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儀館的狗(民國奇事出狗殯)
2023-05-23 06:15:33 2
「地主對佃戶還有許多花樣,如出鷹殯,出狗殯,帶驢籠頭等,無奇不有,難以盡述。」這是1946年1月《山東群眾》上記載的故事,說的就是活人給死狗出殯的奇聞,稀罕吧。當然那時還沒有愛狗人士這個名詞,可狗仗人貴這樣的例子早就有了。
在山東蓬萊安香店村,有對苦命夫妻,丈夫叫于振才,妻子叫閻季華,依靠租地種大白菜過活。不忙的時候于振才再出去打打短工,全家倒也勉強能餬口。某日一早,夫妻二人去澆地,一看夜裡不知道啥牲口把白菜啃了不少。想著八九不離十是豬、獾之類,田野間常見,也沒在意。結果連著幾天,成片的白菜夜裡又被禍害了。這下子夫婦坐不住了,馬上就能收了拉到集市上販賣的東西,一年的地租開銷全指著它了,這麼糟蹋下去,可就白瞎了。于振才回去借來一把土槍,晚上就守在菜地裡,想看看到底是哪來的禍害。半夜裡,就見一條黑狗跑到菜地裡一頓撒歡,正是罪魁禍首。于振才憋了幾天的火氣找到了正主兒,一抬槍把黑狗轟倒了,拎起死狗回家準備下鍋打打牙祭。沒想到不大功夫主家找上門兒來了,還是個硬茬子主家——地主吳道賢。人家看看地上的死狗,敲著手杖劃下了道道:「一是給狗償命,一是帶著鎖鏈子當狗,給老爺家看門,道兒給你畫好了,你選個路吧?」於家傻了眼,自家白菜的事情張口不提,反倒為狗償命,這是哪門子道理。可人家家大業大,身後還跟著幾個壯漢,明擺著欺負上門來了,有理也沒地方說啊。只好低頭賠罪,只求「吳大善人」抬抬貴手,留一條生路。聽到消息的鄉鄰也過來幫襯著說盡了好話,「吳大善人」這才鬆口,不要償命了,只是自家的狗不能白死,得好好操辦操辦。讓于振才給他家狗準備棺材,買塊墓地,披麻戴孝,打幡摔盆,像親爹一樣出殯。于振才心裡憋屈啊,但人在屋簷下,胳膊扛不過大腿,只得答應了。傾家蕩產之後,還是差點寸頭,不得已寫了契書,把女兒點給別人做童養媳,才算湊齊。
張羅完「狗出殯」,于振才又氣又急,一病不起,幾天後沒等送走女兒,就撒手歸天了。這下子天塌下來了,於家才出完狗殯,又要出人殯,孤兒寡母的哪有錢來發送。女兒大哭:「爹死得屈呀!連件衣裳都沒有,把我這雙襪子給爹穿上吧?」脫下自己腳上的襪子,光腳去了婆家。
《遭禍冤狗碑記》
這只是一樁,在榮成齊山村有塊《遭禍冤狗碑記》。說的是「民國二十三年」6月18日,僱工陳竹青在割草。區長張鳳楷正好路過齊山村,他帶的狗看到村外幾條野狗打架,狗仗人勢,也要去湊熱鬧。陳竹青嫌狗打架礙他割草,順手把鐮刀甩過去,結果打中了張鳳楷那條狗,死了。割完草,陳竹青見沒人,就把死狗拉到同村一戶人家裡,大家拾掇拾掇,吃了。
結果張鳳楷的兒子張奇帶人找上陳竹青家,要賠狗命。陳竹青見勢不妙,翻牆跑了,可他的老父親陳緝乾替他挨了一頓毒打後,又被捆了起來,要帶回區公所,慢慢修理。保長出頭好說歹說,才沒被拿走,但也不得不接下張家的條件:為狗出殯。沒辦法,年過七旬的陳緝乾咬牙答應,把給自己的棺材老本兒拿出來,好好油漆一遍,裝斂了狗骨頭。又在家裡供上狗牌位,日夜披麻,守靈三日。出殯那天,陳老漢為狗當「孝子」,端著狗牌位,拄著哭喪棒,整整折騰了一天。狗就埋在了老陳家的地裡,清明節、十月一,還有狗的忌日,陳家都得燒紙磕頭!不出意外,年過七旬的陳緝乾咽不下這口氣,才給狗出了殯,自己就一命歸西。
其他幾位吃過狗肉的人呢,也沒繞過,按著張家的要求,幾個人掏錢集資給狗立了石碑,這就是《遭禍冤狗碑記》的由來。
在安丘也有一例,這回的主人是鬼子。有個小隊長叫麻田,他養了一條狼青,專門撕咬當地百姓為樂。老百姓恨啊,有人就偷偷下了毒餌,把這條畜生給毒死了。主子暴跳如雷,有漢奸奴才就給出主意:讓附近所有村都派代表來,全套孝裝,為狗出殯。一番折騰後,還在狗墓前立了一塊石碑:「皇軍之犬 嶽飛之墓」。
我們的民族英雄被這樣折辱,只能說是時代的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