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兒童心智理論國際權威)

2023-04-18 21:32:22

#我在頭條搞創作第二期#

當一個臉上塗著白色顏料、戴著精緻的動物頭飾,甚至還穿著一條枯樹葉編成的裙子的男人從我們身旁路過時,身處不同文化環境的人會給他貼上不同的身份標籤:也許是巫師,也許是惡魔,也許是瘋子,也許是搗蛋鬼。

對於成年人來說,身在不同的文化之中,自然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社交文化與社交思維。在某個群體中很正常的事物,完全可能被另一個群體視為怪異;在某個群體中最出彩、最核心的思想,完全可能無法引起另一個群體的絲毫興趣,更不會受到重視。一個群體會形成對其他群體及其行為的系統性理解,人類學家稱為文化上的民族心理。毋庸置疑,在人類學上,不同的群體在民俗心理上存在著差異,任何一個有過旅居他鄉經歷的人都會認同這一點。

但如果我們把成年人間巨大的差異與童年時期的情況相比較,事實就更有趣了。全世界的孩子在生命中的某一個階段,其實都對社交有著類似的理論。在非洲某國、中國、美國和其他國家幾十種文化中所進行的研究,都能證明這一點。

人們在童年時期相似的社交理論系統,如何在成年後發展出巨大差異?而且,人與人之間的分歧究竟能大到什麼地步?

1.

貝寧人的心智理論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康奈爾大學的人類心理學家簡·法揚斯一直在研究一個生活在紐幾內亞島內陸的傳統部落——貝寧人。她宣稱,傳統的貝寧人在看待他人時,根本不涉及任何心理狀態。

貝寧人所表現出來的最具挑戰性,也最有趣的一個特徵,便是他們似乎不具有民族心理。與民族心理相關的有:情緒、情感,人和自我的概念,對異常行為的理論及解釋,知覺、人格相關概念。貝寧人對所有這些都毫無興趣。

民族心理學是人類學的一個專業分支,主要研究的是傳統民族的思想與行為實踐,關注人們如何理解他人的思考與行為,以及人們在社交中的心理狀態。

據法揚斯說,在思考自身與他人的交往時,比起考慮內在的心理狀態,貝寧人更願意關注人們的真實行為及社會角色。在他們的交往之中,欲望、意圖、思想、知識和情感幾乎沒有什麼作用。

一般情況下,成年的貝寧人整天都在嚼檳榔。他們認為檳榔可以驅蟲,還能潔淨口腔、淨化身體。實驗證明,檳榔有輕微的刺激性,能提升咀嚼者的警覺度和幸福感。與現代人迷戀星巴克相比,嚼檳榔和喝咖啡也沒什麼不一樣。

法揚斯訪談了一位名叫皮楠的女性,她不嚼檳榔,也不會在檳榔斷供的時候去喝樹上的汁液,儘管那些汁液一定程度上能替代檳榔。法揚斯問皮楠為什麼不嚼檳榔,她講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在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和其他幾個女人一起去灌木叢。我們碰到了一棵樹,這棵樹流出的汁液能起到跟檳榔一樣的效果。我們就像嚼檳榔一樣,用樹液拌著石灰開始嚼。我們嚼啊嚼,嚼啊嚼。然後我吐啊吐,吐啊吐。我說,我再也不嚼檳榔了。我留下了一大包樹液在那兒,很多女人跑回去,為了爭這包東西大打出手。

在西方社會,這類用「為什麼」提出的問題通常會引出一個心智理論層面的解釋,但皮楠並沒有給出這樣的答案。我們沒有聽到她表達「我覺得不好」,「我真後悔嚼了那玩意兒」,或者「我討厭檳榔」。相反,她僅僅是描述了自己的一系列具體行為:她嚼了樹液,她吐了,她說自己不會再嚼了。

法揚斯又問了皮楠為什麼不跟其他貝寧人一樣抽菸葉,皮楠又講了一個故事,依然與她的心理狀態無關。法揚斯寫道:

在皮楠給我講故事的房子裡,還住著她的三代子孫。他們所有人都很清楚,她既不抽菸,也不嚼檳榔,在我給她遞煙遞檳榔的時候,他們都說她既不會抽,也不會嚼。然而,整個房子裡沒有一個人曾經聽過這些故事。人們笑著聽這些故事,也很喜歡聽,但這種情境從來不曾自發地出現過,即使所有人都知道她說的是哪棵樹,甚至見過曾經為了讓樹液流出來而在樹皮上留下的切口。

皮楠的家人都知道她不嚼檳榔,也不抽菸,但從來沒有人問過「為什麼」,西方人從兩歲開始就不斷地問的這個問題,他們沒有絲毫興趣。

千裡之外的貝寧人似乎有著與我們截然不同的心智理論,但就算近在咫尺,心智理論也可能大不相同。貝寧人的表現其實恰恰證實了民族心理學的存在,他們的觀點與我之前所描述的心智理論並不一樣。然而即使面對如此大的差異,我仍然堅信我所說的心智理論,普遍存在於日常生活中。

2.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多方水土也養一方人

懷特海曾說:

從邏輯上講,矛盾往往預示著失敗,但在真正知識的進化演變過程中,矛盾所預示的,卻是邁向勝利的步伐。

心智理論普遍存在,可民族心理之間卻有著巨大的差異,這兩個相互矛盾的說法怎麼能同時正確呢?答案就在於「發展」。

3.

教學與時間

發展中的一個關鍵方面是教學和指導的變革。如果教學與指導是從兒童時期開始的,並且融入了兒童越來越豐富的生活中,就可以達成更多、更徹底的改變。我們知道,家庭、文化社區的社會化情況會影響孩子的心智理論。中國兒童與美國兒童在心智解讀力發展的5個階段中,順序是不一樣的,對全知與超級英雄的認知也是一步一步完成的。

不僅個體終其一生都在發展心智理論,社區與文化群體也在一代又一代的更替中修正、完善著對事物的理解。民族心理學為何能夠變得具有普遍性,「隨著時間推移而產生變化」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它同時也能說明不同的民族與社區之間,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群體如何在基礎領域與其他層面上把握心智理論。最基礎的「思考—需求」結構構成了心智的框架理論,其上不斷增加的細節,使得最終的心智理論呈現。「思考—需求」框架使我們能夠理解在第2章中討論的朗格利亞的行為:她是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除此之外,朗格利亞還在這個框架中增加了一些具體的細節。

她創建基金會是因為「我就是拉美裔,我所在的社群正需要幫助」。她想做些什麼,而且還想「專注於教育領域」,於是她的基金會就用來「幫助拉美裔婦女通過接受教育來改善生活」。她為自己基金會的成功感到十分高興和自豪。我們之所以能夠理解,是因為我們掌握了基本的「思考—需求」框架,同時將更多的細節填充進框架中。

框架就像骨架,細節則是骨頭上的肉,它們共同存在、彼此牽連。唯有如此,才能隨著時間逐漸地發展與變化,就像孩子慢慢長大,骨骼與肌肉也會改變一樣。

4.

橡皮筋式發展

那麼,心智理論為何同時兼具普遍性與差異性呢?簡單而言,普遍適用的開端與發展進程,也能允許和推動截然不同的信念體系的發展,關鍵在於過程中發生了什麼。

全世界的人,尤其是孩子,都在使用同一種框架的心智理論。在兩三歲時,來自美國、英國、印度、秘魯、中國、日本、伊朗和密克羅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孩子都明白,人會有感受、認知、需求和思想。這是從嬰兒階段的偏好性發展而來的,比如他們對面孔、社交行為和聽到別人的觀點都更有偏好。

而孩子從這些「骨架」上長出來的「肉」,就更符合他們自己的文化了:我們這群人會怎麼想呢?例如:「牛是不是像人一樣也用『思考—需求』指導行為?」印度的孩子就會這麼想。「我該擁有與眾不同的觀念,還是學習普遍共識的知識?」美國孩子會選擇前者,而中國孩子會選擇後者。人們需要培養與表現出來的情緒裡,哪些是好的,那些是壞的,哪些又是「恰當」的?在西方強調個人主義的社會中,活躍、熱情與興奮是恰當的,但在東方的很多強調集體主義的社會中,冷靜、恬淡與和諧才更可取。神是威嚴的,還是博愛的?也是同理。

「骨架」成為細節學習的框架,而社群不同,細節也就不同,整個系統都處於動態之中。在人體解剖學中,骨骼會塑造肌肉,肌肉也會反過來塑造骨骼。堅持遊泳能塑造身體,肩膀會變得更寬,這是肩部骨骼和肌肉在進行相互作用。

在心智理論框架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細節的增多,「骨架」也在發展,並構建出下一步的發展。框架系統允許我們去學習更多的細節,但因為它同時給發展設下了限制,所以也會約束我們對細節的掌握。這就是一個在發展中學習的橡皮筋模型。

即便童年時期有很多年都在學習,但不是任何東西都可以學,因為孩子的心智只能延伸到某個特定的水平。

這時歷史經驗就能發揮作用了,它可以幫助達成跨時代、跨群體的發展。幾個世紀以來,群體與社會一步步在發展:遷徙手段上,從徒步、騎馬發展到火車、汽車、飛機、太空梭;數學上,人們一開始掰著指頭數數,後來有了手工製作的算盤,現在甚至有了計算機,其中差距,不可謂不遠。政治信念也在更替,從之前的王權神授,發展到重視「自由、平等、博愛」,再到共產主義。

隨歷史發展而逐漸發生的文化變革可能非常廣泛,甚至出人意料,但它們也都有著「橡皮筋」的限制。任何文化都能伸展、擴充和扭曲,從基礎開始,去締造各種與心智相關的新理念。或者,也可以不再關注心智,更多地聚焦在行為與言語上,就像貝寧人一樣。不同的群體之間,很可能會產生非常不同的群體心理。但是,民族心理並不能無限延伸,它們有個繞不過去的坎兒,那就是群體裡的孩子能學到的東西。如果橡皮筋被某個想法拽得太遠,它就會斷掉;當孩子無法掌握某種太離奇的觀點,傳播的鏈條就會失靈。

5.

矛盾與進步

心智理論具有普遍性,而一個地方和另一個地方的民族心理卻截然不同,這似乎很矛盾。但正如懷特海所斷言的,接受這個矛盾,就意味著邁向了勝利。

正如我們在童年期的心智理論中看到的,普遍的社會認知是存在的。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文化群體中的孩子表現出了普遍卻沒有文化因素的心智理論,因為所有的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通過文化去學習了。我們可以在全世界的孩子最早期的生命階段中,看到他們學習與發展的情況,綜合起來看,他們共同闡明了普遍存在的框架。

我們可以進一步猜想,在全世界範圍內,成年人之間對人這一概念的認識與孩子之間相比,相似性更少。幾個世紀以來,各種文化分別對個體、自我與社會形成了獨到的理解。每個社會都會用幾年時間來拓展孩子的普遍性框架,並傳授他們獨特的觀念。於是,全世界的不同成年人間有了非常不一樣的民族心理狀態。但同時,他們所有人依然限制在兒時最早的那同一個框架的影響之中。

▍以上內容節選自《孩子如何社交》

推薦閱讀

國際公認的兒童心智理論權威亨利·威爾曼教授在這本書中首度揭示,決定孩子未來社交能力的關鍵,不是性格,不是情商,更沒有技巧,而是每個孩子從出生起,就在不斷發展的心智解讀力。

《孩子如何社交》這部書以心智理論為基點,向我們逐漸展示了孩子是如何從一無所知一步一步地學會更深入地認識人、分析人、影響人,從而掌握精妙的社交技能的。作者不僅為讀者透徹地解讀了孩子心智理論發展的原理和特點,而且用通俗的語言和豐富的實驗例子,解答了困擾眾多家長的育兒煩惱。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