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輸液管路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8:51:16 4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輸液管路。
背景技術:
傳統輸液器設有外露的輸液穿刺針以穿刺入輸液容器內將容器內液體排進輸液器,護理人員在更換輸液時需手持外露的輸液穿刺針操作,容易誤傷。
輸液穿刺針因表面光滑,附著力低,在插入輸液容器時,如因輸液器和輸液器上附件過多、過重,容易滑脫,形成醫療隱患;同時,因為穿刺針需部份暴露在外界空氣中,容易被汙染,被汙染的穿刺針再穿刺入下一瓶輸液時,會導致藥液受汙染。
現行輸液穿刺針基本上設有中空管道以方便藥液導流,但設有中空管道的輸液穿刺針的生產成本較高,且所需穿刺力較大,更重要的是其會帶來更多的穿刺碎屑。
護理人員在巡查輸液情況時需抬頭觀察輸液容器情況,也需平視觀察滴鬥情況,增加護理人員工作量。
現有上下組件式結構的流量設定式輸液調節器因為涉及到上下兩個密封面,在製作密封墊時難度很高,過軟,調節阻力很大;過硬又會出現漏水或滲水。
有將調速凹槽與液體流進槽或液體流出槽設置在固定底座,因其能將密封面由雙面優化為單面,明顯降低密封墊的製作工藝,但設計在製作固定底座模具時需要在同一平面上設置了兩條同一圓心並且高加工要求的凹槽,導致加工難度明顯增大。
加工工藝的複雜和難度的增加,導致模具、注塑等成本增高,從而導致產品成本居高不下,難以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避免滑脫及避免操作時刺傷的輸液管路。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輸液管路,包括設有上輸液連接器和下輸液連接器的輸液導管;上輸液連接器上設有用於固定連接外設輸液容器的固定裝置;上輸液連接器的外表面為鈍性結構;所述上輸液連接器內部設有帶導流槽和/或者中空通道的輸液穿刺器,上輸液連接器向上延伸設有環繞輸液穿刺器的上護緣,上護緣的上緣高度大於或等於輸液穿刺器最高點高度;下輸液連接器上設有用於固定連接外配輸液裝置的固定裝置;下輸液連接器的外表面為鈍性結構;輸液管路上設有與外設輸液容器排液口相通的輸液管路進液口和輸液管路出液口;輸液管路上還設有流速調節器和滴鬥;
所述流速調節器設有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方固定有可動的流速調節板,固定底座下方設有進液口和出液口;固定底座和流速調節板之間設有密封墊,固定底座上設有分別與進液口和出液口相連通的進液孔和出液孔,進液孔和出液孔中至少一個設有與之相連通的不同孔徑調速凹槽,調速凹槽與密封墊上設置的連接通道連通。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輸液導管採用輸液軟管。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輸液軟管至少設有一段。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外設輸液容器為輸液瓶、輸液袋。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外配輸液裝置為輸液針、留置針。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為中空圓柱形。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上設有連通外設輸液容器排液口的輸液管路進液口;上輸液連接器上設有上連接器排液口,上連接器排液口與輸液管路進液口和輸液管路出液口均連通。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內固定有輸液導管,輸液導管上設有連通外設輸液容器排液口的輸液管路進液口。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和/或者下輸液連接器內固定有輸液導管。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內固定有輸液導管。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下輸液連接器內固定有輸液導管。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下輸液連接器為中空圓柱形。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下輸液連接器上設有下連接器入液口和下連接器排液口,下連接器排液口為輸液管路出液口,下連接器入液口與輸液管路進液口和輸液管路出液口均連通。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外配輸液裝置出液口通過外配輸液裝置進液口與輸液管路出液口連通。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輸液管路上設有可固定連接外設輸液容器和可連通外設輸液容器排液口的上輸液連接器。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上設有與外設輸液容器排液口相通的輸液管路進液口。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固定裝置為設置在上輸液連接器上與所連接外設輸液容器匹配的螺紋結構或卡扣結構。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固定裝置為設置在上輸液連接器上與所連接外設輸液容器匹配的內螺紋。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固定裝置為設置在下輸液連接器上與所連接外配輸液裝置匹配的螺紋結構。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固定裝置為設置在下輸液連接器上的內螺紋。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固定裝置為設置在下輸液連接器上與所連接外配輸液裝置匹配的卡扣結構。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上設有環繞輸液管路進液口外側的輸液密封墊。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下輸液連接器上設有環繞輸液管路出液口外側的輸液密封墊。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與外設輸液容器之間通過封閉環實現密封。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上設有封閉環。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設有至少一道封閉環,封閉環突出於上輸液連接器內表面,上輸液連接器與外設輸液容器之間通過封閉環實現密封。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封閉環的橫截面為半圓形或者梯形。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上設有與外設輸液容器固定連接時阻隔內部部件與外界相通的阻隔裝置。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上設有與外設輸液容器固定連接時配合外設輸液容器用於阻隔內部部件與外界相通的阻隔裝置。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阻隔裝置包括設置於上輸液連接器外側的阻隔墊槽和固定在阻隔墊槽上的阻隔墊。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上設有與外設輸液容器固定連接時配合外設輸液容器用於阻隔內部部件與外界相通的阻隔裝置,阻隔裝置包括設置於上輸液連接器外側的阻隔墊槽和固定在阻隔墊槽上的阻隔墊。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下輸液連接器上設有與外配輸液裝置固定連接時配合外配輸液裝置用於阻隔內部部件與外界相通的阻隔裝置。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阻隔裝置包括設置於下輸液連接器外側的阻隔墊槽和固定在阻隔墊槽上的阻隔墊。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下輸液連接器上設有與外配輸液裝置固定連接時配合外配輸液裝置用於阻隔內部部件與外界相通的阻隔裝置,阻隔裝置包括設置於下輸液連接器外側的阻隔墊槽和固定在阻隔墊槽上的阻隔墊。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上設有帶導流槽和/或者中空通道的輸液穿刺器。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輸液穿刺器上設有向外凸起的穿刺脊。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向上延伸設有環繞輸液穿刺器的上護緣,上護緣的上緣高度大於或等於輸液穿刺器最高點高度。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向內延伸設有帶導流槽的輸液穿刺器,輸液穿刺器上設有向外凸起的穿刺脊,上輸液連接器上設有輸液管路進液口,導流槽與輸液管路進液口和輸液管路出液口均連通,上輸液連接器向上延伸設有環繞輸液穿刺器的上護緣,上護緣的上緣高度大於或等於輸液穿刺器最高點高度。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向內延伸設有帶中空通道的輸液穿刺器,輸液穿刺器上設有輸液管路進液口,輸液穿刺器上中空通道與輸液管路進液口和輸液管路出液口均連通,上輸液連接器向上延伸設有環繞輸液穿刺器的上護緣,上護緣的上緣高度大於或等於輸液穿刺器最高點高度。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下方連接有輸液導管。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下輸液連接器上方連接有輸液導管。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上輸液連接器上設有加藥口。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加藥口上設有密封塞。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輸液管路上設有流速調節器。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輸液導管串聯設有流速調節器。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與出液孔相連通的調速凹槽和未設有調速凹槽的進液孔通過連接通道連通;或者所述與進液孔相連通的調速凹槽和未設有調速凹槽的出液孔通過連接通道連通;或者所述與進液孔連通的調速凹槽和與出液孔連通的調速凹槽通過連接通道連通。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連接通道由設置在密封墊上的凹槽構成,或者所述連接通道由設置在密封墊上的凹槽和與該凹槽連通的孔洞組成。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密封墊上的凹槽的敞口處於密封墊的同側,或者所述密封墊上的凹槽的敞口和與該凹槽連通的孔洞的開口均處於密封墊的同側。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調速凹槽為橫截面積連續變化的至少一條凹槽。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固定底座向外延伸設有支撐板。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固定底座向外向下延伸有帶中空觀察口的支撐板。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流速調節板整體為圓盤狀,流速調節板通過其圓心固定在轉軸上。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流速調節器上設有流速標識,流速標識由刻度盤和對應的流速指示器組成。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刻度盤固定在固定底座上,對應的流速指示器與流速調節板同步移動;或流速指示器固定在固定底座上,刻度盤固定在流速調節板或轉軸上。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固定底座和流速調節板之間設有截止卡位。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固定底座上設有用於固定流速調節板的卡扣結構。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固定底座或流速調節板上設有密封墊定位柱,密封墊設有對應密封墊定位柱的定位槽。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流速調節板向上延伸有環繞刻度盤的上護緣。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刻度盤由透明材料製成。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輸液管路上設有滴鬥。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輸液導管串聯設有滴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輸液管路通過設置外表面為鈍性結構的輸液連接器,避免輸液操作時護理人員暴露於尖銳的輸液穿刺環境之中。輸液穿刺器設置在上輸液連接器內,上輸液連接器向上延伸設有環繞輸液穿刺器的上護緣,上護緣的上緣高度大於或等於輸液穿刺器最高點高度,與開口上設有密封膜的輸液容器配合,可達到快捷穿刺輸液的目的。
通過設置螺紋、卡扣結構等形式的連接結構,使上輸液連接器與外設輸液容器固定連接的作用,或者下輸液連接器與外配輸液裝置固定連接的作用。
通過設置阻隔裝置,使輸液管路在輸液過程中,輸液連接器內部部件不與外界接觸,避免汙染,可更好的保障藥液的無菌狀態,從而對患者提供更高的輸液安全保障。
此輸液管路直接連接處於容器本體最低位的輸液排出孔,可將容器本體內藥液完全排空,避免浪費。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上輸液連接器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上輸液連接器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上輸液連接器上輸液穿刺器水平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與外設輸液容器連接應用狀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流速調節器的一種主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流速調節器中固定底座的俯視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流速調節器中密封墊第一實施方式下表面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流速調節器中密封墊第二實施方式下表面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流速調節器中密封墊第二實施方式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11,一種輸液管路,包括設有上輸液連接器11和下輸液連接器12的輸液導管3;上輸液連接器11上設有用於固定連接外設輸液容器的固定裝置2;上輸液連接器11的外表面為鈍性結構;所述上輸液連接器11內部設有帶導流槽和/或者中空通道的輸液穿刺器16,上輸液連接器11向上延伸設有環繞輸液穿刺器16的上護緣,上護緣的上緣高度大於或等於輸液穿刺器16最高點高度;下輸液連接器12上設有用於固定連接外配輸液裝置的固定裝置2;下輸液連接器12的外表面為鈍性結構;輸液管路上設有與外設輸液容器排液口相通的輸液管路進液口31和輸液管路出液口32;輸液管路上還設有流速調節器4和滴鬥5;
所述流速調節器4設有固定底座6,固定底座6上方固定有可動的流速調節板7,固定底座6下方設有進液口61和出液口62;
固定底座6和流速調節板7之間設有密封墊9;固定底座6上設有分別與進液口61和出液口62相連通的進液孔211和出液孔213,進液孔211和出液孔213中至少一個設有與之相連通的不同孔徑調速凹槽212,調速凹槽與密封墊上設置的連接通道91連通。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輸液導管3採用輸液軟管。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輸液軟管至少設有一段。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外設輸液容器為輸液瓶、輸液袋。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外配輸液裝置為輸液針、留置針。
輸液針的設置可方便連通輸液管路對病人進行輸液穿刺。配備輸液針的輸液管路組成完整的臨床用輸液器。未設置輸液針的輸液管路可方便護理人員在輸液操作時,對已穿刺有留置針、輸液針等穿刺管路的病人,直接進行輸液連接,避免增加護理人員去除輸液針的工作量和浪費輸液針。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和下輸液連接器12的外表面均為鈍性結構。
上輸液連接器11和下輸液連接器12的外表面採用鈍性結構設計,可保護操作人員裸露的手部或其已穿戴的手套在進行輸液操作時均不會被上輸液連接器11損傷或破壞,避免形成銳利或突出部份對操作人員的切割、穿刺等傷害,也避免破壞操作人員的手套,防止在高傳染環境下影響操作者健康。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為中空圓柱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上設有連通外設輸液容器排液口的輸液管路進液口31;上輸液連接器11上設有上連接器排液口,上連接器排液口與輸液管路進液口31和輸液管路出液口32均連通。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內固定有輸液導管3,輸液導管3上設有連通外設輸液容器排液口的輸液管路進液口31。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和/或者下輸液連接器12內固定有輸液導管3。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內固定有輸液導管3。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下輸液連接器12內固定有輸液導管3。
輸液連接器內固定有輸液導管3,可以將輸液導管3內嵌於輸液連接器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下輸液連接器12為中空圓柱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下輸液連接器12上設有下連接器入液口和下連接器排液口,下連接器排液口為輸液管路出液口32,下連接器入液口與輸液管路進液口31和輸液管路出液口32均連通。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外配輸液裝置出液口通過外配輸液裝置進液口與輸液管路出液口32連通。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輸液管路上設有可固定連接外設輸液容器和可連通外設輸液容器排液口的上輸液連接器。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上設有與外設輸液容器排液口相通的輸液管路進液口31。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固定裝置2為設置在上輸液連接器11上與所連接外設輸液容器匹配的螺紋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固定裝置2為設置在上輸液連接器11上的內螺紋。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固定裝置2為設置在上輸液連接器11上與所連接外設輸液容器匹配的卡扣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固定裝置2為設置在下輸液連接器12上與所連接外配輸液裝置匹配的螺紋結構或者卡扣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固定裝置2為設置在下輸液連接器12上與所連接外配輸液裝置匹配的內螺紋。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固定裝置為設置在上輸液連接器上與所連接外設輸液容器匹配和/或者為設置在下輸液連接器上與所連接外配輸液裝置匹配的螺紋結構或卡扣結構
上輸液連接器上的內螺紋與外設輸液容器上的外螺紋配合,起到牢固固定連接上輸液連接器和外設輸液容器的作用;下輸液連接器上的內螺紋與外配輸液裝置上的外螺紋配合,起到牢固固定連接下輸液連接器和外配輸液裝置的作用。類似的,卡扣結構或者其它結構也可達到同樣效果。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上設有環繞輸液管路進液口31外側的輸液密封墊13。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下輸液連接器12上設有環繞輸液管路出液口32外側的輸液密封墊13。
輸液密封墊的設置可加強輸液管路與外設輸液容器之間和輸液管路與外配輸液裝置之間密封性能,當然在外設輸液容器上設有輸液密封墊,或在外配輸液裝置上設有輸液密封墊時,輸液管路上可以不設輸液密封墊。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上設有封閉環。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與外設輸液容器之間通過封閉環14實現密封。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設有至少一道封閉環14,封閉環14突出於上輸液連接器11內表面,上輸液連接器11與外設輸液容器之間通過封閉環14實現密封。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封閉環14的橫截面為半圓形或者梯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上設有與外設輸液容器固定連接時配合外設輸液容器用於阻隔內部部件與外界相通的阻隔裝置15。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阻隔裝置15包括設置於上輸液連接器11外側的阻隔墊槽150和固定在阻隔墊槽150上的阻隔墊151。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上設有與外設輸液容器固定連接時配合外設輸液容器用於阻隔內部部件與外界相通的阻隔裝置15,阻隔裝置15包括設置於上輸液連接器11外側的阻隔墊槽150和固定在阻隔墊槽150上的阻隔墊151。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下輸液連接器12上設有與外配輸液裝置固定連接時阻隔內部部件與外界相通的阻隔裝置15。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阻隔裝置15包括設置於下輸液連接器12外側的阻隔墊槽150和固定在阻隔墊槽150上的阻隔墊151。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下輸液連接器12上設有與外配輸液裝置固定連接時阻隔內部部件與外界相通的阻隔裝置15,阻隔裝置15包括設置於下輸液連接器12外側的阻隔墊槽150和固定在阻隔墊槽150上的阻隔墊151。
阻隔墊槽、阻隔墊和所連接的外設輸液容器配合,或者阻隔墊槽、阻隔墊和所連接的外配輸液裝置配合可有效分隔內部部件與外界,阻隔裝置的應用可以很好地防止外設輸液容器排液口、輸液管路進液口、輸液管路出液口、輸液穿刺器和輸液密封墊等內部部件與外界相通。在上輸液連接器使用過程中保持外設輸液容器排液口、輸液管路進液口、輸液穿刺器和輸液密封墊等內部部件處於無菌狀態;在下輸液連接器使用過程中保持外設輸液管路出液口和輸液密封墊等內部部件處於無菌狀態。阻隔裝置的應用還能很好地保持上輸液連接器與外設輸液容器、下輸液連接器與外配輸液裝置的位置狀態。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上設有帶導流槽118和/或者中空通道119的輸液穿刺器16。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輸液穿刺器16上設有向外凸起的穿刺脊120。
優選的,輸液穿刺器16為針狀尖銳物,輸液穿刺器16的橫截面為十字形,或者採用三葉形等形狀,外表面設有穿刺脊120和導流槽118。帶穿刺脊120和導流槽118的輸液穿刺器16在與配套的帶密封膜的輸液容器作輸液穿刺後,利用穿刺脊120支撐起密封膜,避免其閉合,再配合導流槽118,使輸液容器內藥液從密封膜與輸液穿刺器之間空隙經導流槽118流入輸液管路。輸液穿刺器的導液通道為導流槽,可以以低製作成本取得、可以較低穿刺力進行穿刺且產生碎屑更少,是更佳選擇。當然,帶中空通道119的輸液穿刺器16直接穿刺入輸液容器,可直接將藥液引流入輸液管路。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向上延伸設有環繞輸液穿刺器16的上護緣,上護緣的上緣高度大於或等於輸液穿刺器16最高點高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內部設有帶導流槽118和/或者中空通道119的輸液穿刺器16,上輸液連接器11向上延伸設有環繞輸液穿刺器16的上護緣,上護緣的上緣高度大於或等於輸液穿刺器16最高點高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向內延伸設有帶導流槽118的輸液穿刺器16,輸液穿刺器16上設有向外凸起的穿刺脊120,上輸液連接器11上設有輸液管路進液口31,導流槽118與輸液管路進液口31和輸液管路出液口32均連通,上輸液連接器11向上延伸設有環繞輸液穿刺器16的上護緣,上護緣的上緣高度大於或等於輸液穿刺器16最高點高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向內延伸設有帶中空通道119的輸液穿刺器16,輸液穿刺器16上設有輸液管路進液口31,中空通道119與輸液管路進液口31和輸液管路出液口32均連通,上輸液連接器11向上延伸設有環繞輸液穿刺器16的上護緣,上護緣的上緣高度大於或等於輸液穿刺器16最高點高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下方連接有輸液導管3。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下輸液連接器12上方連接有輸液導管3。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輸液連接器11上設有加藥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加藥口上設有密封塞。
加藥口和密封塞的設置可保持非加藥狀態,輸液管路的密閉狀態,加藥時打開即可加藥。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輸液管路上設有流速調節器4。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輸液導管3串聯設有流速調節器4。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與出液孔213相連通的調速凹槽212和未設有調速凹槽212的進液孔211通過連接通道91連通;或者所述與進液孔211相連通的調速凹槽212和未設有調速凹槽的出液孔213通過連接通道91連通;或者所述與進液孔211連通的調速凹槽212和與出液孔213連通的調速凹槽212通過連接通道91連通。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連接通道91由設置在密封墊9上的凹槽構成,或者所述連接通道91由設置在密封墊9上的凹槽和與該凹槽連通的孔洞組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密封墊9上的凹槽的敞口處於密封墊9的同側,或者所述密封墊9上的凹槽的敞口和與該凹槽連通的孔洞的開口均處於密封墊9的同側。
固定底座6上的調速凹槽212最佳是設有一條凹槽,此時進液孔211和出液孔213兩者之中僅有一個連接有調速凹槽212,相對應此方案的固定底座模具的加工難度低,加工工藝更簡單,注塑加工時受影響因素少,難度降低,質量更穩定。當調速凹槽212與進液口61相連通時,藥液通過進液口61進入進液孔211,然後通過調速凹槽212進行調速,之後通過密封墊9上設置的連接通道91進入出液孔213,從出液口62流出,實現流速調節;類似的,當調速凹槽212與出液口62相連通時,藥液通過進液口61進入進液孔211,然後通過密封墊9上設置的連接通道91進入調速凹槽212,接著進入出液孔213,從出液口62流出。密封墊上的連接通道最佳是簡單的凹槽,也可以通過在密封墊上設置凹槽和與該凹槽連通的孔洞組成。密封墊的連接通道為凹槽,可以獲得更好的密封性,是更佳選擇。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調速凹槽212為橫截面積連續變化的至少一條凹槽。
調速凹槽為橫截面積連續變化的凹槽時,凹槽優選為圓弧形。調速凹槽也可以由多條凹槽共同組成,這些凹槽彼此間共圓心。這種情況下,液流通道的橫截面積為多條凹槽的總橫截面積。當流速調節板移動時,連接通道對應的調速凹槽的橫截面積也隨之變化,進而控制流速。橫截面積優選沿一個方向連續增大或減小,方便使流速相應地連續增大或減小。凹槽的橫截面可以是矩形、半圓形或其他半封閉形狀。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固定底座6向外延伸有支撐板65。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固定底座6向外向下延伸有帶中空觀察口的支撐板65。中空觀察口的設置可方便操作人員觀察輸液器上液路的情況,同時方便組裝輸液導管到調節器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流速調節板7整體為圓盤狀,流速調節板7通過其圓心固定在轉軸上。調節流速時,流速調節板以轉軸為軸心轉動,與固定底座呈相對旋轉。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流速調節器上設有流速標識8,流速標識由刻度盤81和對應的流速指示器82組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刻度盤81固定在固定底座6上,對應的流速指示器82與流速調節板7同步移動;或流速指示器82固定在固定底座6上,刻度盤81固定在流速調節板7或轉軸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固定底座6和流速調節板7之間設有截止卡位。截止卡位的設置,可以很好地限定流速調節板的最大位移,便於操控,減少誤操作。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固定底座6上設有用於固定流速調節板7的卡扣結構66。
卡扣結構的設置使得可以極為方便地將固定底座和流速調節板組裝在一起,簡單按壓即可得到成品,有助於降低生產難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流速調節板7上設有密封墊定位柱64,密封墊9設有對應密封墊定位柱64的定位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流速調節板7向上延伸有環繞刻度盤81的上護緣75。
護緣的設置可以避免操作時發生過多的摩擦,使流量調節更為順暢。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輸液管路上設有滴鬥5。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輸液導管3串聯設有滴鬥5。
當然,本發明創造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