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波諧振腔的雙密閉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7:14:41 1

本實用新型屬於用於微波諧振腔門縫及旋轉傳動部件進行密閉的結構,具體涉及一種微波諧振腔的雙密閉結構。
背景技術:
微波依靠高頻電磁波振蕩來引發帶電粒子運動,產生介電損耗,使物料整體加熱,具有加熱速度快、均勻、選擇性、能量利用率高、無滯後等特點。隨著微波在溼法冶金、食品乾燥、有機合成、樣品處理、材料燒結、廢物處理等方面的應用,微波設備也得到開發和推廣。
然而,微波輻射對人體損害很大,已同大氣汙染、水汙染和噪聲汙染一起成為環境汙染四大公害,必需抑制這種看不見、摸不著、而實際存在的汙染。另外,微波加熱一些物料過程中,產生大量有害氣體,會危害操作人員健康。因此,微波在以上環境應用時諧振腔的設計應考慮氣體和微波的雙密閉。
防微波洩漏主要採用扼流裝置、裝配鐵氧體等吸收條、孔陣金屬板、截止波導等措施,這些手段雖然能夠防止微波洩漏,但不能使氣體密閉。通常使用的塑料密封條、密封墊等氣體密閉方法又不能屏蔽微波。另外,為保證加熱的均勻性,物料需進行旋轉,旋轉傳動部件的氣體和微波雙密閉更是諧振腔設計需解決的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用於微波諧振腔門縫及旋轉傳動部件進行氣體和微波雙密閉的微波諧振腔的雙密閉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微波諧振腔的雙密閉結構,包括縱截面呈凸字形且形成中心孔的腔門,旋轉軸通過設置於其外部的氟膠油封圈動密封固定於腔門的中心孔內,旋轉軸外部設置有調心軸承,調心軸承安裝於臥式軸承座內,臥式軸承座與腔門下端面固定,且兩者接觸面設置有一級石墨密封圈;臥式軸承座外部罩設軸承座罩,軸承座罩與腔門下端面固定,且兩者接觸面設置有二級石墨密封圈;所述腔門的肩部上端面形成與諧振腔外腔壁上的凸臺一一對應且形狀尺寸相配合的梯形槽;位於最內側的梯形槽與凸臺之間設置有石墨密封圈,位於最外側的梯形槽與凸臺之間設置有氟橡膠O型圈。
所述軸承座罩下端面中間形成通孔,旋轉軸穿過通孔伸出軸承座罩;旋轉軸與軸承座罩間隙配合。
所述旋轉軸上端形成軸肩,中間形成兩段互不相通的異徑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雙密閉結構密封后,向諧振腔充壓縮空氣,達到30 kPa後停止充氣,30 min後腔內壓力沒有變化;微波功率1 kW時,距離腔門20 cm處測量,微波洩漏量小於0.1 mW/cm2。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其中:
1 腔門 2 旋轉軸
3 氟膠油封圈 4 調心軸承
5 臥式軸承座 6 軸承座罩
7 一級石墨密封圈 8 二級石墨密封圈
9 肩部 10 梯形槽
11 石墨密封圈 12 氟橡膠O型圈
13 諧振腔外腔壁 14 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一種微波諧振腔的雙密閉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微波諧振腔的雙密閉結構,包括縱截面呈凸字形且形成中心孔的腔門1,旋轉軸2通過設置於其外部的氟膠油封圈3動密封固定於腔門1的中心孔內,旋轉軸2外部設置有調心軸承4,調心軸承4安裝於臥式軸承座5內,臥式軸承座5與腔門1下端面固定,且兩者接觸面設置有一級石墨密封圈7;臥式軸承座5外部罩設軸承座罩6,軸承座罩6與腔門1下端面固定,且兩者接觸面設置有二級石墨密封圈8;所述腔門1的肩部9上端面形成與諧振腔外腔壁13上的凸臺14一一對應且形狀尺寸相配合的梯形槽10;位於最內側的梯形槽10與凸臺14之間設置有石墨密封圈11,位於最外側的梯形槽10與凸臺14之間設置有氟橡膠O型圈12。
所述軸承座罩6下端面中間形成通孔,旋轉軸2穿過通孔伸出軸承座罩6;旋轉軸2與軸承座罩6間隙配合。
所述旋轉軸2上端形成軸肩,中間形成兩段互不相通的異徑孔。
本實用新型中腔門1上與諧振腔外腔壁13上的凸臺14一一對應的梯形槽10的設計,以及在位於最內側的梯形槽10與凸臺14之間設置有石墨密封圈11,在位於最外側的梯形槽10與凸臺14之間設置有氟橡膠O型圈12的雙重保障設計,實現腔門1關閉時,凸臺14擠壓石墨密封圈11和氟橡膠O型圈12;通過一定的擠壓力以及兩種密封圈的合理配比,實現腔門1處氣體和微波的雙密封。同時,臥式軸承座5與腔門1之間,軸承座罩6與腔門1之間分別再設置兩道石墨密封圈,通過石墨密封條屏蔽微波;旋轉軸2旋轉時,氟膠油封圈3實現氣體密閉,臥式軸承座5和軸承座罩6的結構設計防微波洩漏。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雙密閉結構密封后,向諧振腔充壓縮空氣,達到30 kPa後停止充氣,30 min後腔內壓力沒有變化;微波功率1 kW時,距離腔門20 cm處測量,微波洩漏量小於0.1 mW/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