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換成手推車的摺疊梯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14:11:51 2

本發明涉及可轉換成能上樓梯的手推車的摺疊梯,其具有帶臺階或格條的梯子部件和支撐部件。
背景技術:
在手工業領域中經常需要用到梯子,以便能夠完成手工任務,並且能夠接近放置得較高的、具有貨物和物料的貯藏處。使用常規梯子的缺點是,必須分開地運輸梯子和貨物和物料,這意味著額外的工作過程。
現在為了簡化工作過程和運輸過程,將梯子和手推車結合起來,其中能夠在功能上將梯子轉換成手推車,然後能夠藉助手推車來運輸物體。
在最簡單的變形方案中,商用標準的一體或雙體的木條梯子在一側上增加了輪子,在一另側上增加了負載薄片。這種系統由DE 20 2010 010 339 U1知。這種模塊化的加裝只可應用在較短的梯子中。
DE 1 931 791描述了一種手推車(雙輪手推車),其中用來支撐負載的框架額外地具有臺階,並且這些輪子固定在可翻開的支架上,該支撐為了豎起梯子朝後向外翻轉,其中將這些輪子從地面上升起。
在按DE 2 227 035的解決方案中,在手推車(雙輪手推車)的背側上設置有階梯,其能夠通過手推車的負載側上的可翻開支架翻成摺疊梯,其中該梯子支撐在該支架和摺疊梯的薄片上。
在DE 198 15 236 A1中公開了用於長梯子的複雜方案,其描述了具有可扣鎖的鉸鏈的多組件式梯子,其中在端部部件上設置有負載和支撐輪,它們這樣定位,即使得它們在用作人字梯時不與地面接觸。該梯子這樣摺疊成運輸小車,使得該端部部件與滾輪一起構成小車底部,並且後面的局部部件摺疊地擺放在該小車底部上,而梯子的另一端部部件豎立地起推拉擱座的作用。
這些已知的可轉換成手推車的摺疊梯的缺點是,藉助該功能很難克服臺階或樓梯。另一缺點是,在不使用時需要佔據很大的空間來安置。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說明一種可轉換成手推車的摺疊梯,其一方面能夠使笨重且難操縱的物體沿兩個方向送上樓梯,還能夠在小貨車中裝貨和卸貨時作為裝載平板來用,並且有助於不費勁地克服各種街道邊石或大門檻,另一方面還能當作車輛掛車用於大體積的物體。
為了實現此目的,說明了一種可轉換成能上樓梯的手推車的摺疊梯,其具有帶臺階或格條的梯子部件,其中梯子部件在上方區域中具有第一擺動鉸鏈,支撐部件可擺動地安放在此擺動鉸鏈上。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部件由至少兩個局部支撐部件構成,它們通過第二擺動鉸鏈相互連接,因此下方的局部支撐部件能夠沿梯子部件的方向擺動,並且在所述第二擺動鉸鏈的區域中在所述支撐部件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手推車滾動器件。在下方局部支撐部件的與第二擺動鉸鏈相對而置的端部上設置有用來可鬆脫地連接下方局部支撐部件和梯子部件的器件。因此在所述下方局部支撐部件與所述梯子部件結合時,產生了封閉的支承框架,其能夠在至少一個手推車滾動器件上運動並且梯子部件在此構成用來接納負載的負載保持器。
摺疊梯的梯子部件通常由兩個梯子部位大梁構成,所述梯子的臺階或格條水平地設置在這些梯子部位大梁之間。所述支撐部件同樣通常具有兩個支撐部件大梁,它們能夠通過橫置梁抑或格條或臺階相互連接。該梯子部位大梁和支撐部件大梁能夠分別平行地設置,即在後面的實施例中大梁的間距在所述梯子部件或支撐部件的上方端部中小於位於底部區域中的豎起支柱的區域中的間距。
所述支撐部件由兩個或多個局部支撐部件構成。從上方的局部支撐部件(其通過第一擺動鉸鏈與梯子部件相連)開始,另一局部支撐部件相互連接。相鄰的局部支撐部件分別可擺動地藉助第二擺動鉸鏈相互連接。在說明書的其它內容中,表述「第二擺動鉸鏈」是指一個鉸鏈,兩個相鄰的局部支撐部件通過該鉸鏈可擺動地相互連接。
在最簡單的構造方案中,摺疊梯的支撐部件由兩個局部支撐部件構成,它們鉸鏈狀地圍繞著水平的旋轉軸線藉助第二擺動鉸鏈相互連接。在翻開的狀態下(以便豎起摺疊梯),下方的和上方的局部支撐部件一起構成連續的呈直線延伸的支撐部件。摺疊梯藉助豎起支柱牢固地豎起,該豎起支柱位於梯子部件的與第一擺動鉸鏈相對而置的端部上。為了阻止支撐部件尤其朝外彎曲,對第二擺動鉸鏈的擺動半徑進行限制,以使鉸鏈臂以及通過第二擺動鉸鏈相連的局部支撐部件能夠最大程度地以180°的角度打開,因此如果將連接它們的第二擺動鉸鏈完全打開,則相鄰的局部支撐部件處於線狀的延長部位中。
此外,第二擺動鉸鏈能夠以可扣鎖的方式構成,和/或在第二擺動鉸鏈的區域中在一個局部支撐部件的外側上設置有在其線狀延伸部位中延伸的止擋器件,用來限制相鄰設置的局部支撐部件的朝外運動,相鄰的局部支撐部件的相應支撐部件大梁在翻開狀態下抵靠在該止擋器件上。止擋器件的形式優選是沿梯子部件的方向上敞開的套筒,在一個局部支撐部件朝外翻轉時它的支撐部件大梁嵌入該套筒中,並且阻止該局部支撐部件從相鄰的局部支撐部件的延長的延伸平面中過度擺出。
所述支撐部件通常具有兩個支撐部件大梁,它們能夠通過一個抑或多個橫置梁相互連接。應理解,每個支撐部件大梁都分別具有第二擺動鉸鏈,其中所述第二擺動鉸鏈在相同的高度上設置在支撐部件上。
為了在功能上將摺疊梯轉換成手推車,雙體的支撐部件沿梯子部件的方向擺動,其中下方局部支撐部件圍繞著第二擺動鉸鏈的鉸鏈軸相對於上方局部支撐部件沿梯子部件的方向翻轉。
在下方局部支撐部件的與第二擺動鉸鏈相對而置的端部上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器件,用來可鬆脫地連接下方局部支撐部件和梯子部件的,因此在下方局部支撐部件與梯子部件結合時產生了封閉的支承框架。該梯子部件優選具有用來連接的相應器件。
下方的局部支撐部件優選與梯子部件的豎起支柱隔開地與梯子部件一起連接成封閉的支承框架,因此梯子部件的端部在正面通過支承框架突出來。梯子部件和下方的局部支撐部件的結合能夠通過止動連接、螺紋連接、接插連接、夾緊連接或鉤子連接實現。重要的是,該連接是可鬆脫的。
所述下方局部支撐部件尤其能夠以可延長的方式構成。這種構造方案尤其是下方局部支撐部件的望遠鏡式可推出的延長部位。
因此在上述實施例(支撐部件由兩個局部支撐部件構成)中,在側視圖中產生了形式為三角形框架的支承框架,其角點構成了第一和第二擺動鉸鏈以及梯子部件和下方局部支撐部件之間的複合體。支承框架整體上由兩個三角形框架構成,其在梯子部件側通過摺疊梯的臺階或格條相互連接,並且在支撐部件的區域中通過橫置梁相互連接。
在其它的實施例中,支撐部件能夠由超過兩個局部支撐部件構成,其中相鄰的局部支撐部件同樣鉸鏈狀地藉助另一第二擺動鉸鏈相互連接,並且這些局部支撐部件沿梯子部件的方向可擺動。在這種三體的支撐部件中,支承框架具有在側視圖中呈梯形的框架輪廓。
在所述第二擺動鉸鏈的區域中在所述支撐部件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手推車滾動器件,手推車能夠在此推車滾動器件上手動運動或者作為掛車滾動。「推車滾動器件」這一概念以及在其它地方提到的概念「前方滾動器件」通常包括輪子、一個或多個寬滾輪抑或連續的滾動軋輥。就此而言,支撐部件由三個或多個局部支撐部件構成,並且能夠在每個第二擺動鉸鏈中設置一個或多個推車滾動器件。
「在第二擺動鉸鏈的區域中」這一概念包括多種構造形式。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手推車滾動器件軸在所述第二擺動鉸鏈的鉸鏈軸中延伸,其中所述推車滾動器件能夠設置在支撐部件的內側或外側。此外,將支撐部件的支撐部件大梁連接起來的橫置梁、臺階或格條能夠在第二擺動鉸鏈的鉸鏈軸中延伸,推車滾動器件的軸支承在該鉸鏈軸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推車滾動器件能夠在第二擺動鉸鏈的區域中與第二擺動鉸鏈的鉸鏈軸線隔開地設置在局部支撐部件上,或者設置得與支撐部件隔開,其中軸大梁(Achsholm)與支撐部件相連。
在優選實施例中,在所述梯子部件的與所述第一擺動鉸鏈相對而置的端部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前方滾動器件。設置至少一個前方滾動器件的作用是,更容易地克服臺階(例如街道邊石或樓梯)。
在梯子部件的豎起支柱和梯子部件及支撐部件的連接處之間,在梯子部件上,尤其在梯子部件的面向支撐部件的側面上分別設置有前方滾動器件,其在摺疊梯豎起時為了起上升輔助器的作用不與地面接觸,摺疊梯牢固地豎立在梯子部件和支撐部件的豎起支柱上。
前方滾動器件也能夠直接地設置在豎起支柱的底側上。在此實施方案中,前方滾動器件優選以可擺動的方式設置,以使前方滾動器件在豎起時能夠朝摺疊梯擺到這樣的位置中,在此位置中前方滾動器件不與地面接觸。
前方滾動器件能夠直接固定在梯子部件上,或者與之隔開地藉助軸大梁與梯子部件相連。
該前方滾動器件的直徑優選小於推車滾動器件的直徑。通過不同大小的滾動器件直徑和支承框架的幾何形狀的相互配合,使所述至少一個推車滾動器件藉助其工作面通過踢面往上滾至下一個臺階上,但支承框架不與臺階邊緣接觸。前方滾動器件的直徑與推車滾動器件的直徑的比例優選是1/2至1/20,優選是1/5至1/15,尤其是約1/10。
為了克服樓梯,在優選實施例中,前方滾動器件和推車滾動器件的工作面之間的淨尺寸c大於值寬度其中a是踏面長度,s是梯樓臺階的上升高度。
為了克服樓梯,首先將前方滾動器件放置在再下一次臺階上,並且沿下一個臺階的方向推動該手推車。因此在前方滾動器件和推車滾動器件之間存在著空閒臺階。隨後,將推車滾動器件從當前負載的踏面上升到下一個臺階(空閒臺階)的踏面上,並且將手推車再次沿臺階的斜度的方向朝前推動。為了克服下一個臺階,再次首先將前方滾動器件從當前負載的踏面移到下一個臺階的踏面上。
按本發明的摺疊梯能夠額外地在支撐部件的上方端部和梯子部件之間的中間腔中具有保險橋,其可擺動地設置在梯子部件上並且用來確保梯子的狀態。
為了穩定手推車的支承框架和梯子狀態,所述第一擺動鉸鏈和/或第二擺動鉸鏈以可扣鎖的方式構成。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梯子部件在其豎起支柱的上方具有朝上或朝外指的負載保持器、平放的負載橫置梁和/或負載薄片,用來從下方支撐平放在梯子部件上的負載。
為了使由摺疊梯構成的手推車輕易地往前移動,在梯子部件的上方端部構成為把手。商用標準的摺疊梯在最後一個臺階或保險橋上方經常具有環繞的大梁,其用來保護用戶並且在有些情況下具有用來懸掛物體的鉤子。在按本發明的摺疊梯中能夠保留這種結構。
此外,梯子部件的上方端部具有懸掛耦合器或構成為懸掛耦合器,以便能夠將由摺疊梯構成的手推車懸掛在車輛(如自行車、小型摩託車抑或PKW)上。
為了確保手推車的梯子部件(其構成負載保持器)上的負載,在梯子部件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固定器件,用來將所述負載固定在梯子部件上。在最簡單的形式中,固定器件能夠是與張緊皮帶連接的孔眼、螺釘或鉤子,其中張緊皮帶圍攏所述負載並且在此將所述負載壓在負載保持器或梯子部件上。
為了穩定由所述摺疊梯構成的所述手推車,能夠在手推車滾動器件軸和所述梯子部件的臺階之間設置有支撐十字架。所述支撐十字架能夠可摺疊地與手推車滾動器件軸或梯子部件的臺階相連。備選地,支撐十字架能夠以可取下的方式構成。
在梯子部件的上方區域中,優選在第一擺動鉸鏈的區域中,為了將由摺疊梯構成的手推車支撐在豎起位置中,設置有優選可翻開的豎起支架。
附圖說明
下面藉助實施例詳細地闡述了本發明。
這些附圖示出了:
圖1:在側視圖中示出了按本發明的摺疊梯的第一實施例;
圖2:在側視圖中示出了已轉換成手推車的摺疊梯的第一實施例;
圖3:在側視圖中示出了已轉換成手推車的摺疊梯的第一實施例;
圖4:藉助已轉換成手推車的摺疊梯的第一實施例描述了上樓梯原理;
圖5:在側視圖中示出了已轉換成手推車的摺疊梯的第二實施例;以及
圖6:在側視圖中示出了按本發明的摺疊梯的第二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
圖1至圖4示出了可轉換成手推車的摺疊梯的第一實施方式。
圖1示出了可轉換成手推車的摺疊梯,其具有帶臺階2的梯子部件1,其中梯子部件1在上方區域中具有第一擺動鉸鏈3,支撐部件4可擺動地安放在此擺動鉸鏈上。支撐部件4由兩個局部支撐部件5和6構成,它們通過第二擺動鉸鏈7相互連接,因此下方的局部支撐部件6能夠沿梯子部件1的方向翻轉。在第二擺動鉸鏈7的區域中,在支撐部件4的兩側(未示出)上分別設置有推車輪8。在下方局部支撐部件6的與第二擺動鉸鏈7相對而置的端部9上設置有鉤子10,用來可鬆脫地連接下方局部支撐部件6和梯子部件1。
摺疊梯的梯子部件1由兩個梯子部位大梁構成,臺階2水平地設置在這些梯子部位大梁之間。支撐部件4同樣具有兩個支撐部件大梁,它們通過橫置梁21相連。
這兩個局部支撐部件5和6沿豎直方向鉸鏈狀地且旋轉連接狀地相互連接。在翻開的狀態下(以便豎起摺疊梯),下方的局部支撐部件6和上方的局部支撐部件5一起構成連續的呈直線延伸的支撐部件4。該摺疊梯藉助支撐部件4的端部9和梯子部件4的豎起支柱18穩固地豎起。
為了阻止支撐部件4在第二擺動鉸鏈7中朝外彎曲,對第二擺動鉸鏈7的擺動半徑進行限制,以使通過第二擺動鉸鏈7相連的局部支撐部件5、6能夠最大程度地以180°的角度打開,因此如果第二擺動鉸鏈7完全打開,則相鄰的局部支撐部件5、6處於線狀的延長部位中。
為此,在第二擺動鉸鏈7的區域中在上方局部支撐部件5的外側上設置有在其線狀延伸部位中延伸的止擋器件22,用來限制下方局部支撐部件6的朝外運動,下方局部支撐部件6的支撐部件大梁在摺疊梯的翻開狀態下抵靠在該止擋器件上。止擋器件22的形式是沿梯子部件1的方向上敞開的套筒,在下方局部支撐部件6朝外翻轉時它的支撐部件大梁嵌入該套筒中,並且阻止下方局部支撐部件6從上方局部支撐部件5的延長的延伸平面中過度擺出。
摺疊梯的該實施例還額外地在支撐部件4的上方端部和梯子部件1之間的中間腔16中具有保險橋17,其可擺動地設置在梯子部件1上並且為了確保摺疊梯的狀態從後面搭接著支撐部件4的橫置梁21。
梯子部件1在其豎起支柱18的上方在端部區域14中配備有朝外指的負載薄片19,其用來支撐平放在梯子部件1上的負載13(圖2至圖4)。
在梯子部件1的豎起支柱18和梯子部件1及支撐部件4的連接處之間,在梯子部件1的兩側上,在梯子部件1的面向支撐部件4的側面上分別設置有前輪15,其在摺疊梯豎起時為了起上升輔助器的作用不與地面接觸,因此摺疊梯牢固地豎立在梯子部件1和支撐部件4的豎起支柱18上。
圖2示出了按圖1的在功能上轉換成手推車的摺疊梯。為此,下方局部支撐部件6圍繞著第二擺動鉸鏈7的鉸鏈軸相對於上方局部支撐部件5沿梯子部件1的方向擺動。位於下方局部支撐部件6的相對而置的端部9上的鉤子10可鬆脫地與梯子部件1相連,其方式是:該鉤子10包圍著梯子部件1的橫置梁,該橫置梁設置得與梯子部件1的豎起支柱18間隔開來。
通過下方局部支撐部件6與梯子部件1的結合,產生了封閉的三角形的支承框架11,其能夠在推車輪8上運動並且梯子部件1在此構成用來接納負載13的負載保持器12。推車輪8的車軸在第二擺動鉸鏈7的鉸鏈軸中延伸,其中推車輪8從內側設置在支撐部件4上。
為了能夠由摺疊梯構成的手推車輕易地往前移動,在梯子部件1的上方端部上設置有把手23。此外,梯子部件1的上方端部構成為懸掛耦合器24,以便能夠將由摺疊梯構成的手推車懸掛在車輛(如自行車、小型摩託車抑或PKW)上。
圖3同樣示出了按圖1的在功能上轉換成手推車的摺疊梯,但前輪15和推車輪8同時負載。負載13被負載薄片19從下方支撐,並且額外地通過張緊皮帶在梯子部件1上固定在負載框架12的區域中。在此位置中能夠容易地運輸負載13,因為該負載完全支撐在前輪15和推車輪8上,因此用戶在運輸過程中無需施加額外的力來固定該負載。
圖4再次示出了按圖1的在功能上轉換成手推車的摺疊梯,其起上梯輔助器的作用。該前輪15的直徑構造得小於推車輪8的直徑。該前方的前輪15放置在臺階上。支承框架11的幾何形狀能夠使推車輪8通過踢面往上滾至臺階的踏面上,但支承框架11不與臺階邊緣接觸。
圖5和6示出了已轉換成手推車的摺疊梯的第二實施方式。
圖5示出了豎起的摺疊梯,其具有帶臺階2的梯子部件1,其中梯子部件1在上方區域中具有第一擺動鉸鏈3,支撐部件4可擺動地安放在此擺動鉸鏈上。該支撐部件4由三個局部支撐部件5、6.1和6.2構成,它們分別通過第二擺動鉸鏈7.1或7.2相互連接,因此下方的局部支撐部件6.1和6.2能夠相對於上方局部支撐部件5沿梯子部件1的方向折攏。在兩個第二擺動鉸鏈7.1和7.2的區域中,在支撐部件4的兩側上分別設置有推車輪8.1或8.2。在下方局部支撐部件6.2的與第二擺動鉸鏈7.2相對而置的端部9上設置有鉤子10,用來可鬆脫地連接下方局部支撐部件6.2和梯子部件1。
摺疊梯的梯子部件1由兩個梯子部位大梁構成,臺階2水平地設置在這些梯子部位大梁之間。支撐部件4同樣具有兩個支撐部件大梁,它們通過橫置梁21相連。
這三個局部支撐部件5、6.1和6.2鉸鏈狀地圍繞著水平軸相互連接。如圖5所示,在翻開的狀態下(以便豎起摺疊梯),這三個局部支撐部件5、6.1和6.2構成連續的呈直線延伸的支撐部件4。該摺疊梯在豎起支柱18上穩固地豎起。
為了阻止支撐部件4在第二擺動鉸鏈7.1和7.2中朝外彎曲,在此實施例中也對第二擺動鉸鏈7.1和7.2的擺動半徑進行限制,以使鉸鏈臂和分別通過第二擺動鉸鏈7.1或7.2相連的局部支撐部件5和6.1或6.1和6.2能夠最大程度地以180°的角度打開,因此如果每個第二擺動鉸鏈7.1和7.2都完全打開,則相鄰的局部支撐部件5、6.1和6.2都處於線狀的延長部位中。
為此,在每個第二擺動鉸鏈7.1和7.2的區域中在設置在上方的局部支撐部件5或6.1的外側上設置有在其線狀延伸部位中延伸的止擋器件22.1或22.2,用來限制設置在下方的局部支撐部件6.1或6.2的朝外運動,相應的支撐部件大梁在摺疊梯的翻開狀態下抵靠在該止擋器件上。這兩個止擋器件22.1和22.2的形式是沿梯子部件1的方向敞開的套筒。
按本發明的摺疊梯的該實施例還額外地在支撐部件4的上方端部和梯子部件1之間的中間腔16中具有保險橋17,以確保摺疊梯的狀態。
梯子部件1在其豎起支柱18的上方在端部區域14中配備有朝外指的負載薄片19。
在梯子部件1的面向支撐部件4的側面上,在梯子部件1的豎起支柱18和梯子部件1及支撐部件4的連接處之間,分別設置有前輪15,其在摺疊梯豎起時為了起上升輔助器的作用不與地面接觸,因此摺疊梯牢固地豎立在梯子部件1和支撐部件4的豎起支柱18上。
圖6示出了按圖5的在功能上轉換成手推車的摺疊梯。為此,下方局部支撐部件6.2圍繞著第二擺動鉸鏈7.2的鉸鏈軸沿梯子部件1的方向翻轉,其中帶著中間的局部支撐部件6.1,並且已在第二擺動鉸鏈7.1中相對於上方局部支撐部件5同樣沿梯子部件1的方向擺動。
位於最下方的局部支撐部件6.2上的鉤子10與梯子部件1的橫置梁鉤在一起,並且與豎起支柱18間隔開來。通過最下方的局部支撐部件6.2與梯子部件1的結合,產生了封閉的梯形形的支承框架11,其中中間的局部支撐部件6.1與梯子部件1平行地定向。該手推車能夠在推車輪8.1和8.2上拉動或推動。
同樣在按圖2的實施例中,梯子部件1構成了用來接納負載13的負載保持器12。
為了使往前運動更加容易,梯子部件的上方端部構成為把手23,其具有額外設置的懸掛耦合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