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陽極碳素焙燒爐火井口修復用修復工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3:12:5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鋁電解領域,具體是指一種陽極碳素焙燒爐火井口修復用修復工具。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使用的電解陽極碳素焙燒爐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溫度過高、機械摩擦等原因,會造成碳素焙燒爐火井口磨損、變形等現象。碳素焙燒爐火井口出現磨損、變形會造成火道在使用過程中密封不嚴,大量冷風進入爐內對整個生產工藝造成很大的影響。
碳素焙燒爐火井口出現磨損、變形時,很多廠家大多利用普通耐火膠泥對破損的火井口進行修補,更有甚者直接更換整個火道預製塊。採用普通耐火膠泥對破損的火井口進行修補的方法操作不方便,修補後的火井口使用壽命較短,修復後火井口形狀不規則;而更換火道預製塊的方案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目前修復破損的火井口所採用的修複方法修復效果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種陽極碳素焙燒爐火井口修復用修復工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現實:
一種陽極碳素焙燒爐火井口修復用修復工具,包括安裝底座設置在安裝底座上的滑軌,設置在滑軌上且能沿滑軌上下移動的滑塊,安裝在滑塊上的電機,以及安裝在電機上用於開設圓形凹槽的刀具。
進一步的,所述安裝底座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個夾具,和設置在兩個夾具之間的連接板,所述滑軌設置在連接板上。
所述夾具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塊夾板,和設置在夾板之間的夾板連接板;兩塊所述夾板上均設置有安裝螺栓,所述夾板連接板上設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夾板連接板與連接板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刀具在破損的火井口上開設圓形凹槽,並在圓形凹槽內安裝環形修復塊,從而實現對破損的火井口進行修復,修復後的火井口與未破損的火井口尺寸相同,與傳統的採用耐火膠泥進行修補的方法相比,本實用新型修復後的火井口使用壽命更長;相比直接更換整個火道預製塊,本實用新型的修複方法成本更低。
(2)本實用新型的修復工具通過安裝底座可以方便的安裝在破損的火井口上,從而可以快速的在破損的火井口上開設圓形凹槽,提高火井口修復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修復工具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修復工具的使用狀態圖。
圖5為修復好後的火井口示意圖。
上述附圖的附圖標記為:1-安裝底座,2-滑軌,3-滑塊,4-手柄,5-電機,6-刀具,7-火道牆,8-火井口,9-圓形凹槽,10-環形修復塊,11-夾具,12-連接板,111-夾板連接板,112-夾板,113-安裝螺栓,114-固定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並不限於此。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陽極碳素焙燒爐火井口修複方法用修復工具,包括安裝底座1,滑軌2,滑塊3,電機5以及刀具6。
其中,該滑軌2通過螺釘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裝底座1上。滑塊3安裝在滑軌2上,該滑塊3與滑軌2相匹配,且滑塊3可沿滑軌2上下滑動;該滑塊3上設置有用於調節滑塊3上下滑動的手柄4;通過手柄來控制滑塊沿滑軌移動已是成熟的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工具機上,在此不再對滑軌2、滑塊3以及手柄3的結構進行贅述。電機5通過螺釘安裝在滑塊3上,從而使電機5能夠跟隨滑塊3沿滑軌2上下移動。刀具6則安裝在電機5的轉軸上,用於開設圓形凹槽,當電機轉動時帶動刀具6轉動。
為了更方便的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破損的火井口上,如圖2所示,該安裝底座1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個夾具11,和設置在兩個夾具11之間的連接板12。該滑軌3可通過螺釘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連接板12上。
如圖3所示,該夾具11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塊夾板112,和設置在夾板112之間且用於連接兩塊夾板112的夾板連接板111。兩塊所述夾板112上均設置有安裝螺栓113,該安裝螺栓113與夾板112為螺紋連接。所述夾板連接板111上設置有固定螺栓114,該固定螺栓114與夾板連接板111為螺紋連接。
如圖4所示,在對破損的火井口進行修復時,首先可通過定位畫線裝置在破損的火井口8上畫中心線,移動修復工具使火道牆7位於兩塊夾板112之間,同時使刀具6對準火井口8的中心線,從而確保加工好的圓形凹槽的中心與火井口8的中心同心。調節兩塊夾板112上的安裝螺栓113,使安裝螺栓113夾緊火道牆7;同時調節夾板連接板111上的固定螺栓114,使固定螺栓114壓緊火道牆7的上表面,如此則可以將修復工具牢固的安裝在破損的火道牆7上,並使刀具6對準火井口8的中心線。設備安裝好後,調節手柄4使滑塊3沿滑軌2向下移動,同時電機5帶動刀具6轉動,從而使刀具6在破損的火井口8上開設一個與火井口8同心的圓形凹槽9。
其次,製作內徑與破損火井口內徑相同的環形修復塊;該環形修復塊的製作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a、開模,並在模具內填充原料;即開設製作環形修復塊的模具,並在模具內填充耐火澆注料。
b、將填充有耐火澆注料的模具在10~20℃溫度環境下放置20~30小時後脫模,形成預燒制塊;在本實施例中,可以將填充有耐火澆注料的模具放置在10℃或20℃溫度環境下,也可以將填充有耐火澆注料的模具放置在15℃的溫度環境下。本實施例中的放置時間可以為20小時、30小時或者25小時。
c、將預燒制塊在1200~1500℃溫度下燒制80~110小時,燒制完成後自然冷卻脫模,形成環形修復塊。在本實施例中,預燒制塊的燒制溫度可以設置為1200℃或1500℃,也可以設置為最優的1300℃;燒制時間可以設置為80小時或110小時,也可以設置為最優的100小時。
該圓形凹槽的直徑比環形修復塊的外徑大3~8mm,圓形凹槽的深度比環形修復塊的厚度大5~10mm;在本實施例中,圓形凹槽的直徑比環形修復塊的直徑大5mm,而圓形凹槽的深度比環形修復塊的厚度大8mm。
最後,將環形修復塊安裝在圓形凹槽內,即該環形修復塊通過耐高溫粘結劑安裝在圓形凹槽內,並確保該環形修復塊的中心與火井口的中心同心,如圖5所示。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