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容置前壁板側連接件的物框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16:21:51
用於容置前壁板側連接件的物框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配件的物框,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以及第四立柱、位於四根立柱之間的底板、立於底板之上且分別連接在相鄰兩根立柱之間的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以及第四側壁,所述四個立柱、底板以及四個側壁相連以組成一開口朝上的矩形容置槽,在底上的第一側設有傾斜狀的第一導向杆,在底板上的第二側設有一傾斜狀的第二導向杆;第一導向杆和第二導向杆相互平行,並且,第一導向杆位於底板的第一側的裡側,第二導向杆位於底板的第二側的外側;在第四側壁的內壁上設有第一導向柱,第一導向柱的自由端朝向第二側壁的方向延伸;在第二側壁的內壁上設有第二導向柱,所述第二導向柱的自由端朝向第四側壁的方向延伸。
【專利說明】
用於容置前壁板側連接件的物框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容置前壁板側連接件的物框。
[0002]
【背景技術】
[0003]汽車配件車間內,各處均放置有物框,用於裝設不同的或者相同的汽車配件。而一般的物框,均是採用普通的收納框或者架體來裝設這些汽車配件,這種普通的物框可以裝設一些形狀方正、規則的汽車配件,但是如果對於一些不規則形狀的物框來講,一個普通的物框則裝設不了過多的汽車配件。例如類似於前壁板側連接件這種形狀既不方正又不規貝1J,如果將它們放在普通的物框內,它們放進去之後,可能由於每一個配件之間間隔的空隙過大,導致一個普通的物框容置不了太多的前壁板側連接件。
[0004]
【發明內容】
[0005]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可以對前壁板側連接件進行導向定位、並且可以容置更多的物框。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用於容置前壁板側連接件的物框,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以及第四立柱、位於四根立柱之間的底板、立於底板之上且分別連接在相鄰兩根立柱之間的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以及第四側壁,所述四個立柱、底板以及四個側壁相連以組成一開口朝上的矩形容置槽,在底上的第一側設有傾斜狀的第一導向杆,所述第一導向杆的第一端向第一立柱的方向傾斜,第二端朝向第三立柱的方向傾斜,在底板上的第二側設有一傾斜狀的第二導向杆,所述第二導向杆的第一端朝向第一立柱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二導向杆的第二端朝向第三立柱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一導向杆和第二導向杆相互平行,並且,第一導向杆位於底板的第一側的裡偵U,第二導向杆位於底板的第二側的外側;在第四側壁的內壁上設有第一導向柱,所述第一導向柱的自由端朝向第二側壁的方向延伸,並且第一導向柱與底板平行,所述第一導向柱位於第四側壁靠近第一立柱的一側;在第二側壁的內壁上設有第二導向柱,所述第二導向柱的自由端朝向第四側壁的方向延伸,並且第二導向柱與底板平行,所述第二導向柱位於第二側壁靠近第三立柱的一側。
[0007]進一步的,在所述底板的下端面的四個角上,設有四個萬向輪,所述四個萬向輪均具有鎖死功能。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以及第四側壁呈網狀結構。
[0009]進一步的,在其中一個側壁上還設有一掛設件,該掛設件上掛設有一用於標示該物框盛放的汽車配件的名稱的標示牌。
[0010]本發明的用於容置前壁板側連接件的物框,由於在底板和兩個相對的側壁上均設有導向杆和導向柱,可以使得一個物框可以放置兩組不同方向上的前壁板側連接件,它們之間由於導向方向相反,因此即使在每一組重疊過高的前壁板側連接件也不會碰撞在一起,因而不會產生倒塌;相比現有的物框,本發明的物框能夠容置更多的前壁板側連接件。
[0011]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3]圖1是物框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0014]圖2是的圖1的正視圖。
[0015]圖3是圖1的俯視圖。
[0016]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0018]首先,在對實施例進行描述之前,有必要對本文中出現的一些術語進行解釋。例如:
本文中若出現使用「第一」、「第二」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但是這些元件不應當由這些術語所限制。這些術語僅用來區分一個元件和另一個元件。因此,「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而不偏離本發明的教導。
[0019]另外,應當理解的是,當提及一元件「連接」或者「聯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地連接或直接地聯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間元件。相反地,當提及一元件「直接地連接」或「直接地聯接」到另一元件時,則不存在中間元件。
[0020]在本文中出現的各種術語僅僅用於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而無意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則單數形式意圖也包括複數形式。
[0021]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括」和/或「包括有」時,這些術語指明了所述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個以上其他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組的存在和/或附加。
[0022]關於實施例:
請參見圖1至圖3,首先,對本實施例的物框進行詳細的闡述。本實施例的物框,用於裝設前壁板側連接件。本實施例的物框包括:
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第三立柱13以及第四立柱14、位於四根立柱之間的底板15、立於底板15之上且分別連接在相鄰兩根立柱之間的第一側壁16、第二側壁17、第三側壁18以及第四側壁19,所述四個立柱、底板15以及四個側壁相連以組成一開口朝上的矩形容置槽。
[0023]在底板15的下端面的四個角上,設有四個萬向輪2,所述萬向輪2具有鎖死功能。
[0024]在底板15上的第一側設有一傾斜狀的第一導向杆31,所述第一導向杆31的第一端向第一立柱11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一導向杆31的第二端朝向第三立柱13的方向傾斜;在底板15上的第二側還設有一傾斜狀的第二導向杆32,所述第二導向杆32的第一端朝向第一立柱11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二導向杆32的第二端朝向第三立柱13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一導向杆31和第二導向杆32相互平行,並且,第一導向杆31位於底板15的第一側的裡偵牝第二導向杆32位於底板15的第二側的外側。
[0025]所述第四側壁19包括第四下壁191和第四上壁192,所述第四下壁191固定的立於底板15上且位於第一立柱11和第四立柱14之間;所述第四上壁192的下端與第四下壁191的上端鉸接,在第四上壁192與第四下壁191的連接處設有與第一導向杆31配合導向的第一導向柱33,所述第一導向柱33的自由端朝向第二側壁17延伸,並且第一導向柱33與底板15平行;具體的,該第一導向柱33可以設置在第四上壁192的下端的內側面上,或者設置在第四下壁191的上端的內側面上,所述第一導向柱33位於第四側壁19靠近第一立柱11的一側。在第四上壁192的兩側設有第一插銷1921和第二插銷1922,在第一立柱11和第四立柱14上分別設有與第一插銷1921和第二插銷1922配合的第一插孔111和第二插孔141,當所述第四上壁192向上翻轉以與第四下壁191位於同一平面時,該第四上壁192兩側的第一插銷1921和第二插銷1922插設於第一插孔111和第二插孔141上,以使第四上壁192固定的立於第四下壁191之上。
[0026]所述第二側壁17包括第二下壁171和第二上壁172,所述第二下壁171固定的立於底板15上且位於第二立柱12和第三立柱13之間;所述第二上壁172的下端與第二下壁171的上端鉸接,在第二上壁172與第二下壁171的連接處設有與第二導向杆32配合導向的第二導向柱34,所述第二導向柱34的自由端朝向第四側壁19延伸,並且第二導向柱34與底板15平行,具體的,該第二導向柱34可以設置在第二上壁172的下端的內側面上,或者設置在第二下壁171的上端的內側面上,所述第二導向柱34位於第二側壁17靠近第三立柱13的一側。在第二上壁172的兩側設有第三插銷和第四插銷(圖未示出),在第二立柱12和第三立柱13上分別設有與第三插銷和第四插銷配合的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圖未示出),當所述第二上壁172向上翻轉以與第二下壁171位於同一平面時,該第二上壁172兩側的第三插銷和第四插銷插設於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上,以使第二上壁172固定的立於第二下壁171之上。可以理解的,在其它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側壁17和第四側壁19還可以與本實施例中的結構不相同,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側壁17和第四側壁19是一整體部件,未分上、下壁,在這種情況下,只需將第一導向柱33和第二導向柱34分別設置在它們豎向的中間位置即可,第一導向柱33和第二導向柱34的設置位置與本實施例中的位置可相同或者相似。
[0027]本實施例中的物框,通過位於底板15第一側且呈傾斜狀的第一導向杆31與第四側壁19上的第一導向柱33導向配合,使得前壁板側連接件的一端的底面的一個凹槽正好罩設在第一導向杆31上,而前壁板側連接件的另一端可以置於第一導向柱33上,第一導向柱33和第四側壁19之間的角與它正好形成抵設效果,使它的另一端可以卡設在上面;如此類推,當固定好第一個前壁板側連接件後,後續的第二個、第三個……第N個前壁板側連接件,直接依次疊加到第一個前壁板側連接件上即可;同樣的,通過位於底板15第二側且呈傾斜狀的第二導向杆32與第四側壁19上的第二導向柱34導向配合,使得前壁板側連接件的一端的底面的一個凹槽正好罩設在第二導向杆32上,而前壁板側連接件的另一端可以置於第二導向柱34上,第二導向柱34和第二側壁17之間的角與它正好形成抵設效果,使它的另一端可以卡設在上面;如此類推,當固定好第一個前壁板側連接件後,後續的第二個、第三個……第N個前壁板側連接件,直接依次疊加到第一個前壁板側連接件上即可。類似於上述設置,可以使置於第一導向杆31和第一導向柱33上的前壁板側連接件與置於第二導向杆32和第二導向柱34上的前壁板側連接件分別朝兩個方向疊加,它們不會碰撞在一起,進而不會因碰撞而產生倒塌,它們有規律的堆放在物框中,它們之間的重疊幾乎無間隙,從而節省了空間,與現有的相同空間的普通物框相比,很明顯,本實施例的物框能夠裝設更多前壁板側連接件這種不規則形狀的汽車配件。
[0028]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側壁上還設有一掛設件,該掛設件掛設有一標示牌,標示牌用於標示該物框盛放的汽車配件的名稱。
[0029]其次,對本實施例的拼接結構進行詳細闡述。本實施例的拼接結構是以上述裝設前壁板側連接件的物框為例進行描述的,很顯然,該拼接結構不僅僅用於上述物框,它適用於所有的物框。
[0030]本實施例的拼接結構包括:位於一第側壁外側的第一拼接部5以及位於第三側壁18外側的第二拼接部6 ;所述第一拼接部5包括:兩相對設置在第一側壁16兩側的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以及安裝於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上的拉環,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分別包括與第一側壁16連接的第一連接板511、第二連接板521以及與分別與第一連接板511、第二連接板521呈垂直狀的第一固定板512和第二固定板522,在第一固定板512和第二固定板522上分別設置有向外上方傾斜的第一限位孔513和第二限位孔523,在所述第一固定板512和第二固定板522的頂部還分別設置有第一限位槽514和第二限位槽524,在所述第一固定板512和第二固定板522的外側邊緣的下端還固定連接有一根第一限位杆54 ;
所述拉環包括底杆531、第一側杆532、第二側杆533、側杆連接杆534、第一腹杆535、第二腹杆536、第二限位杆537,所述底杆531的兩端穿設於第一限位孔513和第二限位孔523中,所述第一側杆532和第二側杆533的第一端分別連接於底杆531的兩端,第一側杆532和第二側杆533的第二端通過所述側杆連接杆534連接,所述第一側杆532、第二側杆533和所述側杆連接杆534相連後形成一弧形結構,所述第一腹杆535和第二腹杆536間隔的連接於第一側杆532和第二側杆533之間,所述第二限位杆537與所述底杆531平行,它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側杆532和第二側杆533固定,並且第二限位杆537的兩端置於第一限位槽514和第二限位槽524中。
[0031]所述第二拼接部6包括:第三安裝板以及與活動安裝於第三安裝板上的插設件。所述第三安裝板包括第三連接板611以及垂直的設於第三連接板611的上、下兩端的第一插板612和第二插板613,在所述第一插板612和第二插板613上分別開設有第一插設孔第二插設孔(圖未示出),所述第一插設孔和第二插設孔同軸心;所述插設件包括一插杆621以及位於插杆621上端的手環622,所述插杆621的下端的外壁上設有環形凸起623,當所述插杆621插設於第一插板612和第二插板613上時,該環形凸起623正好可以抵在第一插板612上,以使該插設件不至於繼續下向掉落。
[0032]當兩個均具有相同的拼接結構的物框進行拼接時,首先,將第一個物框的第一拼接部5的拉環向上提,使拉環向上移動,並帶動第二限位杆537向上移動以脫離第一限位槽514的第二限位槽524,脫離了第一限位槽514和第二限位槽524之後,拉環可以下外下方翻轉,當拉環向外下方翻轉到一定程度之後,即拉環抵於第一限位杆54之上時,拉環即被第一限位杆54抵住而不再繼續翻轉;
其次,從第二個物框的第二拼接部6的第一插板612和第二插板613上取出插設件,將第二個物框的推到第一個物框處,使第一個物框的拉環插入第二個物框的第一插板612和第二插板613之間,再將插設件依次插入第一插板612、拉環和第二插板613,進而將第一物框和第二物框拼接在一起。
[0033]可以理解的,雖然上述是以兩個物框作為舉例來描述本拼接結構的使用方法,很悉知的,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物框的數量、根據現場的要求、根據運輸條件的要求而使多個物框進行拼接,此處便不再--贅述。
[0034]還可以理解的,在不同的實施例中,拼接結構運用於不同的物框上時,它的設置位置還可以作相應的變化,該拼接接續的第一拼接部5和第二拼接部6可以設置在相對的兩個側壁上,還可以設置在相鄰的兩個側壁上。
[0035]還可以理解的,在不同的實施例中,所述拉環也可以不設置兩根腹杆又或者設置多根腹杆或者一根腹杆,腹杆的主要作用即是將拉環的的腹腔隔離為多個子腹腔,這樣使得在拼接時,可以根據插設件插設的子腹腔的位置以決定兩個物框之間相間隔的距離。
[0036]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容置前壁板側連接件的物框,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以及第四立柱、位於四根立柱之間的底板、立於底板之上且分別連接在相鄰兩根立柱之間的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以及第四側壁,所述四個立柱、底板以及四個側壁相連以組成一開口朝上的矩形容置槽,其特徵在於: 在底上的第一側設有傾斜狀的第一導向杆,所述第一導向杆的第一端向第一立柱的方向傾斜,第二端朝向第三立柱的方向傾斜,在底板上的第二側設有一傾斜狀的第二導向杆,所述第二導向杆的第一端朝向第一立柱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二導向杆的第二端朝向第三立柱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一導向杆和第二導向杆相互平行,並且,第一導向杆位於底板的第一側的裡側,第二導向杆位於底板的第二側的外側; 在第四側壁的內壁上設有第一導向柱,所述第一導向柱的自由端朝向第二側壁的方向延伸,並且第一導向柱與底板平行,所述第一導向柱位於第四側壁靠近第一立柱的一側; 在第二側壁的內壁上設有第二導向柱,所述第二導向柱的自由端朝向第四側壁的方向延伸,並且第二導向柱與底板平行,所述第二導向柱位於第二側壁靠近第三立柱的一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容置前壁板側連接件的物框,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底板的下端面的四個角上,設有四個萬向輪,所述四個萬向輪均具有鎖死功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容置前壁板側連接件的物框,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以及第四側壁呈網狀結構。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容置前壁板側連接件的物框,其特徵在於:在其中一個側壁上還設有一掛設件,該掛設件上掛設有一用於標示該物框盛放的汽車配件的名稱的標示牌。
【文檔編號】B62B1/00GK104442935SQ201410615703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6日
【發明者】陳至宇, 馮渝 申請人:重慶至信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