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製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2:30:2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飲料製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飲用水製備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的家用淨水器僅具有過濾淨化功能,若用戶需要將淨化後的水進行製冷或加熱,則還需要轉移經過濾淨化後的水,以方便利用冰箱進行製冷或熱水器進行加熱,整個製備過程需要使用多個設備,並且使用非常不方便。因此,需要提供一種功能更全面、結構緊湊飲用水製備裝置,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飲水需求以及方便用戶使用與安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飲用水製備裝置,旨在解決現有的淨水器功能較為單一、製冷和/或制熱需要其他設備配合而空間佔比高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飲用水製備裝置,包括水淨化模塊及水溫處理模塊、所述水淨化模塊包括水路板、多個濾芯;其中,
所述水路板包括原水進口、淨水出口以及連接多個所述濾芯的水路;
所述水溫處理模塊包括淨水入口、變溫水輸出口;
所述淨水出口與所述淨水入口直接或間接連通。
優選地,所述水溫處理模塊包括製冷單元及制熱單元,所述製冷單元包括常溫水入口及冷水輸出口,所述制熱單元包括常溫水接口及熱水輸出口;
所述淨水出口與常溫輸入口直接或間接連通,以及與所述常溫水接口直接或間接連通。
所述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淨水輸出管路、淨水輸入管路、常溫水管路、變溫水管路;
所述淨水輸入管路包括第一輸入支路及第二輸入支路,所述變溫水管路包括第一輸出支路及第二輸出支路;
所述第一輸入支路與所述常溫水入口連接,所述第一輸出支路與所述冷水輸出口連接,所述第一輸入支路與所述淨水輸出管路直接或間接連通;
所述第二輸入支路與所述常溫水接口連接,所述第二輸出支路與所述熱水輸出口連接,所述第二輸入支路與所述淨水輸出管路直接或間接連通。
優選地,所述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第一混水閥及第二混水閥,所述常溫水管路包括第一常溫支路及第二常溫支路,所述第一混水閥連接所述第一常溫支路及第一輸出支路,所述第二混水閥連接所述第二常溫支路及第二輸出支路。
優選地,所述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淨水輸出管路、淨水輸入管路、常溫水管路、變溫水管路
所述淨水輸出管路與所述淨水出口連接,所述淨水輸入管路與所述淨水入口連接,所述淨水輸出管路與所述淨水輸入管路直接或間接連通;
所述常溫水管路與所述淨水輸入管路直接或間接連通,所述變溫水管路與所述變溫水輸出口連接。
優選地,所述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上設有進水口及出水口,所述淨水輸出管路與所述進水口連接,所述淨水輸入管路與出水口連接。
優選地,所述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控制器、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的電磁閥,以及用於檢測水箱水位的檢測開關,其中,
所述電磁閥用以控制所述水路的通斷,所述檢測開關用以在水箱內的儲水處於低水位時產生第一反饋信號,處於高水位時產生第二反饋信號;
所述控制器用以根據所述第一反饋信號控制所述水路開啟,以及根據所述第二反饋信號控制所述水路關閉。
優選地,所述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用以容置所述水路板、多個濾芯,水溫處理模塊及水箱的外殼;其中,
所述濾芯沿其徑向方向並排設置,所述濾芯的軸向與所述水路板所在平面平行;
所述水溫處理模塊鄰近所述濾芯並位於所述濾芯的徑向方向上,所述水箱位於所述濾芯的上方。
優選地,所述外殼包括側座及側蓋,所述側座包括與所述側蓋相對的面板、以及位於所述側蓋與面板之間的頂壁、底壁及兩側壁;
所述水路板及水箱與所述面板固定連接,所述濾芯及水溫處理模塊設置在所述底壁上。
優選地,所述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與所述水路連通的增壓泵,所述增壓泵鄰近所述水路板,並位於所述濾芯與水溫處理模塊之間。
優選地,所述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取水裝置及接水盒,所述取水裝置設於外殼外壁面,所述取水裝置的下端面設有與所述常溫水管路和/或變溫水管路所述連通的出水嘴,所述接水盒位於所述出水嘴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飲用水製備裝置通過將濾芯及水溫處理模塊整體在一起,並利用水路板內部的水路連接各濾芯,設置管路連接水溫處理模塊與水路板,最後利用淨水出口及變溫水輸出口輸出不同溫度的淨水,相比現有的淨水器功能更豐富,使用方便,整合度高,結構緊湊。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飲用水製備裝置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飲用水製備裝置去除側蓋後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飲用水製備裝置水溫處理模塊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飲用水製備裝置水路連接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需要說明,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後……),則該方向性指示僅用於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另外,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則該「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徵。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飲用水製備裝置。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1至圖3所示,該飲用水製備裝置包括水淨化模塊(未標示)及水溫處理模塊3、水淨化模塊包括水路板1及多個濾芯(21,22,23);其中,
水路板1包括原水進口11、淨水出口12以及連接多個濾芯的水路(未標示);
水溫處理模塊3包括淨水入口31、變溫水輸出口32;
所述淨水出口12與所述淨水入口31直接或間接連通。
在本實施例中,設置多個濾芯用於對原水進行分級過濾,水溫處理模塊3用以對輸入的淨水進行製冷和/或加熱,間接連通是指兩者隔開,但兩者之間可以通過其他部件連通。
參照圖2及圖4,具體地,多個濾芯中包括粗濾濾芯21、精濾濾芯22及後置濾芯23;
水路板1包括連接原水進口11與粗濾濾芯21的原水水路131、連接連接粗濾濾芯21及精濾濾芯22的第一粗濾水水路132,以及連接精濾濾芯22及後置濾芯23的精濾水水路133,淨水輸出管路41與後置濾芯23相連;
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設置在第一粗濾水水路132上的進水電磁閥481及增壓泵49,以及設置在淨水輸出管路41上的單向閥482,該單向閥482用以防止下述實施例水箱5中的水流向後置濾芯23。
更具體地,在另一實施例中,水路板1還包括粗濾水出口14、連接粗濾水出口14及第一粗濾水水路132的第二粗濾水水路134。
在精濾濾芯22具有廢水插口的實施例中,水路板1還包括廢水出口15,以及連通廢水出口15及廢水插口的廢水水路135;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廢水水路135上的廢水電磁閥483。
更具體地,粗濾濾芯21為PAC濾芯,精濾濾芯22為RO膜濾芯,後置濾芯23為活性炭濾芯。
本實用新型飲用水製備裝置通過將濾芯及水溫處理模塊3整合在一起,並利用水路板1內部的水路連接各濾芯,設置管路連接水溫處理模塊3與水路板1,再利用常溫水管路43及變溫水管路44輸出不同溫度的淨水,相比現有的淨水器功能更豐富,使用方便,整合度高,結構緊湊。
進一步地,水溫處理模塊3包括製冷單元33及制熱單元34,製冷單元33包括常溫水入口(未標示)及冷水輸出口(未標示),制熱單元34包括常溫水接口(未標示)及熱水輸出口(未標示);
所述淨水出口12與常溫水入口直接或間接連通,以及與所述常溫水接口直接或間接連通。
優選地,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淨水輸出管路41、淨水輸入管路42、常溫水管路43、變溫水管路44;
淨水輸入管路42包括第一輸入支路421及第二輸入支路422,變溫水管路44包括第一輸出支路441及第二輸出支路442;
第一輸入支路421與常溫水入口連接,第一輸出支路441與冷水輸出口連接,第一輸入支路421與淨水輸出管路41直接或間接連通;
第二輸入支路422與常溫水接口連接,第二輸出支路442與熱水輸出口連接,第二輸入支路422與淨水輸出管路41直接或間接連通。
在本實施例中,獨立設置製冷單元33及制熱單元34,有利於選取現有的製冷部件單獨進行製冷,以及選取現有的制熱部件進行加熱。具體地,製冷可以採用流通製冷劑的換熱器進行,制熱可以利用加熱器或熱罐進行加熱。
進一步地,該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第一混水閥45及第二混水閥46,常溫水管路43包括第一常溫支路431及第二常溫支路432,第一混水閥45連接第一常溫支路431及第一輸出支路441,第二混水閥46連接第二常溫支路432及第二輸出支路442。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第一混水閥45可以獲得更廣溫度範圍的冷水,而設置第二混水閥46可以獲取更廣溫度範圍的熱水。
進一步地,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淨水輸出管路41、淨水輸入管路42、常溫水管路43、變溫水管路44;
淨水輸出管路41與淨水出口12連接,淨水輸入管路42與淨水入口31連接,淨水輸出管路41與淨水輸入管路42直接或間接連通;
常溫水管路43與淨水輸入管路42直接或間接連通,變溫水管路44與變溫水輸出口32連接。
進一步地,還包括水箱5,水箱5上設有進水口51及出水口52,淨水輸出管路41與進水口51連接,淨水輸入管路42與出水口52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由於原水直接過濾的制水速度慢,通過設置水箱5對淨水進行存儲,可以提高用戶取水速度。
進一步地,該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控制器(圖未示)、與控制器電連接的電磁閥481,以及用於檢測水箱5水位的檢測開關(圖未示),其中,
電磁閥481用以控制水路的通斷,檢測開關用以在水箱5內的儲水處於低水位時產生第一反饋信號,處於高水位時產生第二反饋信號;
控制器用以根據第一反饋信號控制水路開啟,以及根據第二反饋信號控制水路關閉。
在本實施例中,檢測開關可以是利用雷射、電容或電阻遠離進行檢測水位的裝置,也可以是常見的水位浮子開關。通過設置檢測開關提供反饋信號供控制器利用,可以提高飲用水製備的自動化程度,從而進一步地方便了用戶使用。
進一步地,該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用以容置水路板1、多個濾芯,水溫處理模塊3及水箱5的外殼6。
在本實施例中,外殼6可以對其內部的部件進行防護,並提供支撐作用,便於飲用水製備裝置的運輸或包裝。
優選地,為了降低飲用水製備裝置在垂直於水路板1方向上的厚度,濾芯沿其徑向方向並排設置,濾芯的軸向與水路板1所在平面平行;水溫處理模塊3鄰近濾芯並位於濾芯的徑向方向上,水箱5位於濾芯的上方,如此,可以利用水箱5內儲水的勢能增加出水壓力。
進一步地,外殼6包括側座61及側蓋62,側座61包括與側蓋62相對的面板611、以及位於側蓋62與面板611之間的頂壁612、底壁613及兩側壁614;水路板1及水箱5與面板611固定連接,濾芯及水溫處理模塊3設置在底壁613上。
在本實施例中,具體地,面板611、頂壁612、底壁613及兩側壁614圍合形成一側敞口的容腔,並且頂壁612、底壁613上下相對設置,兩側壁614左右相對設置。
水路板1與面板611固定後,可與底壁613一起對個濾芯進行限位。優選地,水箱5鄰近頂壁612設置,如此,可以方便地利用頂壁612對水箱5進行限位或固定。
進一步地,該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與水路連通的增壓泵49,增壓泵49鄰近水路板1,並位於濾芯與水溫處理模塊3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增壓泵49可以提高濾芯過濾的速度,並且可以擴大濾芯類型的選擇範圍。
進一步地,該飲用水製備裝置還包括取水裝置7及接水盒8,取水裝置7設於外殼6外壁面,取水裝置7的下端面設有與常溫水管路43和/或變溫水管路44連通的出水嘴71,接水盒8位於出水嘴71的下方。
在本實施例中,具體地,取水裝置7還用於顯示制水狀況的指示燈及輸入模塊,輸入模塊可與飲用水製備裝置的控制電連接,以便於控制相應的電磁閥開啟、控制出水嘴71的出水。接水盒8用以接住溢出水,防止溢水擴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