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授粉蜂為媒介的生物防治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03:33:06
專利名稱:以授粉蜂為媒介的生物防治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防治裝置,具體地說,涉及一種以授粉蜂為媒介的生物防治裝置。
背景技術:
病蟲害是制約作物豐產的重要因素。化學農藥的廣泛施用在很大程度上為作物的豐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是,花期農藥的施用也制約著授粉蜂的利用,危害著熊蜂等傳粉昆蟲的安全。作物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則是解決這一矛盾的主要途徑。但是,噴施生物農藥並不能使生物農藥的功能發揮到極致,而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利用傳粉昆蟲,例如蜜蜂和熊蜂來攜帶生物農藥,一方面可以降低噴施農藥的成本;更為重要的是利用以蜜蜂、熊蜂等傳粉昆蟲為媒介的生物防治方法明顯優於噴施的效果。因此,設計一款符合傳粉昆蟲生理和行為特性的藥劑分散裝置對於該技術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不影響授粉蜂生理、生活習性的同時,提供一種可以高效利用授粉蜂攜帶生物農藥進行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治的裝置。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以授粉蜂為媒介的生物防治裝置,其包括一箱體2,在箱體2的一個側壁上設有昆蟲入口,另一個側壁設有昆蟲出入口 6,箱體內具有一用於盛放藥劑的藥室3,所述藥室3分別與所述昆蟲入口和昆蟲出入口 6連通。所述昆蟲出入口 6與所述藥室3構成了昆蟲出巢及藥劑攜帶系統。優選地,開設有昆蟲出入口 6的箱體2的側壁為可拆卸的。前述的生物防治裝置,所述箱體2被一隔板4分成上下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為所述藥室3,另一部分為昆蟲回巢通道,所述隔板4上有一使得藥室和昆蟲回巢通道連通的缺口 ;所述昆蟲入口接入藥室3,所述昆蟲出入口 6位於所述昆蟲回巢通道的其中一個側壁上,在所述昆蟲回巢通道的另一側壁具有昆蟲回巢口,授粉蜂可由此回巢口進入授粉箱,所述昆蟲入口與所述昆蟲回巢口位於箱體(2)同側。所述箱體2的昆蟲入口與授粉箱上的昆蟲出巢口對應,所述昆蟲回巢口與授粉箱上的昆蟲入巢口對應。其中,所述昆蟲入口接入藥室3包括兩種形式,其一為所述昆蟲入口位於藥室3的一個側壁上;另一種為所述昆蟲入口位於在昆蟲回巢通道的一個側壁上,並通過一個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製成的「L」形通道伸入藥室3內。前述的生物防治裝置,所述隔板4以及具有所述昆蟲出入口 6的側壁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製成。前述的生物防治裝置,沿著所述昆蟲入口向昆蟲出入口 6方向,在所述藥室3內形成彎曲的昆蟲行進通道,所述藥劑盛放於所述昆蟲行進通道內,且所述藥劑為對授粉蜂無毒害、且不影響授粉蜂生理、生活習性的生物農藥,例如,包括蘇雲金芽孢桿菌(BacillusThuringiensis)、枯草芽抱桿菌(Bacillus subtilis)、粉紅粘帚黴(Gliocladiumroseum)、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木黴菌(Trichoderma spp.)和核型多角體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es)等廣泛使用的生物農藥。優選地,所述彎曲的昆蟲行進通道是由與所述昆蟲入口方向和所述昆蟲出入口 6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設置的數個至少與所述藥室3的一個側壁連接的擋板組成的,且所述擋板交錯設置。前述的生物防治裝置,所述藥室3位於隔板4下方,所述昆蟲回巢通道位於隔板4上方。前述的生物防治裝置,藥室3內設置一可抽拉的抽屜,所述昆蟲行進通道均位於所述抽屜內。優選地,藥室3高度為2cm,有利於授粉蜂從隔板4的缺口爬上隔板4,由所述昆蟲出入口 6飛離箱體2,進行授粉和生防藥劑的分散。前述的生物防治裝置,所述昆蟲回巢口朝向所述箱體2內開口大,朝向所述箱體2外(即朝向授粉箱一側)開口小。前述的生物防治裝置,所述隔板4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箱體2內,便於隔板4的清洗。前述的生物防治裝置,所述授粉蜂為蜜蜂科昆蟲,優選為熊蜂。前述的生物防治裝置,優選箱體2底部為一支架1,起著支撐整個箱體的作用,同時還能將授粉箱置於其後端,可以起到穩固裝置的作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提供上述以授粉蜂為媒介的生物防治裝置的使用方法使用時,將箱體2與授粉箱對接,使授粉蜂從授粉箱中由所述昆蟲入口進入箱體2內的藥室3內,並從所述昆蟲出入口 6飛離箱體2,進行授粉和生防藥劑的分散。在此過程中,授粉蜂能充分接觸藥劑,並最終儘可能的攜帶藥劑飛離裝置並進行藥劑分散工作。當授粉蜂完成工作返回裝置時,它可以通過回巢通道進入授粉箱。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以授粉蜂為媒介的生物防治藥劑分散裝置符合授粉蜂的生理、生活習性,具有安裝容易、便於操作的優點。(一)藥室和昆蟲回巢通道之間的隔板、連接昆蟲入口和藥室的「L」形通道以及具有昆蟲出入口 6的側壁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製成,使授粉蜂能在光線的引導下出巢工作。(二)藥室內設有彎曲的昆蟲行進通道有利於提高授粉蜂攜帶藥劑的機率與能力。(三)藥室內設置一可抽拉的抽屜,以便於清理或更換藥劑。(四)本實用新型的生物防治藥劑分散裝置是利用授粉蜂,如蜜蜂、熊蜂等來攜帶生物農藥,較傳統的噴施農藥進行作物病蟲害防治具有更好的效果。
圖I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以授粉蜂為媒介的生物防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為支架,2為箱體,3為藥室,4為隔板,5為箱體前擋板,6為昆蟲出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若未特別指明,實施例中所用的技術手段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常規手段,所用原料均為市售商
品O實施例I以授粉蜂為媒介的生物防治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以授粉蜂為媒介的生物防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為支架,2為箱體,3為藥室,4為隔板,5為箱體前擋板,6為昆蟲出入口。以下結合圖I進一步說明該生物防治裝置的構造及其工作原理。所述以授粉蜂為媒介的生物防治裝置包括一箱體2,箱體2底部為一支架1,起著支撐整個箱體的作用,同時還能將授粉箱置於箱體2後端,可以起到穩固裝置的作用。在箱體2的後壁上設有昆蟲入口,前擋板5 (箱體2的前壁,可拆卸)上設有昆蟲出入口 6,箱體內具有一用於盛放藥劑的藥室3,所述藥室3分別與所述昆蟲入口和昆蟲出入口 6連通。所 述昆蟲出入口 6與所述藥室3構成了昆蟲出巢及藥劑攜帶系統。箱體2被一隔板4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上方為昆蟲回巢通道,下方為藥室3。所述隔板4上有一使得藥室和昆蟲回巢通道連通的缺口 ;所述昆蟲入口接入藥室3,所述昆蟲出入口 6位於所述昆蟲回巢通道的其中一個側壁上,在所述昆蟲回巢通道的另一側壁具有昆蟲回巢口,授粉蜂可由此回巢口進入授粉箱,所述昆蟲入口與所述昆蟲回巢口位於箱體(2)同側。所述箱體2的昆蟲入口與授粉箱上的昆蟲出巢口對應,所述昆蟲回巢口與授粉箱上的昆蟲入巢口對應。其中,所述昆蟲入口接入藥室3包括兩種形式(I)所述昆蟲入口位於藥室3的一個側壁上;或(II)所述昆蟲入口位於昆蟲回巢通道的一個側壁上,並通過一個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製成的「L」形通道伸入藥室3內。所述隔板4以及具有所述昆蟲出入口 6的側壁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製成,使授粉蜂能在光線的引導下出巢工作。沿著所述昆蟲入口向昆蟲出入口 6方向,在所述藥室3內形成彎曲的昆蟲行進通道,所述藥劑盛放於所述昆蟲行進通道內,且所述藥劑為對授粉蜂無毒害、且不影響授粉蜂生理、生活習性的生物農藥,例如,包括蘇雲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枯草芽抱桿菌(Bacillus subtilis)、粉紅粘帚黴(Gliocladium roseum)、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木黴菌(Trichoderma spp.)和核型多角體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viruses)等廣泛使用的生物農藥。所述彎曲的昆蟲行進通道是由與所述昆蟲入口方向和所述昆蟲出入口 6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設置的數個至少與所述藥室3的一個側壁連接的擋板組成的,且所述擋板交錯設置,如圖I所示,形成「之」字形,有利於提高授粉蜂攜帶藥劑的機率與能力。藥室3內設置一可抽拉的抽屜,所述昆蟲行進通道均位於所述抽屜內,以便於清理或隨時更換藥劑。藥室3高度為2cm,有利於授粉蜂從隔板4的缺口爬上隔板4,由所述昆蟲出入口6飛離箱體2,進行授粉和生防藥劑的分散。所述昆蟲回巢口朝向所述箱體2內開口大,朝向所述箱體2外(即,朝向授粉箱一偵D開口小,因而可起到限制昆蟲由此通道出巢的作用。所述隔板4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箱體2內,便於隔板4的清洗。[0041]本實用新型中所指授粉蜂為蜜蜂科昆蟲,特別是熊蜂。下面以熊蜂為例,說明該生物防治藥劑分散裝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時,將箱體2與授粉箱對接,熊蜂從授粉箱通過昆蟲入口(授粉箱上的昆蟲出巢口與箱體2上的昆蟲入口對應)經「L」形通道進入藥室3內,由於盛放藥劑的昆蟲行進通道與隔板4之間形成了一個較矮小的空間,熊蜂只能在光線的引導下往前爬行。昆蟲行進通道中的「之」字形結構能使熊蜂充分接觸並攜帶藥劑,隔板4前端的缺口使得熊蜂能輕而易舉的爬上隔板4並由開設於昆蟲回巢通道側壁(即箱體2的前擋板)上的昆蟲出入口6飛出訪花,同時進行藥劑傳播的任務。當熊蜂訪花歸來時,可以直接由昆蟲出入口 6進入昆蟲回巢通道,最終由昆蟲回巢口進入授粉箱。至此,熊蜂已完成整個傳播過程。在正式開始攜帶藥劑以前,建議先不放入藥劑,讓熊蜂適應整個裝置出入訪花I 2天,這樣能提高藥劑分散效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以授粉蜂為媒介的生物防治裝置,符合授粉蜜蜂的生理、生活`習性,具有安裝容易、操作簡便等特點。實施例2採用本實用新型的生物防治裝置與傳統的噴施農藥方法的比較利用本實用新型的生物防治裝置,以粉紅粘帚黴(Gliocladium roseum)為藥劑防治草莓灰黴病時發現,採用農用噴霧器噴施粉紅粘帚黴時,草莓花的發病率為55 %左右,而採用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生物防治裝置,以熊蜂為媒介來分散粉紅粘帚黴時,草莓花的發病率僅為7%,由此可見,利用以熊蜂等傳粉昆蟲為媒介的生物防治方法,其效果顯著優於傳統的噴施農藥的方法。雖然,上文中已經用一般性說明及具體實施方案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盡的描述,但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可以對之作一些修改或改進,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於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以授粉蜂為媒介的生物防治裝置,其特徵在於,其包括一箱體(2),在箱體(2)的一個側壁上設有昆蟲入口,另一個側壁設有昆蟲出入口(6),箱體內具有一用於盛放藥劑的藥室(3),所述藥室(3)分別與所述昆蟲入口和昆蟲出入口(6)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生物防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2)被一隔板(4)分成上下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為所述藥室(3),另一部分為昆蟲回巢通道,所述隔板(4)上有一使得藥室和昆蟲回巢通道連通的缺口 ;所述昆蟲入口接入藥室(3),所述昆蟲出入口(6)位於所述昆蟲回巢通道的其中一個側壁上,在所述昆蟲回巢通道的另一側壁具有昆蟲回巢口,所述昆蟲入口與所述昆蟲回巢口位於箱體⑵同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防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昆蟲入口位於藥室(3)的一個側壁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防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昆蟲入口位於昆蟲回巢通道的一個側壁上,並通過一個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製成的「L」形通道伸入藥室(3)內。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防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板(4)以及具有所述昆蟲出入口(6)的側壁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製成。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防治裝置,其特徵在於,沿著所述昆蟲入口向昆蟲出入口(6)方向,在所述藥室(3)內形成彎曲的昆蟲行進通道,所述藥劑盛放於所述昆蟲行進通道內,且所述藥劑為對授粉蜂無毒害的生物農藥。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防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藥室(3)位於隔板(4)下方,所述昆蟲回巢通道位於隔板(4)上方。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防治裝置,其特徵在於,藥室(3)內設置一可抽拉的抽屜,所述昆蟲行進通道均位於所述抽屜內。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防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昆蟲回巢口朝向所述箱體(2)內開口大,朝向所述箱體(2)外開口小。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防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板(4)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箱體(2)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以授粉蜂為媒介的生物防治裝置,其包括一箱體(2),在箱體(2)的一個側壁上設有昆蟲入口,另一個側壁設有昆蟲出入口(6),箱體內具有一用於盛放藥劑的藥室(3),所述藥室(3)分別與所述昆蟲入口和昆蟲出入口(6)連通。使用時,授粉蜂由所述昆蟲入口進入箱體(2)內的藥室(3)中,並從所述昆蟲出入口(6)飛離箱體(2),進行授粉和生防藥劑的分散。該生物防治裝置符合授粉蜂的生理、生活習性,具有安裝容易、便於操作的優點,利用授粉蜂來攜帶生物農藥,較傳統的噴施農藥進行作物病蟲害防治具有更好的效果。
文檔編號A01G13/00GK202714022SQ20122021947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5日
發明者羅術東, 安建東, 吳傑, 李繼蓮, 黃家興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