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23:47:46 1
一種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包括底座、手柄、砂芯本體和芯盒,所述手柄的一端與底座軸承連接,另一端與砂芯本體活動連接,所述砂芯本體與底座固定連接,所述芯盒設置於砂芯本體上;本實用新型在砂芯本體上設置有相應結構的頂杆,其在工作時,有對砂芯提供相對合理作用力的效果,為砂芯的完整脫模提供結構保證;另外,本實用新型連接有起槓桿作用的手柄,使脫模工藝的工序簡單、穩定並省時、省力,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砂型鑄造【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在砂型鑄造生產過程中,常使用到不同形狀的砂芯,相應對砂芯最終成型影響最大的環節在脫模環節,而尤其是複雜形狀的砂芯較難脫模。目前,常用的措施包括,合理設計利於拆卸的芯盒、模具表面塗脫模材料等,另外,在取出砂芯後進行後期人工修補等方法。
[0003]現有的砂芯脫模方法,其不僅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芯盒易損壞,而且由於砂芯韌性很差的特點決定了,其最終的成型效果不好,而且後期修復的質量穩定性無法保證。這種砂芯的應用會給鑄造工藝,帶來鑄造過程落砂等缺陷,以及產品成型效果差、生產效率低的後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保證砂芯的完整性,提高鑄件的內部及成型質量的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包括底座、手柄、砂芯本體和芯盒,所述手柄的一端與底座軸承連接,另一端與砂芯本體活動連接,所述砂芯本體與底座固定連接,所述芯盒設置於砂芯本體上。
[0006]其中,所述手柄包括一豎杆和一橫杆,所述橫杆與豎杆固定連接,所述橫杆一端通過軸與底座連接,另一端通過軸與砂芯本體活動連接。
[0007]其中,所述砂芯本體包括頂杆、橫板、導向杆和底杆,所述頂杆固定設置於橫板上,所述導向杆和底杆分別設置於橫板下方,所述導軌與橫板滑動連接,所述底杆與橫板固定連接。
[0008]優選地,所述手柄為兩個,分別設置於底座的兩側。
[0009]優選地,所述頂杆為五組,間隔設置於橫板的兩端(四角)和中間處。
[0010]優選地,所述導向杆設置於橫板下方中間處。
[0011]優選地,所述豎杆和橫杆為一體設置。
[0012]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0013]1.在砂芯本體上設置有相應結構的頂杆,其在工作時,有對砂芯提供相對合理作用力的效果,為砂芯的完整脫模提供結構保證。
[0014]2.本體結構下方連接起槓桿作用的手柄,使脫模工藝的工序簡單、穩定並省時、省力。另外,貫穿本體結構的導向杆,為上述功能的達成提供保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的手柄主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的手柄俯視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的砂芯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的底座的結構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參考附圖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附圖或一種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徵可以與一個或更多個其他附圖或實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徵相結合。應當注意,為了清楚的目的,附圖和說明中省略了與本實用新型無關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部件或處理的表示和描述。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22]如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包括底座1、手柄2、砂芯本體3和芯盒4,所述手柄2的一端與底座I軸承連接,另一端與砂芯本體3活動連接,所述砂芯本體3與底座I固定連接,所述芯盒4設置於砂芯本體3上。
[0023]所述手柄2包括一豎杆21和一橫杆22,所述橫杆22與豎杆21固定連接,所述橫杆22 —端通過軸與底座I軸承連接,另一端通過軸與砂芯本體3活動連接。其中所述豎杆21和橫杆22 —般為一體設置。
[0024]所述砂芯本體3包括頂杆31、橫板32、導向杆33和底杆34,所述頂杆固定設置於橫板32上,頂杆的形狀及數量由砂芯的結構及形式所決定,頂杆形狀及數量的合理設計,可以為砂芯的不同部位提供對應的支撐,保證了砂芯各部位成型的完整性。
[0025]所述導向杆33和底杆34分別設置於橫板32下方,所述導向杆33與橫板32滑動連接,在實際操作中,導向杆對脫模方向的約束,有效控制了操作者扳動手柄時,施力不均勻效果的傳遞,保證了頂杆作用於型芯力的準確性。所述底杆34與橫板32固定連接。
[0026]所述手柄為兩個,分別設置於底座I的兩側,兩個手柄的設置更能均勻受力。
[0027]本實施例中,所述頂杆31為五個,間隔設置於橫板32的兩端和中間處,頂杆的數量可以依據砂芯的結構而決定。
[0028]所述導向杆33設置於橫板32下方中間處,設置於中間更能有效的推動橫板在上面滑動。
[0029]使用時,對手柄施加一外力,分別向左右兩邊掰動兩個手柄的豎杆21,因為手柄的豎杆21與橫杆22固定連接的一體化設計,另外,手柄的橫杆22 —端與底座I上的凸起結構軸連接,另一端與砂芯本體的底杆34活動連接,所以當掰動手柄時,橫杆22 —端向下轉動,另一端被翹起並相對於底杆34也轉動,從而帶動底杆34向上移動,由於底杆34與橫板32固定連接,因此帶動橫板32沿著導向杆上的導軌向上滑動,從而帶動頂杆31向上頂出砂盒。
[0030]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通過對砂芯的均勻作用力,特別是對砂芯薄弱部位的剛性支撐作用,可有效保證砂芯脫模的完整性,同時提高勞動效率和降低勞動強度,增加砂芯成型的穩定性。
[0031]雖然已經詳細說明了本實用新型及其優點,但是應當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改變、替代和變換。而且,本申請的範圍不僅限於說明書所描述的過程、設備、手段、方法和步驟的具體實施例。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從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將容易理解,根據本實用新型可以使用執行與在此所述的相應實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獲得與其基本相同的結果的、現有和將來要被開發的過程、設備、手段、方法或者步驟。因此,所附的權利要求旨在在它們的範圍內包括這樣的過程、設備、手段、方法或者步驟。
【權利要求】
1.一種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I)、手柄(2)、砂芯本體(3)和芯盒(4),所述手柄(2)的一端與底座(I)軸承連接,另一端與砂芯本體(3)活動連接,所述砂芯本體(3)與底座(I)固定連接,所述芯盒(4)設置於砂芯本體(3)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手柄(2)包括一豎杆(21)和一橫杆(22),所述橫杆(22)與豎杆(21)固定連接,所述橫杆(22) —端通過軸與底座(I)軸承連接,另一端通過軸與砂芯本體(3)活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砂芯本體(3)包括頂杆(31)、橫板(32)、導向杆(33)和底杆(34),所述頂杆固定設置於橫板(32)上,所述導向杆(33)和底杆(34)分別設置於橫板(32)下方,所述導向杆(33)與橫板(32)上圓孔滑動連接,所述底杆(34)與橫板(32)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手柄為兩個,對稱設置於底座(I)的兩側。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頂杆(31)為若干個,間隔合理設置於橫板(32)的兩端和中間處。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杆(33)設置於橫板(32)下方中間處。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鑄造砂芯的頂出機構,其特徵在於,其特徵在於,所述豎杆(21)和橫杆(22)為一體設置。
【文檔編號】B22C17/02GK204018658SQ201420351808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6日
【發明者】於海龍, 楊智 申請人:北京新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