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靜電的氮氣保護室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4:14:06 4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護設備,具體是一種防靜電的氮氣保護室。
背景技術:
氮氣保護主要用於易燃、易氧化、易爆等不易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的物品的保存,如石油等物品,其通過身為惰性氣體的氮氣起到隔絕作用從而對物料進行保護,氮氣保護的物料在保護過程除了氮氣隔絕氧氣外,人員同時應保證不會有明火等危險源接近,然而,在冬季等寒冷節氣,人體非常容易產生靜電,靜電在與易燃易爆物料接觸時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而目前只能依靠人員自身摸地等方法進行靜電去除,比較麻煩;此外,作為一種防護設備,目前的產品對於抗震防撞防範不夠,一般僅配備四個彈簧減震器結構的支腳,很容易因為外界撞擊等因素造成物料甚至整體翻倒,若物料密封性較差,不僅後期清理麻煩,同時也加大了安全事故發生概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靜電的氮氣保護室,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靜電的氮氣保護室,包括櫃體、底座和支板,所述櫃體下端兩側固定連接有對稱設置的『L』字型的支撐臺,所述底座呈『工』字型,所述支撐臺下端橫板分別設於底座兩側的空檔內,支撐臺下端橫板上下端均連接有減震彈簧,減震彈簧另一端分別與底座的上橫板和下橫板連接,所述支撐臺和底座與減震彈簧連接處均設有彈簧槽,減震彈簧設於彈簧槽內,支撐臺的豎板上還開設有固定滑槽,底座的上橫板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滑塊,滑塊分別滑動連接在兩側的固定滑槽內;所述支板設有若干個且均勻的固定連接在櫃體內,櫃體底板上還固定連接有控制器和行程開關,櫃體一側轉動連接有櫃門,行程開關的行程臂與櫃門轉動連接,櫃體頂板上固定連接有氣瓶閥和水箱,所述氣瓶閥一端與氮氣瓶連接,另一端與引入櫃體內的供氣管連接,供氣管中設有進氣電磁閥;所述櫃體在櫃門的開啟側還固定連接有霧化器,霧化器的出口固定連接有若干朝向櫃體正面中間位置的噴頭,霧化器的進水口與水箱管道連接,櫃體側壁還固定連接有導電手槽,導電手槽與導電塊通過導電線連接;所述櫃體側壁還連通有排氣管,排氣管上設有排氣電磁閥,所述行程開關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進氣電磁閥、排氣電磁閥和霧化器均與控制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行程開關為雙控開關。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櫃體內固定連接有與控制器電性連接的蓄電池。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蓄電池和控制器外均包覆有保護隔離箱。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器為S7—200型PLC。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底座配合支撐臺上下端的彈簧,可對支板提供良好的彈簧減震,同時,整體塊狀的底座較支腳相比有效提升了櫃體整體的穩定性,櫃體不易翻倒,使用安全可靠;在開啟櫃門時,手部接觸導電手槽即可通過導電線將靜電傳遞到地面散發,配合霧化器對人體體表噴出水霧使靜電荷得到快速釋放,降低人體靜電荷量,提升操作安全性;整體使用更加方便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防靜電的氮氣保護室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防靜電的氮氣保護室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防靜電的氮氣保護室,包括櫃體1、底座2和支板3,所述櫃體1下端兩側固定連接有對稱設置的『L』字型的支撐臺4,所述底座2呈『工』字型,所述支撐臺4下端橫板分別設於底座2兩側的空檔內,支撐臺4下端橫板上下端均連接有減震彈簧5,減震彈簧5另一端分別與底座2的上橫板和下橫板連接,所述支撐臺4和底座2與減震彈簧5連接處均設有彈簧槽6,減震彈簧5設於彈簧槽6內,支撐臺4的豎板上還開設有固定滑槽7,底座2的上橫板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滑塊8,滑塊8分別滑動連接在兩側的固定滑槽7內,通過上下設置的減震彈簧5可提供良好的減震效果,底座2應選擇重量較大的板材製作,使整體的重心下沉,降低受到撞擊時櫃體1翻倒的機率;所述支板3設有若干個且均勻的固定連接在櫃體1內,櫃體1底板上還固定連接有控制器9和行程開關10,櫃體1一側轉動連接有櫃門11,行程開關10的行程臂與櫃門11轉動連接,櫃體1頂板上固定連接有氣瓶閥12和水箱13,所述氣瓶閥12一端與氮氣瓶14連接,另一端與引入櫃體1內的供氣管15連接,供氣管15中設有進氣電磁閥16;所述櫃體1在櫃門11的開啟側還固定連接有霧化器17,霧化器17的出口固定連接有若干朝向櫃體1正面中間位置的噴頭18,霧化器17的進水口與水箱13管道連接,櫃體1側壁還固定連接有導電手槽19,導電手槽19與導電塊20通過導電線連接;所述櫃體1側壁還連通有排氣管21,排氣管21上設有排氣電磁閥22,所述行程開關10與控制器9的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進氣電磁閥16、排氣電磁閥22和霧化器17均與控制器9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行程開關10為雙控開關,控制器9為S7—200型PLC,櫃體1內固定連接有與控制器9電性連接的蓄電池(也可採用市電供電,此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改變),蓄電池和控制器9外均包覆有保護隔離箱,避免運行時的電弧與物料接觸產生安全隱患,PLC編程實現依靠行程開關10控制進氣電磁閥16、排氣電磁閥22和霧化器17三種電氣設備,行程開關10的常開和常閉接點依次與PLC的兩個輸入端子連接,進氣電磁閥16、排氣電磁閥22和霧化器17依次與PLC的三個輸出端子電性連接,其中霧化器17中間加設個接觸器,此為目前PLC的常規利用,具體工作原理不進行贅述,在由開啟狀態關閉櫃門11時,行程開關10的行程臂移位,行程開關10的常開觸點閉合,給與輸入信號,PLC控制進氣電磁閥16和排氣電磁閥22開啟,供氣管15往櫃體1內鼓入保護用氮氣,櫃體1內的空氣經由排氣管21排出,完成氣體交換,進氣電磁閥16和排氣電磁閥22的運行時間通過PLC的定時程序控制,具體時間應根據管道流量和櫃體1容量換算決定,此外,為保證換氣效果,排氣管21應安裝在櫃體1儘量靠下的位置,換氣完成後,定時程序控制兩個電磁閥關閉,此時櫃體1內部為氮氣保護狀態,在需要對內部物料進行操作時,開啟櫃門11,行程開關10的常閉觸點由櫃門11關閉時的斷開狀態恢復為閉合接通狀態,給與PLC控制信號控制霧化器17啟動,霧化器17對人體噴出水霧,水霧可使人體體表的靜電荷更加容易釋放,隨後人員將手部放置在導電手槽19上即可完成靜電荷的快速去除,方便高效,霧化器17的使用時間同樣依靠定時程序決定,一般設置在5—10s中即可,有效降低了後續操作的危險係數,需注意使用時導電塊20應放置在地面上。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