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06:00:2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品染整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
背景技術:
目前布料染色生產設備是先將需要染色的布料放置於卷料裝置上,然後布料在拉力的作用下進入至染色軋車中染色,等染色完成後將布料烘乾,最後收料,現有的布料染色生產設備都無法完成布料的不間斷供應和不間斷收卷,因為卷料裝置上只能放置一定量的布料,當卷料裝置上的布料供應完畢後,若需為整個布料染色生產設備續添布料,就得停止整個布料染色生產設備的工作後,再在卷料裝置上添上一卷新的布料,並續接上一卷布料,才可啟動整個布料染色生產設備,以繼續進行布料的染色,但是這樣會降低布料的染色效率。通常情況下,由於烘乾裝置兩邊容易散熱,很容易出現烘箱內左中右溫度不一致,造成布料寬幅方向的色差,次品率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其在換料和收卷過程中不需停止運行,並且布料左中右色差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用於布料染色和烘乾,該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包括沿布料的運輸方向依次設置的帶儲料功能的放卷機組、染色軋車、烘乾定型機、布料雙面風冷裝置、牽引裝置及收卷機組;所述放卷機組包括放卷裝置、及位於所述放卷裝置和染色軋車之間的第一儲料槽、可調節布料運動速度的快速輸送裝置和至少一導輪;所述第一儲料槽位於所述快速輸送裝置和導輪的下方;所述導輪位於所述快速輸送裝置和所述染色軋車之間。
優選地,底輪為一大直徑的鋼輪,壓輪為一支膠輪。
優選地,第一儲料槽與放卷裝置為一體結構設計。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快速輸送裝置包括底輪、與所述底輪相對的壓輪、 連接所述底輪的第一氣動件及連接所述壓輪的第一動力件。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放卷機組還包括位於所述快速輸送裝置和染色軋車之間的第一展開輪組,所述第一展開輪組包括至少一第一展開輪。
優選地,所述第一展開輪可以是弧形彎輥或鋁片式展開輪或中間大兩端小的中高式展開輪。
所述放卷機組還包括上機架及下機架,所述放卷裝置、第一儲料槽、快速輸送裝置、第一展開輪組和導輪均為一體式設計且均位於所述上機架上;所述上機架和下機架之間設有糾偏油缸,所述糾偏油缸的一端與所述上機架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下機架連接,所述上機架的四端角上設有滾輪,所述下機架對應上機架的滾輪設有軌道。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放卷機組還包括第二動力件和第三動力件,所述第一展開輪組連接所述第一動力件或第二動力件或第三動力件。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放卷機組還包括張力控制裝置,所述張力控制裝置位於所述快速輸送裝置和染色軋車之間,所述張力控制裝置包括張力輪及剎車件,所述剎車件為磁粉式剎車或電磁式剎車或機械式阻力裝置,所述張力輪的一端連接所述剎車件,另一端通過離合器連接所述第一動力件或所述第三動力件。
優選地,所述張力輪可以是普通的導輪,也可以是中間大兩端小的中高式展開輪。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儲料槽上設有第一前承託杆,所述第一前承託杆的一端連接第一吹風機,所述第一前承託杆為空心鋼管,所述第一前承託杆靠近所述壓輪的一側設有第一吹氣孔,所述第一吹氣孔的出風風向朝向所述底輪和布料之間。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放卷機組靠近所述染色軋車一側設有布料防皺裝置,所述布料防皺裝置包括升降導輪、兩旋轉臂及驅動件;所述兩旋轉臂分別連接所述升降導輪的兩端,所述驅動件連接所述旋轉臂。
優選地,升降導輪可以是普通的導輪也可以是各種類型的展開輪,而驅動件可以是氣動件或油壓件。
通過所述布料防皺裝置的升降,使得放卷機組與所述染色軋車之間的距離可以通過改變所述升降導輪的位置來改變,使得正常生產時放卷機組與所述染色軋車之間的距離變小,避免距離過長而使布料產生皺褶,而清洗染色軋車時,又可保證有足夠多的位置空間供操作使用。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烘乾定型機包括烤箱、貫穿所述烤箱的布料輸送軌道裝置、若干設於所述布料輸送軌道裝置上的針板、設於所述烤箱進料口處的氣壓毛刷或鋼刷裝置;所述針板上設有鋼針,以使基材被穿設固定;所述烤箱分為若干節,所述烤箱內沿所述烤箱的長度方向設有若干個加熱區;各所述加熱區內設有上加熱層和下加熱層,在所述上加熱層和下加熱層中至少所述下加熱層為高度可調的加熱層;所述下加熱層的四角設有導向滑軌,所述下加熱層通過一升降氣缸通過鋼絲繩或鏈條連接傳遞軸與下加熱層相連。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上加熱層和下加熱層上均設有若干石英發熱管,所述石英發熱管各自連接可控矽,所述石英發熱管分兩種,一種為用於加熱布料整個寬度的主發熱管,所述主發熱管的中心軸線平行於布料的運動方向,另一種為用於加熱布料邊部的補充發熱管,所述補充發熱管又分為加熱布料右邊部的右補充發熱管和加熱布料左邊部的左補充發熱管;所述烤箱內沿所述烤箱的長度方向依次設有若干測溫控制裝置,各所述測溫控制裝置包括兩測溫組件,所述兩測溫組件分別位於所述加熱區的上側和下側;各所述測溫組件包括位於布料中間部位的中非接觸式測溫儀、位於布料右邊部的右非接觸式測溫儀及位於布料左邊部的左非接觸式測溫儀,所述中非接觸式測溫儀與連接所述主發熱管的可控矽連接,所述右非接觸式測溫儀與連接所述右補充發熱管的可控矽連接,所述左非接觸式測溫儀與連接所述左補充發熱管的可控矽連接。
優選地,第一節和第二節烤箱共用一測溫裝置,同理,第三和第四節烤箱的共用一測溫裝置,第五和第六節烤箱的共用一測溫裝置,依次類推。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牽引裝置為氣壓式牽引輪組件,所述牽引裝置包括上牽引輪、位於所述上牽引輪下方的下牽引輪、連接所述上牽引輪的第二氣動件及連接所述下牽引輪的第四動力件。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收卷機組包括收卷裝置及位於所述牽引裝置和收卷裝置之間的第二儲料槽、第二展開輪組;第二展開輪組包括至少一第二展開輪。
優選的,所述第二展開輪可以是弧形彎輥或鋁片式展開輪或中間大兩端小的中高式展開輪。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收卷機組還包括第五動力件,所述第二展開輪組連接所述第四動力件或第五動力件。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儲料槽上設有第二前承託杆,所述第二前承託杆的一端連接一吹風機,所述第二前承託杆為空心鋼管,所述第二前承託杆靠近所述壓輪的一側設有第二吹氣孔,所述第二吹氣孔的出風風向朝向所述下牽引輪和布料之間。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其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放卷機組上設置快速輸送裝置,當整個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正常工作時,布料在快速輸送裝置的線速度等於布料在布料連續染色其他部位的線速度,不會發生布料在第一儲料槽內堆積,當放卷裝置上的布料卷快要用完時,快速輸送裝置的線速度可以提高,使布料在快速輸送裝置的線速度大於布料在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其他部位的線速度,因為布料在快速輸送裝置的線速度大於布料在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其他部位的線速度,使得快速輸送裝置輸送的布料在第一儲料槽內大量聚集,當放卷裝置上的布料卷用完後,迅速在放料卷上放上一新布料卷,並將該新布料卷接上上一布料卷的尾端,由於第一儲料槽內儲存了大量的布料,所以整個生產線還可以繼續工作,無需停機,而且也為新布料卷的放置,以及新布料卷和上一布料卷的連接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示的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的放卷機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的烘乾定型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所述的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的雙面風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所示的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的收卷機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0、放卷機組;11、放卷裝置;12、第一儲料槽;121、第一前承託杆;122、第一吹風機;13、快速輸送裝置;131、底輪;132、壓輪;133、第一動力件;134、第一氣動件;14、導輪;15、第一展開輪組;16、第二動力件;17、張力控制裝置;171、張力輪;172、剎車件;173、離合器;18、布料防皺裝置;181、升降導輪;182、旋轉臂;183、驅動件;19、糾偏裝置;100、第三動力件;110、上機架;120、下機架;
20、染色軋車;
30、烘乾定型機;31、烤箱;311、上加熱層;312、下加熱層;313、發熱管;314、導向滑軌;315、升降氣缸;316、鏈條;317、測溫控制裝置;32、布料輸送軌道裝置;33、針板;34、氣壓鋼刷裝置;
40、雙面風冷裝置;41、上風排;42、下風排;43、布料過道;44、風機;
50、牽引裝置;51、上牽引輪;52、下牽引輪;53、第二氣動件;54、第四動力件;
60、收卷機組;61、收卷裝置;62、第二儲料槽;621、第二前承託杆;622、第二吹風機;63、第二展開輪組;64、第五動力件;
70、氣動擺臂式角位電位器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並不限於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用於布料染色和烘乾,該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包括沿布料的運輸方向依次設置的帶儲料 功能的放卷機組10、染色軋車20、烘乾定型機30、布料雙面風冷裝置40、牽引裝置及收卷機組60;放卷機組10、染色軋車20、烘乾定型機30、布料雙面風冷裝置40和收卷機組60分別完成布料送料、布料染色、布料烘乾定型及布料收料工序。
如圖2所示,放卷機組10包括放卷裝置11、及位於放卷裝置11和染色軋車20之間的第一儲料槽12、可調節布料速度的快速輸送裝置13和至少一導輪14;第一儲料槽12位於快速輸送裝置13和導輪14的下方;導輪14位於快速輸送裝置13和染色軋車20之間;快速輸送裝置13包括底輪131、與底輪131相對的壓輪132、連接底輪131的第一氣動件134及連接壓輪132的第一動力件133;第一氣動件134用於驅動底輪131靠近或遠離壓輪132,第一動力件133用於提高壓輪132的線速度。快速輸送裝置13用於調節布料的輸送速度,以使布料在快速輸送裝置13的速度大於布料在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其他部位的速度。在整個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正常工作時,第一動力件133不啟動,布料在快速輸送裝置13的線速度等於布料在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其他部位的線速度,不會發生布料在第一儲料槽12內堆積,當放卷裝置11上的布料卷快要用完時,啟動第一動力件133,第一動力件133驅動壓輪132轉動,使布料在快速輸送裝置13的線速度大於布料在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其他部位的線速度,因為布料在快速輸送裝置13的線速度大於布料在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其他部位的線速度,使得快速輸送裝置13輸送的布料在第一儲料槽12內大量聚集,當放卷裝置11上的布料卷用完後,迅速在放料卷51上放上一新布料卷,並將該新布料卷接上上一布料卷的尾端,由於第一儲料槽內12儲存了大量的布料,所以整個生產線還可以繼續工作,無需停機,而且也為新布料卷的放置,以及新布料卷和上一布料卷的連接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在本實施例中,底輪131為一大直徑的鋼輪,壓輪132為一支膠輪,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因靜電或慣性將布料反捲入底輪131。在換卷過程中底輪131的線速度為整個布料連續生產線的線速度的1.5倍以上。
所述放卷機組還包括上機架110及下機架120,所述放卷裝置、第一儲料槽、快速輸送裝置、第一展開輪組和導輪均為一體式設計且均位於所述上機架110 上;所述上機架110和下機架120之間設有糾偏油缸,所述糾偏油缸的一端與所述上機架110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下機架120連接,所述上機架110的四端角上設有滾輪,所述下機架120對應上機架110的滾輪設有軌道。
第一儲料槽12上設有第一前承託杆121,第一前承託杆121的一端連接第一吹風機,第一前承託杆121為空心鋼管,第一前承託杆121靠近底輪131的一側設有第一吹氣孔,第一吹氣孔的出風風向朝向底輪131和布料之間,第一前承託杆121吹出的風可以有效消除底輪131上產生的靜電,以避免布料回卷捲入底輪131。
放卷機組10件還包括位於快速輸送裝置13和染色軋車20之間的第一展開輪組15,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展開輪組15位於第一儲料槽12的上方;第一展開輪組15包括至少一第一展開輪,第一展開輪可以是弧形彎輥或鋁片式展開輪或中間大兩端小的中高式展開輪。
放卷機組還包括第二動力件16和第三動力件100,第一展開輪組15的動力可由布料的動力提供,可由第一動力件133提供,即第一展開輪組15傳動連接第一動力件133,也可由第二動力件16或第三動力件100提供,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展開輪組15的動力由第二動力件16提供。
放卷機組10件還包括位於快速輸送裝置13和染色軋車20之間的張力控制裝置17,在本實施例中,張力控制裝置17包括張力輪171、剎車件172及第三動力件100,剎車件172為磁粉式剎車或電磁式剎車,張力輪171的一端連接連接剎車件172,另一端通過離合器173連接第一動力件133或第三動力件100,在本實施例中,張力輪171連接第三動力件100,而張力輪171可以是普通的導輪14,也可以是中間大兩端小的中高式展開輪。
放卷機組10還包括位於第一儲料槽12和烘乾定型機30之間的糾偏裝置19,用於防止布料在運送過程中發生偏移。
第一儲料槽12固定於上機架上,在固定第一儲料槽12的上機架上第一儲料槽12和染色軋車20之間設有布料防皺裝置18,布料防皺裝置18包括升降導輪181、兩旋轉臂182及驅動件183,升降導輪181的兩端分別連接兩旋轉臂182,兩旋轉臂182遠離升降導輪181的一端均鉸接於機架上,驅動件183連接兩旋 轉臂182,在本實施例中,升降導輪181可以是普通的導輪14也可以是各種類型的展開輪,而驅動件183可以是氣動件或油壓件。當驅動件183驅動升降導輪181時,升降導輪181的兩端發生旋轉。正常生產時,驅動件183的輸出軸為伸出狀態,此時升降導輪181接近染色軋車20,避免了布料因距離過長而產生的褶皺。當需要清洗染色軋車20時,通過驅動件183驅動升降導輪181遠離染色軋車20,以為清洗染色軋車20騰出空間。
如圖3所示,烘乾定型機30包括烤箱31、貫穿烤箱31的布料輸送軌道裝置32、若干設於鏈條316輸送裝置上的針板33、設於烤箱31進料口處的氣壓毛刷或鋼刷裝置34;針板33上設有鋼針,以使基材被穿設固定;氣壓鋼刷裝置34用於壓於布料上以使鋼針穿過布料;烤箱31分為若干節,優選為8節,優選每節的長度為3米,烤箱31內沿烤箱31的長度方向設有若干個加熱區;各加熱區內設有上加熱層311和下加熱層312,在上加熱層311和下加熱層312中至少下加熱層312為高度可調的加熱層,以防止烘乾定型機30停機時溫度過高而使布料燙壞甚至著火。下加熱層312的調節方式可以是手動的、電動的,也可以是氣動調節,在本實施例中,下加熱層312的調節方式是氣動調節方式。具體地,下加熱層312通過鏈條316連接升降氣缸315,以實現下加熱層312的上下運動;下加熱層312的四端角處設有導向滑軌314,以使下加熱層312實現穩定的上下直線運動。通過控制升降氣缸315的往復運動來實現下加熱層312的上下運動,可有效避免布料因停機或脫針造成溫度過高而燙傷布料。
優選的,上加熱層311和下加熱層312內均設有石英發熱管313,以通過石英發熱管313發熱實現對布料的烘乾。石英發熱管313分兩種,一種為用於加熱布料整個寬度的主發熱管,所述主發熱管的中心軸線平行於布料的運動方向,另一種為用於加熱布料邊部的補充發熱管,所述補充發熱管又分為加熱布料右邊部的右補充發熱管和加熱布料左邊部的左補充發熱管;補充發熱管又分為加熱布料右邊部的右補充發熱管和加熱布料左邊部的左補充發熱管,在本實施例中,主發熱管和補充發熱管的軸線方向均垂直於布料的運行方向,在每十支並列排放的主發熱管的兩側分別設置一補充發熱管。當然,在本實用新型中,補充發熱管的排列方式不僅僅限於此種,在其他實施例中,補充發熱管的軸線方 向可垂直於布料的運動方向。
所述烤箱31內沿所述烤箱31的長度方向依次設有若干測溫控制裝置317,各所述測溫控制裝置317包括兩測溫組件,所述兩測溫組件分別位於所述加熱區的上側和下側;各所述測溫組件包括位於布料中間部位的中非接觸式測溫儀、位於布料右邊部的右非接觸式測溫儀及位於布料左邊部的左非接觸式測溫儀,所述中非接觸式測溫儀與連接所述主發熱管的可控矽連接,用於控制主發熱管的發熱功率,所述右非接觸式測溫儀與連接所述右補充發熱管的可控矽連接,用於控制右補充發熱管的發熱功率,所述左非接觸式測溫儀與連接所述左補充發熱管的可控矽連接,用於控制左補充發熱管的發熱功率。
優選第一節和第二節烤箱31共用一測溫控制裝置317控制溫度,同理,第三和第四節烤箱31共用一測溫控制裝置317控制溫度,第四和第五節烤箱31共用一測溫控制裝置317控制溫度,依次類推。
烤箱31入口第一節的發熱功率應為其他加熱區功率的1.2倍以上,優選第一節和第二節烤箱31的上下各3組,每組6支主發熱管,每支主發熱管的功率為2kw;其餘各節烤箱31的上下各3組,每組6支主發熱管,每支主發熱管的功率為1.5kw。
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還包括雙面風冷裝置40和牽引裝置50之間的氣動擺臂式角位電位器裝置70;氣動擺臂式角位電位器裝置70用於調節布料的鬆緊。
如圖4所示,雙面風冷裝置40包括上風排41、下風排42及位於下風排42下方的風機44,上風排41和下風排42之間具有布料過道43,上風排41和下風排42靠近布料過道43的一側均設有風排出風口,風機44用於向上風排41和下風排42內送風。風機44將冷風通過管道送至上風排41和下風排42,上風排41對布料的上表面噴射冷風,下風排42對布料的下表面噴射冷風,從而起到冷卻布面的作用。
牽引裝置50為氣壓式牽引輪組件,牽引裝置50包括上牽引輪51、位於上牽引輪51下方的下牽引輪52、連接上牽引輪51的第二氣動件53及連接下牽引輪52的第四動力件54。第二氣動件53用於驅動上牽引輪51靠近或遠離下牽引輪52,第四動力件54用於提高下牽引輪52的線速度。在整個布料連續染色生 產線正常工作時,第四動力件54不啟動,下牽引輪52的線速度與第二展開輪組63的線速度是一致的,不會發生布料在第二儲料槽62內堆積,當收卷機組60快要收完一定量的布料時,啟動第四動力件54,第四動力件54驅動下牽引輪52轉動,使下牽引輪52的線速度大於第二展開輪組63的線速度,因為下牽引輪52的線速度大於第二展開輪組63的線速度,使得牽引裝置50輸送的布料在第二儲料槽62內大量聚集,當收卷裝置61收完一定量的布料後,將收卷裝置61上收好的布料卷從其餘沒收好的布料上剪斷,然後卸下,最後將沒收好的布料的末端連接在收卷裝置61上,並啟動收卷裝置61對布料進行再次收料,由於第二儲料槽62內在牽引裝置50的作用下收集了一定量的布料,所以在卸料過程中無需停止整個生產線的工作,提高了布料連續染色生產線的工作效率。
如圖5所示,收卷機組60包括收卷裝置61及位於牽引裝置50和收卷裝置61之間的第二儲料槽62、第二展開輪組63,第二展開輪組63對應第二儲料槽62設置且位於第二儲料槽62的上方;第二展開輪組63包括至少一第二展開輪,第二展開輪可以是弧形彎輥或鋁片式展開輪或中間大兩端小的中高式展開輪。
收卷機組60還包括第五動力件64,第二展開輪組63的動力可以是布料的動力提供,也可以是第四動力件54提供,即第二展開輪組63連接第四動力件54,還可以是第五動力件提供,即第二展開輪組63連接第五動力件54,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展開輪組的動力由第五動力件提供,第五動力件64有助於收卷機組對積聚在第二儲料槽62內的布料進行收卷。
優選的,第二儲料槽62上設有第二前承託杆621,第二前承託杆621的一端連接第二吹風機,第二前承託杆621為空心鋼管,第二前承託杆621靠近下牽引輪52的一側設有第二吹氣孔,第二吹氣孔的出風風向朝向下牽引輪52和布料之間,第二前承託杆621上出來的風可以有效消除下牽引輪52上產生的靜電,以避免布料回卷捲入下牽引輪52。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 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