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肩周炎外敷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19:28:01 1
一種治療肩周炎外敷中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肩周炎外敷中藥,其特徵在於其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配比為:生川芎20-30、雞血藤20-30、蔥白20-30、續斷15-25、桂枝15-25、關白附15-25、片薑黃10-20、伸筋草10-20、黃柏10-20、荊芥10-15、紅花10-15、生薑10-15、生半夏8-12、生天南星8-12、生麻黃8-12、胡椒8-12、生草烏6-10、肉桂6-10、細辛5-8。本發明中藥,組方合理,製備簡單,使用方便,經多年臨床應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合,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癒率96%。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肩周炎外敷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中醫藥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肩周炎外敷中藥。
【背景技術】
[0002]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疾病,多發生在40歲以上中老年人,體力勞動者較多。其病因來自肩部本身和外部因素,如退行性病變,過度活動產生的慢性致傷力;外傷後固定過久,引發肩周組織萎縮、粘連;或因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發生的肩部牽拉病等。其臨床表現,是肩部疼痛,呈慢性發作疼痛逐漸加劇,勞累後疼痛加重,因受寒致病者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晝輕夜重為本病特點。二是活動受限,上肢外展、上舉、後伸等動作不能完成。三是怕冷,甚至夏天都不敢吹風。四是肩關節周圍有明顯壓痛點。五是病久者會產生肌肉萎縮與痙攣。目前對該病的治療無特效措施,主要採取保守療法,以口服消炎鎮痛藥,局部封閉,針灸推拿,中藥外敷等綜合療法。針對該病特點,發明人在臨床實踐中,對用中藥治療肩周炎,進行了長期研究總結,優選出一種療效十分顯著的外敷中藥。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中藥所用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配比為:生川芎20-30(25)、雞血藤 20-30(25)、蔥白 20-30(25)、續斷 15-25(20)、桂枝 15-25 (20)、關白附 15-25(20)、片薑黃 10-20(15)、伸筋草 10-20(15)、黃柏 10-20(15)、荊芥 10-15(12)、紅花 10-15(12)、生薑10-15 (12)、生半夏 8-12 (10)、生天南星 8_12 (10)、生麻黃 8_12 (10)、胡椒 8_12 (10)、生草烏6-10 (8)、肉桂 6-10 (8)、細辛 5-8 (6)。
[0004]本發明中藥最佳組方重量為括號內數字。
[0005]本發明各味藥材的功能主治如下:川芎一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治:月經不調,肢體麻木,跌打損傷,瘡癰腫痛,風溼痛等。雞血藤-補血活血,舒筋通絡。治:血虛筋骨酸痛,月經不調,風溼痺痛等。蔥白-發汗解表,散寒通陽,解毒散結。治:感冒風寒,陰寒內盛,厥冷,瘡癰疔毒等。續斷-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腰膝酸痛,跌打損傷等。桂枝一解表散寒,溫通經絡。治:感冒風寒,關節酸痛等。關白附-祛寒溼,化痰解毒,散結。治:中風痰多,口眼歪斜,寒溼痺痛,半身不遂。片薑黃-行氣,活血,通經止痛。治:風溼痺痛,肢體酸痛,損傷瘀痛,癰腫。伸筋草一祛風散寒,除溼消腫,舒筋活絡。治:風寒溼痺,肢遠麻木,絡脈拘攣,疼痛,跌打損傷,腫痛。黃柏一清熱,瀉火,退虛熱。治:足膝腫痛,瘡瘍腫毒,溼疹等。荊芥一發汗解表,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怕風,瘡瘍初起等。紅花一活血散瘀,通經。治:月經不調,跌打損傷,關節酸痛等。生薑一發表散寒,溫中止吐。治:感冒風寒,腹痛吐瀉,風寒咳嗽等。半夏-燥溼化痰,降逆止吐,消痞散結。治:咳嗽氣喘痰多,胸脘脹滿,反胃嘔吐,中風痰厥等。天南星-燥溼化痰,祛風止痙。治:頑痰咳嗽,口眼歪斜,跌打損傷,破傷風等。麻黃-發汗,平喘,利水。治:風寒發熱,怕冷無汗,水腫,風疹等。胡椒-溫中止痛。治:脘腹冷痛等。草烏-祛風溼,散寒止痛。治:風寒溼痺,中風癱瘓,破傷風,癰疽,疔瘡等。肉桂-補火溫陽,祛寒止痛,溫通經脈。治:腎陽虛弱,腰膝冷痛,肢冷,痛經等。細辛---祛風,散寒止痛,溫肺化飲,宣通鼻竅。治:風寒表證,頭痛,痺痛,鼻塞多涕等。從上述各味藥材的功能、主治可以看出,這些藥物多數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散寒,通經止痛等功能,對治療肩周炎病的針對性很強,部分藥物有舒筋活絡,調和藥性作用。縱觀整體處方用藥,按君、臣、佐、使相配伍,在各種藥材的相互配合下使其發揮最大效率,用藥取疊加方式,可增強藥物的療效。本發明是治療肩周炎療效十分顯著的外敷中藥。
[0006]本發明的製備方法:
[0007]按處方及重量精選原料藥材,先將生薑、蔥白以外的17味藥材製成細藥粉,將姜、蔥合一起搗爛,加入藥粉,再兌入適量50度以上白酒拌勻,然後放鍋內炒熱。
[0008]本發明的用法:
[0009]將炒好的藥粉,趁熱(勿過熱防燙傷)敷於患處,外用紗布包紮固定,隔I天敷I次,5次I療程。
[0010]本發明中藥,組方合理,製備簡單,使用方便,經多年臨床應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合,無毒副作用,是治療肩周炎特效的外敷中藥,有效率100%,治癒率96%。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實施例1
[0012]1、一種治療肩周炎外敷中藥,其特徵在於其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下同)配比為:生川芎20、雞血藤20、蔥白20、續斷15、桂枝15、關白附15、片薑黃10、伸筋草10、黃柏10、荊芥10、紅花10、生薑10、生半夏8、生天南星8、生麻黃8、胡椒8、生草烏6、肉桂6、細辛5。
[0013]2、本發明的製備方法:按處方及重量精選原料藥材,先將生薑、蔥白以外的17味藥材製成細藥粉,將姜、蔥合一起搗爛,加入藥粉,再兌入適量50度以上白酒拌勻,然後放鍋內炒熱。
[0014]3、本發明的用法:將炒好的藥粉,趁熱(勿過熱防燙傷)敷於患處,外用紗布包紮固定,隔I天敷I次,5次I療程。
[0015]實施例2
[0016]1、一種治療肩周炎外敷中藥,其特徵在於其原料藥材和重量配比為:生川芎25、雞血藤25、蔥白25、續斷20、桂枝20、關白附20、片薑黃15、伸筋草15、黃柏15、荊芥12、紅花12、生薑12、生半夏10、生天南星10、生麻黃10、胡椒10、生草烏8、肉桂8、細辛6。
[0017]2、製備方法及用法同實施例1。
[0018]實施例3
[0019]1、一種治療肩周炎外敷中藥,其特徵在於其原料藥材和重量配比為:生川芎30、雞血藤30、蔥白30、續斷25、桂枝25、關白附25、片薑黃20、伸筋草20、黃柏20、荊芥15、紅花15、生薑15、生半夏12、生天南星12、生麻黃12、胡椒12、生草烏10、肉桂10、細辛8。
[0020]2、製備方法及用法同實施例1。
[0021]肩周炎診斷、治療標準及本發明中藥療效總結:
[0022]1、診斷標準:一是肩部疼痛,呈慢性發作疼痛逐漸加劇,勞累後疼痛加重,因受寒致病者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晝輕夜重為本病特點。二是活動受限,上肢外展、上舉、後伸等動作不能完成。三是怕冷,甚至夏天都不敢吹風。四是肩關節周圍有明顯壓痛點。五是病久者會產生肌肉萎縮與痙攣。
[0023]2、治療標準:有效一疼痛減輕,病情好轉。治癒一痛感消除,身體康復。
[0024]3,2011年至2013年,有22名患者使用本發明外敷中藥,治癒20人,未復發,基本康復2人。
[0025]4、本發明中藥,組方合理,製備簡單,使用方便,經多年臨床應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合,無毒副作用,是治療肩周炎的特效外敷中藥,有效率100%,治癒率96%。
[0026]病例介紹:
[0027]以下病例處方用藥重量,按實施例2標準使用。
[0028]1、杜某某,女,53歲,2011年2月就診,患者左肩得肩周炎半年多,推拿、電療都治過,但病情仍時好時壞,疼痛重時上肢活動受限,需吃止痛藥緩解。使用本發明中藥外敷治療,第1次疼痛明顯減輕,連用5次治癒,後鞏固治療I療程。隨訪,未復發。
[0029]2、從某某,男,49歲,2012年7月就診,患者在建築工地幹活時拉傷右肩,因未及時治療導致成肩周炎,重時右臂舉伸受限不能工作。使用本發明中藥治療,3療程痊癒。隨訪,未復發。
[0030]3、郭某某,男,64歲,2013年10月就診,因勞累加受寒患肩周炎病I年餘,天氣變化病情加重,多次針灸 、推拿、吃藥治療也未治好,使服用本發明中藥外敷,每療程間歇3天,4療程治癒。隨訪,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肩周炎外敷中藥,其特徵在於其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配比為:生川芎20-30、雞血藤20-30、蔥白20-30、續斷15-25、桂枝15-25、關白附15-25、片薑黃10-20、伸筋草10-20、黃柏10-20、荊芥10-15、紅花10-15、生薑10-15、生半夏8_12、生天南星8-12、生麻黃8-12、胡椒8-12、生草烏6_10、肉桂6_10、細辛5_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治療肩周炎外敷中藥,其特徵在於其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配比為:生川芎25、雞血藤25、蔥白25、續斷20、桂枝20、關白附20、片薑黃15、伸筋草15、黃柏15、荊芥12、紅花12、生薑12、生半夏10、生天南星10、生麻黃10、胡椒10、生草烏8、肉桂8、細辛6。`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3861071SQ201410096371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0日
【發明者】慈靜, 胡偉 申請人:慈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