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12 15:50:11 1
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包括具有工作檯的機架,還包括螺旋式振動輸料機、進料口護板及大小調節裝置、導向組件、出料滑槽機構、託板、具有砂輪的砂輪機構、具有導輪的導輪機構以及可使砂輪和導輪旋轉的動力傳動機構,砂輪和導輪之間留有配合光學鏡片坯件的工作間隙,砂輪機構安裝在託板上,託板通過絲槓螺母副可滑動地安裝在機架上,導向組件位於工作間隙的下方,螺旋式振動輸料機設置有螺旋軌道和出料口,螺旋軌道的尾端、出料口、進料口護板及大小調節裝置、導向組件和出料滑槽結構依次銜接形成工作通道。本實用新型能夠將光學鏡片的方柱型坯件加工成圓柱體半產品,而且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快,避免產品出現表面劃傷與斷裂的現象。
【專利說明】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屬於光學鏡片磨削【技術領域】。【背景技術】
[0002]目前,光學鏡片在安裝時在比如數字相機、攝影機、投影機、掃描儀、照相式手機等高品質的數字畫像擷取系統中,通常需要使用到濾光片、保護玻璃等光學鏡片,尤其是帶攝像頭手機的出現,大大增加了光學鏡片的市場需求量。然而,因為攝像頭較小,攝像頭用光學鏡片的厚度很薄,大約在0.3-0.7mm之間,且尺寸很小,尺寸精度很高,因此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加工難度較大。現有技術之一是將較大鏡片用內切機一條一條化切,然後掰片,這樣做效率很低,掰片時不但容易導致崩邊、崩角、尖角、斜邊等不良,而且容易劃傷手指,給作業帶來危險,另外,傳統的設備人手會長時間浸泡在冷卻液中會導致皮膚脹裂。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它能夠將光學鏡片的方柱型坯件加工成圓柱體半產品,而且加工精度高,力口工效率快,避免產品出現進料時的斷裂與出料時劃傷產品的現象。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包括具有工作檯的機架,還包括螺旋式振動輸料機、進料口護板及大小調節裝置、導向組件、出料滑槽機構、託板、具有砂輪的砂輪機構、具有導輪的導輪機構以及可使砂輪和導輪旋轉的動力傳動機構,砂輪和導輪之間留有配合光學鏡片坯件的工作間隙,導輪機構安裝在託板上,託板通過絲槓螺母副可滑動地安裝在機架上,導向組件位於工作間隙的下方,螺旋式振動輸料機設置有螺旋軌道和出料口,螺旋軌道的尾端、出料口、進料口護板及大小調節裝置、導向組件和出料滑槽結構依次銜接形成工作通道。
[0005]進一步,導輪機構還包括導輪軸和導輪座,所述的導輪套裝在導輪軸上,導輪軸可旋轉地支承在導輪座上,導輪座安裝在託板上。
[0006]進一步,砂輪機構還包括砂輪軸和砂輪座,所述的砂輪套裝在砂輪軸上,砂輪軸可旋轉地支承在砂輪座上,砂輪座安裝在機架上。
[0007]進一步,動力傳動機構包括電機、主驅動帶輪、砂輪帶輪、第一從動大帶輪、第一從動小帶輪、第二從動大帶輪、第二從動小帶輪、第三從動大帶輪、第三從動小帶輪、導輪帶輪,電機安裝在機架上,主驅動帶輪套裝在電機的輸出軸上,主驅動帶輪分別通過皮帶與砂輪帶輪和第一從動大帶輪活動連接,砂輪帶輪套裝在砂輪軸上,第一從動大帶輪和第一從動小帶輪同軸旋轉,第一從動小帶輪通過皮帶與第二從動大帶輪活動連接,第二從動大帶輪和第二從動小帶輪同軸旋轉,第二從動小帶輪通過皮帶和第三從動大帶輪活動連接,第三從動大帶輪和第三從動小帶輪同軸旋轉,第三從動小帶輪通過皮帶和導輪帶輪活動連接,導輪帶輪套裝在導輪軸上。
[0008]進一步,導向組件包括多個導向螺釘、導槽板和導板座,導板座為底板和側板組成的L型結構,底板上開有Y向調節槽,側板上開有Z向調節槽,所述的導槽板通過導向螺釘與Y向調節槽的配合併通過導向螺釘和Z向調節槽的配合安裝在導板座上。
[0009]進一步,所述的砂輪的外圍設置有防濺罩,並且防濺罩穿插有可通冷卻液的冷卻液管。
[0010]進一步,所述的機架的工作檯上開有漏液孔。
[0011]進一步,所述的進料口護板及大小調節裝置包括兩個成對稱狀布置的調節部件,每個調節部件上設置有傾斜面,兩個傾斜面組成適合光學鏡片坯件的旋轉槽,傾斜面位於螺旋式振動輸料機出料口一側的傾斜角為a,傾斜面位於導向組件一側的傾斜角為0,並且 3 < a。
[0012]更進一步,所述的a為40°,所述的@為5°。
[0013]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後,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4]1、本實用新型能夠將光學鏡片的方柱型坯件加工成圓柱體半產品,而且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快,避免產品出現進料時的斷裂與出料時的劃傷現象。螺旋式振動輸料機採用振動原理將方柱型坯件通過螺旋軌道輸送到出料口中,然後進入進料口護板及大小調節裝置,減少掉螺旋式振動輸料機對坯件的振動影響防止其斷裂,然後進入導向組件,通過砂輪與導輪之間的工作間隙的磨合將坯件的方柱體結構磨合成圓柱體結構,然後通過出料滑槽機構輸出半成品產品。
[0015]2、本實用新型的導槽板與導板座的設計,底板上開有Y向調節槽,側板上開有Z向調節槽,能夠通過定位螺釘在其上面的位置來控制調節導槽板相對於導板座的Z向位置和Y向位置,方便其靈活調動,保證最好的導向位置。
[0016]3、本實用新型採用了螺旋式振動輸料機,能夠實現整個過程的自動化生產,避免其通過手工將產品輸送進導輪與砂輪之間,避免出現送料時產品斷裂與出料時的劃傷現象,而且實現了自動化後,也避免了人手會長時間浸泡在冷卻液中會導致皮膚脹裂的現象,保護了操作人員的安全。
[0017]4、防濺罩的設計能夠避免在磨削過程中的冷卻液的飛濺問題,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的結構原理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動力傳動機構的連接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進料口護板及大小調節裝置的其中一個調節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圖3的左視圖;
[0022]圖5為圖3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4]如圖1?5所示,一種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包括具有工作檯1-1的機架1,還包括螺旋式振動輸料機18、進料口護板及大小調節裝置19、導向組件、出料滑槽機構9、託板14、具有砂輪4的砂輪機構、具有導輪15的導輪機構以及可使砂輪4和導輪15旋轉的動力傳動機構,砂輪4和導輪15之間留有配合光學鏡片坯件的工作間隙,導輪機構安裝在託板14上,託板14通過絲槓螺母副可滑動地安裝在機架I上,導向組件位於工作間隙的下方,螺旋式振動輸料機18設置有螺旋軌道18-1和出料口 18-2,螺旋軌道18-1的尾端、出料口 18-2、進料口護板及大小調節裝置19、導向組件和出料滑槽結構9依次銜接形成工作通道。螺旋式振動輸料機18採用振動原理將方柱型坯件通過螺旋軌道18-1輸送到出料口18-2中,然後進入進料口護板及大小調節裝置,減少掉螺旋式振動輸料機18對坯件的振動影響防止其斷裂,然後進入導向組件,通過砂輪4與導輪15之間的工作間隙的磨合將坯件的方柱體結構磨合成圓柱體結構,然後通過出料滑槽機構9輸出半成品產品。本實用新型能夠將光學鏡片的方柱型坯件加工成圓柱體半產品,而且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快,避免產品出現送料時產品的斷裂與出料時的劃傷現象。本實用新型採用了螺旋式振動輸料機18,能夠實現整個過程的自動化生產,避免其通過手工將產品輸送進導輪與砂輪之間,避免出現送料時產品斷裂與出料時產品的劃傷現象。導輪15和砂輪4之間的工作間隙可以通過旋轉手柄13來調節其託板14的滑動位置來控制。
[0025]如圖1所示,導輪機構還包括導輪軸16和導輪座17,導輪15套裝在導輪軸16上,導輪軸16可旋轉地支承在導輪座17上,導輪座17安裝在託板14上。
[0026]如圖1所示,砂輪機構還包括砂輪軸23和砂輪座7,砂輪4套裝在砂輪軸23上,砂輪軸23可旋轉地支承在砂輪座7上,砂輪座7安裝在機架I上。
[0027]如圖1、2所示,動力傳動機構包括電機21、主驅動帶輪22、砂輪帶輪8、第一從動大帶輪25、第一從動小帶輪26、第二從動大帶輪29、第二從動小帶輪30、第三從動大帶輪10、第三從動小帶輪11、導輪帶輪2,電機21安裝在機架I上,主驅動帶輪22套裝在電機21的輸出軸上,主驅動帶輪22分別通過皮帶與砂輪帶輪8和第一從動大帶輪25活動連接,砂輪帶輪8套裝在砂輪軸23上,第一從動大帶輪25和第一從動小帶輪26同軸旋轉,第一從動小帶輪26通過皮帶與第二從動大帶輪29活動連接,第二從動大帶輪29和第二從動小帶輪30同軸旋轉,第二從動小帶輪30通過皮帶和第三從動大帶輪10活動連接,第三從動大帶輪10和第三從動小帶輪11同軸旋轉,第三從動小帶輪11通過皮帶和導輪帶輪2活動連接,導輪帶輪2套裝在導輪軸16上。
[0028]導向組件包括多個導向螺釘、導槽板6和導板座12,導板座12為底板和側板組成的L型結構,底板上開有Y向調節槽,側板上開有Z向調節槽,導槽板6通過導向螺釘與Y向調節槽的配合併通過導向螺釘和Z向調節槽的配合安裝在導板座12上。導槽板6與導板座12的設計,底板上開有Y向調節槽,側板上開有Z向調節槽,能夠通過定位螺釘在其上面的位置來控制調節導槽板6相對於導板座的Z向位置和Y向位置,方便其靈活調動,保證最好的導向位置。
[0029]如圖1所示,砂輪4的外圍設置有防濺罩3,並且防濺罩3穿插有可通冷卻液的冷卻液管。防濺罩3的設計能夠避免在磨削過程中的冷卻液的飛濺問題,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
[0030]如圖1所示,機架I的工作檯1-1上開有漏液孔1-1-1。
[0031]如圖1、3?5所示,所述的進料口護板及大小調節裝置包括兩個成對稱狀布置的調節部件19-1,每個調節部件19-1上設置有傾斜面19-1-1,兩個傾斜面19-1-1組成適合光學鏡片坯件的旋轉槽,傾斜面19-1-1位於螺旋式振動輸料機出料口 18-2—側的傾斜角為a ,傾斜面19-1-1位於導向組件一側的傾斜角為P,並且P < a。a為40° , @為5°。由於剛脫離螺旋式振動輸料機18的坯件振動很大,採用向中間傾斜並且傾斜角度數比較大的旋轉槽的限制,避免了因為震動過大而導致斷裂的現象,同時能夠保持平衡,進一步增加了加工精度,避免其斷裂。
[0032]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包括具有工作檯(1-1)的機架(1),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螺旋式振動輸料機(18)、進料口護板及大小調節裝置(19)、導向組件、出料滑槽機構(9)、託板(14)、具有砂輪(4)的砂輪機構、具有導輪(15)的導輪機構以及可使砂輪(4)和導輪(15)旋轉的動力傳動機構,砂輪(4)和導輪(15)之間留有配合光學鏡片坯件的工作間隙,導輪機構安裝在託板(14)上,託板(14)通過絲槓螺母副可滑動地安裝在機架(I)上,導向組件位於工作間隙的下方,螺旋式振動輸料機(18)設置有螺旋軌道(18-1)和出料口(18-2),螺旋軌道(18-1)的尾端、出料口(18-2)、進料口護板及大小調節裝置(19)、導向組件和出料滑槽結構(9)依次銜接形成工作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導輪機構還包括導輪軸(16)和導輪座(17),所述的導輪(15)套裝在導輪軸(16)上,導輪軸(16)可旋轉地支承在導輪座(17)上,導輪座(17)安裝在託板(14)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砂輪機構還包括砂輪軸(23)和砂輪座(7),所述的砂輪(4)套裝在砂輪軸(23)上,砂輪軸(23)可旋轉地支承在砂輪座(7)上,砂輪座(7)安裝在機架(I)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動力傳動機構包括電機(21)、主驅動帶輪(22)、砂輪帶輪(8)、第一從動大帶輪(25)、第一從動小帶輪(26)、第二從動大帶輪(29)、第二從動小帶輪(30)、第三從動大帶輪(10)、第三從動小帶輪(11)、導輪帶輪(2),電機(21)安裝在機架⑴上,主驅動帶輪(22)套裝在電機(21)的輸出軸上,主驅動帶輪(22)分別通過皮帶與砂輪帶輪(8)和第一從動大帶輪(25)活動連接,砂輪帶輪(8)套裝在砂輪軸(23)上,第一從動大帶輪(25)和第一從動小帶輪(26)同軸旋轉,第一從動小帶輪(26)通過皮帶與第二從動大帶輪(29)活動連接,第二從動大帶輪(29)和第二從動小帶輪(30)同軸旋轉,第二從動小帶輪(30)通過皮帶和第三從動大帶輪(10)活動連接,第三從動大帶輪(10)和第三從動小帶輪(11)同軸旋轉,第三從動小帶輪(11)通過皮帶和導輪帶輪(2)活動連接,導輪帶輪(2)套裝在導輪軸(16)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其特徵在於:導向組件包括多個導向螺釘、導槽板(6)和導板座(12),導板座(12)為底板和側板組成的L型結構,底板上開有Y向調節槽,側板上開有Z向調節槽,所述的導槽板(6)通過導向螺釘與Y向調節槽的配合併通過導向螺釘和Z向調節槽的配合安裝在導板座(12)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砂輪(4)的外圍設置有防濺罩(3),並且防濺罩(3)穿插有可通冷卻液的冷卻液管。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機架(I)的工作檯(1-1)上開有漏液孔(1-1-1)。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料口護板及大小調節裝置包括兩個成對稱狀布置的調節部件(19-1),每個調節部件(19-1)上設置有傾斜面(19-1-1),兩個傾斜面(19-1-1)組成適合光學鏡片坯件的旋轉槽,傾斜面(19-1-1)位於螺旋式振動輸料機出料口(18-2) —側的傾斜角為a,傾斜面(19-1-1)位於導向組件一側的傾斜角為P,並且@〈a。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於光學鏡片的無心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a為40°,所述的@為5°。
【文檔編號】B24B13/00GK203460027SQ201320360734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24日
【發明者】馬泉鈞 申請人:馬泉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