發生前的團塊)的或(3)從早期的胚上脫落下來的胚柄細胞的團塊組成。因此,該培養物具有自己的組織特點,而且在低倍顯微鏡下檢查發現,它是由明顯不同的類型的細胞和組織組成。
除了物理特性的不同之外,愈傷組織細胞與胚發生的細胞在生物化學和組織學水平上也不相同,上述不同可以由如下生化標記的差異看出如乙烯增長速度、穀胱甘肽濃度、還原鐵離子的能力,蛋白質合成速度以及質體結構(Wann等,PlantCellReports6∶39-42(1987);Wann等,Tree3∶173-178(1989))。
在這裡,「初級外植體」是指從植物上獲得的任何組織或細胞。它包括但並不限於合子胚組織、根或芽的分生組織、以及形成層組織。最好的組織是從未成熟的假種皮獲得的和由合子胚細胞、子葉細胞以及下胚軸細胞組成的組織。
任何紫杉屬的品種均可用作外植體的來源。包括短葉紅豆杉(T.brevifolina)、歐紫杉(T.baccata)、T.xmedia和硬尖紅豆杉(T.cuspidata),但不局限於比。
培養之前,對外植體進行表面消毒,以殺滅可能存在於外植體表面的汙染物,如細菌或真菌。最常採用的方法是將外植體浸入漂白粉和溼潤劑(如Tween-20TM)的溶液中。這樣浸泡一下既可以消毒外植體的表面,又不致於影響內在的細胞。為了幫助消毒劑滲入外植體表面可以在浸泡時抽真空。一旦得到外植體並經過消毒處理以後,就立即將其放入液體培養基中或放在固體培養基上。
一般,大多數經過證實的能有效誘導其它針葉樹體細胞胚發生的植物生長培養基都可以用來由紫杉屬的品種產生體細胞胚。這些培養基包括BLG(Wann等,Trees3∶173-178(1989),在這裡作為參考)、MS(Gupta等,Bio/Technology5∶141(1987),在這裡作為參考)、BMI(Krogstrup,Can.J.For.Res.16∶664-668(1986),在這裡作為參考)、以及DCR(Gupta等,PlantCell.Rep.4∶177(1985),這裡作為參考),但不局限於此。最理想的是含有植物激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苄腺嘌呤(BA)和酪蛋白水解物的培養基。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無須過多的實驗即可輕易地改變這些培養基將其用於本發明。在下面所舉的一個例子中,採用了BLG培養基。
在培養初級外植體時可以採用各種條件。根據植物品種的不同以及組織來源的不同,其溫度和光照等條件也稍有不同。對短葉紅豆杉來說,培養最好在黑暗中進行,溫度在20-25℃之間。本領域技術人員可輕易地改變培養條件,以使細胞繁殖和胚胎發生同時達到最佳狀態。
外植體在被誘導體細胞發生之前所需要培養的時間取決於外植體的來源、培養條件和轉移頻率。對於短葉紅豆杉的未成熟的外植物體來說,以22℃、無光照的條件下於BLG-酪蛋白培養基中培養,每隔2-4周轉移一次,大約6周之後便可誘導胚發生的組織。
在這裡,「轉移外植體」是指為外植體提供新鮮培養基的過程。轉移可以有效地除去外植體上抑制胚發生的抑制劑,多種紫杉屬的外植體都可分泌這種抑制劑。為了誘導和維持體細胞胚發生而要進行的這種轉移,在針葉樹中是獨一無二的。
轉移被培養的組織的方法要根據所用的培養基的類型而變化。當外植體保持在固體培養基上時,轉移時是將外植體從老培養基上取出再放到新鮮培養基上。由生長中的紫杉屬培養物產生的胚胎發生抑制劑不會在固體培養基中迅速擴散。因此,只需將培養的外植體轉放到培養皿的新鮮表面上即可除去外植體上分泌的抑制劑。
從紫杉屬的液體培養物中也可誘導體細胞胚的發生。通過過濾或沉澱可以從液體培養基中分離出胚發生的組織,以便為其更換新鮮培養基。或者採用連續流動系統給培養的組織提供新鮮培養基。在這種系統中,是將組織保持在這樣的環境中即,允許培養基在環境中流動,但限制培養的細胞流動(見圖2a)。
轉移的間隔時間根據外植體的來源、培養條件、培養基以及培養物中細胞濃度而變化。通常,當採用固體培養基時,每隔2-3周需做一次轉移。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僅通過肉眼觀察體細胞胚的發生速率即可確定轉移間隔時間。
一旦獲得了發生體細胞胚的培養物,這種胚就能夠成熟、分離並發芽生成幼苗。可以採用本領域任何已知的胚成熟方法。通常包括將胚發生的組織轉移到滲透性提高了的且含脫落酸(ABA)的培養基上(Becwnar等,TappiJournal70(4)∶155-160(1987))。
本發明還提供了培養的紫杉屬胚發生的組織,這種組織是通過上述方法獲得的。任何紫杉屬胚品種都能用,其中包括短葉紅豆杉、歐紫杉(T.baccata).T.xmedia和硬尖紅豆杉(T.cuspidata),但不局限於這些。
採用上述技術,可以用體細胞胚無性繁殖紫杉屬植物。
如果需要某種植物的無性繁殖後代,那麼就將這種植物用作初級外植體的來源。如上文所述,通過不斷地培養轉移,可以誘導初級外殖體體細胞胚的發生,由此所產生的胚可順利地再生出全植株,而由此產生的植株就是由外殖體無性繁殖的後代(見Becwar等,TappJournal70(4)∶155-160(1987);Durzan等,PlantScience52∶229-235(1987);Krogstrup.等,PlantCellReports7∶594-597(1988),這裡引作參考)。
此外,上述方法還可用於繁殖該外植體源的變種的植物。
在這裡,「變種」是指含有產生外植體的植物中所不具備的遺傳變化的任何植物或組織。這種變化包括倍性水平的變化,特定DNA片段的序列的變化或外源DNA的導入。變種可以是組織培養過程中自然產生的,或者通過生化、物理或分子技術產生。
由於植物培養物傾向於遺傳上不穩定,因此在延長培養中可產生自然發生的變種。可以對這種變種的生理學特徵的變化進行試驗,如加速了的生長,產生植物代謝或生物鹼的能力,成倍性的變化。這種變種表現出較高的產生紫杉酚或紫杉酚前體的能力是理想的。一旦得到證實,即可分離這種變種的細胞,並將其用於生產無性繁殖的植株,這種植株具有較高含量的紫杉酚或紫杉酚前體(如前所述)。
除了自然出現的變種外,也可以通過本領域已知的多種方法產生變種。其中包括物理或化學誘變、原生質體融合或是直接用外源DNA轉化,但不局限於這些方法。在體細胞胚發生開始之前可用以上方法在初級外植體中誘導變種,或是在用本發明方法所產生的體細胞胚中誘導變種。
物理或化學誘變需要在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期間讓培養的細胞或初級外植體接觸能誘發DNA損壞或抑制染色體分離的媒體。這些媒體包括紫外線、甲基磺酸乙酯、氧化亞氮、吖澱橙、秋水仙素和亞硝基胍。這些媒體已被用於各種系統中使生物的DNA發生隨機的變化,從而產生變種(Chaleff,R.S.Science219∶676-682(1983))。
儘管突變位點和所產生的變種無法預先確定,但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可以順利地將已知的誘變和選擇方法用於本發明的外植體和胚發生的培養物。
被誘變的細胞,可以就其在產生次級代謝物,如本發明中的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方面的變異進行篩選。這種突變型最好能大量產生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檢測含紫杉烷環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包括HPLC(參見實施例),以及讓培養基樣品與對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有專一性的抗體發生免疫反應。參見StephenM.Edington,Bio/Technology9∶993-938(1991)。
原生質體融合可用於產生倍性增加的變種以及產生含有來自其它品種染色體的植物。例如,通過融合產生紫杉酚或紫杉酚前體的紫杉屬品種和不產生上述物質的品種的原生質體,就可以產生出兼具兩個品種特性的變種。
還可由導入外源DNA產生變種(Ellis等,InternationalSocietyofplantMolecularBiology,1991年10月6-11日會議,Tuscon,Arizona)。如前文所述,已有多種將DNA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其中包括來自根癌土壤桿菌(A.Tumefaciens)的遺傳工程Ti質粒(Czako,M.等,PlantMol.Biol.6∶101-109(1986);Jones,J.D.G.等,EMBOJ.4∶2411-2418(1985);Feirer等,Proceedings20thSonthernForestTreeImprovementConference,1989年,6月26-30日,Charlestown,SouthCarolina,P381);遺傳工程的植物病毒,如花椰菜花葉病毒(Shah,D.M.等,Science233∶478-481(1986);Shewmaker,C.K.等,Virol.140∶281-288(1985));將基因片段顯微注射到植物細胞(Crossway,A.等,Molec.Gen.Genet.202∶179-185(1986);Potrykus,I.等,Molec.Gen.Genet.199∶169-177(1985));電激法(Fromm,M.E.等Nature319∶791-793(1986);Tautorus,T.E.等,TheorAppl.Genet.78∶531-536(1989));和DNA包覆粒子加速法(Bolik,M.等,Protoplasma162∶61-68(1991)),但並不局限於上述方法。
利用上述方法中的一種,本領域技術人員就能順利生產出含有外源基因結構的變種。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生產出具有預定特性,如抗菌能力的變種。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無須太多實驗便可順順噹噹地篩選出這一特徵。
Ⅱ.由胚發生的組織產生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基於這樣的觀察結果體外繁殖的紫杉屬體細胞胚能產生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這一發現是驚人的,因為紫杉酚通常存在於液泡中,而體細胞胚並無發達的液泡。而且也沒料到能從這些生化上未成熟的細胞中獲得象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這樣的次級代謝物。利用這種體外培養物,現在可以大量生產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另外,現在還可以大規模生產紫杉屬幼苗並從中分離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這一點之所以顯得突出是因為幼苗是僅次於樹皮的一個紫杉酚及其前體的來源(Vidensek,N.等,J.NaturalProd.53∶1609-1610(1990))。
具體地說,可以從由紫杉屬的外植體生成的體細胞胚的培養物中獲得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外植體的來源包括短葉紅豆杉(T.brevifolia)、歐紫杉(T.baccata)、T.xmedia和硬尖紅豆杉(T.cuspidata)。
詳細地說,外植體是由能產生所需的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的紫杉屬品種獲得。用前面所述的方法由該外植體生成含有體細胞胚的培養物。採用本領域眾所周知的技術,如柱色譜法,可以從培養基或組織中分離出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Wani等,J.Am.Chem.Soc.93∶2325(1971);M.Boyd,PersonalCommunication(1991年8月);Witherup,K.M.等,J.Liq.Chromatgr.12∶2117-2132(1989))。圖2b表示這樣一個系統。
最好將經過高壓滅菌的真菌細胞或提取物添加到培養基中,以促進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的產生。當把這種真菌細胞提取物添加到培養基中時,胚發生的組織活動,通過生成紫杉烷化合物以抵禦假設的感染。
用來分離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的最佳的胚是第7階段至發芽期的胚(圖1)。處於第1和第2階段的胚,雖然也可能含有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但是難於將其從非胚發生的組織中分開或分離。而第7階段的胚易於同非胚發生的組織分離,因而是理想的。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利用已知方法順利地分離胚,以便獲得任何特定時期的胚用於生產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
另一方面,由胚發生的培養物產生的充分發育的幼苗也可用作含紫杉烷環生物鹼的來源。
可以從分批或連續更換下來的培養基中提取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胚發生的培養物可以在自由的懸浮液中生長,或是固定在載體,如空心纖維上。Durzan等在PlantScience52∶229-235(1987)中提到了這樣一些載體。
前面對本發明了做了概括性說明,參照下面的實施例將能更好理解本發明。這些實例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並非用於限定保護範圍。除非另有說明。本文所引用的全部專利和出版物在這裡作為參考之用。
實施例產生和保持紫杉屬的胚發生的組織的方法以及隨後的分析紫杉酚的方法胚發生的紫杉屬組織的產生和保持在夏季(最好是7月)採集紫杉屬樹種的未成熟的假種皮,並通過與20%的家用漂白粉溶液(1.1%次氯酸鈉)攪和30分鐘來達到消毒,(每100ml消毒液)加幾滴Tween20TM作為溼潤劑。經用無菌水漂洗3次後,在無菌條件下將未成熟的胚從假種上切下來並水平地擺放在表1所示的培養基上。將培養物在22℃、黑暗中培養4周。在這一時期結束時,將外植體轉移到新鮮培養基上,其實,只需將培養物轉移到原培養皿上的新位點即可。再過2周(總共6周)之後,清點產生了胚發生的組織的培養物的數。胚發生的組織表現出胚發生的針葉樹組織所具備的表型特徵半透明至白色、粘液狀。
最常見的是,胚發生的組織發生於未成熟胚外植體的子葉或下胚軸區。將胚發生的組織用鑷子從原始外植體上剔除,隨後便可將其作為純粹的胚發生的組織在與開始時相同的條件下,在相同的培養基上保持。通過每3周轉移1次的方式將胚發生的組織連續保持下來。
由未成熟的紫杉屬的胚產生胚發生的組織的頻率以未成熟的短葉紅豆杉(T.brevifolia)和種子群體作為特例(Corvalis,DR)進行說明(見表2)。正處於子葉形成期的胚產生胚發生的愈傷組織的頻率比尚未發育到子葉期的幼胚的頻率高(見圖1)。包含有酪蛋白水解物(500ml/L)的培養基,不僅能提高子葉期胚胎的發生頻率,而且使從幼胚產生胚發生的組織成為可能。
除短葉紅豆杉以外的其它品種的培養物的胚發生的組織的發生頻率示於表3中。這些品種包括歐紫杉(T.baccata)、T.xmedia和硬尖紅豆杉(T.cuspidata)。
從胚發生的組織中提取和測定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用一個改進的已知的方法(M.Boyd,PersonalCommunication(1991年8月)分析胚發生的組織裡的紫杉酚(Witherup,K.M.等,J.Liq.Chromotgr.12∶2117-2132,(1989))。簡爾言之,將胚發生的紫杉屬組織在TenBreock組織研磨器中用己烷勻漿。除去己烷,殘留的植物組織用1∶1的二氯甲烷/甲醇抽提,室溫下過夜。次日,將混合物過濾,並在氮氣流中蒸發乾燥。殘餘物用微量甲醇溶解,並分配於1∶1的二氯甲烷/水之間。棄掉水層,並將有機層蒸乾。殘餘物用甲醇收集,並對其進行HPLC分析。
HPLC分析是用苯基鍵合的矽膠柱進行的,在異氰酸鹽條件下實施,移動相是由甲醇∶乙腈∶50mM硫酸銨水溶液(20∶32∶48)組成的鍰衝液,用乙酸將PH調至4.4。液速為1ml/min,流出物用波長228nm的光檢測。
沒有發現含有胚發生前團塊的胚發生的組織和第一階段的體細胞胚中產生紫杉酚。然而,觀察到了幾個吸收峰,峰的遷移證實它們是含紫杉烷的生物鹼而不是紫杉酚。
這些結果通過多克隆抗體間接競爭抑制酶免疫測定得到了證實(CIEIA,HawaiiBiotechnologyGroup.Inc.)。
表1用於胚發生的紫杉屬組織培養物的培養基配方成分濃度(mg/L)KNO3100MgSO4.7H2O 320KH2PO4170CaCl2.2H2O 440KCl745KI0.83H3BO36.2MnSO4.H2O 16.9ZnSO4.7H2O 8.6Na2MoO4.2H2O 0.25CuSO4.5H2O 0.025CoCl2.6H2O 0.025FeSO4.7H2O 27.8Na2EDTA 37.3肌醇100煙酸0.5吡哆醇0.1硫胺.HCL0.1蔗糖20,000谷醯胺1,450天門冬醯胺1002,4-D2苄腺嘌呤1細菌用瓊酯8,000
PH=5.8BLG2/1培養基=上述配方BLCG2/1培養基=上述配方+500mg/L酪蛋白水鮮物表2短葉紅豆杉(T.brevifolia)的未成熟胚發育階段體細胞胚發生的發生頻率6周)
由液體培養基中培養的紫杉屬的胚發生的組織培養物生產紫杉酚從保持在由瓊脂固化的上面剛敘述的BLG-酪蛋白培養基上的紫杉屬物種的胚發生的培養物中未檢測到紫杉酚。但是,當胚發生的組織在搖動(110轉/分)的三角瓶中用相同配方的液體培養基培養時,在用過的培養基中測到了紫杉酚。胚發生的紫杉屬組織的液體培養物是通過將生長在瓊脂固化的培養基上的胚發生的組織的團塊分散在少量的液體BLG-酪蛋白保持培養基中而產生的。在22℃、110轉/分、在暗淡的螢光下(80英尺燭光)給以8小時光照的條件下,1-2月之後可得到由大小一致的組織團塊構成的培養物。在獲得由大小一致的組織團塊構成的培養物之前,液體培養基要每10-21天換一次,所謂更換是潷去用過的培養基並添加等體積的新鮮培養基。
一旦得到分散良好的液體培養物,便可以下述方法生產紫杉酚。將培養物接種到新的培養基上,即用移液管把一定體積的培養物移至新鮮培養基中,接種濃度為1份母液培養物接10份新鮮培養基。將培養物在上述條件下振蕩培養,21天後收集用過的培養基。將用過的培養基在真空條件下濃縮、乾燥,提取紫杉酚並進行HPLC檢測(圖4)。
如圖4所示,曲線1顯示紫杉屬提取物含有若干個在與紫杉酚標準試樣大致相同的地方洗脫的峰值。曲線2是表示紫杉屬提取物與紫杉酚標準樣品的3∶1混合物的分離的HPLC。可以看出,接近20.00分鐘時洗脫的肩峰在尺寸上增大了。當分離1∶1的紫杉屬提取物和紫杉酚標準樣品混合物時,該肩峰進一步增大,從而證實了紫杉酚的存在。還證實了其它含紫杉烷環的化合物,如cephalomannine的存在。
至此已對本發明做了全面的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用很大範圍內的任何等同的操作方式和不影響本發明或其實施例的其它參數均可實施本發明。
權利要求
1.一種由紫杉屬的外植休生產含有體細胞胚的胚發生的組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一種培養基上培養紫杉屬外植體;在培養期間,不斷將外植體轉移到新鮮培養基上;以獲得早期體細胞胚。
2.一種由紫杉屬無性繁殖植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一種培養基中培養紫杉屬外殖體;在培養期間,不斷將外植體轉移到新鮮培養基上以獲得早期胚;以及將早期胚轉移到一種能誘導小植株形成的培養基上。
3.一種由紫杉屬胚發生的組織培養物生產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一種培養基中,在能產生體細胞胚或體細胞幼苗的條件下培養紫杉屬的外植體;從所述胚或培養基中分離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化合物。
4.一種生產遺傳上變異的紫杉屬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一種培養基中,在能產生體細胞胚的條件下培養紫杉屬的外植體;將DNA導入上述的胚中,以產生遺傳上變異的胚;以及由變異的胚再生植株。
5.一種生產遺傳上變異的紫杉屬植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從紫杉屬獲取外植體;將DNA導入外植體;在一種培養基中,在能產生體細胞胚的條件下培養帶有上述DNA的外植體,以及由體細胞胚再生植株。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外植體得自未成熟的假種皮。
7.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培養在黑暗中進行,而轉移大約每2-3周進行一次。
8.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DNA是通過顯微注射導入胚中的。
9.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DNA是由Ti質粒或其修飾體導入胚中的。
10.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DNA是通過電激法導入胚中的。
11.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DNA是通過粒子加速導入胚中的。
12.培養的紫杉屬胚發生的組織。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培養的胚發生的組織,其特徵在於上述組織是從選自短葉紅豆杉(T.brevifolia)、歐紫杉(T.baccata)、T.x media和硬尖紅豆杉(T.cuspidata)的植物上得到的。
14.一種生產紫杉屬植物的、能產生較高含量的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的變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一種培養基中,在能產生體細胞胚的條件下培養紫杉屬的外植體;用一種可行的誘變劑誘導外植體發生突變;篩選能產生較高含量的含紫杉烷環的生物鹼的胚;以及由選出的胚再生植株。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在紫杉屬品種的組織培養物中誘導體細胞胚發生的方法。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了利用體外繁殖的體細胞胚組織獲得紫杉酚及其前體的方法。
文檔編號C12N5/04GK1079000SQ93104538
公開日1993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1993年4月1日 優先權日1992年4月1日
發明者S·R·沃思, W·R·戈德納 申請人:友聯坎普公司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