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0:33:56 2
專利名稱:一種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汙水處理領域,具體說是一種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
背景技術:
汙水處理使用多種形式的沉澱器。目前這些沉澱器大多採用在沉澱器底部安裝均勻開有直徑20—30mm小孔的排泥橫管或大口徑直管完成排泥操作。因為汙水中含有的懸浮物比重大,會造成沉澱物澱板,不能滑動,易堵塞排泥橫管的小孔,或淤堵在直管口,造成沉澱器排泥不暢,嚴重影響汙水處理的連續工作能力。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排泥順暢的防堵排泥裝置。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包括支架、排泥中心管、排泥管、多根排泥支管和多根連接管;每根排泥支管與其相對應的連接管連接,每根連接管均與所述排泥中心管連接;所述排泥中心管的兩端封閉並且其底端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排泥管設在排泥支管的下方,並且所述排泥管與排泥中心管相通,在排泥管上設有閥門;在每根所述排泥支管的末端設有豎向吸泥管,所述豎向吸泥管的管口與所述沉澱器泥鬥底或壁的距離50 200mm。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將本發明放置在沉澱器的底部,豎向吸泥管利用壓力差將沉澱器中的泥吸進去,然後依次經過連接管、排泥中心管,最後從排泥管中排出。當所述沉澱器為圓形或其他不規則形時,所述連接管也可作為排泥支管,省去原排泥支管,在所述連接管的末端連接有吸泥管。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是結構合理,排泥順暢,能夠連續處理帶汙泥的汙水,從而能提高汙水處理的工作效率,而且無電力消耗。
圖1為本發明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向剖視圖3為本發明另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實施例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更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防堵排泥裝置,包括支架1、排泥中心管2、排泥管3、多根排泥支管4和多根連接管5 ;每根排泥支管4與其相對應的連接管5連接,每根排泥支管4 與其相對應的連接管5的連接角度以汙泥順向流進排泥中心管2為宜;每根連接管5均與排泥中心管2連接,這樣排泥支管4與排泥中心管2就能相通,連接管5與排泥中心管2最好是垂直連接,這樣便於汙泥被吸入排泥中心管2 ;排泥中心管2的兩端封閉並且其底端固定在支架1上;排泥管3設在排泥支管4的下方,排泥管3水平設置並且與排泥中心管2 最好是垂直相通,在排泥管3上設有閥門6。在每根排泥支管4的末端設有豎向吸泥管7, 豎向吸泥管7的管口與該沉澱器泥鬥8底或壁的距離50 200mm ;每根豎向吸泥管7的直徑為80 IOOmm ;豎向吸泥管7管口可以是倒喇叭或斜口。豎向吸泥管7在泥鬥8內間隔 500 1500mm (即吸泥管在泥鬥8底邊的投影間距)均布,泥鬥8的底邊、角處必須設置豎向吸泥管7 ;排泥中心管2的直徑不小於排泥管3的直徑並且排泥支管4、連接管5的直徑大於100mm。排泥中心管2的高度大於排泥管3直徑、排泥支管4直徑、豎向吸泥管7的長度及豎向吸泥管7管口距所述泥鬥8底邊或壁的高度之和,即
排泥中心管2的高度 > (排泥管3直徑+排泥支管4直徑+豎向吸泥管7的長度 +豎向吸泥管7管口距泥鬥8底邊或壁的高度)
排泥中心管2的直徑和排泥管3的直徑根據排泥支管4的數量、按等面積計算而得;其中排泥管3截面積的計算公式如下
排泥管3截面積=排泥支管4截面積*排泥支管4數量當該沉澱器泥鬥為方形時,排泥支管4至少有四根,連接管5至少有四根。當沉澱器泥鬥為圓形或其他不規則形時,連接管5也可作為排泥支管4,省去原排泥支管4,在連接管5的末端連接有吸泥管。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在一個4000X4000mm的沉澱器泥鬥8中,在泥鬥8 中安裝本發明防堵排泥裝置,將支架1安裝在泥鬥8的底部,排泥中心管2豎直固定在支架 1上,排泥支管4有四根,連接管5有四根,所有排泥支管4和所有連接管5形成田字形狀, 在每根排泥支管4的末端設有與其垂直連接的豎向吸泥管7,豎向吸泥管7的底部呈斜面, 該斜面與泥鬥8的壁平行,設在排泥支管4兩端的豎向吸泥管7底部中心與泥鬥8壁的距離為200mm。並且豎向吸泥管7的底部吸泥口與泥鬥8的斜面相對,豎向吸泥管7的直徑為 100mm、長度為500mm ;排泥管3設在排泥支管4的下方,排泥管3水平設置並且與排泥中心管2垂直相通,在排泥管3上設有閥門6。實施例2 如圖3和圖4所示,當沉澱器為圓形或其他不規則形時,將排泥中心管 2豎直安裝在支架1上並設在泥鬥8的內部或外部;連接管5的一端與排泥中心管2相連、 另一端上連接有吸泥管7,當排泥中心管2在外部時連接管5的一端伸入泥鬥8內;該吸泥管7的安裝角度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確定,排泥管3設在連接管5的下方,排泥管3水平設置並且與排泥中心管2最好是垂直相通,在排泥管3上設有閥門6。本發明防堵排泥裝置可以作為鋼鐵濁環水化學除油器、斜板沉澱罐、斜板沉澱器等的配套排泥裝置。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型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支架(1)、排泥中心管(2)、排泥管(3)、多根排泥支管(4)和多根連接管(5);每根排泥支管(4)與其相對應的連接管(5) 連接,每根連接管(5)均與所述排泥中心管(2)連接;所述排泥中心管(2)的兩端封閉並且其底端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排泥管(3)設在排泥支管(4)的下方,並且所述排泥管(3) 與排泥中心管(2)相通,在排泥管(3)上設有閥門(6);在每根所述排泥支管(4)的末端設有豎向吸泥管(7),所述豎向吸泥管(7)的管口與所述沉澱器泥鬥底或壁的距離50 20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泥中心管(2)的高度大於排泥管(3)直徑、排泥支管(4)直徑、豎向吸泥管(7)的長度及豎向吸泥管(7)管口距所述泥鬥底邊或壁的高度之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豎向吸泥管(7)的直徑為80 10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豎向吸泥管(7)在所述泥鬥內間隔500 1500mm均布,並且在所述泥鬥的底邊、角處均設置有所述豎向吸泥管(7)。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豎向吸泥管(7)的管口為倒喇叭或斜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泥中心管(2)的直徑不小於排泥管(3)的直徑。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泥支管 (4)、連接管(5)的直徑均大於100m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其特徵在於每根所述排泥支管(4)與其相對應的連接管(5)的連接角度以汙泥順向流進排泥中心管(2)為宜。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其特徵在於當所述沉澱器泥鬥為方形時,所述排泥支管(4)至少有四根,所述連接管(5)至少有四根。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其特徵在於當所述沉澱器泥鬥為圓形或其他不規則形時,所述連接管(5)也可作為排泥支管(4),省去原排泥支管 (4),在所述連接管(5)的末端連接有吸泥管(7)。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汙水處理沉澱器防堵排泥裝置,包括支架、排泥中心管、排泥管、多根排泥支管和多根連接管;每根排泥支管與其相對應的連接管連接,每根連接管均與所述排泥中心管連接;所述排泥中心管的兩端封閉並且其底端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排泥管設在排泥支管的下方,並且所述排泥管與排泥中心管相通,在排泥管上設有閥門;在每根所述排泥支管的末端設有豎向吸泥管,所述豎向吸泥管的管口與所述沉澱器泥鬥底或壁的距離50~200mm。本發明的優點是結構合理,排泥順暢,能夠連續處理帶汙泥的汙水,從而能提高汙水處理的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B01D21/24GK102327706SQ201110302089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8日
發明者劉志宏, 李軍, 韓寒 申請人:江蘇盛世水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