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襯不鏽鋼的複合鑄造管配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05:03:56 3
專利名稱:內襯不鏽鋼的複合鑄造管配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雙金屬複合管配件。
背景技術:
內襯不鏽鋼複合管網中的複合管配件,可以用全不鏽鋼管配件或 內襯不鏽複合管配件,因全不鏽鋼管配件價格高,所以一般還是選用 鑄鐵管內複合不鏽鋼的管配件。通常,如圖l所示,鑄鐵管內壁與內 襯不鏽鋼管的結合,是通過在其間熱注一層有一定厚度的塑料層b實
現,鑄鐵管a、不鏽鋼管c通過塑料層b連成一整體。 該結構存在的缺陷是
(1) 較厚的塑料層造成實際管徑變小, 一般降低一個檔次的公稱
直徑,使管子的送液量減少(如原來為DN25管道,實際變為DN20管 道的流量);
(2) 安裝時螺紋擰得緊松的程度很難把握,螺紋擰得緊,容易 頂住管頭,使管徑更小;螺紋擰得松,配件的臺階與複合管的端面脫 開,介質易進入複合管端面的碳鋼部分,造成腐蝕與汙染;
(3) 由於複合配件的中間層為塑料,使複合配件的使用溫度受 到限制,造成整個複合管網的使用溫度受到中間塑料層的使用溫度範 圍的限制,因而內襯不鏽複合鋼管的使用範圍受到制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現有的內襯不鏽鋼的複合管配件的上述不足, 提供一種管徑增大、不易受腐蝕與汙染、使用溫度範圍更寬廣的內襯 不鏽鋼的複合鑄造管配件。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內襯不鏽鋼的複合鑄造管配件,由內層與外層複合而成,所 述內層為不鏽鋼層,所述的外層為鑄鐵層或鑄鋼層,所述的內層與外 層之間為過盈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的管配件為三通接頭。
或者,所述的管配件為直接頭。
又或者,所述的管配件為彎頭。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為通過鑄造的方法,將鑄鐵(或鑄鋼) 與內復不鏽鋼管兩層融為一體,製造容易,結合可靠,結合後管口徑 沒有縮小,使用溫度範圍更寬廣,大大拓展了不鏽鋼複合鋼管的使用 範圍。另外,複合鑄造管配件的材料與複合鋼管的材料可以完全一致, 給操作、檢測、維修都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滿足了管道網絡用材統一 性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相對傳統的複合管配件,其管徑 增大,流量增大;(2)介質不會與碳鋼管接觸,不產生腐蝕和汙染; (3)不含塑料層,使用溫度範圍更寬廣;(4)兩金屬層結合牢靠。
圖1是現有的鑄鐵管內複合不鏽鋼的管配件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見圖2,本實施例涉及一種內襯不鏽鋼的複合鑄造管三通接頭。
一種內襯不鏽鋼的複合鑄造管三通接頭,由內層2與外層1複合 而成,所述內層2為不鏽鋼層,所述的外層l為鑄鐵層,也可以是鑄 鋼層,所述的內層2與外層3之間為過盈連接。本實施例採用鑄造的方法,將鑄鐵(或鑄鋼)與內復不鏽鋼兩層 融為一體,其具體製造方法如下
在鑄造澆注前,內襯用的不鏽鋼管層先與型砂做成泥心,與型模 成型後,將融化的鑄鐵(鋼)液注入砂模澆注成形。在澆注時,鋼(鐵) 水的熱量傳遞給不鏽鋼及型芯,這時溶液與不鏽鋼泥心一起膨脹,冷 卻時,因固態的收縮率不同,最裡面型芯石英砂,熱脹很大,收縮也 很大;中間不鏽鋼熱脹比石英小很多,收縮也很小;外面是鋼或鐵, 由於鋼或鐵金屬中含碳量都比不鏽鋼高,收縮率也比不鏽鋼大,所以, 冷卻後鋼或鐵鑄件內壁緊緊壓住不鏽鋼管外層,造成界面上很強的結 合力。
本實施例採用鑄造的方法,將鑄鐵(或鑄鋼)與內復不鏽鋼兩層 融為一體,製造容易,結合可靠,結合後管口徑沒有縮小,使用溫度 範圍更寬廣,大大拓展了不鏽鋼複合鋼管的使用範圍。另外,複合鑄 造管配件的材料與複合鋼管的材料可以完全一致,給操作、檢測、維 修都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滿足了管道網絡用材統一性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複合管配件不應僅局限於本實施例所述的三通 接頭,還包含直接頭、彎頭等複合管配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及 於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所能想到的等同技術手 段。
權利要求1、一種內襯不鏽鋼的複合鑄造管配件,由內層與外層複合而成,所述內層為不鏽鋼層,所述的外層為鑄鐵層或鑄鋼層,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層與外層之間為過盈連接。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內襯不鏽鋼的複合管焊接管配件,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管配件為三通接頭。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內襯不鏽鋼的複合管焊接管配件,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管配件為直接頭。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內襯不鏽鋼的複合管焊接管配件,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管配件為彎頭。
專利摘要一種內襯不鏽鋼的複合鑄造管配件,由內層與外層複合而成,所述內層為不鏽鋼管層,所述的外層為鑄鐵管層或鑄鋼管層,所述的內層與外層之間為過盈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複合鑄造管配件的材料與複合鋼管的材料可以完全一致,給操作、檢測、維修都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滿足了管道網絡用材統一性的要求;(2)相對傳統的複合管配件,其管徑增大,流量增大;(3)介質不會與碳鋼管接觸,不產生腐蝕和汙染;(4)不含塑料層,使用溫度範圍更寬廣;(5)兩金屬層結合牢靠。
文檔編號F16L9/00GK201255272SQ20082016406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4日
發明者宗 付, 曹志錫, 李文武, 陳慧明 申請人:浙江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