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軸視油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12 11:30:56 6
同軸視油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申請公開一種同軸視油器,包括透明管、殼體以及連接管。透明管設置於殼體內,並且部分露出於殼體外,連接管設置於殼體內,並且在殼體內構成氣體輸送管路。同時,連接管和與其同軸心的透明管和殼體之間的間隙構成了液體輸送管路。通過在殼體上開設的通孔可以從殼體外直觀的觀察液體輸送管路中的液體是否含有氣泡,從而解決了傳統視油器不能很好應用於同軸管路的問題,使得本【技術領域】的工作更加簡便、精確。
【專利說明】同軸視油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涉及流體輸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視油器。
【背景技術】
[0002]視油器作為檢查加油品質的工具,其主要是通過觀察油中氣泡的含量來判斷油的品質,被人們廣泛應用。比較傳統的視油器是在液體管路中增添一個透明視窗來觀察是否有氣泡、液體顏色或液體的透明度來判斷是否含有氣體,此種方法僅限於觀察單一液體管路。但是在工作中,往往在液體管路的內部增加新的管路,讓兩者形成同軸管路來配合工作,但是在設有傳統視油器的管路中新增一管路,需要考慮對新增管路精確定位、與其他管路的對接、密封以及後期的維護等問題,其結構非常複雜,經濟成本較高。於是設計一種同軸視油器,使其可以很好的應用於同軸管路中,且結構簡單,經濟成本低廉,顯得尤為關鍵,並且可以填補此項技術的市場空白。
【發明內容】
[0003]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同軸視油器,通過在同軸管路的液體輸送管路開設一通孔,以及在通孔內設置透明管,進而通過透明管觀察同軸管路的液體輸送管路中液體所含有的氣泡,從而解決了傳統視油器不能很好的應用於同軸管路的問題。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揭示了一種同軸視油器,包括透明管、殼體以及連接管。殼體套設於透明管外,且殼體上設置有通孔,通孔對應於透明管且貫穿殼體的表面。連接管的一端固定於殼體內,另一端對應於透明管分別與殼體和透明管相隔一間距,且與透明管和殼體具有相同軸心。連接管為殼體內的氣體輸送管路,連接管與殼體以及透明管之間的間距形成液體輸送管路。
[0005]進一步地,殼體包括第一管體和第二管體,第一管體具有一套合部,第二管體具有一套接部,通孔設置於套合部上,且套合部的內徑匹配於套接部的外徑,第二管體通過套接部卡合於第一管體的套合部內,並且夾制固定透明管於套接部與第一管體相鄰於套合部的內壁面之間。
[0006]進一步地,第一管體的端部內側設置有卡環,連接管的表面設置有氣路固定板,所述氣路固定板貼抵於所述卡環上。
[0007]進一步地,殼體和透明管之間還設置有緩衝橡膠圈。
[0008]進一步地,透明管的兩端面分別與套合部和套接部之間還設置有密封墊。
[0009]進一步地,套接部與套合部其中之一設置有公螺紋,另一設置有母螺紋,套接部通過公螺紋與母螺紋的螺旋連接方式卡合於套合部。
[0010]進一步地,套合部的表面設置有固定頂絲,固定頂絲用來加固第一管體與第二管體的連接。
[0011 ] 進一步地,連接管外側設置有氣體管路密封圈。
[0012]進一步地,殼體外側設置有液體管路密封圈。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可以獲得包括以下技術效果:
[0014]一、設計此同軸視油器填補了市場上同軸視油器的空白,解決同軸管路中的難題。
[0015]二、在殼體和透明管之間還設置有緩衝橡膠圈,不僅可以避免安裝視油器時扭矩過大造成的殼體變形導致透明管碎裂的問題,還可以降低視油器與地面等堅硬物體碰撞時對透明管的衝擊,更好保護透明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申請,並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7]圖1是本申請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0018]圖2是本申請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將配合附圖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的實施方式,藉此對本申請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並達成技術功效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並據以實施。
[0020]如在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組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名詞來稱呼同一個組件。本說明書及權利要求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組件的方式,而是以組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如在通篇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所提及的「包含」為一開放式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誤差範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在一定誤差範圍內解決所述技術問題,基本達到所述技術效果。此外,「耦接」或「電性連接」 一詞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於一第二裝置,則代表所述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性耦接於所述第二裝置,或通過其它裝置或耦接手段間接地電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裝置。說明書後續描述為實施本申請的較佳實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說明本申請的一般原則為目的,並非用以限定本申請的範圍。本申請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0021]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統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統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統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2]實施例描沭
[0023]如圖1和圖2所示,本申請第一實施例所揭示的同軸視油器包括透明管10、殼體20以及連接管30。透明管10可以是但並不局限於玻璃管或塑膠管等具有透光性質的材料所組成的管體。殼體20沿透明管10的軸心方向套設於透明管10外,且殼體20的內徑匹配於透明管10的內徑,讓透明管10的表面貼合於殼體20的內表面,從而使透明管10結合於殼體20內,並且使透明管10的內部空間與殼體20的內部空間相連通。其中,殼體20上設置有貫穿表面的通孔230,此通孔230的位置恰好對應於透明管10,且通孔230的直徑小於或等於透明管10的長度,以便使透明管10通過通孔露出於殼體20表面,而可以很好的通過透明管10觀察內部的流體變化。另外,殼體20和透明管10之間還設置有緩衝橡膠圈110,緩衝橡膠圈110可以是但並不局限於採用多個的形式分別套設於透明管10的相對二端,並且夾制固定於殼體20的內壁面與透明管10的表面之間,其中對於橡膠密封件110的組成材料的選用是根據同軸視油器所輸送的油品或環境溫度的不同需求而定,例如採用丁腈橡膠、耐寒丁腈橡膠和氟橡膠等不同材質的緩衝橡膠圈110。通過緩衝橡膠圈110的配置,不僅可以避免透明管10在安裝於殼體20時由於扭矩過大而造成殼體20變形,從而導致透明管10碎裂的問題,同時還可以降低同軸視油器在操作時不慎與地面或牆面等堅硬物體碰撞時對透明管10產生的衝擊,從而更好地保護透明管10。
[0024]連接管30固定於殼體20內,且連接管30的一端朝向遠離透明管10的方向延伸而伸出於殼體20外,另一端朝向透明管10的方向延伸並且對應於透明管10,其中連接管30沿殼體20的軸心穿設於殼體20內,並且與玻璃管10和殼體20具有相同軸心。從而分別與殼體20和透明管10相隔一間距,其中連接管30用以作為殼體20內的氣體輸送管路A,而連接管30與殼體20之間以及連接管30與透明管10之間所形成的間距用以作為殼體20內的液體輸送管路B。
[0025]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為了維持液體輸送管路B輸送流體時的流暢度,選擇性地在殼體20的內壁面設置有階梯狀結構,讓透明管10卡合於殼體20上的階梯狀結構時,可以在彼此的內壁面之間形成共平面,從而讓液體輸送管路B在平行於殼體20的軸心方向具有相同的截面積,而提供穩定的流體輸送速率。以下對所述的階梯狀結構的形成或配置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0026]殼體20包括第一管體210和第二管體220,第一管體210與第二管體220可以是一體成型結構或者是分體式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是以第一管體210與第二管體220分別為獨立個體的分體式結構作為舉例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
[0027]第一管體210設置有一套合部211,第二管體220的一端設置有與套合部211相應的套接部221,其中第一管體210具有相對二端,且其中一端的外徑小於或等於另一端的內徑,從而在第一管體210內形成階梯狀結構的段差,而在第一管體210上構成套合部211。同樣地,第二管體220上也形成有相類似的階梯狀結構的段差,從而在第二管體220上構成套接部221,其中套合部211的內徑匹配於套接部221的外徑,使套合部211與套接部221為相配合的凹凸結構。並且,通過上述的階梯狀結構的配置方式,使第一管體210與第二管體220之間的整體結構同樣構成相互配合的凹凸結構,此外還可以在套合部211的表面和套接部221的表面分別設置相互匹配的公螺紋與母螺紋,使第一管體210和第二管體220可以通過通過套合部211與套接部221以螺旋連接的方式進行連接,而增加兩者間卡合時的緊密度,從而防止第一管體210與第二管體220之間產生鬆脫。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卡合方式並不構成對本申請的限定,只是對對本實施例加以說明,其他連接方式應當理解為屬於本發明的思想範疇。因此,第二管體220通過套接部221嵌入並卡合於第一管體210的套合部221內,並且在透明管10的相對二側,沿平行於透明管10的軸心方向夾制固定透明管10於套接部221與第一管體210相鄰於套合部211的內壁面之間。其中,在透明管10的相對兩端還可以選擇性地設置有密封墊120,分別設置在透明管10與套合部211和套接部221之間,讓透明管10的相對二端面可以通過密封墊120分別與套合部211和套接部221緊密貼合,而保證液體輸送管路B中的液體不至於從透明管10與第一管體210或第二管體220之間的間隙處洩露。
[0028]另外,在第一管體210的套合部211的表面設置有固定頂絲213,固定頂絲213用來加固第一管體210與第二管體220的連接。此處所揭示的第一管體210與第二管體220可以是通過套合部211與套接部221以緊配合的方式相互卡合連接,也可以是再額外通過固定頂絲213進行加固,此固定方式不構成對本申請的限定,只是對本申請的技術特徵舉例說明,其他方法諸如螺栓連接、卡扣連接等應當屬於本發明的思想範疇,在此不予贅述。
[0029]此外,在第一管體210遠離第二管體220的一端的端部內側設置有卡環212,並且在連接管30的表面設置有氣路固定板310,卡環210部分嵌入於第一管體210的內壁面,氣路固定板310的外周圍同樣嵌入於第一管體210的內壁面,且氣路固定板310沿第一管體210的軸心方向推抵於卡環212上,從而讓連接管30通過氣路固定板310固定於第一管體210內。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連接方式亦是對本實施例加以說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其他使得卡環210與固定板310可以相互連接並且達到固定連接管於第一管體210內的其他連接方式應當屬於本發明的思想範疇。值得說明的是,為了讓流體可以順利的在液體輸送管路B內流動,在氣路固定板310上對應於液體輸送管路B的位置還設置了一個或多個穿孔,使得流體可以通過穿孔自由的在液體輸送管路B內流通。
[0030]承上,由於殼體20的第一管體210與第二管體220為相配合的凹凸結構,因此在本實施例的同軸視油器的使用上,可以通過第一管體210插設於第二管體220內而起到讓多個同軸視油器相互串接的作用(如圖2所示)。工作時,在氣體輸送管路A中輸入氣體,如天然氣等;在液體輸送管路B中輸入液體,如汽油等,並且在這些流體的輸送過程中,可以透過通孔230以及透明管10觀察液體輸送管路B中是否含有氣泡,以判斷液體輸送管路B中是否有氣體。
[0031]並且,為了在多個同軸視油器相互串接時避免所輸送的氣體在相連接的同軸視油器之間洩漏,也可以將連接管30的相對二端設置成相互配合的凹凸結構,並且在連接管30伸出於殼體20外的一端的外表面上還可以選擇性地設置有若干個氣體管路密封圈320。氣體管路密封圈320套設於連接管30上,並且當兩個同軸視油器相互串接時,彼此間的連接管通過凹凸配合結構相互串接時,可以通過氣體管路密封圈320以緊配合的方式緊密結合,從而保證相互串接的氣體輸送管路A的穩定性,避免彼此間產生晃動,並且保證氣體在氣體輸送管路A中穩定的流動,避免氣體在輸送過程中洩漏。其中,氣體管路密封圈320的個數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自由設置,當氣體輸送管路A內的壓力增大時可以適當增加氣體管路密封圈320的數量,以保證氣體輸送管路A輸送氣體時的穩定性。
[0032]同樣地,為了保證液體在液體輸送管路B內流動時的穩定性,以及避免在輸送過程中產生洩露,也可以在殼體20的第一管體210的外表面套設若干個液體管路密封圈214。液體管路密封圈214可以保證相互串接的液體輸送管路B的穩定性以及保證液體在兩個同軸視油器之間流動時在液體輸送管路B內的穩定性。液體管路密封圈214的個數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自由設置,當液體輸送管路B內的壓力增大時可以適當增加液體管路密封圈214的數量,以保證液體在液體輸送管路B中穩定的流動。本實施例是通過在氣體輸送管路A和液體輸送管路B設置氣體管路密封圈320和液體管路密封圈214,以起到加固氣體輸送管路A和液體輸送管路B的作用,以保證在工作時管路的穩定性,但此方法並不構成對本申請的限定,其他緊固方法應當也屬於本發明的思想範疇。
[0033]本申請實施例的同軸視油器解決了傳統視油器不能很好的應用於同軸管路的問題,使用本實施例的同軸視油器應用於同軸管路中,可以省去對新增管路的精確定位以及與其他管路對接、密封以及後期維護等問題;另外其結構簡單,經濟成本較低;再者可以填補此項技術的市場空白。
[0034]上述說明示出並描述了本申請的若干優選實施例,但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申請並非局限於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於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並能夠在本文所述發明構想範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申請的精神和範圍,則都應在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同軸視油器,其特徵在於,包括: 透明管; 殼體,套設於所述透明管外,所述殼體上設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貫穿所述殼體表面,並且對應於所述透明管;以及 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一端固定於殼體內,另一端對應於所述透明管,且所述連接管分別與所述殼體以及所述透明管相隔一間距,並且具有相同軸心; 其中,所述連接管為所述殼體內的氣體輸送管路,而所述間距於所述殼體與所述連接管之間形成液體輸送管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視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包括第一管體和第二管體,所述第一管體具有一套合部,所述第二管體具有一套接部,所述通孔設置於所述套合部上,且所述套合部的內徑匹配於所述套接部的外徑,所述第二管體通過所述套接部卡合於所述第一管體的所述套合部內,並且夾制固定所述透明管於所述套接部與所述第一管體相鄰於所述套合部的內壁面之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同軸視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管體的端部內側設置有卡環,所述連接管的表面設置有氣路固定板,所述氣路固定板貼抵於所述卡環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視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和所述透明管之間還設置有緩衝橡膠圈。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同軸視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透明管的兩端面分別與所述套合部和所述套接部之間還設置有密封墊。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同軸視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套接部與所述套合部其中之一設置有公螺紋,另一設置有母螺紋,所述套接部通過公螺紋與母螺紋的螺旋連接方式卡合於所述套合部。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同軸視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套合部的表面設置有固定頂絲,所述固定頂絲用來加固所述第一管體與所述第二管體的連接。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視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管外側設置有氣體管路密封圈。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視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外側設置有液體管路密封圈。
【文檔編號】F16L55/00GK204062308SQ201420378215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9日
【發明者】軒江淮 申請人:北京長吉加油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