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拖拉機變速箱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16:15:21
專利名稱:新型拖拉機變速箱的製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於小四輪拖拉機的新型拖拉機變速箱。
二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小四輪拖拉機用的變速箱儘管種類很多,但其結構和原理大致相同,以泰山系列小四輪拖拉機的變速箱為例(見圖1),其結構和原理為齒輪Z1固定在I軸(I)上,高速擋主動齒輪Z2、低速擋主動齒輪Z3通過隔套固定在II軸(II)上、其中高速檔主動齒輪Z2與齒輪Z1為一對常嚙合齒輪,高速檔滑動齒輪Z4、低速檔滑動齒輪Z5與III軸(III)通過花鍵滑動聯接、其中高速檔滑動齒輪Z4與低速檔滑動齒輪Z5通過聯接套聯接,II、V檔主動齒輪Z6、IV、VI檔主動齒輪Z7、I、III檔主動齒輪Z8與III軸(III)固定聯接,II、V檔滑動齒輪Z11、IV、VI檔滑動齒輪Z10、I、III檔滑動齒輪Z9與IV軸(IV)通過花鍵滑動聯接、其中II、V檔滑動齒輪Z11與IV、VI檔滑動齒輪Z10之間、IV、VI檔滑動齒輪Z10與I、III檔滑動齒輪Z9之間通過聯接套聯接,減速小齒輪Z12固定在IV軸(IV)上,並與固定在V軸(V)上的減速大齒輪Z13常嚙合,V軸(V)上還設有齒輪Z14,齒輪Z14與安裝在VI軸(VI)上的差速器總成(4)的齒圈Z15常嚙合,VI軸(VI)為二個半軸;差速器總成(4)通過VI軸(VI)與拖拉機的驅動輪聯接,這樣,發動機的動力由I軸(I)通過齒輪Z1與高、低檔主動齒輪Z2、Z3的變速嚙合,高、低檔主動齒輪Z2、Z3與高、低檔滑動齒輪Z4、Z5的變速嚙合,II、V檔、IV、VI檔、I、III檔主動齒輪Z6、Z7、Z8與II、V檔、IV、VI檔、I、III檔滑動齒輪Z11、Z10、Z9的變速嚙合,減速小齒輪Z12與減速大齒輪Z13的變速嚙合,齒輪Z14與齒圈Z15的變速嚙合,把動力傳遞給差速器總成(4),再由差速器總成(4)通過VI軸(VI)傳遞給驅動輪,實現拖拉機的行駛。而發動機給農機具的動力,則由軸I(I)伸出變速箱的一端(在圖1中的下端)輸出,由於有VI軸(VI)和輪胎的限制,無法有效地將這動力傳遞給諸如旋耕機,播種機等部份農機具,使拖拉機的農田作業受到一定限制。此外,差速器總成位於驅動輪所在的變速箱VI軸(VI)位置,轉速相對較低,其承受的轉矩的作用力較大,特別是大負荷作業時,零件磨損嚴重,拖拉機工作可靠性差。
三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小四輪拖拉機用的新型拖拉機變速箱,以改善差速器總成受力狀況,減少零件磨損,提高拖拉機工作可靠性,並使拖拉機有較好的動力傳遞方式傳遞給農機具,提高拖拉機的農用作業功能。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在原泰山系列小四輪拖拉機變速箱的基礎上進行改進1、將變速箱的I軸改為半軸,並在I軸上增設一個錐齒輪,在變速箱內增設一個動力輸出軸,動力輸出軸的一端伸出變速箱,與農機具聯接,動力輸出軸上與I軸上錐齒輪相應位置處設有錐齒輪,並與I軸上的錐齒輪嚙合,這樣,發動機的一部份動力通過I軸和這對錐齒輪,由動力輸出軸從變速箱的一側輸出,傳遞給農機具進行作業,改變了原來由I軸一端輸出動力的方式,動力輸出不受VI軸和輪胎的限制。使動力輸出的方式更加合理,可為更多的農機具提供動力,擴大了拖拉機的農田作業範圍。2、將差速器總成改設在V軸上,V軸為二個半軸,差速器總成裝在V軸的二個半軸之間,差速器總成上的齒圈直接與IV軸上的減速小齒輪嚙合,在V軸的二個半軸上、差速器總成的外側各設有一個傳動齒輪,VI軸的二個半軸上各設一個大齒輪,V軸上的傳動齒輪與VI軸上的大齒輪嚙合。這樣,發動機的一部份動力通過I軸,I軸上的齒輪與II軸上的高、低檔主動齒輪的變速嚙合,III軸上的高、低檔滑動齒輪的變速嚙合,III軸上的II、V檔、IV、VI檔、I、III檔主動齒輪與IV軸上的II、V檔、IV、VI檔、I、III檔滑動齒輪的變速嚙合,IV軸上的減速小齒輪與V軸上的差速器總成齒圈變速嚙合,傳遞給差速器總成,再由差速器總成經V軸上的傳動齒輪、VI軸上的大齒輪、VI軸傳遞給驅動輪,實現拖拉機的行駛。另,差速器總成移動V軸後,拖拉機的制動器也由原VI軸處移到V軸處,即制動器通過其制動鼓的內花鍵與V軸聯接。由於差速器總成由VI軸提前到V軸上,差速器總成的轉速相對提高,在傳遞動力的轉矩不變的情況下,差速器總成所受的作用力相應減小,從而減少了差速器總成的零件磨損、也就提高了拖拉機工作的可靠性。制動器前移到軸V上後,其制動力減小,使制動操作省力,提高了拖拉機的安全性。
四
圖1為原泰山系列拖拉機變速箱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案本實用新型是在原泰山系列拖拉機變速箱基礎上進行改進的,如圖2所示,它是由I軸(I),I軸(I)為半軸,安裝在I軸(I)上的齒輪(Z1)、錐齒輪(Z16),II軸(II),固定在II軸(II)上的高速檔主動齒輪(Z2)、低速檔主動齒輪(Z3),高、低速檔主動齒輪(Z2)、(Z3)之間通過隔套聯接,III軸(III),安裝在III軸(III)上的高速檔滑動齒輪(Z4)、低速檔滑動齒輪(Z5)和固定在III軸(III)上的II、V檔主動齒輪(Z6)、IV、VI檔主動齒輪(Z7)、I、III檔主動齒輪(Z8),高、低速檔滑動齒輪(Z4)、(Z5)之間通過聯接套聯接、並與III軸(III)花鍵滑動聯接,IV軸(IV),安裝軸(IV)上的II、V檔滑動齒輪(Z11),IV、VI檔滑動齒輪(Z10)、I、III檔滑動齒輪(Z9)和固定在IV軸(IV)上的減速小齒輪(Z12),II、V檔滑動齒輪(Z11)、IV、VI檔滑動齒輪(Z10)、I、III檔滑動齒輪(Z9)與IV軸(IV)花鍵滑動聯接,II、V檔滑動齒輪(Z11)與IV、VI檔滑動齒輪(Z10)之間、IV、VI檔滑動齒輪(Z10)與I、III檔滑動齒輪(Z9)之間通過聯接套聯接,V軸(V),V軸(V)為二個半軸,安裝在V軸(V)的二個半軸之間的差速器總成(4),在V軸(V)的二個半軸上、差速器總成(4)外側設有傳動齒輪(Z18),VI軸(VI),VI軸(VI)為二個半軸,在VI軸(VI)的二個半軸上設有大齒輪(Z19)等組成,拖拉機制動器通過其制動鼓(6)的內花鍵與V軸(V)聯接,齒輪(Z1)與高速檔主動齒輪(Z2)為常嚙合齒輪,高、低檔主動齒輪(Z2)、(Z3)與高、低檔滑動齒輪(Z4)、(Z5)為換檔變速嚙合齒輪,II、V檔主動齒輪(Z6)、IV、VI檔主動齒輪(Z7)、I、III檔主動齒輪(Z8)與II、V檔滑動齒輪(Z11)、IV、VI檔滑動齒輪(Z10)、I、III檔滑動齒輪(Z9)為換檔變速嚙合齒輪;減速小齒輪(Z12)與差速器總成的齒圈(Z15)、傳動齒輪(Z18)與大齒輪(Z19)均為常嚙合齒輪,動力輸出軸(5)的錐齒輪(Z17)與I軸(I)上的錐齒輪(Z16)亦為常嚙合齒輪,動力輸出軸(5)的一端伸出變速箱與農機具聯接,這樣,發動機的動力一路由I軸(I)通過錐齒輪(Z16)、(Z17)由動力輸出軸(5)傳遞給農機具作業,另一路則經I軸(I)、II軸(II)、III軸(III)、IV軸(IV)、V軸(V)、VI軸(VI)及各軸之間的齒輪、差速器總成(4)傳遞給驅動輪,實現拖拉機行駛,如前所說,由於增設了動力輸出軸(5),改變了對農機具的動力輸出方式,以及差速器總成(4)、制動器前移到V軸(V)上,使差速器總成(4)受力減小,制動力減小,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改善了差速器總成(4)受力狀況,減少了零件的磨損,減小了制動力,提高了拖的工作可靠性、安全性,對農機具的動力輸出方式更加合理,不受VI軸(VI)和驅動輪的限制,使拖拉機能為吏多的農機具提供動力,擴大了拖拉機的作業功能等特點。為小四輪拖拉機提供了一種結構更加合理的新型拖拉機變速箱。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拖拉機變速箱,其為齒輪Z1固定在I軸(I)上,高速擋主動齒輪Z2、低速擋主動齒輪Z3通過隔套固定在II軸(II)上、其中高速檔主動齒輪Z2與齒輪Z1為一對常嚙合齒輪,高速檔滑動齒輪Z4、低速檔滑動齒輪Z5與III軸(III)通過花鍵滑動聯接、其中高速檔滑動齒輪Z4與低速檔滑動齒輪Z5通過聯接套聯接,II、V檔主動齒輪Z6、IV、VI檔主動齒輪Z7、I、III檔主動齒輪Z8與III軸(III)固定聯接,II、V檔滑動齒輪Z11、IV、VI檔滑動齒輪Z10、I、III檔滑動齒輪Z9與IV軸(IV)通過花鍵滑動聯接、其中II、V檔滑動齒輪Z11與IV、VI檔滑動齒輪Z10之間、IV、VI檔滑動齒輪Z10與I、III檔滑動齒輪Z9之間通過聯接套聯接,減速小齒輪Z12固定在IV軸(IV)上,以及V軸(V)、VI軸(VI)、差速器總成(4),VI軸(VI)為二個半軸;其特徵是I軸(I)為半軸,並在I軸(I)上增設一個錐齒輪(Z16),在變速箱內增設一個動力輸出軸(5),動力輸出軸(5)的一端伸出變速箱、與農機具聯接,動力輸出軸(5)上與I軸(I)上錐齒輪(Z16)相應位置處設有錐齒輪(Z17)、並與I軸(I)上的錐齒輪(Z16)嚙合;V軸(V)為二個半軸,差速器總成(4)裝在V軸(V)的二個半軸之間,差速器總成(4)上的齒圈(Z15)直接與IV軸(IV)上的減速小齒輪(Z12)嚙合,在V軸(V)的二個半軸上、差速器總成(4)的外側各設有一個傳動齒輪(Z18),VI軸(VI)的二個半軸上各設一個大齒輪(Z19),V軸(V)上的傳動齒輪(Z18)與VI軸·(VI)上的大齒輪(Z19)嚙合,制動器通過其制動鼓(6)的內花鍵與V軸(V)聯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用於小四輪拖拉機的新型拖拉機變速箱,是在原變速箱基礎上改進,增設的動力輸出軸(5)上的錐齒輪(Z
文檔編號B60K17/06GK2507691SQ0126185
公開日2002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0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01年9月23日
發明者李福生, 羅竣, 曹孔勝, 隋勇, 郭建新, 鄭志毅, 王彩雲 申請人:山東巨菱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