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高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06:53:36 2
建於高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建於高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以及用於建造所述承重結構的施工方法,屬於土建設計施工【技術領域】。提供一種結構穩定、承載能力強的建於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和用於建造所述承重結構的施工方法。該承重結構包括承重結構本體、承重基礎和內部設置有加固件的巖區基體,所述承重基礎的上部與所述的承重結構本體連接,下部與所述的巖區基體連接。
【專利說明】建於高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承重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建於高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屬於土建設計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在深山峽谷地區大量的公路、橋梁及其他承重建築物得以修建。由於西部山區大多地形高陡、地質條件複雜,大量的橋墩、承重墩、承重柱等必須修建在高陡邊坡區域,有的甚至必須修建在地質條件複雜的部位如軟巖部位、斷層部位等。如何確保這些承重結構在滿足基礎地基承載力要求的同時,又滿足邊坡受荷載作用後的穩定要求,這是當前西部地區工程建設所面臨的重要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穩定、承載能力強的建於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建於高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包括承重結構本體、承重基礎和內部設置有加固件的巖區基體,所述承重基礎的上部與所述的承重結構本體連接,下部與所述的巖區基體連接。
[0005]進一步的是,所述巖區基體為地質複雜地區或高邊坡區域內的經鑽孔灌漿固結形成的灌漿固結體。
[0006]進一步的是,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內的加固件之一為豎直的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內的錨杆束,所述錨杆束具有一個伸出端,所述伸出端伸入所述的承重基礎中。
[0007]進一步的是,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內的加固件之一為傾斜的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內的系統錨杆。
[0008]上述方案的優選方式是,在設置有所述系統錨杆的所述巖區基體外側的邊坡上還設置有鋼筋砼面板,所述系統錨杆具有一個伸出段,所述伸出段伸入所述的鋼筋砼面板內。
[0009]進一步的是,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內的加固件之一為傾斜的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內的預應力錨索。
[0010]上述方案的優選方式是,在設置有所述預應力錨索的所述巖區基體外側的邊坡上還設置有鋼筋砼面板,所述預應力錨索具有一段伸出節,所述伸出節伸入所述的鋼筋砼面板內。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先在地質複雜或高邊坡地區內的選定區域開挖出建基面,然後在所述建基面臨空側原始地形線邊坡面上,向建基面以下的巖層內植入加固件構成含有所述加固件的巖區基體後,再在所述巖區基體上根據建基面開挖時獲得的地質情況,鑽設灌漿孔,並通過所述灌漿孔向所述巖區基體內進行固結灌漿和插入錨杆束,形成具有群樁基礎的灌漿固結體結構的巖區基體,最後在所述具有群樁基礎的灌漿固結體結構的巖區基體上依次澆築承重基礎和承重結構本體砼,形成所述的承重結構。這樣,由於在所述的巖區基體內設置有能有效提高所述巖區基體穩定性和承載能力的加固件,從而使在以所述巖區地基體為基礎建造成的所述承重結構也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建於高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標記為:承重結構本體1、承重基礎2、加固件3、巖區基體4、錨杆束5、伸出端
6、系統錨杆7、鋼筋砼面板8、伸出段9、預應力錨索10、伸出節11、建基面12、原始地形線邊坡面13、灌漿孔14。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結構穩定、承載能力強的建於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所述的承重結構包括承重結構本體1、承重基礎2和內部設置有加固件3的巖區基體4,所述承重基礎2的上部與所述的承重結構本體I連接,下部與所述的巖區基體4連接;所述巖區基體4為複雜地質地區或高邊坡區域內的經鑽孔灌漿固結形成的灌漿固結體;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4內的加固件3之一為豎直的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4內的錨杆束5,所述錨杆束5具有一個伸出端6,所述伸出端6伸入所述的承重基礎2中。建造所述的承重結構包括以下步驟,
[0015]I)基礎開挖,根據圖紙要求,在複雜地質或高邊坡地區內的選定區域採用人工開挖或小藥量爆破式開挖形成所述承重基礎2的建基面12 ;
[0016]2)巖區基體施工,在開挖結束後形成的所述建基面12臨空側原始地形線邊坡面13上,向所述建基面12以下的巖層內植入加固件3構成含有所述加固件3的巖區基體4 ;
[0017]3)巖區基體4的固結,在巖區基體4施工完成後,根據建基面12開挖時獲得的地質情況,在所述建基面12上向巖區基體4內鑽設灌漿孔14,並通過所述灌漿孔14向所述巖區基體4內進行固結灌漿施工,形成灌漿固結體結構的巖區基體4,與此同時向所述灌漿孔14中插入錨杆束5形成群樁基礎完成巖區基體4的固結;
[0018]4)承重基礎2以及承重結構本體I的施工,在所述巖區基體4上以建基面12為基面,由下往上分別進行承重基礎2和承重結構本體I砼的澆築施工,這樣便完成了一件所述承重結構的施工。
[0019]通過先在地質複雜或高邊坡地區內的選定區域開挖出建基面12,然後在所述建基面12臨空側原始地形線邊坡面13上,向建基面12以下的巖層內植入加固件3構成含有所述加固件3的巖區基體4後,再在所述巖區基體4上根據建基面12開挖時獲得的地質情況,鑽設灌漿孔14,並通過所述灌漿孔14向所述巖區基體4內進行固結灌漿和插入錨杆束5,形成具有群樁基礎的灌漿固結體結構的巖區基體4,最後在所述具有群樁基礎的灌漿固結體結構的巖區基體4上依次澆築承重基礎2和承重結構本體5砼,形成所述的承重結構。這樣,由於在所述的巖區基體4內設置有能有效提高所述巖區基體4穩定性和承載能力的加固件3,從而使在以所述巖區地基體4為基礎建造成的所述承重結構也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
[0020]上述施方式中,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4內的加固件3之一可以是傾斜的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4內的系統錨杆7,也可以是傾斜的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4內的預應力錨索10,還可以是傾斜的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4內的所述系統錨杆7和預應力錨索10的混合結構。同時,為了使所述的巖區基體4在惡劣氣候條件下不會出原始邊坡的垮塌和/或滑坡,在設置完成所述系統錨杆7和/或預應力錨索10後,隨之在所述巖區基體4外側原始地形線邊坡面13上還澆築鋼筋砼面板8,使所述系統錨杆7的伸出段9和/或預應力錨索10的伸出節11,分別插入所述的鋼筋砼面板8中,這樣,即使是在十分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所述的原始地形線邊坡面13也由於有鋼筋砼面板8的保護而不會出垮塌和/或滑坡的現象。進一步的保證了所述承重結構的穩定性。
【權利要求】
1.建於高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承重結構本體(I)、承重基礎(2)和內部設置有加固件(3)的巖區基體(4),所述承重基礎(2)的上部與所述的承重結構本體(I)連接,下部與所述的巖區基體(4)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於高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巖區基體(4)為複雜地質地區或高邊坡區域內的經鑽孔灌漿固結形成的灌漿固結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於高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其特徵在於: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4)內的加固件(3)之一為豎直的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4)內的錨杆束(5 ),所述錨杆束(5 )具有一個伸出端(6 ),所述伸出端(6 )伸入所述的承重基礎(2 )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於高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其特徵在於: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4)內的加固件(3)之一為傾斜的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4)內的系統錨杆(7)。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建於高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其特徵在於:在設置有所述系統錨杆(7)的所述巖區基體(4)外側的邊坡上還設置有鋼筋砼面板(8),所述系統錨杆(7)具有一個伸出段(9),所述伸出段(9)伸入所述的鋼筋砼面板(8)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於高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其特徵在於: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4)內的加固件(3)之一為傾斜的設置在所述巖區基體(4)內的預應力錨索(1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建於高邊坡或地質複雜區域上的承重結構,其特徵在於:在設置有所述預應力錨索(10)的所述巖區基體(4)外側的邊坡上還設置有鋼筋砼面板(8),所述預應力錨索(10)具有一段伸出節(11),所述伸出節(11)伸入所述的鋼筋砼面板(8)內。
【文檔編號】E02D17/20GK203475443SQ201320401906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8日
【發明者】張公平, 周鍾, 唐忠敏, 曾勇 申請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