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能板式換熱機組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13:51:56
專利名稱:高智能板式換熱機組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能源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於採暖、供熱水的換熱機組,特別涉及
一種高智能板式換熱機組。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供熱技術中,供熱站通過熱交換器使熱載體與水進行熱交換,將熱載 體的熱量傳導給被加熱水,再將被加熱後的水供給用戶取暖,不論室內外的溫差有多大,同 一供熱站提供的被加熱水的溫度均為一個設定值,要改變這一設定值需要人工調節,但人 工調節的只能是熱載體的供應量,並且是滯後調節,即每調節一次,需經過熱交換後測溫、 再調節,從調節熱載體的供應量到熱交換後的測溫,其反饋過來需要很長時間,反饋過來的 溫度已經不能反映供熱管網內瞬時的供熱情況。另外,其結構複雜、設備投資多、熱效率低、 自動化程度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高智
能板式換熱機組,它通過安裝在二次網上的供水溫度傳感器以及安裝在室外的室外溫度傳
感器,作為反饋信號傳給中央控制器,由中央控制器輸出信號控制安裝在一次網上的電動
調節閥的開度,來調節一次網的流量,從而達到間接控制二次網供水溫度的目的。另外,其
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設備投資少、熱效率高、高度自動化、使用壽命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種高智能板式換熱機組,包括熱水循環泵一,其特徵在於採暖回水管道上依 次安裝有集水器、除汙器、蝶閥一、熱水循環泵一、止回閥一、蝶閥二、蝶閥三、雙紋管換熱 器、蝶閥四和分水器,分水器出口管道連接用戶暖氣;止回閥四並接於蝶閥一入口和蝶閥二 出口上;自來水補水管道上依次安裝有電磁閥、軟水器、軟水箱、蝶閥五、變頻補水泵、止回 閥二和蝶閥六,蝶閥六出口管道與蝶閥一的入口管道相接;一次熱媒管道上依次安裝有蝶 閥九、溫度調節閥、蝶閥十、雙紋管換熱器、止回閥五、疏水器和止回閥六;止回閥七並聯於 止回閥五入口和止回閥六出口上;控制櫃分別與壓力傳感器一、壓力傳感器二、溫度傳感器 一、變頻補水泵、溫度調節閥、壓力傳感器四、溫度傳感器三、壓力傳感器五、溫度傳感器四 及軟水箱相連。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通過安裝在二次網上的供水溫度傳感器以及安裝在室外的室外溫度傳感器,
可通過控制櫃控制二次網供水溫度; (2)節約能源,減少投資,熱能利用率高; (3)自動化程度高。根據系統運行特點設計的自動控制程序,可使變頻控制櫃自動 監控各設備的工作,真正做到無人值守; (4)運行穩定,結構緊湊。選用集止回、過濾、流量控制等功能於一體的多功能閥,可使換熱機組設計更為緊湊,閥門為鑄銅或鑄鋼閥體,不鏽鋼濾網,操作靈活,安全耐用,可 確保換熱機組長期穩定運行; (5)設備佔地面積小。 一體化機組設計,可方便地安裝於設備間內,無需佔用高層 建築內的其他面積; (6)適用範圍廣。不僅適用於新建工程,更加適合併網改造,應用本設備無需對樓 內採暖系統作任何改動。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熱水循環泵一 ;2-蝶閥一 ;3_止回閥一;4-蝶閥二 ;5-集水器;6_除汙器;7-蝶閥三;8-雙紋管換熱器;9_蝶閥四;10-分水器;11-電磁閥;12--軟水器;13-軟水箱;14-蝶閥五;15--變頻補水泵;16-止回閥二 ;17-蝶閥六;18--蝶閥七;19-熱水循環泵二 ;20-止回閥三;21--蝶閥八;22-止回閥四;23-蝶閥九;24--溫度調節閥;25-蝶閥十;26-止回閥五;27--疏水器;28-止回閥六;29-止回閥七;30--控制櫃;31-壓力傳感器一 ;32-壓力傳感器二 ;33--溫度傳感器一34-壓力表一 ;35-溫度表一 ;36--溫度傳感器二37-壓力傳感器三;38-壓力表二 ;39--溫度表二;40-壓力傳感器四;41-溫度傳感器三;42--壓力傳感器五43-溫度傳感器四;44-壓力表三;45--溫度表三。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高智能板式換熱機組,包括熱水循環泵一 l,採暖 回水管道上依次安裝有集水器5、除汙器6、蝶閥一 2、熱水循環泵一 1、止回閥一 3、蝶閥二 4、蝶閥三7、雙紋管換熱器8、蝶閥四9和分水器10,分水器10出口管道連接用戶暖氣;止回 閥四22並接於蝶閥一 2入口和蝶閥二 4出口上;自來水補水管道上依次安裝有電磁閥11、 軟水器12、軟水箱13、蝶閥五14、變頻補水泵15、止回閥二 16和蝶閥六17,蝶閥六17出口 管道與蝶閥一2的入口管道相接;一次熱媒管道上依次安裝有蝶閥九23、溫度調節閥24、蝶 閥十25、雙紋管換熱器8、止回閥五26、疏水器27和止回閥六28 ;控制櫃30分別與壓力傳 感器一 31、壓力傳感器二 32、溫度傳感器一 33、變頻補水泵15、溫度調節閥24、壓力傳感器 四40、溫度傳感器三41、壓力傳感器五42、溫度傳感器四43及軟水箱13相連。 蝶閥七18、熱水循環泵二 19、止回閥三20和蝶閥八21組成的支路並聯於蝶閥一2 的入口和蝶閥二4的出口上;止回閥七29並聯於止回閥五26入口和止回閥六28出口上。[0033] 除汙器6與蝶閥一 2之間的管道上依次安裝有壓力傳感器一 31、壓力傳感器32和 溫度傳感器一 33 ;蝶閥四9與分水器10之間的管道上依次安裝有壓力表一 34、溫度表一 35、溫度傳感器36和壓力傳感器三37 ;蝶閥九23入口管道上依次安裝有壓力表二 38、溫度 表二 39、壓力傳感器四40和溫度傳感器三41 ;止回閥六28出口管道上依次安裝有壓力表 三44、溫度表三45、壓力傳感器五42和溫度傳感器43 ;蝶閥三7入口管道上依次安裝有壓 力表四46和溫度表四47。 軟水箱13體積為1. 5立方米。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供暖系統正常工作時採暖回水通過集水器5、除汙器 6、蝶閥一2,經過熱水循環泵一 1加壓後,通過止回閥一3、蝶閥二4、蝶閥三7、雙紋管換熱 器8、蝶閥四9和分水器IO連接用戶暖氣。當供暖高峰時,熱水循環泵一 1與熱水循環泵二 19同時工作。當供暖間歇時,熱水循環泵一 1與熱水循環泵二 19停止工作,當壓力傳感器 三37測得供水壓力下降至變頻補水泵15的下限壓力時,將信號傳送至控制櫃30,控制櫃 30控制變頻補水泵15開始工作。補水穩壓泵15的功率比較小,在滿足補水穩壓的前提下 非常節能。 —次熱媒正常工作時,熱媒經過蝶閥九23、溫度調節閥24、蝶閥十25、雙紋管換熱 器8、止回閥五26、疏水器27、止回閥六28排出。 採暖供水溫度由一次熱媒管路上的溫度調節閥24控制,當採暖供水溫度低於設 定值時,溫度傳感器二 36將信號傳送至控制櫃30,控制櫃30控制溫度調節閥24開口流量, 進入雙紋管換熱器8的一次熱媒量增加,從而使採暖供水溫度升高至設定溫度以上;當採 暖供水溫度高於設定值時,溫度傳感器二 36將信號傳送至控制櫃30,控制櫃30控制溫度調 節閥24開口流量,進入雙紋管換熱器8的一次熱媒量減少,從而使採暖供水溫度降低至設 定溫度以下。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 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 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高智能板式換熱機組,包括熱水循環泵一(1),其特徵在於採暖回水管道上依次安裝有集水器(5)、除汙器(6)、蝶閥一(2)、熱水循環泵一(1)、止回閥一(3)、蝶閥二(4)、蝶閥三(7)、雙紋管換熱器(8)、蝶閥四(9)和分水器(10),分水器(10)出口管道連接用戶暖氣;止回閥四(22)並接於蝶閥一(2)入口和蝶閥二(4)出口上;自來水補水管道上依次安裝有電磁閥(11)、軟水器(12)、軟水箱(13)、蝶閥五(14)、變頻補水泵(15)、止回閥二(16)和蝶閥六(17),蝶閥六(17)出口管道與蝶閥一(2)的入口管道相接;一次熱媒管道上依次安裝有蝶閥九(23)、溫度調節閥(24)、蝶閥十(25)、雙紋管換熱器(8)、止回閥五(26)、疏水器(27)和止回閥六(28);控制櫃(30)分別與壓力傳感器一(31)、壓力傳感器二(32)、溫度傳感器一(33)、變頻補水泵(15)、溫度調節閥(24)、壓力傳感器四(40)、溫度傳感器三(41)、壓力傳感器五(42)、溫度傳感器四(43)和軟水箱(13)相連。
2.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的高智能板式換熱機組,其特徵在於蝶閥七(18)、熱水循環泵 二 (19)、止回閥三(20)和蝶閥八(21)組成的支路並聯於蝶閥一 (2)的入口和蝶閥二 (4) 的出口上;止回閥七(29)並聯於止回閥五(26)入口和止回閥六(28)出口上。
3.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智能板式換熱機組,其特徵在於所述除汙器(6)與蝶閥 一 (2)之間的管道上依次安裝有壓力傳感器一 (31)、壓力傳感器二 (32)和溫度傳感器一(33) ;蝶閥四(9)與分水器(10)之間的管道上依次安裝有壓力表一 (34)、溫度表一 (35)、 溫度傳感器二 (36)和壓力傳感器三(37);蝶閥九(23)入口管道上依次安裝有壓力表二 (38)、溫度表二 (39)、壓力傳感器四(40)和溫度傳感器三(41);止回閥六(28)出口管道上 依次安裝有壓力表三(44)、溫度表三(45)、壓力傳感器五(42)和溫度傳感器四(43);蝶閥 三(7)入口管道上依次安裝有壓力表四(46)和溫度表四(47)。
4.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的高智能板式換熱機組,其特徵在於所述軟水箱(13)的體積 為1.5立方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智能板式換熱機組,採暖回水管道上依次安裝有集水器、除汙器、蝶閥一、熱水循環泵一、止回閥一、蝶閥二、蝶閥三、雙紋管換熱器、蝶閥四和分水器,分水器出口管道連接用戶暖氣;自來水補水管道上依次安裝有電磁閥、軟水器、軟水箱、蝶閥五、變頻補水泵、止回閥二和蝶閥六,蝶閥六出口管道與蝶閥一的入口管道相接;一次熱媒管道上依次安裝有蝶閥九、溫度調節閥、蝶閥十、雙紋管換熱器、止回閥五、疏水器和止回閥六;控制櫃分別與各壓力傳感器、各溫度傳感器、變頻補水泵、溫度調節閥及軟水箱相連。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設備投資少、熱效率高、高度自動化、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F24D3/02GK201448918SQ200920034310
公開日2010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24日
發明者嚴端 申請人:西安三元換熱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