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09:59:06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屬於廢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城市汙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主要採用《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A標準,仍高於《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有關標準,而傳統的深度處理技術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氧化法、溼式氧化法、離子交換法和蒸發濃縮等方法,這些技術普遍存在工程造價高、處理費用貴、管理複雜程度高等缺點,限制著汙水深度處理市場的發展,所以生物處理技術成了現有主要的發展方向,其中微藻成其重要方向之一。
現有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均是把微藻與廢水混合在一起進行反應,然後進行沉澱,再排出處理水,處理水常常會混合著殘餘微藻,加大微藻使用量,提高處理成本,現有現有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只是把廢水進行生物反應處理後直接排除,經常出現處理水內含有細菌,導致處理水無法達到排出標準,廢水處理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降低資源浪費,加大廢水處理效果,可靠性高。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包括連接管道、微藻儲存罐、生物反應機構、回收泵、消毒機構以及抽吸水泵,所述連接管道右端設有生物反應機構,所述生物反應機構左端設置有微藻儲存罐,所述微藻儲存罐上方安裝有連接管道,所述生物反應機構右端設有回收泵,所述回收泵右端設置有消毒機構,所述消毒機構左端裝配著抽吸水泵,所述抽吸水泵左端設有生物反應機構,所述抽吸水泵下方設置有回收泵,所述生物反應機構包括生物反應罐、隔板、過濾網以及超濾膜,所述隔板下端設有過濾網,所述隔板右端設置有超濾膜,所述超濾膜固定在生物反應罐內部右壁上,所述生物反應罐內部頂端設置有隔板,所述過濾網裝配在生物反應罐內部底端,所述生物反應罐左端設有連接管道以及微藻儲存罐,所述生物反應罐右端設置有回收泵以及抽吸水泵,所述消毒機構包括螺紋塞頭、紫外線消毒器、密封板以及消毒罐,所述螺紋塞頭下端設有紫外線消毒器,所述紫外線消毒器下方裝配著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固定在消毒罐內部,所述消毒罐內部設有紫外線消毒器,所述螺紋塞頭安裝在消毒罐上端,所述消毒罐左端設有回收泵以及抽吸水泵。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管道左端設有有進水管,且進水管通過連接管道與生物反應罐相連接,所述連接管道內部設置有鋼絲網。
進一步地,所述微藻儲存罐通過管道與生物反應罐相連接,且管道通過水流管與回收泵相連接,且水流管上安裝有開關閥,所述生物反應罐通過水管分別與回收泵以及抽吸水泵相連接,所述消毒罐通過水管分別與回收泵以及抽吸水泵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超濾膜上方設有與抽吸水泵連接的水管。
進一步地,所述螺紋塞頭通過螺紋與消毒罐相連接,所述螺紋塞頭上端安裝有把手,所述紫外線消毒器呈圓環形安裝在螺紋塞頭下端。
進一步地,所述消毒罐右端設有兩個排出管,且兩個排出管分別安裝在密封板上下兩側,且兩個排出管均裝配著開關閥,所述密封板上下兩側分別安裝著回收泵以及抽吸水泵。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種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本實用新型通過添加生物反應罐、隔板、過濾網以及超濾膜,該設計利用微藻去除廢水中的氮以及磷等汙染物,同時防止殘餘微藻與處理後的水混合在一起被排出,也可過濾處理水中的顆粒雜質,降低資源浪費,提高處理成本,解決現有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均是把微藻與廢水混合在一起進行反應,然後進行沉澱,再排出處理水,處理水常常會混合著殘餘微藻,加大微藻使用量,提高處理成本等問題。
因添加螺紋塞頭、紫外線消毒器、密封板以及消毒罐,該設計可對處理水進行消毒,加大廢水處理效果,同時也收集殘餘微藻再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解決現有現有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只是把廢水進行生物反應處理後直接排除,經常出現處理水內含有細菌,導致處理水無法達到排出標準,廢水處理效果差等問題。
因添加鋼絲網,該設計實現對廢水進行初次過濾,防止堵塞現象發生,因添加把手,該設計便於拆裝螺紋塞頭,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降低資源浪費,加大廢水處理效果,可靠性高。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徵、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中生物反應機構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中消毒機構的示意圖;
圖中:1-連接管道、2-微藻儲存罐、3-生物反應機構、4-回收泵、5-消毒機構、6-抽吸水泵、7-生物反應罐、8-隔板、9-過濾網、10-超濾膜、11-螺紋塞頭、12-紫外線消毒器、13-密封板、14-消毒罐。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包括連接管道1、微藻儲存罐2、生物反應機構3、回收泵4、消毒機構5以及抽吸水泵6,連接管道1右端設有生物反應機構3,生物反應機構3左端設置有微藻儲存罐2,微藻儲存罐2上方安裝有連接管道1,生物反應機構3右端設有回收泵4,回收泵4右端設置有消毒機構5,消毒機構5左端裝配著抽吸水泵6,抽吸水泵6左端設有生物反應機構3,抽吸水泵6下方設置有回收泵4。
生物反應機構3包括生物反應罐7、隔板8、過濾網9以及超濾膜10,隔板8下端設有過濾網9,隔板8右端設置有超濾膜10,超濾膜10固定在生物反應罐7內部右壁上,生物反應罐7內部頂端設置有隔板8,過濾網9裝配在生物反應罐7內部底端,生物反應罐7左端設有連接管道1以及微藻儲存罐2,生物反應罐7右端設置有回收泵4以及抽吸水泵6,該設計可把反應池和濃縮池安裝在同一設備上,降低設備成本。
消毒機構5包括螺紋塞頭11、紫外線消毒器12、密封板13以及消毒罐14,螺紋塞頭11下端設有紫外線消毒器12,紫外線消毒器12下方裝配著密封板13,密封板13固定在消毒罐14內部,消毒罐14內部設有紫外線消毒器12,螺紋塞頭11安裝在消毒罐14上端,消毒罐14左端設有回收泵4以及抽吸水泵6,該設計對處理水進行消毒。
連接管道1左端設有有進水管,且進水管通過連接管道1與生物反應罐7相連接,連接管道1內部設置有鋼絲網,微藻儲存罐2通過管道與生物反應罐7相連接,且管道通過水流管與回收泵4相連接,且水流管上安裝有開關閥,生物反應罐7通過水管分別與回收泵4以及抽吸水泵6相連接,消毒罐14通過水管分別與回收泵4以及抽吸水泵6相連接,超濾膜10上方設有與抽吸水泵6連接的水管,螺紋塞頭11通過螺紋與消毒罐14相連接,螺紋塞頭11上端安裝有把手,紫外線消毒器12呈圓環形安裝在螺紋塞頭11下端,消毒罐14右端設有兩個排出管,且兩個排出管分別安裝在密封板13上下兩側,且兩個排出管均裝配著開關閥,密封板13上下兩側分別安裝著回收泵4以及抽吸水泵6。
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使用時,首先工作人員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檢查,檢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話就無法進行使用,此時需要通知維修人員進行維修,如果不存在問題的話就可以進行使用,工作人員先通過連接管道1向生物反應罐7內添加廢水,然後廢水進入隔板8左側,同時工作人員把微藻儲存罐2內的微藻添加到生物反應罐7內部,微藻去除廢水中的氮以及磷等汙染物,同時廢水也通過過濾網9向右流到,過濾網9可過濾出水中顆粒雜質,處理後的水通過超濾膜10向上流動蔓延,超濾膜10可把水與殘餘微藻進行分離,該設計解決現有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均是把微藻與廢水混合在一起進行反應,然後進行沉澱,再排出處理水,處理水常常會混合著殘餘微藻,加大微藻使用量,提高處理成本等問題。
工作人員運行抽吸水泵6,抽吸水泵6工作可把超濾膜10上方的水抽入消毒罐14內部,然後落到密封板13上端,然後工作人員啟動紫外線消毒器12,紫外線消毒器12工作可對水進行消毒處理,完成後工作人員打開開關閥,水通過排出管排出,當生物反應罐7內處理完成後,工作人員運行回收泵4,回收泵4工作可把超濾膜10下端分離的微藻抽入消毒罐14內部,然後落到密封板13下方,實現收集殘餘微藻再利用,也可打開水流管上的開關閥,回收泵4工作可把超濾膜10下端分離的微藻抽入到生物反應罐7內,提高反應池內的生物量,提高資源利用率,該設計解決現有現有利用微藻處理有機廢水裝置,只是把廢水進行生物反應處理後直接排除,經常出現處理水內含有細菌,導致處理水無法達到排出標準,廢水處理效果差等問題。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