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茶葉包裝的製造方法
2023-05-15 00:48:51 1
全自動茶葉包裝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自動茶葉包裝機。該包裝機包括機箱、在機箱上設有的茶葉稱重供料裝置、在茶葉稱重供料裝置下方設有的內袋輸送裝置、在內袋輸送裝置與茶葉稱重供料裝置之間設有的茶葉入內袋裝置、在茶葉入內袋裝置與內袋輸送裝置之間設有的內袋裁斷裝置、在茶葉入內袋裝置的一側設有的送內袋茶包裝置、在送內袋茶包裝置一側的下方設有與外袋旋轉輸送裝置,及在外袋旋轉輸送裝置與送內袋茶包裝置之間設有的打包外袋裝置和在打包外袋裝置下方設有與外袋旋轉輸送裝置位置相應的外袋封口裝置。本實用新型具有生產效率高和節省人工成本,及生產衛生的效果。
【專利說明】全自動茶葉包裝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包裝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全自動茶葉包裝機。
【背景技術】
[0002]泡茶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喝茶和泡茶能夠對人體機能起到調節的作用,由於茶葉需要高效和衛生的包裝環境才能保證茶葉乾燥密封的質量。譬如,打包重量5-10克抽真實無氧小包裝茶包,由於茶葉是無規則形狀且比較鬆散易脆的固體物,一般的手工定量稱重難以準確,5-10克的茶葉包裝袋體積小,袋體又是折合式的,要把小量茶葉裝入袋中比較麻煩。另外,人工包裝既煩鎖又耗時很不方便,每人每小時最多也只能包裝0.75kg的茶葉,而且人工包裝人體接觸過後不衛生,有細菌交叉傳播。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鑑於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和節省人工成本,及生產衛生的全自動茶葉包裝機。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動茶葉包裝機,其中,包括機箱、在機箱上設有的茶葉稱重供料裝置、在茶葉稱重供料裝置下方設有的內袋輸送裝置、在內袋輸送裝置與茶葉稱重供料裝置之間設有的茶葉入內袋裝置、在茶葉入內袋裝置與內袋輸送裝置之間設有的內袋裁斷裝置、在茶葉入內袋裝置的一側設有的送內袋茶包裝置、在送內袋茶包裝置一側的下方設有與外袋旋轉輸送裝置,及在外袋旋轉輸送裝置與送內袋茶包裝置之間設有的打包外袋裝置和在打包外袋裝置下方設有與外袋旋轉輸送裝置位置相應的外袋封口裝置。由此,實現了茶葉經過自動稱重,之後內袋和外袋自動包裝,及外袋自動封口的加工過程,整個過程自動化且持續不斷,具有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避免了生產時人身體接觸細菌交叉傳播的技術效果。
[0005]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茶葉稱重供料裝置包括在機箱上設有端部有出料口的振動料盤、在出料口的下方設有的電機稱重料鬥,及在電機稱重料鬥上設有的稱重傳感器;振動料盤設置有兩個,且在兩個出料口的下方分別設置有相應的電機稱重料鬥。
[000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內袋輸送裝置包括在機箱下方設有纏繞內袋的輪盤、在輪盤上方設有的固定座和在固定座上設有的內袋夾。
[000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內袋夾由內夾和在內夾上設有夾緊內夾的外夾組成,內夾為「y,,字形。
[000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茶葉入內袋裝置包括在機箱的側板上設有的線性滑臺、在線性滑臺上設有上下滑動的託架、在託架上設有的料鬥、在託架上設有對應料鬥下方出料的夾內膜氣缸、在託架上設有驅動託架抖動和上下運動的第一氣缸。夾內膜氣缸上設有夾體。夾體在上下運動過程中可夾起內袋夾上的內袋,料鬥設置於電機稱重料鬥下方的相應位置。抖動的目的是讓落入料鬥避免卡在出口入,另外,也是避免茶葉間有空隙,保證了外袋包裝內袋時真空更加好。由此,夾內膜氣缸與內袋夾扣拉外袋的方式更具有人性化,方便開關。
[000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內袋裁斷裝置包括在內袋輸送裝置兩側的機箱側板上分別設有的橫向夾緊裝置和縱向裁斷裝置。橫向夾緊裝置包括在機箱側板上設有的固定橫臺、在固定橫臺上設有橫向移動的第二氣缸和在第二氣缸上設有的U形夾。縱向裁斷裝置包括在橫向夾緊裝置一側的機箱側板上設有的固定臺、在固定臺上設有縱向移動的第三氣缸,及在第三氣缸上設有對應U形夾開口的「7」形夾和在「7」形夾的端部設有的裁斷刀。所述的「7」形夾上設置有與U形夾相互配合對內袋進行封底的熱棒。由此,加熱棒和感溫線是固定式的,無需運動,更好保護整體結構,提高使用使用壽命。
[00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送內袋茶包裝置包括在機箱上設有對應料鬥出料位置的橫向線性滑臺、在橫向線性滑臺上設有能夠橫向滑動的動力裝置、在動力裝置上設有的橫板、在橫板上設有縱到運動至料鬥下方內袋口的第五氣缸、在五氣缸上設有的平臺座、在平臺座上設有控制夾取裝好茶葉內袋的第六氣缸,及在第六氣缸上設有的剪刀夾。動力裝置包括在橫板與橫向線性滑臺之間設有的十字線性滑臺、在十字線性滑臺的下端設有的縱向連接軸、在縱向連接軸的一端上設有的凸輪、在縱向連接軸的另一端上設有的運動氣缸,及帶有滑槽的加工鋼件。凸輪的直徑與滑槽的寬度相應,凸輪在滑槽內滑動,滑槽為L形滑槽。剪刀夾下方設置有配合剪刀夾將裝好茶葉內袋垂直翻轉180度的傾斜塊。傾斜塊是向上傾斜的傾斜塊。上述裝置主要採用凸輪運動的模式,直接將包好的內袋茶包送至外袋中。這與現有技術中採用上下和左右運動的結構存在區別,進一步地實用了送內袋至外袋的速度快和整體結構緊湊的特點。
[001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外袋旋轉輸送裝置包括在傾斜塊下方的機箱側板上設有的旋轉座、在旋轉座上設有旋轉的第七氣缸、在旋轉座內設有連接第七氣缸的旋轉軸、在旋轉軸的端部上設有與七氣缸同步旋轉且能夠伸縮的第八氣缸、在旋轉座上方設有的外袋料箱、在旋轉座一側設有的頂板,及在第八氣缸上設有帶吸盤且能夠吸取外袋的吸盤座。頂板對應吸盤座的側上設置有配合吸盤座將外袋的袋口張的內吸盤,第七氣缸和第八氣缸同步旋轉90度。
[001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打包外袋裝置包括在對應傾斜塊的一側設有的縱向線性滑臺、在縱向線性滑臺上端設有的第九氣缸、在縱向線性滑臺下端設有的滑動座、在滑動座上設有對應傾斜塊一端的引導槽,及在滑動座上設有對應引導槽位置將內袋和外袋頂出的第四氣缸和在第四氣缸上設有的頂塊。
[001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外袋封口裝置包括在頂塊一側設有的出料槽、在出料槽下方設有真空室、在真空室一側設有的閉合氣缸、在真空室另一側設有的加熱氣缸和在加熱氣缸上設有的加熱塊,及在真空室底部設有接料爪盒。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生產效率高和節省人工成本,及生產衛生。由於茶葉從茶葉稱重供料裝置進入,經過茶葉入內袋裝置對內袋的打包,之後內袋裁斷裝置自動裁斷,輸送到打包外袋裝置進行打包,最後外袋封口裝置對外袋進行封口。整個過程不但是持續不斷地自動完成,而且不需要人工接觸,實現了生產效率高和節省人工成本,及生產衛生的技術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內部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圖1內部的後視結構及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茶葉稱重供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茶葉入內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夾內膜氣缸、料鬥和夾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7為送內袋茶包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8為打包外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9為外袋旋轉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10外袋封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6]如圖1-3所示,全自動茶葉包裝機,包括機箱1、在機箱I上設有的茶葉稱重供料裝置2、在茶葉稱重供料裝置2下方設有的內袋輸送裝置3、在內袋輸送裝置3與茶葉稱重供料裝置2之間設有的茶葉入內袋裝置4、在茶葉入內袋裝置4與內袋輸送裝置3之間設有的內袋裁斷裝置5、在茶葉入內袋裝置4的一側設有的送內袋茶包裝置6、在送內袋茶包裝置6 一側的下方設有與外袋旋轉輸送裝置7,及在外袋旋轉輸送裝置7與送內袋茶包裝置6之間設有的打包外袋裝置8和在打包外袋裝置8下方設有與外袋旋轉輸送裝置7位置相應的外袋封口裝置9。
[0027]如圖4所示,茶葉稱重供料裝置2包括在機箱I上設有端部有出料口 201的振動料盤202、在出料口 201的下方設有的電機稱重料鬥203,及在電機稱重料鬥203上設有的稱重傳感器204。振動料盤202設置有兩個,且在兩個出料口 201的下方分別設置有相應的電機稱重料鬥203。
[0028]如圖3所示,內袋輸送裝置3包括在機箱I下方設有纏繞內袋306的輪盤301、在輪盤301上方設有的固定座302和在固定座302上設有的內袋夾303。內袋夾303由內夾304和在內夾304上設有夾緊內夾304的外夾305組成,內夾304為「y」字形。
[0029]如圖5所示,茶葉入內袋裝置4包括在機箱I的側板上設有的線性滑臺401、在線性滑臺401上設有上下滑動的託架402、在託架402上設有的料鬥403、在託架402上設有對應料鬥403下方出料的夾內膜氣缸404、在託架402上設有驅動託架402抖動和上下運動的第一氣缸405,夾內膜氣缸404上設有夾體406。夾體406在上下運動過程可夾起內袋夾303上的內袋306,料鬥403設置於電機稱重料鬥203下方的相應位置。抖動的目的是讓落入料鬥403避免卡在出口入,另外,也是避免茶葉間有空隙,保證了外袋包裝內袋306時真空更加好。如圖6所示,對於夾內膜氣缸404與夾體406的工作方式是,當託架402上的料鬥403、夾內膜氣缸404和夾體406向下滑動到內袋306夾內,中間的料鬥403部分套入內袋306內,兩側的夾體406夾住內袋306,之後整個向上滑動提起內袋306。
[0030]如圖3所示,內袋裁斷裝置5包括在內袋輸送裝置3兩側的機箱I側板上分別設有的橫向夾緊裝置51和縱向裁斷裝置52。橫向夾緊裝置51包括在機箱I側板上設有的固定橫臺511、在固定橫臺511上設有橫向移動的第二氣缸512和在第二氣缸512上設有的U形夾513。縱向裁斷裝置52包括在橫向夾緊裝置51 —側的機箱I側板上設有的固定臺521、在固定臺521上設有縱向移動的第三氣缸522,及在第三氣缸522上設有對應U形夾513開口的」 7」形夾524和在」 7」形夾524的端部設有的裁斷刀523。「7」形夾524上設置有與U形夾513相互配合對內袋進行封底的熱棒500。
[0031]如圖7所示,送內袋茶包裝置6包括在機箱I上設有對應料鬥403出料位置的橫向線性滑臺601、在橫向線性滑臺601上設有能夠橫向滑動的動力裝置、在動力裝置上設有的橫板603、在橫板603上設有縱到運動至料鬥403下方內袋口的第五氣缸604、在五氣缸上設有的平臺座605、在平臺座605上設有控制夾取裝好茶葉內袋的第六氣缸606,及在第六氣缸606上設有的剪刀夾。動力裝置包括在橫板603與橫向線性滑臺601之間設有的十字線性滑臺602、在十字線性滑臺602的下端設有的縱向連接軸607、在縱向連接軸607的一端上設有的凸輪608、在縱向連接軸607的另一端上設有的運動氣缸609,及帶有滑槽的加工鋼件610。凸輪608的直徑與滑槽611的寬度相應,凸輪608在滑槽611內滑動,滑槽611為L形滑槽。剪刀夾下方設置有配合剪刀夾將裝好茶葉內袋垂直翻轉180度的傾斜塊607。傾斜塊607是向上傾斜的傾斜塊607。
[0032]如圖9所示,外袋旋轉輸送裝置7包括在傾斜塊607下方的機箱I側板上設有的旋轉座701、在旋轉座701上設有旋轉的第七氣缸702、在旋轉座701內設有連接第七氣缸702的旋轉軸703、在旋轉軸703的端部上設有與七氣缸同步旋轉且能夠伸縮的第八氣缸704、在旋轉座701上方設有的外袋料箱705、在旋轉座701 —側設有的頂板706,及在第八氣缸704上設有帶吸盤且能夠吸取外袋的吸盤座707。頂板706對應吸盤座707的側上設置有配合吸盤座707將外袋的袋口張的內吸盤。
[0033]如圖8所示,打包外袋裝置8包括在對應傾斜塊607的一側設有的縱向線性滑臺801、在縱向線性滑臺801上端設有的第九氣缸802、在縱向線性滑臺801下端設有的滑動座803、在滑動座803上設有對應傾斜塊607 —端的引導槽804,及在滑動座803上設有對應引導槽804位置將內袋306和外袋頂出的第四氣缸805和在第四氣缸805上設有的頂塊806。
[0034]如圖10所示,外袋封口裝置9包括在頂塊806 —側設有的出料槽901、在出料槽901下方設有真空室902、在真空室902 —側設有的閉合氣缸903、在真空室902另一側設有的加熱氣缸904和在加熱氣缸904上設有的加熱塊905,及在真空室902底部設有接料爪盒906。
[0035]生產時,茶葉從振動料盤202進入,在振動作用下,輸出到電機稱重料鬥203上,當稱重傳感器204感應到茶葉達到設定值後,輸出到料鬥403內。料鬥403抖動後茶葉入內袋306,橫向夾緊裝置51和縱向裁斷裝置52相互配合將內袋306下方裁斷。利用送內袋茶包裝置6左右移動,之後前後移動將裝有茶葉的內袋306 口翻轉180度,放入引導槽804中。此時的外袋旋轉輸送裝置7已經將外袋放置在引導槽804的下方。內袋306順著引導槽804落入外袋內,接著頂塊806將內袋306和外袋整體頂入接料盒內,最後閉合氣缸903和加熱氣缸904上的加熱塊905相互配合壓住外袋進行封口。
[0036]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全自動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機箱、在機箱上設有的茶葉稱重供料裝置、在茶葉稱重供料裝置下方設有的內袋輸送裝置、在內袋輸送裝置與茶葉稱重供料裝置之間設有的茶葉入內袋裝置、在茶葉入內袋裝置與內袋輸送裝置之間設有的內袋裁斷裝置、在茶葉入內袋裝置的一側設有的送內袋茶包裝置、在送內袋茶包裝置一側的下方設有與外袋旋轉輸送裝置,及在外袋旋轉輸送裝置與送內袋茶包裝置之間設有的打包外袋裝置和在打包外袋裝置下方設有與外袋旋轉輸送裝置位置相應的外袋封口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茶葉稱重供料裝置包括在機箱上設有端部有出料口的振動料盤、在出料口的下方設有的電機稱重料鬥,及在電機稱重料鬥上設有的稱重傳感器;所述的振動料盤設置有兩個,且在兩個出料口的下方分別設置有相應的電機稱重料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袋輸送裝置包括在機箱下方設有纏繞內袋的輪盤、在輪盤上方設有的固定座和在固定座上設有的內袋夾。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動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袋夾由內夾和在內夾上設有夾緊內夾的外夾組成;所述的內夾為「y」字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茶葉入內袋裝置包括在機箱的側板上設有的線性滑臺、在線性滑臺上設有上下滑動的託架、在託架上設有的料鬥、在託架上設有對應料鬥下方出料的夾內膜氣缸、在託架上設有驅動託架抖動和上下運動的第一氣缸;所述的夾內膜氣缸上設有夾體;所述的夾體在上下運動過程可夾起內袋夾上的內袋;所述的料鬥設置於電機稱重料鬥下方的相應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袋裁斷裝置包括在內袋輸送裝置兩側的機 箱側板上分別設有的橫向夾緊裝置和縱向裁斷裝置;所述的橫向夾緊裝置包括在機箱側板上設有的固定橫臺、在固定橫臺上設有橫向移動的第二氣缸和在第二氣缸上設有的U形夾;所述的縱向裁斷裝置包括在橫向夾緊裝置一側的機箱側板上設有的固定臺、在固定臺上設有縱向移動的第三氣缸,及在第三氣缸上設有對應U形夾開口的「V,形夾和在「V,形夾的端部設有的裁斷刀;所述的「V,形夾上設置有與U形夾相互配合對內袋進行封底的熱棒。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送內袋茶包裝置包括在機箱上設有對應料鬥出料位置的橫向線性滑臺、在橫向線性滑臺上設有能夠橫向滑動的動力裝置、在動力裝置上設有的橫板、在橫板上設有縱到運動至料鬥下方內袋口的第五氣缸、在五氣缸上設有的平臺座、在平臺座上設有控制夾取裝好茶葉內袋的第六氣缸,及在第六氣缸上設有的剪刀夾;所述的動力裝置包括在橫板與橫向線性滑臺之間設有的十字線性滑臺、在十字線性滑臺的下端設有的縱向連接軸、在縱向連接軸的一端上設有的凸輪、在縱向連接軸的另一端上設有的運動氣缸,及帶有滑槽的加工鋼件;所述凸輪的直徑與滑槽的寬度相應;所述的凸輪在滑槽內滑動;所述的滑槽為L形滑槽;所述的剪刀夾下方設置有配合剪刀夾將裝好茶葉內袋垂直翻轉180度的傾斜塊;所述的傾斜塊是向上傾斜的傾斜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外袋旋轉輸送裝置包括在傾斜塊下方的機箱側板上設有的旋轉座、在旋轉座上設有旋轉的第七氣缸、在旋轉座內設有連接第七氣缸的旋轉軸、在旋轉軸的端部上設有與七氣缸同步旋轉且能夠伸縮的第八氣缸、在旋轉座上方設有的外袋料箱、在旋轉座一側設有的頂板,及在第八氣缸上設有帶吸盤且能夠吸取外袋的吸盤座;所述的頂板對應吸盤座的側上設置有配合吸盤座將外袋的袋口張的內吸盤;所述的第七氣缸和第八氣缸同步旋轉90度。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打包外袋裝置包括在對應傾斜塊的一側設有的縱向線性滑臺、在縱向線性滑臺上端設有的第九氣缸、在縱向線性滑臺下端設有的滑動座、在滑動座上設有對應傾斜塊一端的引導槽,及在滑動座上設有對應引導槽位置將內袋和外袋頂出的第四氣缸和在第四氣缸上設有的頂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動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外袋封口裝置包括在頂塊一側 設有的出料槽、在出料槽下方設有真空室、在真空室一側設有的閉合氣缸、在真空室另一側設有的加熱氣缸和在加熱氣缸上設有的加熱塊,及在真空室底部設有接料爪盒。
【文檔編號】B65B31/02GK203806163SQ201420246528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5日
【發明者】趙藝超 申請人:廈門歐特信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