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在橫機上製造針織物的方法
2023-05-22 12:30:56 1
用於在橫機上製造針織物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用於在橫機上製造針織物的方法,橫機帶有:至少一個第一針床,針通過至少一個針織系統可驅出地布置在該第一針床中;至少一個獨立驅動的第一導紗器和至少一個第一針織系統,其中,一個或多個導紗器和一個或多個針織系統可平行於針床的縱向方向運動,在該方法中a.通過以下方式利用第一針織系統和第一導紗器形成針織物的線圈,即,使第一針織系統在針織方向上運動且在此將針驅出且將線放入到驅出的針中,b.緊接著在針未驅出的情況下使第一導紗器與針織方向相反地在第二針織方向上運動到第一針織系統與第二針織系統之間,c.利用第二針織系統將針驅出,且將線放入到驅出的針中,其中,使第二針織系統在針織方向上運動。
【專利說明】用於在橫機上製造針織物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用於在橫機上製造針織物的方法,該橫機帶有:至少一個第一針床,針通過至少一個針織系統可驅出地布置在第一針床中;至少一個獨立驅動的第一導紗器和至少一個第一針織系統,其中,一個或多個導紗器和一個或多個針織系統可平行於針床的縱向方向運動。在此,針織系統的運動方向相應於針織方向。
【背景技術】
[0002]帶有獨立驅動的導紗器的橫機是已知的。在橫機中,每個導紗器具有自己的驅動器。這具有這樣的優點,即,可使導紗器精確地停止且定位在針織橫列的任何任意的區域(點)處。尤其獨立驅動的導紗器可與針織系統無關且可彼此無關地驅動和運動。
[0003]迄今為止,帶有獨立驅動的導紗器的橫機主要用來製造嵌花織物,在其中在線圈方面精確地保持色場(化士作「)的邊界。直到現在並未說明帶有獨立驅動的導紗器的橫機還用於其他複雜的針織品的可能性。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目的在於對此提供補救方案。
[0005]根據本發明,該目的通過用於在橫機上製造針織物的方法來實現,橫機帶有:至少一個第一針床,針通過至少一個針織系統可驅出地布置在第一針床中;至少一個獨立驅動的第一導紗器;和至少一個第一針織系統,其中,一個或多個導紗器可至少平行於針床的縱向方向運動,且一個或多個針織系統可平行於針床的縱向方向運動,在其中,
利用第一針織系統和第一導紗器通過以下方式形成針織物的線圈,即,使第一針織系統在針織方向上運動,並且在此將針驅出且將由第一導紗器引導的線放入到驅出的針中,
匕緊接著,在針未驅出的情況下使第一導紗器的與針織方向相反地運動到第一針織系統與第二針織系統之間,
0.通過以下方式利用第二針織系統將針驅出且將線放入到驅出的針中,即,使第二針織系統在針織方向上運動。
[0006]在此,第一針織系統與第二針織系統相應包括三角座(341088),其由滑座驅動。在此,第一編織三角和第二編織三角可布置在相同的滑座處且因此通過相同的滑座來運動。通過根據本發明的方法還可藉助於獨立驅動的導紗器添紗、產生鏈縫針跡(31)111:111218(3116)和製造金銀絲針織物11取'10。在此,在在其中未發生線圈形成的時刻進行導紗器運動。優選地,導紗器還可垂直於針床的縱向方向運動。
[0007]如果利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添紗,尤其可對針織物中的確定的區域進行加強或使之穩定。可在預訂的區域中用其他的顏色、結構或其他的材料的線(例如熔融線或彈性線)來添紗。導紗器彼此的位置可在任何時候單獨地且與針織系統無關地來調整。由此可調整哪些線應處在上面或處在下面。此外,可為多個針並排添紗。在此可在每個針中交替地交換上面的和下面的線。不需要專門的添紗導紗器。在步驟13期間可使針織系統運動。
[0008]如果利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產生鏈縫針跡,可在針織品中產生開口,例如以用於穿引其他的紗線。此外,可在針織物邊緣處進行針織物加寬。為此可通過相對而置的針床的兩個或多個針實現紗線接納。此外,可利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產生金銀絲或0^01*6針織圖案,而在一個或多個針織系統處不需要預備的改建措施。可實現組合嵌花組織、結構組織、提花組織或其他的組織。
[0009]根據一方法變型方案可設置成:在步驟6中使獨立驅動的第二導紗器運動到第一針織系統與第二針織系統之間。由此可在步驟中或者利用兩根線(即,第一導紗器的線和第二導紗器的線)進行針織且因此添紗,或利用一導紗器的線進行針織且利用另一導紗器的線來浮紗(¢101:1:611)。
[0010]此外,可設置成使第一導紗器和/或第二導紗器在針織方向上來看運動到針之後,為了繼續針織過程,應將線放入到該針中。由此保證可靠的線供給。
[0011]原則上可考慮在步驟0中僅將線放入到針中,然而並未針織成線圈。另一方面,還可考慮在步驟中形成線圈。當應添紗時,那麼這尤其有利。
[0012]在步驟0之後,可使第一導紗器和丨或第二導紗器尤其在針未驅出的情況下運動到第二針織系統與第三針織系統之間。由此為在第三針織系統中的針織作準備,其中,可通過第三針織系統形成基本針織物的線圈。在此,可使第一導紗器和/或第二導紗器與針織方向相反地運動。第一導紗器和第二導紗器尤其可在針織方向上來看運動到在步驟中形成的最後的線圈之後。
[0013]如果在步驟0中一導紗器追隨其他的導紗器,則得到其他的優點。由此實現製成金銀絲針織物。
[0014]如已經提及的那樣,如果利用第一導紗器和/或第二導紗器和第三針織系統通過以下方式形成線圈,即,通過第三針織系統將針驅出且將線放入到驅出的針中,其中,第三針織系統在針織方向上運動,則可形成基本針織物的線圈。
[0015]由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隨後的詳細說明、藉助附圖的顯示出對本發明而言重要的細節的圖示以及由權利要求得到本發明的其他的特徵和優點。如此示出在此處顯示的特徵,即,可明顯看出根據本發明的特點。不同的特徵可相應本身單獨地或多個以任意的組合在本發明的變型方案中予以實現。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在示意性的附圖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且在隨後的說明中對其進行進一步闡述。其中,
圖匕-匕顯示了用於利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進行添紗的針織過程;
圖2作為第一應用示例顯示了添紗的功能區域;
圖3作為第二應用示例顯示了添紗的單線圈;
圖4作為第三應用示例顯示了交替地添紗的單線圈;
圖顯示了用於利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產生鏈縫針跡的針織進程;
圖63-6。顯示了用於產生鏈縫針跡的另一針織進程;
圖7顯示了在邊緣區域處的鏈縫針跡的應用示例; 圖8顯示了結合到線圈結構中的鏈縫針跡;
圖9顯示了通過三個針形成的鏈縫針跡的應用示例;
圖10顯示了利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金銀絲針織的針織過程。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對前針床利用V、後針床利用1前針床的針利用大寫字母以及後針床的針利用小寫字母做上標號。
[0018]根據圖,在前針床V的針八至?上藉助於獨立驅動的第一導紗器和第一針織系統利用通過第一導紗器引導的線1形成線圈。在此,針織方向向右。利用針八至?形成基本針織物。第一導紗器停止在後針床II的針8之上。獨立驅動的第二導紗器通過標準化的針織技術引入到針織工藝中(此處在針織方向上向右)且停止在後針床II的針卜之上。尤其使第二導紗器在第一針織系統之前在針0的區域中獨立浮紗。由第二導紗器引導的線利用參考標號2來表不。
[0019]由圖化可看出第一導紗器和第二導紗器與針織方向相反地向左運動到第一針織系統與第二針織系統之間,且緊接著利用第二針織系統將其相應的線1、2放入前針床V的針6中,其中,針織方向再次向右。通過選擇哪個導紗器應先下後上可調整添紗偏移量。
[0020]緊接著使兩個導紗器在針織系統3之前在位置2上獨立浮紗,即,到針之後,最後在針6上形成線圈。針!I至1(在滑座方向上向右與第三系統和第一導紗器的線1 一起進行針織(參見圖匕)。針織方向再次向右。要理解的是添紗還可通過多個針來實現。根據圖匕的基本針織物的針織還可利用第二導紗器的線2來實現。此外,可考慮第二導紗器利用針八4進行針織,而第一導紗器利用針11-1(進行針織。
[0021]圖2顯示了一應用示例,其中,第一色場5.1利用第一導紗器的線織成,而第二色場5.2利用第二導紗器的線織成。在區域5.3中,第二色場5.2通過形成添紗線圈與第一色場5.1相連接。
[0022]圖3顯示了另一應用示例,其中,在每個線圈橫列中利用相同的針為單線圈6添紗。
[0023]圖4顯示了另一應用示例,在其中成排交替地為一個或多個線圈7添紗。利用獨立驅動的導紗器添紗的優點在於添紗可通過與滑座無關的添紗偏差來調整。因此可上置或下置地進行添紗。通過有針對性的紗線添紗可局部增強功能區。此外,該針織技術適用於時興的應用,例如線縫模仿、結構設計、上色等等。
[0024]根據圖53,在用於利用第一導紗器的線10和第一針織系統在前針床V上產生鏈縫針跡的方法中形成用於基本針織物的多個線圈。在針八至?上在針織方向上向右形成線圈。緊接著,使第一導紗器向左(即與針織方向相反地)運動到第一針織系統與第二針織系統之間,直至運動至前針床V的針0。在此,無針被驅出。尤其使獨立驅動的第一導紗器運動到緊接著應將線放入其中的針之後。緊接著,利用第二針織系統進行將線放入到後針床II的針6至?中,這在圖紐中進行了示出。可由圖紐得悉僅放入線,然而並未在針6、?上形成線圈。
[0025]緊接著,使導紗器與針織方向相反地運動到第二針織系統與第三針織系統之間,運動到應利用其繼續形成基本針織物的針之後。尤其如從圖5^中得到的那樣,導紗器向左移動直至前針床V的針0。緊接著利用第三針織系統在前針床V的針6至1(上進行線圈形成。
[0026]圖如至6。的針織過程基本上相應於根據圖53至5。的針織過程,帶有以下差別,即,在圖他中將線放入到後針床!I的針(1至8中。為了實現這種情況,與在根據圖56的實施例中相比,使導紗器繼續向左移動。針?和6的連接可通過集圈、線圈或沉降圈實現。為了節省滑座行程,還可偏移地實現針織。
[0027]圖7顯示了針織品,在其中在邊緣區域中通過兩個針產生鏈縫針跡20。
[0028]根據圖8,鏈縫針跡21通過兩個針來產生且將其集成在線圈結構22中。
[0029]根據圖9,鏈縫針跡23通過三個針產生。
[0030]為了利用鏈縫針跡,必須在前針床上在鏈縫針跡的區域中提供空的針,以便將在後針床上提供的紗線圈環帶到前針床上。在通過三個或多個針產生鏈縫針跡時,與上述的針織過程的不同之處是導紗器在針織系統之間的行駛路徑的長度。
[0031]圖10顯示了用於利用獨立驅動的導紗器實現金銀絲針織技術的針織過程。首先利用第一針織系統和獨立驅動的兩個導紗器在前針床V的針至6上利用第一導紗器的線30和第二導紗器的線31形成多個線圈。在此,針織方向向右。
[0032]緊接著進行與針織方向相反地(即向左)收回兩個導紗器。這在針未驅出的情況下在針織系統之間進行。緊接著,利用第二針織系統和前行的導紗器(即引導線31的導紗器)在針II至I上形成線圈,而第二導紗器以一定的間距尾隨,從而其線30不可由在該區域中的針抓住。因此利用第二導紗器(即尾隨的導紗器)實現浮紗。
[0033]緊接著進行收回前行的導紗器,即使前行的導紗器在第二針織系統與第三針織系統之間與針織方向相反地運動。緊接著在前針床V的針1至I?上利用兩個導紗器且利用第三針織系統進行線圈的形成。
[0034]換句話說,在針至6上利用第一針織系統與兩個導紗器添紗,其中,先行針織單絲線,而隨後針織底線。緊接著,在系統之間收回兩個導紗器。緊接著利用單絲導紗器和第二系統進行針織,其中,使底線導紗器隨後在第二系統與第三系統之間行駛,並未發生使線浮紗的針的選擇。緊接著在系統2與3之間收回單絲導紗器。在系統3中在針1至I?上利用兩個導紗器來添紗,其中,先行針織單絲線且隨後針織底線。因此可以簡單的方式引起金銀絲針織。先行和尾隨的導紗器可交換位置。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在橫機上製造針織物的方法,該橫機帶有:至少一個第一針床(ν,Η),針(A-Z, a-z)通過至少兩個針織系統可驅出地布置在該第一針床(V,H)中;至少一個獨立驅動的第一導紗器;和至少一個第一針織系統以及第二針織系統,其中,一個或多個導紗器和針織系統可平行於針床(V,H)的縱向方向運動,在該方法中 a.通過以下方式利用第一針織系統和第一導紗器形成針織物的線圈,即,使第一針織系統在針織方向上運動,且在此將針(A-Z,a-z)驅出且將線(1,10, 30, 31)放入到驅出的針(A-Z, a-z)中, b.緊接著在針(A-Z,a-z)未驅出的情況下使第一導紗器與針織方向相反地運動到第一針織系統與第二針織系統之間, c.利用第二針織系統將針(A-Z,a-z)驅出且將線(1,2,10,30)放入到驅出的針(A-Z, a-z)中,其中,使第二針織系統在針織方向上運動, 其特徵在於,在步驟l.b.中附加地使獨立驅動的第二導紗器運動到第一針織系統與第二針織系統之間,或在步驟1.c.之後使第一導紗器和第二導紗器運動到第二針織系統與第三針織系統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l.b)中,使第一導紗器和/或第二導紗器在針織方向上來看運動到針(A-Z,a-z)之後,為了繼續針織過程應將線(I, 2,10,30)放入到該針(A-Z, a-z)中。
3.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1.c.中還形成線圈。
4.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第一導紗器和第二導紗器在步驟1.b)中或在步驟1.c)之後與針織方向相反地運動。
5.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第一導紗器和/或第二導紗器在針織方向上來看運動到在步驟1.c.中形成的最後的線圈之後。
6.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1.c.中使一導紗器追隨其他的導紗器。
7.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通過以下方式利用第一導紗器和/或第二導紗器和第三針織系統形成線圈,即,通過第三針織系統將針驅出且將線(I, 10,30,31)放入到驅出的針中,其中,使第三針織系統在針織方向上運動。
【文檔編號】D04B7/00GK104342837SQ201410383028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6日
【發明者】L.菲爾斯特, R.彥特, E.瓦爾, T.農嫩馬赫, W.雷姆普 申請人:H. 斯託爾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