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勢能發電機動力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0:07:51 2
專利名稱:動勢能發電機動力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電機,尤其是發電機的動力裝置。
本發明包括輸出動力給發電機的輸出主軸,在該主軸的中部和下端,分別設有主軸上齒輪和下齒輪,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底為圓弧形,主體為方臺形的不倒翁外殼,所述輸出主軸及其上下齒輪設置在該方臺形內的中心;在外殼內,以所述主軸和齒輪為中心,在四個等距處各設有一個含擺鉈、單向機構、發條、發條盒及其條盒齒輪和發條上弦軸的單擺裝置,稱側單擺裝置,其中,各條盒齒輪都與所述上齒輪嚙合;各擺鉈通過軸承,設置在殼外;在外殼內下部分的圓弧形中部,也設有一個單擺裝置,稱正單擺裝置,其中,該正單擺裝置的條盒齒輪與所述下齒輪嚙合,擺鉈通過軸承,設在圓弧弦板的下側;外殼設置在支承架的平臺上,在平臺的下側設有彈簧,該彈簧的下端設有端板,限位鋼絲繩穿過該端板、彈簧中心孔和圓弧形殼底的中心,兩端設有固定限位球或塊,使外殼與支承架構成彈性聯接。
上述結構的動勢能發電機動力裝置,與發電機一起設在運動的車、船,或上下前後左右不規則擺動的載體上。當它們開始動作時,不倒翁外殼及其各單擺裝置隨著不規則的前後左右擺運動,從而使各側、正單擺裝置的擺鉈產生擺動,這種擺動通過單向裝置產生同一方向的轉動動力,傳輸給發條軸和條盒輪,該發條軸通過對發條的上弦收縮,發條貯存和釋放動力能量,並通過條盒齒輪將能量傳輸給輸出主軸上的齒輪,使主軸按一定的轉速將動力傳給發電機,發電機獲得動能,使其轉子產生一定的轉速,從而達到產生電能的目的。
在
圖1所示的結構主視示意圖中,為清楚表示結構,作了剖視,而且為了圖面清晰,處於前和後面的單擺裝置結構沒有畫出,這是因為前、後、左、右的單擺裝置結構都是相同的;在各圖中的軸承也沒畫出,實際上所有軸的支承處都應設軸承。在圖1中,輸出主軸36設在外殼的方臺形主體38的中心,上、下端分別通過軸承設置在方臺形立體38的上支承板35和下支承板21的中心。左側的單擺裝置包括擺鉈6a、擺鉈軸23a、萬向節22a、擺主齒輪27a、擺上齒輪26a及其單向裝置25a、擺下齒輪28a及其單向裝置24a、擺下傘齒輪31a、擺上傘齒輪33a、上弦軸34a、上弦軸上的上傘齒輪30a和下傘齒輪32a、發條盒16a、發條18a和條盒齒輪19a。輸出主軸36通過上齒輪37與條盒齒輪19a嚙合,實現傳動聯接,條盒齒輪19a下的發條盒16a內空中蝸卷著發條18a,該發條18a與發條盒16a、條盒輪19a和上弦軸34a的結構和作用與機械鐘錶的發條、發條盒和發條軸的一樣,具有貯藏和釋放能量功能。
擺鉈6a通過與之固定聯接的擺鉈軸23a及其軸承,將擺鉈6a設在殼外。擺鉈軸23a通過一個萬向節22a與擺主齒輪27a的中心固定聯接。其中,萬向節22a是現有技術的產品,其作用是轉拆傳動。主齒輪27a同時與擺上、下齒輪26a和28a嚙合,在擺上、下齒輪26a和28a上,各設有單向裝置24a和25a。該單向裝置24a和25a的結構與機械手錶上弦的棘輪結構基本相同,可單向傳遞動力。這種單向傳遞動力的結構在絞盤、自行車後輪軸上的飛輪裝置和機械鐘把上弦的離合輪裝置上等都有應用,是現有技術。分別與擺上、下齒輪26a和28a同軸的擺上傘齒輪33a與擺下傘齒輪31a設在隔板的另一側面;該兩傘齒輪又分別與上弦軸34a的上傘齒輪30a和下傘齒輪32a嚙合。單擺裝置a的動力傳遞順序為擺鉈6a隨不倒翁外殼作不規則的運動產生擺動→產生勢能動力→萬向節22a→擺主齒輪27a轉動→通過單向轉動的擺上、下齒輪26a和28a→上、下擺傘齒輪33a和31a→上弦軸34a及其上、下傘齒輪30a和32a→發條18a→條盒齒輪19a→輸出主軸36上的上齒輪37→輸出主軸36→發電機。四個單擺裝置在圖中只畫了左右兩個單擺裝置a和b,在其相應的構件的順序標記上都加了a或b。當然,還應有前後的單擺裝置d和c,為了圖面結構的清晰,沒畫出來,它們的標記順序也相同,只要在相應的序號後面加了d或c即可,以示區別,例如各擺鉈6a、6b、6d、6c、,各條盒齒輪19a、19b、19d和19c等,其餘的相應構件類推。四個側單擺裝置的結構相同,它們以輸出主軸36和其上齒輪37的中心,設置在四個等距處,四個單擺裝置a、b、c、d的條盒齒輪19a、19b、19c和19d同時與輸出主軸36的上齒輪37嚙合。即四個單擺裝置a、b、c、d在運動中產生的動勢能動力都通過各自的發條18a、18b、18c、18d和各條盒齒輪19將動力輸給輸出主軸36,由主軸36去驅動發電機發電。
在輸出主36和四個側單擺裝置a、b、c、d的下方,還設有一單擺裝置e,由於其擺鉈6e的擺軸9是在輸出主軸36的軸心延長線上,故稱正單擺裝置e。該正單擺裝置e的結構與上四個側單擺裝置的結構基本相同,包括正擺鉈6e、正擺軸9、正擺齒輪10、擺左傘齒輪13及其單向裝置11a、擺右傘齒輪12及其單向裝置11b,橫軸14、豎傘齒輪15、橫傘齒輪17、正發條盒16e、正上弦軸34e、正發條18e和正條盒齒輪19e。其中,單向裝置11a和11b與上述的單向裝置24a和25a結構相同;正條盒齒輪19e與輸出主軸36下端的齒輪20嚙合。正單擺裝置e的動力傳遞順序為正擺鉈6e擺動,產生動勢能→正擺齒輪10轉動→通過單向轉動的擺左、右傘齒13和12及其橫軸14→豎傘齒輪15→橫傘齒輪17→正上弦軸34e→正發條18e→正條盒齒輪19→輸出主軸36的下齒輪20→輸出主軸36→發電機。
外殼包括方臺形主體38和下部分的圓弧形的底5,構成一個不倒翁的外形,與其內的5個單擺裝置a、b、c、d、e及其設在殼外的四個擺鉈6a、6b、6c和6d構成一個不倒翁裝置。該不倒翁裝置設在支承架1的平臺上,在該平臺的下側設有彈簧2。在該彈簧2的下端設有端板,限位鋼絲繩4穿過該端板、彈簧2中心孔和圓弧形底5的中心,在兩端設有定位塊或球3a和3b,使外殼與支承架1構成彈性聯接。不倒翁裝置可任意擺動,又不與支承架1產生太大的位移,保持相對的穩定。
圖2所示,是圖1的俯視圖。由圖可知,四個側單擺裝置a、b、c、d分別設在方臺形主體38的四個面的正方向上,這四個方向上的單擺裝置是等距的,或者說是均布的。其四個單擺鉈6a、6b、c6和6d通過軸承設在主體38外側。方臺形主體38的下邊,為了與下面的圓弧形底5方便和牢固地聯接,將四個角條切去一個等腰三角形。在方臺形主體38的頂部,輸出主軸36從中穿出,穿出部份與發電機聯接,帶動發電機的轉子轉動,發電。
綜上所述,五個單擺裝置都將其擺鉈產生的動力,通過各自的傳動機構與貯存和釋放動力能量的發條機構,把動力傳給輸出主軸36,該主軸36按一定的轉速將動力傳給發電機,發電機的轉子獲得動力而旋轉、發電。當然,輸出主軸與發電機的聯接形式可有多種多樣,本發明的動力裝置結構和產生動力的方式是要求專利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動勢能發電機動力裝置,它包括輸出動力給發電機的輸出主軸(36),在該主軸(36)的中部和下端,分別設有主軸上齒輪(37)和下齒輪(20),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底為圓弧形(5),主體為方臺形(38)的不倒翁外殼,所述輸出主軸(36)及其齒輪(37和20)設置在該方臺形(38)內的中心;在外殼內,以所述主軸(36)和上齒輪的中心,在四個等距處各設有一個含擺鉈(6a、6b、6c、6d)、單向機構、發條(18a、18b、18c、18d)、發條盒(16a、16b、16c、1d)及其條盒輪(19a、19b、19c、19d)和發條上弦軸(34a、34b、34c、34d)的單擺裝置,稱側單擺裝置(a、b、c、d),其中,各條盒齒輪(19a、19b、19c、19d)都與所述上齒輪(37)嚙合;各擺鉈通過軸承,設置在外殼外;在外殼內下部分的圓弧形(5)中部,也設有一個單擺裝置,稱正單擺裝置(e),其中,該正單擺裝置(e)的條盒齒輪(19e)與所述下齒輪(20)嚙合,擺鉈(6e)通過軸承,設在圓弧形弦板(7)的下側;外殼設置在支承架(1)的平臺,在平臺的下側設有彈簧(2),該彈簧(2)的下端設有端板,限位鋼絲繩(4)穿過該端板、彈簧(2)中心孔和圓弧形殼底(5)的中心,兩端設有固定限位球或塊(3a和3b),使外殼與支承架(1)構成彈性聯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勢能發電機動力裝置,其特徵在於不倒翁外殼與設在其內外的五個單擺裝置(a、b、c、d、e)和輸出主軸(36)及其上下齒輪(36和20)構成不倒翁裝置,設置在支承架(1)上,該不倒翁裝置及其支承架(1)可設置在各種不規則運動或擺動的載體上,不倒翁裝置的各擺鉈可隨載體的運動而產生擺動,產生動力,該動力通過傳動機構與貯存和釋放動力能量的發條機構,把動力傳給輸出主軸(36),該主軸按一定的轉速將動力傳給發電機發電。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動勢能發電機動力裝置,它包括輸出動力給發電機的輸出主軸及其上、下齒輪,以及不倒翁外殼與設在其內外的五個單擺裝置和輸出主軸及其上下齒輪構成不倒翁裝置,其特點是該不倒翁裝置及其支承架可設置在各種不規則運動或擺動的載體上,不倒翁裝置的各擺鉈可隨載體的運動而產生擺動,產生動勢能動力,該動力通過傳動機構與貯存和釋放動力能量的發條機構,把動力傳給輸出主軸,該主軸按一定的轉速將動力傳給發電機發電。該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無汙染。適用於在各種不規則運動或擺動的載體上的發電機。
文檔編號F03G3/00GK1389647SQ0213879
公開日2003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02年7月12日
發明者李念君 申請人:李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