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築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7:25:51 2
一種建築支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建築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建築支架。包括上支撐板和下支撐板,下支撐板上設置有導向筒,上支撐板下表面設置有若干根支撐杆,支撐杆底端連接有支撐套筒,支撐套筒頂部設置有通孔,支撐杆上設置有若干通槽,支架還包括定位插條,導向筒外還套設置有調節環,調節環抵在支撐套管底端,下支撐板外沿均布有若干連接板,連接板上豎向設置有螺孔,支架還包括可與連接板上的螺孔適配的架腳,架腳底端設置有撐板,架腳為螺柱,架腳上配設有設節螺母。將支撐杆螺固到上支撐板上,再將支撐杆插入導向筒,將定位插條插入通槽,再調節調節環進行定位,當在不平的地面使用支架時,在連接板的螺孔處設置架腳,通過螺母調整將支架調整到水平位置。
【專利說明】一種建築支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建築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支撐強度高、使用壽命長的建築支架。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建築支架多為單支撐杆支撐,微調部件進行最後的頂升,整體單簿,支承力有限。在建築上支撐用受力基本較大,所以單支撐杆使用時容易彎折,支架的使用壽命短,且支架頂部一旦傾斜,頂升的建築即受力不均容易傾斜或跑偏,或支架支撐失效損壞上部的建築,將嚴重影響到建築的質量,甚至建築塌掉帶來危險。同時在支架進行微調時,由於微調部件受力不均或受力壓強過大也可能導致支架部件易損壞,或支架受力不均導致頂部支架面傾斜,同樣也將影響到建築的質量和施工的安全性。且現有的建築支架只能用在平地上,對地面的平整性要求高,因而大大縮小了適用範圍。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穩固、支撐力大、使用安全的建築用支架。
[0004]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建築支架,包括上支撐板和下支撐板,所述下支撐板上垂直設置有導向筒,所述上支撐板下表面垂直設置有若干根支撐杆,所述支撐杆底端連接有套設於導向筒上並可沿導向筒上下滑動的支撐套筒,所述支撐套筒頂部設置有與支撐杆適配的通孔,所述支撐杆穿過所述通孔設置,所述支撐杆上從上至下水平設置有若干通槽,所述支架還包括與通槽適配的定位插條,所述導向筒外還套設置有調節環,所述調節環與導向筒外表面螺接,所述調節環抵在所述支撐套管底端,所述下支撐板外沿均布有若干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豎向設置有螺孔,所述支架還包括可與連接板上的螺孔適配的架腳,所述架腳底端設置有撐板,所述架腳為螺柱,架腳上配設有設節螺母。
[0005]支撐杆可根據被支撐建築的大小和重量來選擇一根或兩根或多根,以保證頂部上支撐板支撐力均衡,不易受力傾斜變形,從而也保證被支撐建築受力均衡。再者調節環通過頂升支撐套管來頂升上支撐板,由於支撐套管與調節環接觸面積大,接觸面均布,受力均衡,支撐杆受力均衡,頂升過程穩固,上支撐面也平穩臺升,支撐杆和上支撐面都不易變折,保證了支架的穩固性,部件也不易損壞。
[0006]作為優選,所述支撐套管包括套設於導向筒上的套環和固連於套環上端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杆插入所述支撐板,所述定位插條下端抵在支撐板上。
[0007]作為優選,所述套環底端設置有若干沿導向筒筒壁均布的支撐腳,所述支撐腳底端抵在所述調節環上,所述定位插條穿過一根或多根支撐腳。
[0008]作為優選,所述支撐套管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支撐板、支撐腳和套環,所述套環抵在所述調節環上,所述支撐杆插入所述支撐板,所述定位插條下端抵在支撐板上,所述定位插條穿過一根或多根支撐腳。[0009]支撐腳的設備在保證壓力均布分散的同時又可減少用材,節約成本。
[0010]可採用多根支撐腳或套環抵在調節環上以均衡分布掉壓力,從而保證頂升穩固,上支撐板可承載的力也更力,一根定位插條可同時穿過兩根或多根,可節約用料,同時可保證整上支撐板的水平度,保證被支撐建築的質量。
[0011]作為優選,所述支撐板上的通孔包括支撐板中心孔和以支撐板中心孔中心為中心均布的若干邊孔。支撐板上可多設孔,根據需要選用中心單孔或多孔。
[0012]作為優選,所述支撐板上的通孔為以支撐板中心為中心均布設置的2 — 6個。
[0013]作為優選,所述支撐杆上端與所述上支撐板螺接。
[0014]支撐杆螺接可調整支撐杆位置或選用支撐杆個數,都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需求來調整,且撐杆或上支撐板都可更換使用,節約了成本。還可根據實際使用需求更換面積大小不同的支撐板。
[0015]作為優選,所述上支撐板、下支撐板以及支撐板為圓形或方形支撐板。
[0016]作為優選,所述通槽為豎向設置的一字通槽。
[0017]一字通槽有上下的餘量,可方便定位插條的插拔,工人操作更方便,省時省力,插條不易卡住。
[0018]作為優選,所述支撐板的厚度為2 — 15cm。
[0019]支撐板足夠厚度可使通孔對支撐杆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進一步確保支撐杆的垂直於支撐板設置,防止支撐杆傾斜。
[0020]可用於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
[0021]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結構穩固、支撐強度高、使用安全且使用壽命長。
[0022]2、本發明的支撐杆和上支撐板都根據實際需求更換或選擇使用,搭配靈活,使用方便。
[0023]3、本發明採用多個支撐杆進行支撐,大大增強了支架的支撐強度,同時上支撐杆面上受力不均時也可保持水平,確保建築物的水平。採用套在導向筒上的調節環將支撐套筒進行頂升從而來調節上支撐板的高度的方式使得支架各部件受力均衡,支撐、頂升穩固,各部件不易損壞,使用壽命長,各操作動作都在可視的條件下完成,較直觀,便於操作。
[0024]4、本發明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各部件損壞後可單獨更換,節約了成本。
[0025]5、利用本發明支撐建構的建築物質量高,穩固,平整,水平度好。
[0026]6、對於一些需要支撐的建築部位,如果底部面積過小時,現有的普通支架由於中心單支撐杆設計,如果只架到上支撐板的一部分面積上,可能導致上支撐板和支撐杆傾斜,反損壞建築水平性,而採用本發明支架,由於底部多個支撐杆支撐穩固,即便建築未架在全部的上支撐板面上,也可保證支撐板面的平穩性,同時也可以採取換小面積支撐板的方式操作,或者將支撐杆插在支撐板的靠邊緣的孔上,讓支撐板面儘可能地全部撐到建築下面,都可達到很好的支撐效果,所以本發明即適用了底部支撐面較大的需撐建築,也可適用底部支撐面較小的需撐建築。
[0027]7、本發明的支架一幅支架相當於多款大小的支架,成本低,適用範圍廣。
[0028]8、本發明設置有架腳,當在不平的地面使用支架時,可根據地面情況,在一個或多個連接板的螺孔處設置架腳,將架腳上的螺母設在螺孔下方,待大致位置確定後,通過螺母調整將支架調整到水平位置,從而使得本支架可適用到各種地面不平或高低錯落的環境中,適用範圍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9]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支撐杆結構示意圖;
圖3是具有五個通孔的支撐板與三條支撐杆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4是具有三通孔的支撐板與三個支撐杆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5是具兩個通孔的支撐板與支撐杆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6是具兩個通孔的方形支撐板與支撐杆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最底下為支撐腳且只有支撐板和支撐腳結構的支撐套管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最底下為支撐腳的支撐套管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最底下為套環的支撐套管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1]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0032]實施例一:
一種建築支架,包括上支撐板I和下支撐板2,所述下支撐板2上垂直設置有導向筒3,所述上支撐板I下表面垂直設置有若干根支撐杆4,所述支撐杆4底端連接有套設於導向筒3上並可沿導向筒3上下滑動的支撐套筒5,所述支撐套筒5頂部設置有與支撐杆4適配的通孔43,所述支撐杆4穿過所述通孔43設置,所述支撐杆4上從上至下水平設置有若干通槽41,所述支架還包括與通槽41適配的定位插條42,所述導向筒3外還套設置有調節環31,所述調節環與導向筒3外表面螺接,所述調節環31抵在所述支撐套管5底端,所述下支撐板2外沿均布有若干連接板21,所述連接板21上豎向設置有螺孔,所述支架還包括可與連接板上的螺孔適配的架腳6,所述架腳6底端設置有撐板62,所述架腳6為螺柱,架腳6上配設有設節螺母61。通過螺孔與螺栓的配合可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確保建築的穩定性。
[0033]所述支撐套管5包括套設於導向筒3上的套環51和固連於套環51上端的支撐板52,所述支撐杆4插入所述支撐板52,所述定位插條42下端抵在支撐板52上。所述套環51底端設置有若干沿導向筒3筒壁均布的支撐腳53,所述支撐腳53底端抵在所述調節環31上,所述定位插條42穿過一根或多根支撐腳53。
[0034]所述支撐板52上的通孔43包括支撐板中心孔521和以支撐板中心孔521中心為中心均布的若干邊孔522。當只設一根支撐杆時,定位插條可直接插在條支撐杆上,當設兩根或三根支撐杆時,定位插條可一對一的插設,或者一根插條連續穿過兩根或三根支撐腳設置,這樣可使頂升時各支撐杆受力更均衡,同步頂升效果好。
[0035]所述支撐杆4上端與所述上支撐板I螺接。所述上支撐板1、下支撐板2以及支撐板52為圓形或方形支撐板。所述通槽41為豎向設置的一字通槽41。
[0036]所述支撐板的厚度為2。
[0037]實施例二:
與上述實施例不同處在於所述支撐套管5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支撐板52、支撐腳53和套環51,所述套環51抵在所述調節環31上,所述支撐杆4插入所述支撐板52,所述定位插條42下端抵在支撐板52上,所述定位插條42穿過一根或多根支撐腳53。所述支撐板52上的通孔43為以支撐板52中心為中心均布設置的6個。所述支撐板的厚度為15cm。
[0038]實施例三:
與上述實施例不同處在於所述支撐板52上均布有3個通孔43,支撐杆為三條,每個支撐杆上下通槽的朝向不同,每個支撐杆相應高度位置上的通槽朝向相同,且相應高度位置上的通槽中至少有兩個位於同一條軸線上。所述定位插條為多個,定位插條可在同一平面上插設在三個支撐杆上,也可以是在此基礎上再加設定位插條即加設的定位插條插在兩個支撐杆的上一格通槽內,或再加設定位插條又插在兩個支撐杆的更上一格通槽內,保證每個支撐杆上都至少穿設有兩根定位插條。該設置方式的支架強度大,可以用於支撐重量很重的被支撐建築,且部件不易損壞。
[0039]實施例四:
與上述實施例不同處在於所述支撐板52上均布有2個通孔43。所述支撐板的厚度為3 cm。
[0040]實施例五:
與上述實施例不同處在於所述支撐板52上均布有5個通孔43。所述支撐板的厚度為IOcm0
[0041]實施例六:
與上述實施例不同處在於支撐套管包括支撐板和設置於支撐板下的支撐腳,支撐腳抵在調節環上。所述支撐板的厚度為8cm。
[0042]使用時根據實際使用需要將支撐杆螺固到上支撐板上,再將支撐杆穿過支撐板的通孔43插入導向筒,待確定大致位置後,將定位插條插入通槽對支撐杆進行定位,再調節調節環使上支撐板頂到被支撐建築物上進行定位,當在不平的地面使用支架時,可根據地面情況,在連接板的螺孔處設置架腳,將架腳上的螺母設在螺孔下方,待大致位置確定後,通過螺母調整將支架調整到水平位置。
[0043]本發明採用多個支撐杆進行支撐,大大增強了支架的支撐強度,同時上支撐杆面上受力不均時也可保持水平,確保建築物的水平。採用套在導向筒上的調節環將支撐套筒進行頂升從而來調節上支撐板的高度的方式使得支架各部件受力均衡,支撐、頂升穩固,各部件不易損壞,使用壽命長,各操作動作都在可視的條件下完成,較直觀,便於操作。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築支架,其特徵在於:包括上支撐板(I)和下支撐板(2),所述下支撐板(2)上垂直設置有導向筒(3),所述上支撐板(I)下表面垂直設置有若干根支撐杆(4),所述支撐杆(4)底端連接有套設於導向筒(3)上並可沿導向筒(3)上下滑動的支撐套筒(5),所述支撐套筒(5)頂部設置有與支撐杆(4)適配的通孔(43),所述支撐杆(4)穿過所述通孔設置,所述支撐杆(4)上從上至下水平設置有若干通槽(41 ),所述支架還包括與通槽(41)適配的定位插條(42),所述導向筒(3)外還套設置有調節環(31),所述調節環與導向筒(3)外表面螺接,所述調節環(31)抵在所述支撐套管(5 )底端,所述下支撐板(2 )外沿均布有若干連接板(21),所述連接板(21)上豎向設置有螺孔,所述支架還包括可與連接板上的螺孔適配的架腳(6),所述架腳(6)底端設置有撐板(62),所述架腳(6)為螺柱,架腳(6)上配設有設節螺母(6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建築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套管(5)包括套設於導向筒(3)上的套環(51)和固連於套環(51)上端的支撐板(52),所述支撐杆(4)插入所述支撐板(52),所述定位插條(42)下端抵在支撐板(52)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建築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套環(51)底端設置有若干沿導向筒(3 )筒壁均布的支撐腳(53 ),所述支撐腳(53 )底端抵在所述調節環(31)上,所述定位插條(42)穿過一根或多根支撐腳(5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建築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套管(5)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支撐板(52)、支撐腳(53)和套環(51),所述套環(51)抵在所述調節環(31)上,所述支撐杆(4 )插入所述支撐板(52 ),所述定位插條(42 )下端抵在支撐板(52 )上,所述定位插條(42)穿過一根或多根支撐腳(53)。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一種建築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52)上的通孔包括支撐板中心孔(521)和以支撐板中心孔(521)中心為中心均布的若干邊孔(522)。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一種建築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52)上的通孔為以支撐板(52)中心為中心均布設置的2 — 6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一種建築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杆(4)上端與所述上支撐板(I)螺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一種建築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支撐板(I)、下支撐板(2)以及支撐板(52)為圓形或方形支撐板。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建築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通槽(41)為豎向設置的一字通槽(41)。
10.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一種建築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的厚度為2-15cm0
【文檔編號】E04G25/06GK103912139SQ201410147034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4日
【發明者】湯曉明 申請人:浙江升浙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